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推進大一統(tǒng)格局》基礎練習
漢武帝推進大一統(tǒng)格局基礎練習一、選擇題1節(jié)儉是中華民族優(yōu)良美德,下列屬于這類人物的是( )堯漢文帝漢景帝秦二世ABCD2秦始皇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驪山陵墓,漢文帝修建陵墓要求從簡,不許用金銀等裝飾。對比他們的不同做法,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A漢朝的國力不如秦朝強盛B法治不如仁政C只有采用儒家學說才能治理好國家D“成由儉,敗由奢”3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封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主要是為了( )A加強中央集權B促進經濟發(fā)展C強化思想控制D開發(fā)邊疆地區(qū)4(2011連云港中考)“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眾(多)建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ι賱t易使以義,國小則亡(無)邪(反叛)心?!毕铝信c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科舉制D推恩令5“凡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毕驖h武帝提出這一建議的是( )A李斯B主父偃C張騫D董仲舒6(2012桂城模擬)漢唐間史學的發(fā)展一書說:“政治上結束戰(zhàn)國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結束戰(zhàn)國卻是在漢代”“文化上結束戰(zhàn)國卻是在漢代”指( )A結束分封制,實行郡縣制B結束割據(jù),建立中央集權制度C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D頒布推恩令,解決封國問題7一年一度的高考圓了許多莘莘學子進入國家高等學府深造的夢。漢武帝時,學生要進入全國的最高學府接受儒學教育,必須到( )A長安B洛陽C咸陽D開封8(2012泰州模擬)秦始皇、漢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為中華民族發(fā)展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但他們在處理以下某一方面問題時態(tài)度截然相反,這個問題是( )A國家統(tǒng)一問題B外族入侵問題C中央集權問題D儒家思想問題9(2011孝感學業(yè)考)秦統(tǒng)一六國后,建立起一整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統(tǒng)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和車軌,修筑萬里長城。漢通過休養(yǎng)生息、解決王國問題、獨尊儒術和北擊匈奴,出現(xiàn)了“大一統(tǒng)”。從上述內容可以概括出秦漢時期的階段特征為( )A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B社會變革C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初步發(fā)展D國家的產生和發(fā)展二、非選擇題1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僇力本(農桑)業(yè),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徭役)。”史記商君列傳材料二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每年春耕時,他們親自下地耕作,給百姓做榜樣。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1)結合材料一回答,這是什么時期哪次改革的內容。這次變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會地位與卿大夫平等,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徑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他們”是漢朝的哪兩位皇帝?他們統(tǒng)治時期被稱作什么?(3)比較材料一、二,說說對待“農”的態(tài)度的相同點。(4)當今社會,解決農業(yè)、農村、農民問題仍然是重中之重,你認為應該怎么做?答案解析1【解析】選B。節(jié)儉是堯、漢文帝、漢景帝的美德。而秦二世實行的是殘暴的統(tǒng)治。2【解析】選D。秦始皇役使大量人力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驪山陵墓,繁重的徭役使民怨沸騰,結果二世而亡;漢文帝提倡節(jié)儉,修建陵墓要求從簡,不許用金銀等裝飾,到景帝后期出現(xiàn)“文景之治”的局面。故D項符合題意。3【解析】選A。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西漢初年,諸侯國不斷發(fā)展壯大,嚴重威脅到了中央的統(tǒng)治。為了解除諸侯國的威脅,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使諸侯國不斷弱化乃至消除。故選A。4【解析】選D。本題主要考查分析能力。讀懂材料的意思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這句話的意思是講要使國家安定,不如使諸侯國再進行分封,使大的諸侯國分成若干小的諸侯國,國家小了,力量就小了,就容易治理。這一思想與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思想最相似。正確答案為D。5【解析】選D。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材料中“六藝”“孔子之術”都屬于儒家學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尊崇儒家學說,壓制其他學說。根據(jù)所學知識分析,這是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是由董仲舒提出的。故選D。6【解析】選C。本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罢紊辖Y束戰(zhàn)國是在秦代”指秦滅六國,完成統(tǒng)一。“文化上結束戰(zhàn)國卻是在漢代”指漢武帝時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春秋戰(zhàn)國時的百家爭鳴局面結束。7【解析】選A。漢武帝時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舉辦太學,太學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8【解析】選D。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比較能力。注意題干中“截然相反”的限制,這是進行比較的關鍵。秦始皇與漢武帝都采取措施加強中央集權;都極力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都曾派兵北擊匈奴;但在對待儒學的態(tài)度上卻截然不同:秦始皇焚書坑儒,壓制儒家思想;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尊崇儒學?!痉椒ㄖ笇А拷y(tǒng)治者采取任何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鞏固其統(tǒng)治。無論秦始皇的“焚書坑儒”,還是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雖然對儒學的態(tài)度截然相反,但其實質都是一種文化專制,其目的都是為了控制人們的思想,鞏固統(tǒng)治。所以無論看待什么問題,都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9【解析】選C。本題主要考查分析概括能力。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鞏固統(tǒng)一;漢武帝采取了諸多措施,實現(xiàn)了封建帝國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軍事等方面的大一統(tǒng),達到了鼎盛時期。所以這一時期是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初步發(fā)展時期。故選C。10【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分析比較能力。材料一中的關鍵信息是“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徭役)”“商君列傳”,可知是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商鞅變法;由材料二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初的文帝、景帝都重視農業(yè),與民休息。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第(1)、(2)、(3)題。第(4)題是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戰(zhàn)國時期,商鞅變法。立軍功。(2)漢文帝和漢景帝。文景之治。(3)重視農業(yè)生產。(4)增加農民收入、加大對農業(yè)的投入、支援農村建設等。經典練習1漢初統(tǒng)治者采取寬舒政策的歷史原因是( )A秦亡教訓B文治天下C經濟困難D人心思安2當今黨和政府正在帶領全國人民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努力,而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也曾出現(xiàn)過“文景之治”的和諧社會景象。它是指( )A西漢初年的政治統(tǒng)治局面B西漢文帝、景帝時期的清明統(tǒng)治C漢武帝時期的大一統(tǒng)局面D文帝、景帝時期的社會經濟發(fā)展3漢武帝頒布“推恩令”的實質是( )A鞏固國家邊防B加強中央集權C顯示皇帝的恩寵D緩和中央和地方的矛盾4下列帝王中,與秦始皇對待儒學態(tài)度截然不同的是( )A漢高祖B漢景帝C漢武帝D光武帝5漢武帝接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根本目的是( )A推行儒家教育B破格錄用人才C窒息學術空氣D加強中央集權6太學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它的主要教材是( )A儒家經典B道家經典C法家著作D墨家著作7西漢鼎盛時期出現(xiàn)在哪個皇帝時期( )A漢文帝B漢景帝C漢武帝D漢高祖8電視連續(xù)劇漢武大帝熱播后,很多人對漢武帝的文韜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漢武帝的治國核心思想來源于( )A法家學說B道家學說C儒家學說D墨家學說9漢武帝為解決諸侯國勢力過大問題,曾下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漢武帝是接受了哪位大臣的建議采取這項措施的( )A董仲舒B主父偃C李斯D趙高10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始于( )A秦朝B漢朝C戰(zhàn)國D春秋拔高練習1西漢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漢朝出現(xiàn)了一個社會穩(wěn)定,國家繁榮的時期,歷史上把這段時期稱為“文景之治”。你認為形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有( )皇帝提倡節(jié)儉,以身作則政府減輕人民的各種負擔注重農業(yè)的發(fā)展重視以德化民推行儒家學說ABCD2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統(tǒng)治期間頒布的“推恩令”,主要是針對西漢前期出現(xiàn)的( )A王國問題B貨幣不統(tǒng)一的問題C社會貧困的問題D思想混亂的問題3“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提及了中國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漢武”最主要的功績是( )A創(chuàng)立中央集權B結束割據(jù),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C穩(wěn)固大一統(tǒng)局面D統(tǒng)治期間出現(xiàn)盛世局面4漢武帝為加強中央集權而采取的措施包括( )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tǒng)一思想平定“七國之亂”,加強對諸侯國的控制頒布“推恩令”,削弱封國勢力實行“修養(yǎng)生息”政策ABCD參考答案經典練習1C2B3B4C5D6A7C8C9B10B拔高練習1C2A3C4C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下既定,民亡蓋藏。自天子不能具(選不出)醇駟(純一色的四匹馬),而將相或(有的)乘牛車。上(皇帝)于是約法省禁(制訂許多節(jié)約的措施),輕(減輕)田租,什五而稅一(收入的十五分之一用來交稅),量吏祿,度官用,以賦于民(根據(jù)官府的用度來制訂農民的賦稅標準)。材料二至武帝之初七十余年間,國家亡(無)事。非(除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因庫中的糧食新谷子壓著舊谷子),充益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請回答:(1)根據(jù)材料一分析,造成“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的原因是什么?(2)為改變這一局面,西漢統(tǒng)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3)材料二說明了什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狀況?2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旨意不同。”漢書·董仲舒?zhèn)鞑牧隙爸T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倍偈嫣烊巳哒埢卮穑海?)材料一中的“百家殊方,旨意不同”指的是什么時期的什么事件?(2)材料二中的“孔子之術者”指的是什么?請用一句話概括材料二的核心思想。3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晁錯)說上曰:“(吳王劉濞)乃益驕溢,即山鑄錢,煮海水為鹽,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徊幌?,反遲,禍大。”史記·吳王濞列傳材料二(主父偃)說上曰:“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分其國,必稍自削弱矣?!睗h書·主父偃傳請回答:(1)材料一中晁錯提出了什么建議?他為什么提出這一建議?(2)材料二中主父偃提出了什么建議?他提出這一建議的目的是什么?(3)晁錯、主父偃都是針對當時的什么問題向皇帝提出建議的?18閱讀下列材料“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yè)。五六十載之間,至于移風易俗,黎民醇厚?!闭埢卮穑海?)上述材料表明漢初統(tǒng)治者采取的是什么政策?(2)分析這一政策的原因。(3)這一政策的實施產生了什么影響?(4)當前,國家為減輕人們的負擔采取了什么措施?你如何看待這一問題,談談你的看法。1(1)經過秦末農民戰(zhàn)爭,經濟蕭條,到處一片荒涼景象,社會極端貧困。(2)措施: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發(fā)展農業(yè)生產。(3)經濟發(fā)展,物質極大豐富。原因:統(tǒng)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訓,采取了一些輕徭薄賦的政策,注重發(fā)展農業(yè)生產;人民的辛勤勞作。2(1)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思想繁榮局面。(2)儒家學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3(1)晁錯提出了“削藩”,即削奪分封的各諸侯國的權力。因為分封的諸侯國權力大,嚴重危脅了中央集權。(2)諸侯王除讓自己的嫡長子繼承王位外,還可以把王國的封地分給其他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目的是削弱諸侯國的勢力。(3)諸侯國勢力膨脹。4(1)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發(fā)展農業(yè)生產。(2)西漢初年,經濟蕭條,到處是一片荒涼景象;吸取秦亡的教訓。(3)促使經濟迅速恢復并持續(xù)發(fā)展,出現(xiàn)了“文景之治”的局面。(4)免除農業(yè)稅、養(yǎng)老保險、失業(yè)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捶ǎ簻p輕人們的負擔,有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的和諧。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