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一輪選練編題(含解析)(打包16套)新人教版.zip
高考語文一輪選練編題(含解析)(打包16套)新人教版.zip,高考,語文,一輪,選練編題,解析,打包,16,新人
人教語文2019高考一輪選練編題(10)
李仕才
一、古詩詞欣賞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漢壽城春望①
劉禹錫
漢壽城邊野草春,荒祠古墓對荊榛。
田中牧豎燒芻狗②,陌上行人看石麟③。
華表④半空經(jīng)霹靂,碑文才⑤見滿埃塵。
不知何日東瀛變⑥,此地還成要路津。
注?、俦驹娛窃娙速H任偏遠地區(qū)的朗州司馬時所作。漢壽城,朗州古城。②芻狗:古代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③石麟:貴族墓前的石獸。④華表:指路的路牌。⑤才:隱約。⑥東瀛變:指滄海桑田的變化。東瀛,東海。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
A.首聯(lián)因不見人煙,所以“對”字組合起來的荒祠、古墓、荊棘、榛莽之類愈多,愈顯出古城的荒涼。
B.頷聯(lián)寫“牧豎”“行人”,極大增添了景中的生氣。頸聯(lián)寫華表、石碑表現(xiàn)出古城昔盛今衰的景象。
C.這首詩打破了一般律詩起、承、轉、合的條框,首頷頸三聯(lián)渾然一體,極力鋪陳漢壽城遺址的景象。
D.在尾聯(lián)興和廢的慨嘆中,詩人闡明了關于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樸素辯證觀點,強化了全詩的消極思想。
E.本詩主要寄托詩人貶謫到偏遠地區(qū)后的凄涼之感、對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和歸隱田園的向往之情。
2.本詩作于杜甫《春望》后約40年。兩詩都運用意象,從各自的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亂”的影響。請依據(jù)詩歌,比較兩詩在內容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簡要分析。
答:
【參考答案】
1.AC [B項頷聯(lián)雖有“牧豎”和“行人”出現(xiàn),但也沒有增添任何生氣。牧豎燒芻狗于田中,說明墳山冷落,祭掃無人,田地荒蕪,可牧牛羊。行人看石麟于陌上,是因為荊榛莽莽,別無可以觀賞的景物,唯古墓前石獸群尚可注目而已。D項在興和廢的轉化之中,充分地表現(xiàn)了詩人發(fā)展變化的樸素辯證觀點,使全詩充滿了積極的進取精神。E項“歸隱田園的向往之情”錯,應是詩人不甘沉淪的樂觀進取精神。]
2.相同點:遙望春景的荒蕪、破敗、凄涼。
不同點:①《春望》描寫戰(zhàn)亂中的場景,《漢壽城春望》描寫戰(zhàn)亂后的遺跡;②《春望》描寫國都景象,《漢壽城春望》描寫地方景象;③《春望》描寫景物和詩人形象,《漢壽城春望》全詩寫景。
二、文言文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虞潭,字思奧,會稽余姚人。父忠,仕至宜都太守。潭清貞有檢操,州辟從事、主簿,大司馬齊王冏請為祭酒,除祁鄉(xiāng)令。值張昌作亂,郡縣多從之,潭獨起兵斬昌別率鄧穆等。襄陽太守華恢上潭領建平太守,以疾固辭。遂周旋征討,以軍功賜爵都亭侯。綏撫荒余,咸得其所。尋被元帝檄,使討江州刺史華軼。潭至廬陵,會軼已平,而湘川賊杜弢猶盛。時甘卓屯宜陽,為杜弢所逼。潭進軍救卓,卓上潭領長沙太守,固辭不就。
帝為晉王,除屯騎校尉,遷宗正卿,以疾告歸。會王含、沈充等攻逼京都,潭遂于本縣招合宗人,及郡中大姓,共起義軍,眾以萬數(shù),自假明威將軍。乃進赴國難,至上虞。明帝手詔潭為冠軍將軍,領會稽內史。潭即受命。義眾云集時,有野鷹飛集屋梁,眾咸懼。潭曰:“起大義,而剛鷙之鳥來集,破賊必矣?!鼻查L史孔坦領前鋒過浙江,追躡充。
成帝即位,出為吳興太守。蘇峻反,加潭督三吳、晉陵、宣城、義興五郡軍事。會王師敗績,大駕逼遷,潭勢弱,不能獨振,乃固守以俟四方之舉。會陶侃等下,潭率眾與諸軍并勢,東西猗角。遣督護沈伊距管商于吳縣,為商所敗,潭自貶還節(jié)。
尋而峻平,潭以母老,輒去官還余姚。詔轉鎮(zhèn)軍將軍。以前后功,進爵武昌縣侯。是時軍荒之后百姓饑饉死亡涂地潭乃表出倉米振救之又修滬瀆壘以防海抄百姓賴之__
__潭貌雖和弱,而內堅明,有膽決,雖屢統(tǒng)軍旅,而鮮有傾敗。__以母憂去職。服闕,以侍中、衛(wèi)將軍征。年七十九,卒于位。追贈左光祿大夫,謚曰孝烈。
(節(jié)選自《晉書·虞潭傳》,有刪減)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C )
A.是時/軍荒之后/百姓饑饉/死亡涂地/潭乃表出倉米/振救之/又修滬瀆壘/以防海抄/百姓賴之/
B.是時/軍荒之后/百姓饑饉/死亡涂地/潭乃表/出倉米振救之/又修滬瀆壘以防/海抄/百姓賴之/
C.是時/軍荒之后/百姓饑饉/死亡涂地/潭乃表/出倉米振救之/又修滬瀆壘/以防海抄/百姓賴之/
D.是時/軍荒之后/百姓饑饉/死亡涂地/潭乃表出倉米/振救之/又修滬瀆壘以防/海抄/百姓賴之/
[解析] A“出倉米”與“振救之”同時屬于“表”的內容,不可斷開。B介詞短語“以防海抄”表“修滬瀆壘”的目的,意思完整,斷開后語意不通。D兼有A項與B項的錯誤。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B )
A.“祭酒”本是在大饗宴時以年老賓客一人舉酒祭祀地神的風俗,后用為官名,意為首席、主管。
B.“檄”原是指較長的竹木筒,用于書寫比較重要的文書,后成為古代皇帝征召時所用文書的專稱。
C.“服闕”最早出自漢朝蔡邕的《貞節(jié)先生陳留范史云銘》,指守喪期滿除服,與“服除”同義。
D.“謚”號是古人死后依據(jù)其生前行跡所立,用來褒貶善惡的稱號,臣下的謚號由朝廷賜予。
[解析] “檄”是中國古代官府往來文書的下行文種名稱之一,并非皇帝征召時所用文書的專稱。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確 的一項是(3分)( A )
A.虞潭清正有操守,屢次推辭他人的舉薦。虞潭平叛有功,得到華恢、甘卓等人的舉薦,他卻極力推辭,最后推辭不了才接受屯騎校尉一職。
B.虞潭有主見,善于化解危機。王含、沈充攻近京城,他果斷組織義兵勤王救國;接受皇帝任命后,機智化解危機,派兵追擊沈充的部隊。
C.虞潭遇事冷靜,攻防有略。面對蘇峻叛軍的強大勢力,虞潭擔任總督后并沒有立即組織進攻,而是待各處援軍到來后才派兵去抵擋。
D.虞潭忠于職責,鞠躬盡瘁。虞潭身處國家多事之秋,多次領兵平定國內的叛亂,為國盡忠,晚年還擔任侍中、衛(wèi)將軍等職,最終死在任上。
[解析] “最后推辭不了才接受屯騎校尉一職”分析有誤,他的屯騎校尉一職是元帝直接任命。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會王師敗績,大駕逼遷,潭勢弱,不能獨振,乃固守以俟四方之舉。(5分)
譯文:__恰逢朝廷軍隊戰(zhàn)敗,皇上被逼遷都,虞潭勢單力薄,無法獨自挽救大局,就先堅定地防守來等待四方發(fā)兵救援。__
(2)潭貌雖和弱,而內堅明,有膽決,雖屢統(tǒng)軍旅,而鮮有傾敗。(5分)
譯文:__虞潭表面上雖然溫和文弱,但內心堅定明確,有膽識有決斷,雖然多次領軍作戰(zhàn),卻少有大敗。__
[解析] (1)譯出大意給3分,“俟”“逼遷”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2)譯出大意給3分,“貌”“鮮”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譯文] 虞潭,字思奧,會稽郡余姚縣人。他的父親虞忠,官至宜都太守。虞潭清正堅貞有品行節(jié)操,州郡征辟他為從事、主簿。時任大司馬的齊王司馬冏請他擔任祭酒,出任祁鄉(xiāng)縣令。時逢張昌造反,很多郡縣都跟著他作亂,虞潭獨自領軍斬殺了張昌別部鄧穆等人。平亂后襄陽太守華恢上書推薦虞潭兼任建平太守,虞潭以生病為由堅決拒絕。此后相機征戰(zhàn),憑借軍功被賜封都亭侯。虞潭安撫了荒亂后的災民,讓他們都各得其所。不久,虞潭被元帝征召,被派遣去討伐江州刺史華軼。虞潭到廬陵時,正趕上華秩已經(jīng)被平定,但湘川亂賊杜弢還聲勢旺盛。當時,甘卓在宜陽駐軍,被杜弢軍所逼迫。虞潭便領軍前去解救甘卓,甘卓向上級推舉虞潭兼任長沙太守,虞潭堅決地推辭,不去就任。
元帝即位,稱為晉王,虞潭被封為屯騎校尉,升任宗正卿。后來他因病請假回家休養(yǎng)。正趕上王含、沈充等人進攻逼近京城,虞潭便在本縣內招攬聚合宗族眾人,以及郡中大戶人家,一起組織義軍,參與人員數(shù)以萬計,他借用明威將軍之名。于是他領軍前去勤王救國,到了上虞。晉明帝司馬紹親手寫了詔書任命虞潭擔任冠軍將軍,兼任會稽內史,虞潭立即領受了任命。義軍匯集時,有野鷹飛來,聚集在屋梁上,大家都感到害怕(認為是不祥之兆)。虞潭說:“我們憑大義起兵,連這剛烈兇狠的猛禽都前來集結,一定會打敗反賊的軍隊!”虞潭派遣軍中長史孔坦率領前鋒先過浙江,追擊沈充。
晉成帝即位后,虞潭出任吳興太守。蘇峻造反,朝廷提拔虞潭總領三吳、義興等五個郡的軍事事務。恰逢朝廷軍隊戰(zhàn)敗,皇上被逼遷都,虞潭勢單力薄,無法獨自挽救大局,就先堅定地防守來等待四方發(fā)兵救援。恰逢陶侃領軍南下,虞潭率領眾將士與各路兵馬合并勢力,東西各路義軍便互相借勢而起。后來虞潭派督護沈伊在吳縣抵擋蘇峻的將領管商,卻被管商擊敗,虞潭自己貶了自己的職,歸還節(jié)度之權。
不久,蘇竣之亂被平定。虞潭以母親老邁為由,就辭去官職回到故鄉(xiāng)余姚。朝廷下詔讓他轉任鎮(zhèn)國將軍。因之前的各種功績,提升他的爵位為武昌縣侯。當時,正是戰(zhàn)亂剛過,百姓饑荒交迫,俄殍遍野。虞潭于是上表請命,取出官倉中的糧食賑濟災民,又主持修筑了滬瀆壘,來防御海潮,百姓們都仰賴他。
虞潭表面上雖然溫和文弱,但內心堅定明確,有膽識有決斷,雖然多次領軍作戰(zhàn),卻少有大敗。后因母親去世而離職,服喪完畢后,以侍中、衛(wèi)將軍身份被征召。虞潭七十九歲時在任內逝世。朝廷追贈他為左光祿大夫,謚號孝烈。
三、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詩產生于西周的禮樂政治活動而非原始宗教儀式,是政壇言說的產物,與歌并不同源,但卻有著歌的一些元素。不過,它們的聯(lián)系不在文字形式而在音樂。在西周,詩的言說主體的身份為朝廷官員,言說對象為君臣,言說內容自然也不能脫離政治,故“詩”一開始就承擔著政治言說的特殊功能?!秶Z·周語上》載厲王時的邵公說:“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笨梢娫娫谖髦軙r期的功能是補察時政。周代的禮樂政治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禮樂教化向臣民灌輸禮樂倫理道德觀念,所以周代設有專門的機構來負責這一工作?!抖Y記·孔子閑居》載孔子說:“詩之所至,禮亦至焉,禮之所至,樂亦至焉?!笨梢?,在周代,戰(zhàn)國以前的人將詩看做是禮樂的一部分,詩所承載的是禮樂道德的價值取向。
歌則不同。早期的歌的本質是音樂,適合抒情而不適合言事。歌是一種大眾表達情感意愿的形式,而非專門用來表達和傳播禮樂倫理道德,不可能用來教化百姓。因而,原有的歌在內容和形式上都顯然已不能滿足教化需要。于是,有了“詩”這一專門用于朝廷政治文體的產生和“歌”向“詩”的轉變。
這一轉變,在“歌”之外確立了一種新的韻文形態(tài),即詩的形態(tài)。這一形態(tài)與歌不同:一是它的本質不再是音樂而是“文學”;二是詩一產生就被賦予了政治君臣關系、政治言說的性質。這一性質,除決定“詩”最初的作者主要應是朝廷的官員外,還確立了“詩”作為國家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工具性。因而,詩的言說主體的身份是朝廷官員而非普通百姓,言說的內容為政治而非個體的情感。三是詩多非即時即事的言說,多先為文字創(chuàng)作。且由于政治演說形式具有一定的規(guī)定性,故詩句式齊整,口語成分和雜言較少,如《大雅》《小雅》。
由于原始宗教祭祀少不了樂,音樂在原始宗教中具有神圣性,又能起著愉悅作用,所以,適應著禮樂政治而產生的“詩”,很自然地繼承了宗教禮樂儀式之歌“音樂+語言”這一形式。將詩與音樂結合,有助于提高詩的地位。另外,當時的書寫工具不發(fā)達,借助音樂可以使詩便于傳播,更廣泛地發(fā)揮教化作用。詩與音樂融為一體,更有利于承擔禮樂政治的職能。
不過,即使是使用文字與音樂結合這一形式,詩也與歌不一樣。歌的語言和音樂的融合是原生態(tài)的存在。歌產生時,音樂與語言是相伴相隨的,沒有音樂不能謂之歌。詩則是先有文字,后來配樂,用于儀式的演唱。由于詩納入了周代“樂”的系統(tǒng),音樂和詩的對接才被固定下來,但配詩之樂是后來附加的。
(選自趙輝《歌與詩的起源及原始功能異同》,有刪改)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B )
A.詩是政壇言說的產物并為西周的禮樂政治服務,與起源于原始宗教儀式的的歌不同源。
B.詩與歌雖然在原始功能上不同,但詩卻有歌的一些元素,它們的聯(lián)系方式只在音樂。
C.“歌”向“詩”的轉變,是因為原有的歌在形式上不能滿足通過禮樂教化臣民的需要。
D.詩是先有文字,后來配樂用于儀式的演唱,而歌產生時是先有音樂,后來才有語言的。
[解析] A“起源于原始宗教儀式的的歌”于文無據(jù)。C以偏概全,不光是“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在內容上”。D中“而歌產生時是先有音樂,后來才有語言的”是不準確的。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C )
A.詩在當時社會承擔著政治言說的兩方面功能,一是可以補察時政,二是向臣民灌輸禮樂倫理道德觀念。
B.第一段中引用《國語》和《禮記》,論證了“詩”的產生與當時統(tǒng)治階級的禮樂政治活動的緊密聯(lián)系。
C.通過與“歌”的大量比較分析,本文重點論述了“詩”的起源、作用和所承擔的更多的社會功能。
D.本文作者認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歌”無法滿足統(tǒng)治者教化百姓的需要,因而才產生了“詩”這種形式。
[解析] 重點論述了“詩”分析不當,本文只是論述了詩、歌二者的起源以及各自功能。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C )
A.詩在西周言說主體的身份是朝廷官員,所以詩就具有了政壇君臣關系政治言說的性質。
B.從周代到戰(zhàn)國以前,人們把詩看作是禮樂的一部分,因為它所承載的是禮樂道德的價值取向。
C.早期的歌適合于抒發(fā)個體的情感,借助音樂可以使歌便于傳播,更廣泛地發(fā)揮教化的作用。
D.“詩”在繼承了宗教禮樂儀式之歌“音樂+語言”這一形式后,詩與音樂就開始結合起來。
[解析] C把歌和音樂割裂開來,是不正確的,因為原文第二段“早期的歌的本質是音樂”這兩者是一體的,另外借助音樂便于傳播,更廣泛地發(fā)揮教化作用的是“詩”而不是“歌”。
6
人教語文2019高考一輪選練編題(9)
李仕才
一、古詩詞欣賞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又呈吳郎①
杜 甫
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
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
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
已訴征求②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
注?、賲抢桑憾鸥切沼H戚。杜甫將草堂讓給他住,這位親戚住下后,即有筑“籬”護“棗”之舉。鄰居婦人向杜甫訴苦,杜甫便寫此詩去勸告吳郎。②征求:指征斂賦稅。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 )
A.首聯(lián)現(xiàn)身說法,寫詩人以前任由鄰婦撲棗,是因為她既沒有吃的,也沒有兒女,為下文勸告吳郎做鋪墊。
B.頷聯(lián)緊承首聯(lián),分析鄰婦撲棗的原因,希望吳郎能夠體諒對方,對鄰婦不但不要阻攔,反而應該友好親善。
C.頸聯(lián)大意是說,吳郎防備鄰居打棗是出于自己生活窘迫,而孤寡婦人向“我”訴苦也是敏感多心,自己多事。
D.尾聯(lián)借景抒情,以小見大,深刻揭示了當時廣大百姓的貧困根源,表達了詩人對苛政與戰(zhàn)爭的痛恨與不滿。
E.本詩在委婉曲折的夾敘夾議當中,逐步展現(xiàn)了詩人沉痛的心理和復雜的感情,語言沉郁頓挫而平實。
2.請從“撲棗”入手,結合全詩,分析詩人表達的情感態(tài)度。
答:
【參考答案】
1.CD [C項“孤寡婦人向‘我’訴苦也是敏感多心,自己多事”理解有誤。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她本來就是提心吊膽的,吳郎不該還插上籬笆防范她。D項“借景抒情”錯,應是“緣事議論”或“即事抒情”。]
2.①同情弱小,悲天憫人。詩人即便自己窮困潦倒,依然任憑孤苦無依的西鄰婦人到院內來打棗,體現(xiàn)出詩人對廣大窮苦百姓的深切同情。②勸告親戚,與人為善。得知親戚吳郎插上籬笆不讓鄰居打棗,詩人特意寫詩勸告吳郎要將心比心、善待鄰居。③關注社會,憂國憂民。詩人由一件撲棗的生活小事聯(lián)想到社會動蕩不安的局面,由一個婦人的生活困苦想到天下百姓的貧苦艱難,以至于傷心地流淚。④評議時政,反對戰(zhàn)亂。詩人借鄰婦生活困窘的現(xiàn)狀,揭示了當時百姓貧苦的根源,表達了詩人對于苛政與戰(zhàn)爭的痛恨與不滿。
二、文言文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盧淵,性溫雅寡欲,敦尚學業(yè),閨門和睦。襲侯爵,拜主客令,典屬國。遷秘書令、始平王師。以例降爵為伯。是時,高祖將立馮后,方集朝臣議之。高祖先謂淵曰:“卿意以為何如?”對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簡卜?!备咦嬖唬骸耙韵群笾?,朕意已定?!睖Y曰:“雖奉敕如此,然于臣實有未盡?!奔俺技h,執(zhí)意如前。馮誕有盛寵,深以為恨,淵不以介懷。
及車駕__南伐,趙郡王干督關右諸軍事,詔加淵使持節(jié)、安南將軍為副,勒眾七萬將出子午。尋以蕭賾死,停師。是時涇州羌叛,殘破城邑,淵以步騎六千眾號三萬,徐行而進。未經(jīng)三旬,賊眾逃散,降者數(shù)萬口,唯梟首惡,余悉不問。詔兼侍中。初,淵年十四,嘗詣長安。將還,諸相餞送者五十余人,別于渭北。有相者曰諸君皆不如此盧郎雖位不副實然德聲甚盛望逾公輔后二十余年當制命關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過八十詣軍門請見言敘平生__未幾,拜儀曹尚書。高祖考課__在位,降淵以王師守常侍。尋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辭。
尋遭母憂,高祖遣謁者詣宅宣慰。服闋__,兼太尉長史。尋為徐州京兆王愉兼長史,賜絹百匹。__愉既年少,事無巨細,多決于淵。淵以誠信御物,甚得東南民和。__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謀外叛,淵覺其萌漸,潛敕諸戍,微為之備。屢有表聞,朝廷不納。陵果殺將佐,勒宿豫之眾逃叛。濱淮諸戍,由備得全。陵在邊歷年,陰結既廣,二州人情,咸相扇惑。陵之余黨,頗見執(zhí)送,淵皆撫而赦之,惟歸罪于陵,由是眾心乃安。
景明初,除秘書監(jiān)__。二年卒官,年四十八。贈安北將軍、幽州刺史,復本爵固安伯,謚曰懿。
(選自《魏書·盧淵傳》,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B )
A.有相者曰/諸君皆不如此/盧郎雖位不副實/然德聲甚盛/望逾公輔/后二十余年/當制命關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過八十/詣軍門請見/言敘平生/
B.有相者曰/諸君皆不如此盧郎/雖位不副實/然德聲甚盛/望逾公輔/后二十余年/當制命關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過八十/詣軍門請見/言敘平生/
C.有相者曰/諸君皆不如此盧郎/雖位不副實/然德聲甚盛/望逾公輔后/二十余年/當制命關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過八十/詣軍門請見/言敘平生/
D.有相者曰/諸君皆不如此/盧郎雖位不副實/然德聲甚盛/望逾公輔后/二十余年/當制命關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過八十/詣軍門請見/言敘平生/
[解析] 正確標點為:有相者曰:“諸君皆不如此盧郎,雖位不副實,然德聲甚盛,望逾公輔。后二十余年,當制命關右,愿不相忘?!贝诵幸玻嗾吣赀^八十,詣軍門請見,言敘平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D )
A.“車駕”本指由馬駕的車,后也專指帝王所乘的車,常用為帝王的代稱。
B.“考課”就是朝廷依照相關法令,在一定的年限內,對各級官吏進行考核。
C.“服闋”是守喪期滿除服。按封建禮制,父母死后子女須穿喪服守孝三年。
D.“除秘書監(jiān)”指卸任了秘書監(jiān)的職務?!俺痹谖闹惺浅ス俾毜囊馑?。
[解析] “除秘書監(jiān)”指被授予秘書監(jiān)的職務,“除”在古代指授予官職。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D )
A.盧淵出身宦門,承襲爵位。他溫和文雅,崇尚學業(yè),后繼承侯爵位,官職屢有升遷,做了始平王的老師后,按慣例降爵位為伯爵。
B.盧淵不懼權勢,堅持己見。高祖冊立馮氏為皇后時征詢盧淵意見,盧淵認為是朝廷大事,應擇日占卜再定奪,但意見未被接納。
C.盧淵方法得當,平叛有功。他處理叛亂堅持誅殺首惡,寬宥其余。在羌人叛亂時和沈陵叛逃時均采取這種方法,成功化解危機。
D.盧淵深受器重,屢任要職。他先后擔任多任要職;高祖考核官員政績,授予盧淵豫州刺史,因母親去世的緣故,盧淵堅決推辭。
[解析] “因母親去世的緣故,盧淵堅決推辭”表述錯誤,原文是“以母老固辭”,是因為母親年老,而非去世。同時,授予盧淵豫州刺史也與考核官員政績無關。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及朝臣集議,執(zhí)意如前。馮誕有盛寵,深以為恨,淵不以介懷。(5分)
譯文:__等到朝臣集中商議時,盧淵像以前那樣堅持自己的意見。馮誕深受皇帝寵信,對盧淵非常怨恨,盧淵不把它放在心上。__
(2)愉既年少,事無巨細,多決于淵。淵以誠信御物,甚得東南民和。(5分)
譯文:__元愉年紀還小,事情不論大小,多由盧淵決斷。盧淵憑借誠信接人待物,深得東南一帶百姓的信賴。__
[解析] (1)“及”“執(zhí)”“介懷”各1分,句意2分。(2)“無”“決”“御物”各1分,句意2分。
[譯文] 盧淵性情溫和文雅,清心寡欲,崇尚學業(yè),家庭和睦。他繼承了侯爵爵位,官拜主客令,典屬國。升為秘書令、始平王的老師。按照慣例降爵位為伯爵。這時,高祖將要冊立馮氏為后,將召集朝臣商議這件事。高祖先對盧淵說:“你心里認為這件事怎么樣?”盧淵回答說:“這件事自古以來都很慎重,依照我的想法,應該擇日卜問?!备咦嬲f:“冊立先皇后的侄女,我意已決?!北R淵說:“雖然奉命如此,但是我心中確實有想法?!钡鹊匠技猩套h時,盧淵像以前那樣堅持自己的意見。馮誕深受皇帝寵信,對盧淵非常怨恨,盧淵不把它放在心上。
等到高祖南征的時候,趙郡王元干督管關右各路的軍事,下詔封盧淵持節(jié)領軍,安南將軍為副將,統(tǒng)帥士兵七萬人準備從子午谷出兵。不久,由于蕭賾死了,停止進軍。此時涇州的羌人叛亂,攻城掠地,盧淵率六千步兵、騎兵,號稱三萬,緩緩地進軍。不到三十天,叛賊們都逃散了,投降的有數(shù)萬人,盧淵只將叛賊頭目斬首,其余的都不問罪。受詔命兼任侍中。當初,盧淵十四歲時,曾到長安。將要回來時,為他餞行的有五十多人,在渭水北邊分別。有個看相的人說:“各位都不如這盧淵,雖然他的官位與實際不符,但德行聲譽特別高,名望超過宰相。二十多年后,必當掌控關右地區(qū),希望不要忘了我們?!贝舜侮P右之行,看相的已經(jīng)年過八十,到軍門求見,與盧淵敘說一生經(jīng)歷。不久,盧淵被任命為儀曹尚書。高祖考核在職官員政績,給盧淵降職,憑借王師的身份擔任守常侍。不久被授予豫州刺史,盧淵以母親年紀大了為由堅決推辭。
不久盧淵母親去世,高祖派遣使者到盧宅宣旨慰問。守喪期滿,兼任太尉長史。不久又兼任徐州京兆王元愉的長史,皇帝賞賜他一百匹絹。元愉年紀還小,事情不論大小,多由盧淵決斷。盧淵憑借誠信接人待物,深得東南一帶百姓的信賴,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謀叛亂投敵,盧淵察覺到此事苗頭,秘密地命令各處邊將,暗中防備這件事。盧淵多次上表報告朝廷,朝廷沒有采納。沈陵果然殺了副將,脅迫宿州豫州的軍隊叛逃。沿淮一帶各邊關,由于事先有準備得以保全。沈陵在邊關多年,私下結交的范圍很廣,兩州的人心,都被他煽動蠱惑。沈陵的余黨,很多被逮捕押送過來,盧淵都加以撫慰赦免,只將罪行歸于沈陵一人,由此人心才安定下來。
景明初年,授予秘書監(jiān)。景明二年死于任上,享年四十八歲,追贈安北將軍、幽州刺史,恢復原來的爵位固安伯,謚號為懿。
三、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當代文藝審美中的“粉絲”與“知音”
周興杰①
“知音”一詞源于鐘子期與俞伯牙的故事。子期因為能聽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為“知音”。后來,子期辭世,伯牙毀琴不操,以示痛悼。由此可知,“知音”的內涵至少涉及兩個方面:一是接受者能準確把握、解讀出作品的主旨,從而經(jīng)由作品,接受者與創(chuàng)作者在精神層面產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為基礎,創(chuàng)作者與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賴、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關系。在高雅藝術的欣賞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為榮,創(chuàng)作者以能有“知音”為幸。說一部文學史或藝術史,是作為“知音”的批評家為他們心儀的文學家、藝術家樹碑立傳的歷史,并不為過。因此,“知音”有意無意地被默認為高雅文藝的欣賞者。
而“粉絲”這一名稱則有些不倫不類,它是大眾對“fans”一詞自發(fā)的、戲仿式的音譯。在最直接的意義上,“粉”或“粉絲”就是對某些事物的“愛好者”。如果僅在“愛好者”的意義上來使用的話,那么說“我是莎士比亞的粉”也是沒有問題的。但由于社會成見和媒體引導,當作對某些大眾文化產品不加辨別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費者而受到非議。盡管現(xiàn)在人們能以一種理解的眼光來看待“粉絲”,但其被限定特指大眾文化的欣賞者卻是事實。
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識力自不待言。那粉絲有沒有文本辨識力呢?通過深入粉絲的文化實踐,研究者發(fā)現(xiàn),粉絲對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銳的辨識力的。20世紀80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說,以圖魚目混珠。結果讀者去蕪存菁,終使各式“全庸”盡數(shù)淘汰。由此可知,粉絲像知音一樣,都具有敏銳的文本辨識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但粉絲文本辨識的有趣一面在于,他們會因為極度關注某些文本的細節(jié),而選擇性地忽略其他細節(jié)。這種“專攻一點、不計其余”的辨別方式,主觀隨意性不言自明,與知音式文藝批評的理性、客觀旨趣相去甚遠。
粉絲欣賞要求突破高雅文藝欣賞所規(guī)定的“距離”,使欣賞化為廣場式的狂歡。粉絲欣賞的參與性更突出的表現(xiàn)是,他們不會僅僅停留在對小說、影視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賞上,還會進一步消費許多衍生產品,如印有明星頭像的T恤、玩偶等等。如此,粉絲將文化工業(yè)提供的資源帶入其日常生活實踐,并在使用中完成文本意義的重新組裝。與此不同,“知音”則更尊重作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或作品主題,他們更像“采礦者”,努力掘開文本的巖層,煉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創(chuàng)作主旨。
伴隨積極的參與,粉絲的生產力也釋放出來了:他們不會停留在文本的消費上,而是以文化工業(yè)產品為資源,創(chuàng)造出數(shù)量龐大的、五花八門的新文本,如網(wǎng)絡同人小說、模仿秀及流行音樂粉絲們的翻錄、翻唱和MTV翻拍等等。這種新文本有時會達到與原作不相上下的地步。而“知音”呢,他們的生產力主要表現(xiàn)在分析精辟的批評文本上,此外很難看到其他類型的新文本。由此可見,“知音”和“粉絲”不能相互替代。
(選自2017年3月6日《中國社會科學報》,有刪節(jié))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C )
A.“知音”尊重作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或作品主題,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內涵,提煉出創(chuàng)作主旨。
B.“粉絲”對特定文本具有敏銳的辨識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他們的辨別方式具有主觀隨意性。
C.“知音”都是高雅文藝的欣賞者,他們的文本辨識力也很敏銳,知音式文藝批評的旨趣更理性、客觀。
D.“粉絲”具有強大的生產力,他們能以文化工業(yè)產品為資源,創(chuàng)造出的新文本有的能與原作相媲美。
[解析] “知音式文藝批評的旨趣更理性、客觀”表述不當,原文第三段末說:“與知音式文藝批評的理性、客觀旨趣相去甚遠?!?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
A.文章開篇引用鐘子期與俞伯牙的“知音”故事,敘述詳細生動,意在引發(fā)讀者興趣,增加文章濃厚的文學色彩。
B.文章前兩段分別闡述了“知音”和“粉絲”的來歷、內涵和大眾的評價,令讀者在開篇便對兩個概念有了整體上的了解。
C.為使讀者對“知音”和“粉絲”有更清晰的認識,文章第③④⑤段分別從二者的文本辨識力、參與方式和文本生產力等方面加以詳細闡述。
D.文章層次清晰,結構嚴謹。文中多處運用了舉例論證,增強了論證效果,形象貼切的比喻,使論述更加生動透徹。
[解析] “意在引發(fā)讀者興趣,增加文章濃厚的文學色彩”分析不當,開篇引用典故,意在解釋什么是“知音”。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C )
A.“知音”與創(chuàng)作者在生活中有著相互依賴的關系,接受者希望能成為“知音”,創(chuàng)作者希望能有“知音”。
B.粉絲欣賞具有強烈的參與性,與欣賞原作本身相比,他們更注重消費與明星有關的衍生產品。
C.金庸的“粉絲”有敏銳的辨識力,所以他們能去蕪存菁,使那些用“金庸”之名仿作的小說全部被淘汰。
D.知音能夠創(chuàng)作分析精辟的批評文本,卻很難創(chuàng)作其他類型的新文本,可見他們的生產力還沒有釋放出來。
[解析] A曲解“知音”的文意“知音”與創(chuàng)作者并不是在“生活中”互相依賴。B“他們更注重消費與明星有關的衍生產品”理解不當,原文說:“他們不會僅僅停留在對小說、影視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賞上,還會進一步消費許多衍生產品,如印有明星頭像的T恤、玩偶等等?!盌“可見他們的生產力還沒有釋放出來”主觀臆斷。
6
人教語文2019高考一輪選練編題(11)
李仕才
一、古詩詞欣賞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寄外舅郭大夫[注]
陳師道
巴蜀通歸使,妻孥且舊居。
深知報消息,不忍問何如。
身健何妨遠,情親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淚盡數(shù)行書。
注 元豐七年五月,陳師道的岳父郭慨赴蜀任職,陳因家貧,無力贍養(yǎng)家室,所以妻子和三子女都隨郭赴蜀。陳則留長安。此詩是分別后作。外舅:岳父。古代媳婦稱公婆為“舅姑”,女婿稱呼岳父為“外舅”。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 )
A.首句說從遙遠的四川,回來一個帶信的使者。一個“通”字,把“巴蜀”和“歸使”串聯(lián)起來,說明獲知“巴蜀”之地妻子兒女消息的艱難。
B.“妻孥且舊居”一句寫妻子兒女仍在外家居住,這既是信使帶來的消息,又是詩人的內心獨白。
C.頷聯(lián)中“深知”與“不忍”寫詩人明知道信使是報消息的,但又不忍心問,將詩人想知道家人的消息但又害怕是壞消息的矛盾心理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D.頸聯(lián)運用設問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距離遙遠不算什么,親情不會因此而生疏,關鍵是家人的身體要健康,這既是詩人對妻兒的安慰,也是自我慰藉。
E.本詩含蓄委婉,慷慨悲壯,情真意切。首聯(lián)情緒平靜,頷聯(lián)沉抑,頸聯(lián)歡快,尾聯(lián)感慨深沉,起伏跌宕,盡顯真情之妙。
2.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答:
【參考答案】
1.DE [D項“設問”應為“反問”。E項“含蓄委婉,慷慨悲壯”錯,應是“通俗易懂,自然純樸”。]
2.①表達了詩人對妻兒的關心思念。面對信使,詩人想問又不敢問,生怕聽到不好的消息,表現(xiàn)出詩人對妻兒的深切關懷。②抒發(fā)了家庭不能團聚的悲哀。詩人年事已高,愁病交加,卻還得忍受與妻子兒女的分離之苦,不禁悲從中來。③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結尾哀嘆自己貧困潦倒,連妻子兒女都無力養(yǎng)活,只能分居兩地,追根究底皆因功名難就。
二、文言文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王昶字文舒,太原晉陽人也。文帝在東宮,昶為太子__文學,遷中庶子__。文帝踐阼,徙散騎侍郎,為洛陽典農。時都畿樹木成林,昶斫開荒萊,勤勸百姓,墾田特多。遷兗州刺史。明帝即位加揚烈將軍賜爵關內侯昶雖在外任心存朝廷以為魏承秦、漢之弊法制苛碎不大改國典以準先王之風而望治化復興不可得也__乃著《治論》,又著《兵書》十余篇,言奇正之用。
正始中,轉__任徐州,封__武觀亭侯,遷__征南將軍,假節(jié)__都督荊、豫諸軍事。昶以為國有常眾,戰(zhàn)無常勝;地有常險,守無常勢。今屯宛,去襄陽三百余里,諸軍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乃表徙治新野,習水軍于二州,廣農墾殖,倉谷盈積。
嘉平初,太傅司馬宣王既誅曹爽,乃奏博問大臣得失。昶陳治略五事:其一,欲崇道篤學,抑絕浮華,使國子入太學而修庠序;其二,欲用考試,考試猶準繩也,未有舍準繩而意正曲直,廢黜陟而空論能否也;其三,欲令居官者久于其職,有治績則就增位賜爵;其四,欲約官實祿,勵以廉恥,不使與百姓爭利;其五,欲絕侈靡,務崇節(jié)儉,令衣服有章,上下有序,儲谷畜帛,反民于樸。詔書褒贊。因使撰百官考課事。
二年,昶奏:“孫權流放良臣,適庶分爭,可乘釁而制吳、蜀。白帝、夷陵之間,黔、巫、秭歸、房陵皆在江北,可襲取也?!蹦饲残鲁翘刂萏┮u巫、秭歸、房陵,荊州刺史王基詣夷陵,昶詣江陵,兩岸引竹絙為橋,渡水擊之。賊奔南岸,鑿七道并來攻。于是昶使積弩同時俱發(fā),賊大將施績夜遁入江陵城,追斬數(shù)百級。昶欲引致平地與合戰(zhàn),乃先遣五軍案大道發(fā)還,使賊望見以喜之,以所獲鎧馬甲首,馳環(huán)城以怒之,設伏兵以待之??児奋?,與戰(zhàn),克之??兌葑撸瑪仄鋵㈢婋x茂、許旻,收其甲首旗鼓珍寶器仗,振旅而還。于是遷昶征南大將軍、儀同三司,進封京陵侯。甘露四年薨,謚曰穆侯。
(節(jié)選自《三國志·魏·王昶傳》,有刪節(jié))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B )
A.明帝即位/加揚烈將軍/賜爵/關內侯昶雖在/外任心存朝廷/以為魏承秦、漢之弊/法制苛碎/不大改國典以準先王之風/而望治化/復興不可得也/
B.明帝即位/加揚烈將軍/賜爵關內侯/昶雖在外任/心存朝廷/以為魏承秦、漢之弊/法制苛碎/不大改國典以準先王之風/而望治化復興/不可得也/
C.明帝即位/加揚烈將軍/賜爵關內侯/昶雖在/外任心存朝廷/以為魏承秦、漢之弊/法制苛碎/不大改國典以準先王之風/而望治化/復興不可得也/
D.明帝即位/加揚烈將軍/賜爵關內侯/昶雖在/外任心存朝廷/以為魏承秦、漢之弊/法制苛碎/不大改國典以準先王之風/而望治化復興/不可得也/
[解析] 正確的標點為:明帝即位,加揚烈將軍,賜爵關內侯。昶雖在外任,心存朝廷,以為魏承秦、漢之弊,法制苛碎,不大改國典以準先王之風,而望治化復興,不可得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C )
A.“太子”指預定繼承君位的皇子,一般為皇帝的嫡長子,有些皇子雖不是嫡長子,但經(jīng)皇帝選定冊立也可以成為太子。
B.“中庶子”為官名,是國君、太子、相國的侍從之臣;太傅、太師、太保在周代為輔弼天子治理天下之官,稱為“三公”。
C.在第二段文字中,“轉”表示調動官職;“封”表示授予官職;“遷”既表示升職,有時也表示貶職;“假節(jié)”表示授予官職。
D.“太學”指中國古代設于京城的最高學府,自漢武帝時開始設立,到明清,雖然名稱不一,但都以傳授儒家經(jīng)典為要務。
[解析] “假節(jié)”是授給符節(jié)的意思,而不是授予官職。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B )
A.王昶有責任感。他發(fā)現(xiàn)官軍駐守在宛城,離襄陽三百多里,各軍分散駐扎,遇到緊急情況不能及時趕到,于是上表請求遷移治所到新野。
B.王昶有治政才能。司馬宣王誅曹爽后,王昶主動從尊道崇學、實行考試制度、官員憑政績升遷、精兵簡政、根除奢侈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C.王昶忠于魏國朝廷。他得到孫權流放賢良的大臣、嫡子庶子相互爭斗的消息后,立即上奏皇上,建議乘機用偷襲的辦法制服吳國和蜀國。
D.王昶具有軍事指揮才能。他在與賊敵大將施績的交戰(zhàn)中,采用誘敵深入之計,把賊敵引到平地和他們會戰(zhàn),待賊敵出來,一舉將其打敗。
[解析] “主動從……等方面提出了建議”分析不當,原文的意思是在“乃奏博問大臣得失”的前提下提出的建議。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時都畿樹木成林,昶斫開荒萊,勤勸百姓,墾田特多。(5分)
譯文:__當時京都附近地區(qū)樹木成林,王昶伐樹開墾荒地,辛勞地勉勵百姓,開墾出的田地特別多。__
(2)令衣服有章,上下有序,儲谷畜帛,反民于樸。(5分)
譯文:__讓人們衣服上有著顯示身份地位的標志,上上下下有著明確的等級,儲存糧食積蓄布帛,讓老百姓回歸淳樸的風俗習尚。__
[解析] (1)“畿”“斫開”“勸”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譯出大意給2分。(2)“章”“序”“反”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譯出大意給2分。
[譯文] 王昶字文舒,是太原晉陽人。文帝在東宮作太子時,王昶任太子文學,又升任中庶子。文帝即位,他轉任散騎侍郎,又任洛陽典農。當時京都附近地區(qū)樹木成林,王昶伐樹開墾荒地,辛勞地勉勵百姓,開墾出的田地特別多。升任兗州刺史。明帝即位,加授為揚烈將軍,賜給關內侯的爵位。王昶雖然在外地任職,心里想著朝廷,認為魏國沿襲了秦朝、漢朝的弊端,法律制度苛刻瑣碎,不大力改革國家的典章制度來效法先王的風范,而希望國家的治理、百姓的教化重新興盛,是不可能做到的。于是撰寫了《治論》,又撰寫《兵書》十多篇,談作戰(zhàn)時對陣交鋒、埋伏突襲等戰(zhàn)術的運用。
正始年間,轉任徐州刺史,封為武觀亭侯,升任為征南將軍,授給符節(jié)都督荊州、豫州各軍軍務。王昶認為國家有常備的軍隊,但打仗卻沒有常勝不敗的;地形有固有的險要,但防守卻沒有固定不變的形式。現(xiàn)在駐守宛城,離襄陽三百多里,各軍分散駐扎,戰(zhàn)船卻在宣池,遇到緊急情況不能及時趕到,于是上表請求遷移治所到新野,在兩地訓練水軍,開墾荒地擴大農業(yè)生產,倉庫里的糧食非常充盈。
嘉平初年,太傅司馬宣王殺了曹爽以后,于是上奏廣泛向大臣們征詢有關政事得失的意見。王昶陳述了治理方略的五件事:第一,希望尊崇道義重視學問,抑制杜絕浮華的風氣,讓公卿大夫的子弟進入太學并辦好學校;第二,希望實行考試制度,考試好比是準繩,沒有舍棄準繩而憑主觀臆斷來確定是非曲直,廢除罷免升遷的制度來空談官員能否稱職的;第三,希望讓擔任官職的人長期留在他的職位上,有了政績就提升官職賜給爵位;第四,希望精簡官員人數(shù)增加官員的俸祿,用廉潔知恥來激勵他們,不讓他們和老百姓爭奪利益;第五,希望根除奢侈浪費,大力推崇勤儉節(jié)約,讓人們衣服上有著顯示身份地位的標志,上上下下有著明確的等級,儲存糧食積蓄布帛,讓老百姓回歸淳樸的風俗習尚?;实巯略t書褒揚稱贊王昶。于是讓他撰寫百官考核的制度。
嘉平二年,王昶上奏說:“孫權流放賢良的大臣,嫡子庶子相互爭斗,可以乘機制服吳國、蜀國,白帝、夷陵之間,黔、巫、秭歸、房陵等地都在長江以北,可用偷襲的辦法占取?!庇谑桥汕残鲁翘刂萏┮u擊巫、秭歸、房陵,荊州刺史王基出兵到夷陵,王昶出兵到江陵,在河兩岸拉起竹索作為橋梁,渡過長江去攻打賊敵。賊敵逃奔到南岸,開通七條道路一齊來進攻。這時王昶命令連弩同時一齊發(fā)射,賊敵大將施績連夜逃入江陵城,王昶帶兵追擊殺死數(shù)百人。王昶想把賊敵引到平地和他們會戰(zhàn),于是先派五支軍隊順著大路撤回,讓賊敵看到感到高興,派人披著繳獲的鞍甲騎著繳獲的戰(zhàn)馬掛著斬殺的賊敵首級,圍著江陵城奔馳以此來激怒賊敵,布置好伏兵來等待賊敵出來。施績果然出來追擊魏軍,王昶和他交戰(zhàn),把他打敗了。施績逃走,魏軍斬殺了他的將領鐘離茂、許旻,收繳了敵人的士兵首級、軍旗戰(zhàn)鼓、珍寶器械,整頓好軍隊勝利返回。于是升遷王昶為征南大將軍、儀同三司,晉封為京陵侯。王昶于甘露四年去世,謚號穆侯。
三、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莫言的小說語言風格獨特,里面所隱藏的力量感、速度感是一般作家所沒有的。很多人批評他,覺得過分粗糙,遠談不上精粹、謹嚴,這些都是實情。莫言喜歡放縱自己在語言上的天賦,他似乎也無興趣字斟句酌。但莫言語言的粗糲、駁雜,未嘗不是他有意為之,他似乎就想在一瀉千里、泥沙俱下的語言洪流當中建立起自己的敘事風格。莫言是北方人,正規(guī)教育只讀到小學畢業(yè),如果要他和別的作家,尤其是南方作家比精致、優(yōu)雅,這絕非他的長處。況且,文學語言的風格是豐富的,精致只是其中一種。
莫言的長處是他的激情和磅礴。那種粗野、原始的生命力,以及來自民間的駁雜的語言資源,最為莫言所熟悉,假若刪除他生命感覺和語言感覺中那些枝枝蔓蔓的東西,那他就不是今天的莫言了。莫言所追求的語言效果正是泥沙俱下的,普通話中夾雜著方言、土語、俚語、古語,極具沖擊力和破壞力。有些作品由于過分放縱,節(jié)制力不夠,也未必成功,但無論你是否喜歡,都能令你印象深刻。有些作家一天就寫千兒八百字,他習慣慢,細心琢磨,一字一句;有些作家則崇尚一瀉千里,一發(fā)而不可收拾。莫言顯然屬于后者。
莫言用的語言是普通話,但中間夾雜著民間大量的口語、俚語,但又不是刻意的方言寫作。保存在山東方言里的一些古語,譬如鋒利說成“風快”,漂亮說成“奇俊”,天氣很熱說成“怪熱”,這些詞,現(xiàn)代人也能理解,用在小說中就顯得古雅而有趣。莫言的小說語言是多重的、混雜的,未必規(guī)范,但有活力,而且狂放、恣肆、洶涌,這是在別的作家身上未見的。有些作家崇尚精雕細琢,譬如汪曾祺的小說,都是大白話,沒有什么裝飾性,也很少用形容詞,但你能感覺到他的語言是講究的,用詞謹慎;格非的小說,書卷氣很濃,他用書面語,有時還旁征博引,但也不乏幽默,這和他一直在大學教書有關;蘇童的小說語言你能感到南方生活潮濕、詩意的氛圍;賈平凹的小說語言有古白話小說的神韻,也有民間的土氣。莫言的語言風格比他們更為駁雜。莫言的語言有時是對生活的模仿,充滿聒噪的色彩,有時是對傳統(tǒng)語言的挑戰(zhàn),是一種狂歡。莫言并不愿意守舊,他在語言上,更有狂歡精神,褻瀆的、嘲諷的、滑稽的、幽默的、莊重的、深情的,匯聚于一爐,斑斕而駁雜,有時也會令人不快,但這就是莫言,一個為他自己的語言世界所塑造的莫言。
這種寫作風格、語言風格的不同,和作家的氣質、個性相關,甚至和作家的身體狀況也有關系。魯迅寫不了長小說,他的文章越到后來寫得越短,這和魯迅所體驗到的絕望感有關,他從小說寫作轉向雜文寫作,就表明他對小說那種迂回、曲折、隱蔽的表達方式已感不足,面對深重的黑暗現(xiàn)實,他更愿意用短兵相接、直抒胸臆的方式把自己所想說的說出來,所謂“放筆直干”,就是這個意思。這不僅和魯迅的思想體驗有關,也和魯迅的身體、疾病有關。莫言的小說則有大量的長句子,這點和魯迅不同,他體魄強健,氣息是不同的。
(選自謝有順《莫言小說的特質》,有刪改)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C )
A.莫言小說的語言粗糲駁雜,具有力量感和速度感,顯得狂放、恣肆、洶涌,這是別的作家所不具備的特點。
B.莫言有意追求一瀉千里、泥沙俱下的語言效果,因此它的小說語言談不上精粹謹嚴,甚至有些作品過分放縱,不夠節(jié)制,未必規(guī)范,顯得粗糙。
C.莫言不崇尚精雕細琢,不習慣慢寫作,而崇尚一瀉千里,一發(fā)不可收拾的激情和磅礴,因此其小說語言難免斑斕而駁雜,令人不快。
D.莫言并不愿意守舊,他將各種語言風格匯聚一爐,令讀者印象深刻,不管讀者是否喜歡,正是這樣的風格塑造了莫言。
[解析] “令人不快”夸大其辭,原文說“有時也會令人不快”。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D )
A.魯迅的例子有力地證明了作家的語言風格與作家氣質、個性有關,也與作家的身體狀況有關,在對比中指出了莫言小說中有大量長句的原因。
B.文段用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列舉汪曾祺、格非、蘇童、賈平凹小說語言上的特點,在對比中指出這些作家崇尚精雕細琢,他們的語言雖然也多樣化,但莫言比他們更為駁雜。
C.選文前三段通過分析、舉例、對比,闡釋了莫言小說語言風格的表現(xiàn),最后一段指出了莫言小說語言風格形成的原因。
D.在表達方式上,選文綜合運用了議論、敘述、說明等手法,分析論證了莫言小說的語言風格及形成原因。
[解析] “分析論證了莫言小說的語言風格及形成原因”理解不當,本文主要闡明了莫言作品的語言特點,重點不是論證其語言的形成原因。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C )
A.莫言用普通話寫作,其中又夾雜著方言、土語、俚語、古語,但又不是刻意用方言寫作,因此他小說的語言極具沖擊力,對傳統(tǒng)語言極具挑戰(zhàn)性。
B.莫言的語言風格不僅與他的氣質、個性有關,甚至與他的強健體魄也有關系。
C.莫言正規(guī)教育只讀到小學畢業(yè),文化程度不高,這決定了他做不到語言精致優(yōu)雅,因此他選擇粗糲駁雜來作為自己小說語言的特色。
D.文學語言的風格豐富多樣,南方作家的精致優(yōu)雅是一種,北方作家莫言的粗糲、駁雜也是一種。
[解析] “這決定了他做不到語言精致優(yōu)雅,因此他選擇粗糲駁雜來作為自己小說語言的特色”因果失當。
6
收藏
編號:4245125
類型:共享資源
大小:243.52KB
格式:ZIP
上傳時間:2020-01-04
30
積分
- 關 鍵 詞:
-
高考
語文
一輪
選練編題
解析
打包
16
新人
- 資源描述:
-
高考語文一輪選練編題(含解析)(打包16套)新人教版.zip,高考,語文,一輪,選練編題,解析,打包,16,新人
展開閱讀全文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