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上冊 期中檢測卷 (新版)粵教滬版.doc
《八年級物理上冊 期中檢測卷 (新版)粵教滬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八年級物理上冊 期中檢測卷 (新版)粵教滬版.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期中檢測卷(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第卷(選擇題,共36分)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6分)1.小明用刻度尺測得某物體的長度是25.90 cm.這可能是下列哪個物體的長度(B)A.粉筆B.物理課本C.課桌D.黑板解析:本題考查對常見物體長度的估計,長為25.90 cm應(yīng)為物理課本的長度.故選B.2.鉛筆的長度是16.34 cm,則測量時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A.1 dmB.1 cmC.1 mmD.1 m解析:因為刻度尺讀數(shù)時需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16.34 cm中0.04 cm是估讀,分度值為0.1 cm=1 mm.3.如圖所示是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時的示意圖,其中正確的是(D)解析:A中讀數(shù)時視線未與尺面垂直.B中帶有刻度的一面沒有貼緊被測物體.C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沒有與被測物體對齊.D正確.4.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猛將張飛單槍立馬在長坂坡當(dāng)陽橋頭,一聲大喝,嚇退曹操十萬大軍.這個典故形容張飛聲音(C)A.音調(diào)高B.頻率高C.音量大D.音色差解析:“一聲大喝,嚇退”等說明該聲音能量大,說明聲源的振動幅度大,響度大.5.關(guān)于聲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聲波能在真空中傳播B.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一定是340 m/sC.超聲波在醫(yī)學(xué)上能粉碎結(jié)石是因為超聲波具有能量D.通過居民區(qū)的高速鐵路需加裝隔音屏障是在聲源處減弱噪音解析: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故A錯誤;因為聲速的大小還隨大氣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故B錯誤;醫(yī)生用超聲波粉碎人體內(nèi)的結(jié)石,說明聲波具有能量,故C正確;通過居民區(qū)的高速鐵路需加裝隔音屏障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音,故D錯誤.故選C.6.我們都有這樣的親身經(jīng)歷:大雪過后,大地披上厚厚的銀裝,這時你會發(fā)現(xiàn)周圍特別寧靜,這是因為雪地里的微孔能吸收聲音.根據(jù)這一描述,你認為會堂、劇院的墻壁做成凸凹不平的形狀或采用蜂窩狀的材料,這主要是為了(A)A.減小聲波的反射B.增強聲波的反射C.增大聲音的響度D.裝飾的美觀些解析:會堂、劇院的墻壁做成凸凹不平的形狀或采用蜂窩狀的材料,這主要是為了吸收噪聲,減少聲波的反射.故選A.7.關(guān)于光現(xiàn)象的說法正確的是(A)A.家里的穿衣鏡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虛像B.影子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人配戴凹透鏡是為了矯正遠視眼D.雨后天空中出現(xiàn)的彩虹不屬于光的色散現(xiàn)象解析:穿衣鏡是平面鏡,成正立等大的虛像,故A正確;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光被物體擋住后,物體后面就會呈現(xiàn)出陰影區(qū)域,就是影子,故B錯誤;人配戴凹透鏡是為了矯正近視眼,故C錯誤;雨過天晴時,常在天空出現(xiàn)彩虹,這是太陽光通過懸浮在空氣中細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經(jīng)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種彩色光,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色散現(xiàn)象,所以說雨后的天空出現(xiàn)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D錯誤.8.檢查視力的時候,視力表放在被測者頭部的后上方,被測者識別對面墻上鏡子里的像.如圖所示,則如下說法正確的是(C)A.視力表在鏡中的像與被測者相距2.8 mB.視力表在鏡中的像與被測者相距4.4 mC.視力表在鏡中的像與被測者相距4.7 mD.視力表在鏡中的像與被測者相距5.3 m解析:如圖所示,大括號所指示部分為所求距離.視力表與鏡距離為2.5 m,視力表的像離鏡距離也為2.5 m,即視力表與它的像距離為2.5 m+2.5 m=5 m,又由于人在視力表前0.3 m,所以人離視力表的像的距離為5 m-0.3 m=4.7 m,即視力表的像離被測者距離為4.7 m.9.如圖所示的是近視眼、遠視眼及矯正模型示意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C)A.表示的是近視眼模型,為近視眼矯正模型B.表示的是遠視眼模型,為遠視眼矯正模型C.表示的是近視眼模型,為近視眼矯正模型D.表示的是遠視眼模型,為遠視眼矯正模型解析:在圖所示的情景中,物體成像在視網(wǎng)膜的后方,所以該圖所示的是遠視眼模型.因此要戴凸透鏡來矯正,使像成在視網(wǎng)膜上.如圖所示.在圖所示的情景中,物體成像在視網(wǎng)膜的前方,所以該圖所示的是近視眼模型.因此要戴凹透鏡來矯正,使像成在視網(wǎng)膜上.如圖所示.10.下列有關(guān)透鏡應(yīng)用的說法正確的是(D)A.照相機的鏡頭相當(dāng)于一個凹透鏡B.近視眼可戴凸透鏡片做的眼鏡進行矯正C.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時,物與鏡的距離必須大于兩倍焦距D.伽利略用自制的望遠鏡觀察天體,以確鑿的證據(jù)支持了“日心說”解析:本題考查透鏡的應(yīng)用.照相機的鏡頭相當(dāng)于一個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A錯誤;近視眼是由于晶狀體太厚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長,導(dǎo)致像成在視網(wǎng)膜的前方,故用凹透鏡來矯正,故B錯誤;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此時物體到放大鏡的距離應(yīng)小于一倍焦距,故C錯誤;早在1609年,伽利略就用自制的望遠鏡觀察天體,以確鑿的證據(jù)支持了“日心說”.11.某班同學(xué)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跟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之間關(guān)系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D)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6 cmB.當(dāng)u=12 cm時,在光屏上能得到一個縮小的像C.當(dāng)u=20 cm時,成放大的像,投影儀就是根據(jù)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體從距凸透鏡12 cm處移動到24 cm處的過程中,像逐漸變小解析:u=v=2f,凸透鏡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由圖可知,u=v=2f=16 cm,f=8 cm,A錯誤;當(dāng)u=12 cm時,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B錯誤;當(dāng)u=20 cm時,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yīng)用于照相機,C錯誤;把物體從距凸透鏡12 cm處移動到24 cm處的過程中,凸透鏡的物距大于焦距,成實像,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變小,D正確.12.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所示,此時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鏡位置不動,將蠟燭移到光具座的35 cm刻度處,對于此時像的性質(zhì)判斷正確的是(A)A.一定是放大的像B.一定是縮小的像C.可能是倒立的像D.可能是正立的像 解析:由題圖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因此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處于1倍和2倍焦距之間.物距u=50 cm-30 cm=20 cm;像距v=65 cm-50 cm=15 cm.由以上分析得:20 cm2f,f15 cm2f,解得7.5 cmf10 cm.將蠟燭移到光具座的35 cm刻度處,物距u=50 cm-35 cm=15 cm,處于1倍和2倍焦距之間,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第卷(非選擇題,共64分)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1分)13.科學(xué)探究過程一般要經(jīng)歷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shè)、制訂計劃和設(shè)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14.如圖測得一枚紐扣的直徑是1.25(0.01)cm.15.如圖將一把鋼尺壓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撥動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輕撥與重撥鋼尺,則鋼尺發(fā)出聲音的響度不同.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則鋼尺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不同.(選填“音調(diào)”“響度”或“音色”).解析:輕撥與重撥鋼尺,會導(dǎo)致鋼尺振動幅度不同,響度就不同;當(dāng)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會改變鋼尺振動的頻率,從而改變鋼尺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16.2014年8月3日,在云南省魯?shù)榭h發(fā)生6.5級地震,有些動物(如狗、大象)比人提前感覺到,是因為地震時伴有次(選填“超”或“次”)聲波產(chǎn)生.地震中有的被掩埋者通過敲擊身邊的墻體或管道發(fā)出求救信號,用物理學(xué)知識解釋:他們利用了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的原理.解析:自然界中的地震、臺風(fēng)會產(chǎn)生次聲波,具有極強的破壞力,地震中的掩埋者敲擊墻體發(fā)聲求救,利用固體可以傳聲的原理.17.“虛擬試衣鏡”亮相南京國際軟件產(chǎn)品博覽會,該款“虛擬試衣鏡”解決了購物者很難觀察到試穿衣服時背面的問題,攝像頭能夠監(jiān)視顧客的移動,并將衣服的背面展現(xiàn)給他們,如圖所示.監(jiān)視顧客移動的攝像頭相當(dāng)于一個凸透鏡,顧客離攝像頭的距離應(yīng)在大于二倍焦距的范圍,能形成倒立(選填“倒立”或“正立”)的實像.解析:攝像頭和照相機的鏡頭相同,都是一個凸透鏡,攝像頭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此時物距要大于凸透鏡的二倍焦距.三、作圖題(18題4分,19題6分,20題4分,共14分)18.潛水艇下潛后,艇內(nèi)人員可以用潛望鏡來觀察水面的情況,潛望鏡的主要光學(xué)元件是兩塊平面鏡,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經(jīng)潛望鏡進入人眼的光路圖.解析:根據(jù)光的反射定律作出法線,反射光線再經(jīng)過二次反射后反射光線平行進入人眼.答案:如圖所示19.平靜水面上的小鳥和水中的小魚,某時刻的實際位置如圖所示,水面一側(cè)C點的人眼恰好看到它們在水中的像重合,以小鳥眼睛A點代表小鳥,以小魚眼睛B點代表小魚,請畫出小鳥在水中像的位置以及人眼看到小魚的光路圖.(保留作圖痕跡)解析:找出小鳥關(guān)于水面的對稱點A,便為小鳥的像位置,連接AC,與水面交于點O,連接AO即為入射光線,OC為反射光線;看到水中的魚與飛在天空中的小鳥在水中的像重合,說明小鳥和小魚光線的入射點都在O點,連接BO即為入射光線,OC為折射光線,逆著折射光線看上去,看到了水中的魚與飛在天空中的小鳥的像在一條直線上.答案:如圖所示20.如圖所示,MN 為凸透鏡的主光軸,A為蠟燭,A為蠟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據(jù)凸透鏡成像原理確定凸透鏡的位置及其焦點,并將它們畫出來.解析:連接A與A的頂點與主光軸的交點為光心,為凸透鏡中心所在位置,A發(fā)出的與主光軸平行的光過凸透鏡后經(jīng)過焦點,因而確定焦點位置.答案:四、簡答題(共5分)21.讀下面材料,然后回答問題:反射面是球面一部分的鏡子叫球面鏡,用球面的內(nèi)表面作反射面的鏡子叫凹面鏡.我們都知道,用平行光對著平面鏡照射,則反射光線也是平行光,也就是說,平面鏡對光線既不起會聚作用也不起發(fā)散作用,那么凹面鏡對光線會有什么作用呢?小明首先進行了大膽的猜想,先找到所有可能的情況:即會聚、發(fā)散、既不會聚也不發(fā)散.凹面鏡究竟是哪一種情況呢?小明做了以下實驗:他將10只激光手電筒捆綁在一起,形成一束平行光,然后對著凹面鏡照射,發(fā)現(xiàn)了如圖所示的現(xiàn)象.請你根據(jù)上述短文回答以下問題:(1)通過實驗小明可得出:凹面鏡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2)如果將點光源放在圖中的F點,其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凹面鏡的反射會成為平行光線.(3)舉出日常生活、生產(chǎn)實際中應(yīng)用凹面鏡的兩個事例:太陽灶、探照燈;(4)請你猜想: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鏡子(凸面鏡)對光線具有發(fā)散作用.解析:(1)觀察圖像可以發(fā)現(xiàn):平行光經(jīng)過凹面鏡的反射,反射光線會聚在一點,說明了凹面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2)光路是可逆的,如果將點光源放在圖中的F點,其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凹面鏡的反射會成為平行光線.(3)根據(jù)凹面鏡可以會聚光線的特點,我們制成了太陽灶、探照燈等.(4)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鏡子(凸面鏡)對光線的作用與凹面鏡相反,對光線具有發(fā)散作用.五、實驗探究題(22題12分,23題10分,24題12分,共34分)22.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情景:豎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與玻璃板垂直;兩支相同的蠟燭A,B豎立于玻璃板兩側(cè)的直尺上,以A蠟燭為成像物體.(1)為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較黑暗(選填“較明亮”或“較黑暗”)環(huán)境中進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雖然成像不如平面鏡清晰,但卻能在觀察到A蠟燭的同時,也能觀察到B蠟燭,巧妙地解決了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2)點燃A蠟燭,小心地移動B蠟燭,直到與A蠟燭的像重合為止,這時發(fā)現(xiàn)像與物的大小相等;進一步觀察A,B兩支蠟燭在直尺上的位置發(fā)現(xiàn),像和物的連線與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3)為證實上述有關(guān)成像特點是否可靠,你認為應(yīng)采取下列哪一項操作(B)A.保持A,B兩支蠟燭的位置不變,多次改變玻璃板的位置進行觀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變,多次改變A蠟燭的位置,進行與上述(2)相同的操作解析:(1)此實驗在較暗環(huán)境中進行效果好.(2)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大小相等;像和物連線與鏡面垂直;像和物到鏡面距離相等.(3)為了增加實驗的可靠性應(yīng)采取B項操作.23.在進行“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探究實驗中,設(shè)計了如下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將一面鏡子M平放在平板上,把一個畫有角度的白色硬紙板豎立在鏡面上,硬紙板是由E,F兩塊黏接起來的,可繞接縫ON轉(zhuǎn)動,ON垂直于鏡面.(1)先使E,F兩塊紙板成為同一平面,讓入射光線沿AO射向鏡面上的O點,觀察到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方向不同(填“相同”或“不同”);(2)使入射角變大,發(fā)現(xiàn)反射角變大(填“變大”“變小”或“不變”);(3)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比較兩角大小可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把紙板F向后折,不能(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線;(5)由以上的幾個實驗我們可得出光的反射規(guī)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nèi),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cè),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析:將入射光線沿AO方向射入會發(fā)現(xiàn)反射光線沿OB方向射出,因此兩線方向不同,反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共面,所以紙板向后折,將看不見反射光線.24.如圖所示,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依次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放在光具座上.(1)實驗前,調(diào)節(jié)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讓像成在光屏的中心.(2)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時,在凸透鏡的另一側(cè)移動光屏,會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生活中的投影儀(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應(yīng)用了這個成像規(guī)律.接下來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與光屏的位置對調(diào)后,在光屏上還會出現(xiàn)一個清晰的像,這時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這是因為光在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3)實驗中,將蠟燭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若在光屏上還能夠得到清晰的像,應(yīng)將光屏靠近(選填“遠離”或“靠近”)凸透鏡.解析:(1)凸透鏡成像實驗中,把凸透鏡、蠟燭、光屏放在同一條直線上,點燃蠟燭,調(diào)整蠟燭、凸透鏡、光屏的高度,使?fàn)T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燭焰的像才能呈現(xiàn)在光屏的中央位置.(2)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時,在凸透鏡的另一側(cè)移動光屏,會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的、放大的實像.生活中的投影儀就是利用凸透鏡的這種成像情況制成的.接下來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與光屏的位置對調(diào)后,則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在二倍焦距以外,在光屏上會出現(xiàn)一個倒立的、縮小的實像,這是因為光在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3)實驗中,將蠟燭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增大蠟燭與透鏡的距離,為在光屏上還能夠得到清晰的像,根據(jù)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變小可知:應(yīng)將光屏向靠近透鏡的方向移動.-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biāo),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biāo)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八年級物理上冊 期中檢測卷 新版粵教滬版 年級 物理 上冊 期中 檢測 新版 粵教滬版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5476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