《《動人的北平》備課參考》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動人的北平》備課參考(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動人的北平》備課參考
教學參考
1018 1245
《動人的北平》備課參考
整體感知
本文寫的是眼中的北平,既描寫了當時北平自然的、文化的和生活的各種景象,又寫出了北平的獨特“性格”和它的“動人”之處,表達了對北平的深厚感情。
開篇一段很重要,總體上寫北平的特點,以“品格”名之:“老成”“豪爽”“寬大”“包容”。與這些“品格”相配的是它的“魁梧”的形象。如果說本文在結構上采用總—分的形式,那么這一段就是全文的一個總起。
第二段以下的幾段就集中表達這兩種特點:新與舊、雅與俗相雜共容,體現“包容
2、”;“一株古木老樹”之喻,體現“老成”。也就是說這幾段恰當地表現北平“老成”和“包容”的特點。
從“北平是一個‘珠玉之城’”開始,文章從多個方面展現北平古都的形象和性格。描寫的方面有:宮殿亭園樓榭湖水、街市、院落住家、雜色人等、建城布局、紫禁城、道路、市民生活、休閑方式等。
雖然說“一個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一個人怎敢說他了解北平呢”,仿佛北平是難以整體全面地觀照和描寫的,但是他仍然試圖寫出北平的立體全景,其中不光有物化的、靜態(tài)的景象,更有活動的、流動的市民生活景象,還有深遠的歷史景象。一般來說整體全面地寫一個地方,難免流于抽象概括,而本文則處處是具體可感的畫
3、面,盡管這些畫面都“浮光掠影”閃過,但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具體生動描寫和抽象概括正是文學和非文學的差異所在。
當然,本文的動人之處不僅在于描寫了身居北平所見景象,還在于寫出了一種情懷、情調、情韻。作為一個傳統文化故土與西方文化新壤混合培養(yǎng)出來的知識分子,具有多方面的優(yōu)雅情懷,表現在文章中即有對本國歷史的崇敬、對故都文化的熱愛、對故都包容新舊事物的喜悅、對故都平民百姓的親和。可見他既不是一個全然保守的仕人,又不是一個全然革新的新人,而是一個保持中和的、包容的態(tài)度傾向的文化人。不過從他細數故都風物時那么沉醉的情態(tài)看,他的故國故都故土的情感更加凝重、深沉。
最可稱道的是的平民意識
4、、平民傾向。他的眼里不只有高聳的北京飯店、皇家宮殿花園、百尺寬的大道、藝術博物館、大學專校等,還有平民院落、城
外村莊麥田;也不只有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還有著木屐的東北老嫗、踢毽子的老人、裸體的兒童。文章行將結束時寫道:“但是北平最迷人的,是住在那里的常人,他們不是圣賢和教授,而是人力車夫?!彪m是文化人,可是心底對勞苦大眾非常尊重、非常親近。
在過去那個年代,不少作家寫了有關故都北平的散文,郁達夫寫了《故都的秋》,老舍寫了《想北平》,他們在文中也同樣表達了平民意識、平民傾向。所不同的是,郁達夫、老舍眼里只有平民形象和平民生活,而林語堂眼光更加全面一些,看到的是北
5、平的整體形象、整體生活,各色人等的生活。
問題探究
一、眼中的北平“動人”之處何在?
在看來,古老而時新的北平無處不動人。一是自然風光動人,你看:
“,, 面前就是西山,景色迷人,可以數月忘返?!笨梢姌O其沉醉于故都的自然風光。二是城市景象動人,這里有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無數建筑物,整個城市
就像一座“珠玉之城”。三是尋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風光動人。四是平民百姓形
象和他們的生活景象動人。五是整個北平的文化氣息 ( 包括新舊共融的文化氣息 ) 動人。
為什么在當時千萬人眼里再也尋常不過的北平城市和百姓生活,進入《動人的北平》后會變得如此美麗動人?
6、一方面當時當地的社會確有美麗動人之所在,另一方面帶有審美的眼光,他看見最平常的人、最平常的物、最平常的事都覺得是審美的對象。說到底,寫的不只是客觀外物,而是寫自己的內在感受,寫一種審美的心境,寫一種心靈的鏡像。
二、文章描寫“動人的北平”采用了什么角度?
意在寫盡故都北平的全貌,各種景象、各色人等盡收眼底,可見文章采取一種全景式的描寫角度。不過文章又避免了粗線條的抽象勾勒,而是采取類似中國傳統繪畫的散點透視,即把一個個具體而微的小景小物盡情地描繪出來。從一個個局部看,是微觀的,但合在一起就是整體描繪。所以全文的描寫所取角度是總與分的結合、大與小的結合、粗與精的結合。
7、
三、文章看似“散”,它是怎樣整合起來的呢?
初讀本文確實會產生散而無序的感覺,好像面面俱到,什么都說到了,可是又什么都沒有說充分。其實深思細察,會發(fā)現文章的一些內在肌理,即組織成文的特殊方式。首先,它采用總—分的結構方式,以第一段為全文總起,提綱挈領,統領全篇,余下各段是第一段的展開分述;其次,文章圍繞北平的“性格”──老成、豪爽、包容、守舊融新等來寫,盡管撒得開,但在精神上聚得攏,這正好體現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四、當代人閱讀本文具有怎樣的意義?
本文似有述往事、懷舊情的感覺,那么把它選為課文是何道理?今天全新的北京城去往昔破敗北平遠矣,為什
8、么還要感受對舊北平的贊美?首先,林語堂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的大家,對“五四”以來白話散文的創(chuàng)作理論、創(chuàng)作實踐,對白話散文的文體建設,對白話散文的風格追求和倡導,都有過一定的貢獻,他的作品進入中學語文課本是理所當然之事;其次,閱讀本文可以感受那個年代經受新舊兩種文化熏染陶冶的知識分子的優(yōu)雅情懷、高尚品格,從文章中可以讀出對故都的自然地理、人文風物的熱愛,讀出對平民生活的熱愛,讀出的一種“泛美主義”的傾向 ( 以審美的眼光和態(tài)度看待生活中的一切,無處不有美的內蘊、美的靈光 ) ;再有,閱讀本文可以感受中華文化、故都文化的強大的生命力,這種文化從來就守舊融新,不斷發(fā)展,如今故都已經蛻去舊衣,換上新裝,
9、成為世界聞名的大都市,當我們體認新北京的雄姿與活力的時候,也從過去的作品中尋察她的舊影,會感到過去的一幕幕歷史景象非常珍貴,也為今天國家的發(fā)展和首都北京的進步而高興。
林語堂是現代散文大家,從本文看他的語言運用,極其嫻熟而自由,情味、神韻流動其間,甚至感覺不到“語言”本身的存在,眼前閃現故都北平城市和市民生活的一幕幕景象。
全文都是形象化的語言,創(chuàng)造了一種濃厚的詩意。試看開篇一句:“北平好像一個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種老成的品格?!币匀宋飳懙胤剑云犯駥懗鞘刑攸c,是非常文學化的表述,充滿詩意。再如下面一些話:“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樹,根脈深入地中,藉之得暢茂。在它的樹蔭下與枝軀
10、上寄生的,有數百萬的昆蟲。這些昆蟲如何能知道樹的大小,如何生長根,在地下有多深,還有在別枝上寄生的是什么昆蟲?”還有這樣的話:“并且北平有藍天潔月,雨夏涼秋,與高爽的冬日氣候?!彪m是散文語句,卻像詩的語句一樣有韻味。
全文都是抒情的語句,前面提到的語句“北平好像一個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種老成的品格”,既是敘述,又是抒情;更富有詩意的是“清晨在花園中拔出白菜的時候,抬頭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這樣的話,看似不經意地輕描淡寫一句,卻表達了一種優(yōu)雅的審美情懷,令人想起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另外,文中多處以“你”稱呼讀者,仿佛引領讀者進入文章的意境之中,拉近了與讀者、讀者與本文之間的距離。
全文有多種變化的句式,如開篇是幾個短句,接下來是一些一氣呵成的長句;還有一些對稱句 ( 開篇幾句即是 ) ;有排比句,連在一起增強了表達的氣勢;有設問句,加重表達的語氣,提示讀者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