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八年級生物下冊 第七單元 第三章 第一節(jié)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
資源ID:5431213
資源大?。?span id="pkom042" class="font-tahoma">22.50KB
全文頁數:3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9年春八年級生物下冊 第七單元 第三章 第一節(jié)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第一節(jié)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課標要求: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教材分析:本節(jié)的知識點主要包括:生命起源的四種學說,米勒實驗的原理及實驗結論,其中米勒實驗的原理及實驗結論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為了使學生掌握這些知識,教材中資料分析部分呈現的素材有關于生命起源的不同學說的觀點,原始地球的大氣特點和氣候、地質條件,米勒實驗的裝置。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1) 關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觀點(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過程2、過程與方法:(1)培養(yǎng)學生運用證據進行推測的科學方法。(2)通過不同觀點的介紹,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性和發(fā)散性思維的方法。(3)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體協(xié)作能力。(4)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通過對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討,培養(yǎng)求知和敢于懷疑的品質。(2)在課堂滲透無神論的世界觀,進行熱愛生命的教育。教學重點和難點1.重點:描述“化學起源說”中關于生命起源的過程、關注生命起源的各種觀點。2.難點:描述“化學起源說”中關于生命起源的過程。課前準備1.有關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說的視頻資料2.學生課前通過閱讀科普書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種觀點 教學設計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導入:世界各地關于生命起源的神話傳說閱讀資料展示圣經片段和“女媧造人”、“自然發(fā)生說”的古文,將學生帶入悠遠而神秘的氛圍,引導學生產生興趣原始地球的形成學生代表介紹宇宙大爆炸、星云假說,其余學生根據資料總結原始地球狀況幫助學生代表準備發(fā)言,提供視頻和圖片資料,指導學生推理、總結米勒實驗證明了原始地球可以產生生命起源所必須的小分子的有機物觀察米勒實驗的裝置,分析實驗設計的原理和結果提供視頻資料,指導學生觀察、分析,簡單講解有關化學知識從有機物到細胞的過程觀察小實驗和圖片,推理想象 將幾滴油滴入水中,振蕩食管,讓學生觀察經久不散的小油滴。簡單講解由有機物組成細胞的可能性。生命起源的其它觀點學生代表交流發(fā)言,介紹生命起源的其它觀點。其它學生分析這些觀點分別有什么證據支持,又有什么證據反對組織學生交流,提供視頻資料教學過程設計教師:(通過圖片展示廣袤的宇宙、絢麗的銀河、燦爛的太陽系行星、蔚藍的地球)廣袤宇宙有無數的星體,然而只有我們蔚藍的地球母親孕育了千姿百態(tài)的生命。這些生命是怎樣來到這地球上的呢?關于這個問題,我們的祖先曾經有這樣的傳說?!八渍f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于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貧賤者,引繩人也。”(引自太平御覽卷七八)哪位同學為大家解釋一下?學生:說開天辟地以來,地球上本沒有人,女媧用黃土捏泥人。教師:很好,那么什么叫“劇務”,又什么是“引繩于泥中,舉以為人”呢?學生:大概是太勞累了,就用繩子浸在泥里,再舉起來,甩出的泥點變成人。教師:看來我們的同學們知識很淵博呀,那么,今天的科學家們對生命起源又有什么見解呢?(按照事先抽簽的順序進行小組發(fā)言。下面是發(fā)言的提綱,真正發(fā)言中不僅有形象生動的事例,還配合了教師提供的錄像。)小組1:我們小組負責介紹“宇宙起源”這部分內容。根據“宇宙大爆炸”的理論(這是目前一般接受的學說),150億年前宇宙發(fā)生了大爆炸,爆炸噴射出了由氫和氦組成的星云,星云旋轉運動著,并且緩慢地收縮,逐漸形成了一個密度較大的實體。由于收縮時磨擦產生的熱量,溫度繼續(xù)上升,直到在高溫下發(fā)生熱核反應,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時就形成了一顆恒星。在恒星周圍還有大量的氣體和塵埃,它們彼此吸引、碰撞而聚合成為小的團塊。這就是行星的形成。小組2:我們小組來介紹原始地球的情況:根據第一小組介紹的宇宙爆炸的理論,地球逐漸收縮過程中溫度很高,所以當地球表層溫度逐漸下降時就表現為頻繁的火山活動。火山噴發(fā)出的氣體,形成了大氣層。這個大氣層不同于現在地球的大氣層,它是沒有氧氣、氮氣的,但有很多的水蒸汽。隨著地球表面溫度降低,大氣層中的水蒸汽冷卻形成雨水降落到地面上,雨水在地殼下陷及低落處聚集而成原始的海洋。原始海洋鹽分很低,但溶解了大量的甲烷等火山噴發(fā)出的物質。小組3:我們組負責匯報“米勒實驗”:1953年,斯坦利米勒在玻璃儀器里模擬原始地球條件進行了一項試驗:(用動畫展示實驗儀器)。一個星期后他檢測出很多簡單的有機物,包括氰化氫、尿素,最重要的是:米勒還在他的產品中發(fā)現了甘氨酸和丙氨酸,這是所有氨基酸中最簡單的,也是在各種蛋白質中最常見的。小組4:我們匯報“其它生物學家的研究”:米勒試驗結果公布后,許多生物學家便也開始進行同樣的實驗,他們都證實了米勒的實驗。到1968年,蛋白質結構中的每一種重要的氨基酸,都用這樣的實驗制成了。美籍西班牙生物化學家胡安奧羅于1961年和1962年實驗生成了嘌呤、核糖和脫氧核糖,這是DNA和RNA的組成成分。1967年波南帕魯瑪又合成了一種屬于“卟啉”類的分子,而綠色植物中極重要的葉綠素分子也屬于卟啉類。至此,人們已經不懷疑生命所必需的所有化學物質,都可以在早期地球的海洋中被制造出來。小組5:我們匯報的題目是“從有機物到原始生命”:當科學家通過實驗認定原始地球可以形成簡單有機物,就推斷經過漫長的時間,這些簡單有機物就可能形成脂肪、蛋白質、核酸等復雜的有機物。他們浸泡在原始海洋中,可能形成小泡。假如小泡中恰好包住了蛋白質、核酸及其它物質的適當混合物,就可能形成類似原核細胞的結構。但是這些過程完全都是推測,有些科學家做了相關的實驗,如奧巴林的“微球體”實驗和??怂沟摹邦惖鞍踪|”實驗,但在實驗設計中都還有疑點。所以,關于有機物如何形成生命的,現在還沒有人能說明白。小組6:我們匯報的內容是“宇宙中的生命”:首先,類似太陽的恒星在銀河系內1000億顆,其中單星大約是400億顆。假定所有單星都帶有行星,還要行星到恒星的距離恰到好處、有水存在、與地球有類似的化學組成。計算表明,在上述400億顆單星中,充其量也只有100萬顆的周圍有能使生命進化到高級階段的行星。不過每顆行星上的生命應當處于不同的進化階段。經過科學家計算,能夠進化到高科技水平,并能發(fā)射無線電波的行星,大概只有250萬顆。如果它們均勻地分布在銀河系中,則相鄰兩顆之間的距離約為4600光年。因此我們認為,宇宙中還有生命存在是完全可能的,但我們恐怕暫時無法同他們進行有效的聯系。教師:同學們準備充分,發(fā)言全面,帶我們領略了宇宙的神奇奧妙,也讓我們?yōu)楦鲊茖W家的精彩研究而感嘆。我們經過學習,也將掌握這些科學研究方法,去探索更多的奧秘。教學反思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課程是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定的,以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為目的的必修課程”。而認識科學的本質,是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基石。教師在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教材的時候,應充分注意有利于學生認識科學本質的教育內容。在這一節(jié)的教學里,我有意識地組織學生補充了“宇宙大爆炸”、“其它科學家的貢獻”、“從有機物到細胞”等科學假說、實驗,并特別強調“這些假說只是一家之言,還有很多科學家提出了其它觀點”,就是希望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科學的本質。這樣設計是依據如下論述:“由于所有的科學概念均依賴于實驗和觀察的證實,所以從原則上講,當出現新的證據時,一切科學知識都可能發(fā)生變化。能量守恒定律和運動定律等科學核心概念已經經過了廣泛的證實,因而在他們被檢驗過的那些領域似乎不大容易發(fā)生變化。在那些數據尚不完整,理解尚不充分的領域(例如人類進化的細節(jié)和全球變暖問題),新的證據一旦出現很可能要導致現有概念的變化或當前沖突的解決。在信息依然支離破碎的情況下,科學概念不完整是一種正?,F象,不過這也是取得重大突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