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來變去的鹽說課稿》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變來變去的鹽說課稿(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5
科學的魅力無處不在
《“變”來“變”去的鹽》說課稿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你們好!天說課的內容是湘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一課《“變”來“變”去的鹽》。下面我將從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對本課教學設想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變”來“變”去的鹽》這一課是《物質的變化》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是學生對水的三態(tài)變化,物質的形態(tài)變化已經(jīng)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物質的變化,認識物質的可逆變化過程。
本課由“找回溶解在水里的鹽”、“可逆的變化過程”、“制作一個蠟星星”3個活動組成,從感知物質的可逆變化到建立、明晰概念,最后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在課程
2、的安排上,我仍然把它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完成活動1和活動2的教學,第2課時完成科技史“青銅器的生產(chǎn)”和活動3的教學。今天我對第一課時的教學進行說課。
二、學情分析:四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在知識結構方面,通過前面的學習,他們研究過物體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水的三態(tài)變化,對物質的可逆變化過程已經(jīng)有了一些感知。
本冊教材能力培養(yǎng)重點是在學生原有的觀察能力的基礎上,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認真記錄的能力?;谝陨锨闆r,我把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個方面:
三、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知道什么樣的變化過程是可逆的變化過程和不可逆的
3、變化過程。
2.科學探究:設計探究實驗活動,通過觀察、比較、分析,體驗過程,建立概念。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探究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培養(yǎng)安全意識。
四、教學重點:通過將鹽“變”來“變”去的實驗現(xiàn)象引申建立起可逆變化過程的概念。
五、教學難點:判斷物質的變化過程是否可逆。
六、教學方法:根據(jù)本課的內容和性質,我遵循開放性、啟發(fā)性原則,引導學生以討論、觀察、實驗的方法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
七、教學準備:
(分組)純凈水、已消毒的筷子、一小包食鹽、燒杯、蒸發(fā)皿、三腳架、酒精燈、火柴、試管夾、 (酒精燈與三腳架一定要配套,對于沒有生活經(jīng)驗的小學生來說,太大的酒精燈卡
4、在三腳架下拿不出來,存在安全隱患;太小的酒精燈火焰的高度就不夠高)
(演示)拉力器(彈簧)、香蕉、蘋果、課件
八、教學流程:
為了讓學生理解掌握可逆與不可逆變化過程的概念,我在教學中主要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創(chuàng)設情景、引發(fā)興趣;合作探究 、感性認識;概念生成、提升認識;聯(lián)系生活、拓展應用。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發(fā)興趣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創(chuàng)設情境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它直接影響著整堂課的效果。而這樣恰當?shù)慕虒W情境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生興趣盎然的進入主體部分的學習。
教學開始了,我拿出一根拉力器上取下的彈簧,讓孩子們回憶彈簧能夠產(chǎn)生彈力,然后我介紹人們利用這個
5、原理制作了“拉力器”用來鍛煉臂力。我請一位學生上臺來展示他的臂力,在他拉開彈簧后,我問其他的同學:“這根彈簧還是原來的樣子嗎?它怎樣了?”當他松開手臂,彈簧回復原形后接著提問“現(xiàn)在呢?”刻意強調孩子們口中說出的“變”字,引出并板書課題“變來變去”。 “其實,彈簧變來變去還只是在外形上變變,有些物質本事更大,還可以把自己變“沒”了!”怎么回事呢?學生的興趣調動了起來。
(二)合作探究 感性認識
《科學課程標準》中倡導探究,強調體驗,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合作中開展兩個探究活動,從中體驗鹽變來變去的變化過程。
探究活動1:把鹽溶解
這個環(huán)節(jié),我首先會說:“孩子們,請打開你們桌上的小紙包。請同學們
6、仔細觀察鹽的特點?!碑攲W生觀察時,要特別強調不要輕易嘗試不知名的物體,進行安全教育。
然后我讓孩子們試著利用桌上簡簡單單的材料(燒杯、水、消毒的筷子),做個變化的實驗,“要把鹽變沒了,你會怎么做?”學生紛紛開始做起了把鹽溶解于水的實驗。實驗中問學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鹽不見了”“鹽變成鹽水了”“鹽溶解與水里了”)。當發(fā)現(xiàn)個別鹽沒完全溶解的組,及時引導:你們組的鹽怎么還看得見?那你有什么辦法盡快的讓鹽變得看不到的?為什么要這樣做?啟發(fā)學生回顧已學過的“如何加快溶解速度”的方法。
實驗后及時總結:“你剛才做了一個什么實驗?”及時板書:
加水溶解
7、
(板書:鹽 鹽水)
探究活動2:找回溶解在水里的鹽
(Ppt出示整個實驗探究的過程與方法是:“提出問題并作出假設——根據(jù)材料設計實驗并進行探究——分析變化過程感受可逆變化”)
“各位同學真不錯,竟然能夠像魔術師一樣,把鹽變沒了。魔術師們,你們能把鹽變回來嗎?”在問題的指引下,進入本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猜想后,開始小組討論用什么方法去證明自己的猜想。討論結束后,我讓各組說說自己的想法,引導孩子們了解鹽水中的水分蒸發(fā)后,可以提取溶解在水中的鹽。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怎樣讓水盡快的跑掉?”比較沸騰和蒸發(fā)的效率。
在學生選擇了沸騰的方法后,出示實驗材
8、料:“這些材料可能對你們有幫助。”然后一步步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一、怎樣利用這些材料設計實驗方案,二、儀器使用方法和實驗注意事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只是引導、梳理,提供一些必要的幫助,如介紹蒸發(fā)皿的作用,完善實驗方案,強調實驗注意事項(ppt出示注意事項:1、不要觸摸正在加熱和加熱后沒有冷卻的器材;2、正確使用酒精燈,水快干時,移開酒精燈,熄滅火焰)。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特別要注意酒精燈的使用和實驗過程中的規(guī)范操作。這個過程潛移默化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具體體現(xiàn)在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安全意識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上,也為能夠安全的、規(guī)范的進行實驗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這時學生早已躍躍欲試,坐不住了。實驗開
9、始時我會再次提醒他們注意安全,分工合作,認真仔細觀察,做好記錄(Ppt出示實驗表格)。
在學生實驗時,走到學生當中去,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引導改進實驗細節(jié)。實驗后,請學生匯報交流各自的發(fā)現(xiàn),求證鹽變回來了。
這樣的教學思路,學生親歷了完整的探究過程,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特別是,學生在實驗開始前與他人合作中討論、制定合理的實驗方案,并正確地進行實驗操作。培養(yǎng)了合作探究學習的學習習慣。
“各位魔術師把鹽變沒了,又變回來了,能夠再變沒嗎?”這樣的提問,再次讓學生對鹽變來變去的過程與方法有一個完整的、深刻的印象,老師及時補全課題。
(三)建立概念 提升認識
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幫助學生構建科學
10、概念,是小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在學生感知了可逆變化過程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進一步提升到概念理論層次, “像鹽和彈簧的變化過程,既能變過去又能變回來的現(xiàn)象叫做可逆的變化過程?!苯又u價孩子們剛才的表現(xiàn),“呵呵,你剛才匯報時表現(xiàn)很不錯,老師獎勵你們吃香蕉和蘋果,每個小組請一個同學剝香蕉皮,一個同學把蘋果平均切成四塊,“鹽能變來變去,那你們能把香蕉和蘋果變回原來的樣子嗎?”學生經(jīng)過思考辯駁,認為不可以, “像這樣變過去卻不能變回來的變化過程,就叫做不可逆變化過程?!?
因為可逆和不可逆就是在對比中建立起來的概念,離開了其中的一個空談另一個是不完整的,所以提供這樣的案例,讓學生試著進行判斷——這
11、個變化過程可逆嗎?來掌握可逆變化過程和不可逆變化過程兩個概念。
(四)聯(lián)系生活 拓展運用
科學課堂應該著力體現(xiàn)“小課堂,大生活”的理念,讓科學教學回歸生活。
在學生了解兩個概念的基礎上,先讓學生嘗試舉例生活中的可逆變化和不可逆的變化事例,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思維。
接著為了進一步加深理解,并能加以應用,我用了判斷題的方式來考考學生的運用能力,進一步分清了可逆變化和不可逆變化的概念。其中“種子發(fā)芽”的例子引起了爭議,反復爭論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個變化過程是否可逆”的要點,區(qū)分了這兩個概念。在學生的恍然大悟中,教學難點得以突破。在練習題中反映生活,讓學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運用所學的科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還我們的科學課堂生活的本色,讓科學課堂向生活延伸。
在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基礎上,拓展部分以“煮海為鹽”的資料展示了人類靈活運用可逆變化過程的事例?!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達到我們開設科學課程的目的。
九、板書設計:板書利用示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隨教學進程將鹽變鹽水、從鹽水中提取鹽的過程和方法用簡單的示意圖表示出來,簡化復雜的變化過程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