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 第四講 數學歸納法證明不等式單元整合素材 新人教A版選修45》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數學 第四講 數學歸納法證明不等式單元整合素材 新人教A版選修45(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第四講 數學歸納法證明不等式
單元整合
知識網絡
專題探究
專題一 正確使用數學歸納法
同學們在剛開始學習數學歸納法時,常常會遇到兩個困難,一是數學歸納法的思想實質不容易理解,二是歸納步驟的證明有時感到難以入手.本專題將對兩種常見的錯誤進行討論、整理,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歸納法的原理,弄清它的實質,從而明確如何正確地使用數學歸納法.
(1)缺少數學歸納法的第二步.
有人覺得如果一個命題對于開頭的一些自然數都成立,那么由P(k)成立導出P(k+1)成立是必然的,因此第二步歸納步驟是流于形式,證與不證似乎一樣,顯然這是不正確的.產生這種錯誤想法的原因在于沒有認識到歸納步驟
2、所起的遞推作用,如果沒有遞推性,那么一個命題可能對于開頭的許多自然數都成立,但是一般的并不成立,我們舉幾個例子來看看.
十七世紀法國卓越的數學家費爾瑪考查了形如的數,n=0,1,2,3,4時,它的值分別為3,5,17,257,65 537.這5個數都是質數.因此費爾瑪就猜想:對于任意的自然數n,式子22n+1的值都是質數.但是在十八世紀另一位卓越的數學家歐拉指出n=5時,
=4 294 967 297=6416 700 417.
是個合數,費爾瑪的猜想錯了.
這就充分說明我們不能把不完全歸納法當成證明,用數學歸納法證明時第二步不可缺少.
(2)缺少數學歸納法的第一步.
也有人覺得既
3、然第二步歸納步驟中有遞推作用,而且k又可以任意取值,這樣就夠了,有沒有第一步P(1)無關緊要.這種認識也是錯誤的,它忽視了第一步的奠基作用,因為如果沒有P(1)成立,歸納假設P(k)成立就沒有了依據,因此遞推性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下面我們看一個這樣的例子.
【例】如果不要奠基步驟,我們就可以證明(n+1)2+(n+2)2一定是偶數(n∈N+).
剖析:假設n=k時命題成立,即(k+1)2+(k+2)2是偶數.當n=k+1時,
[(k+1)+1]2+[(k+1)+2]2=(k+2)2+(k+1)2+4(k+1)+4=(k+1)2+(k+2)2+4(k+2).
由假設(k+1)2+
4、(k+2)2是偶數,又4(k+2)也是偶數,所以上式是偶數,這就是說n=k+1時命題也成立.
由此,對于任意的正整數n,(n+1)2+(n+2)2一定是偶數.
這個結論顯然是錯誤的,原因就在于證明中缺少第一步奠基步驟,實際上,n=1時,(1+1)2+(1+2)2=4+9=13不是偶數,這說明使用數學歸納法時缺第一步不可.
用數學歸納法證明,對于n∈N+,+++…+=.
證明:(1)當n=1時,左邊==,右邊=,
所以等式成立.
(2)假設n=k時等式成立,即
+++…+=,
當n=k+1時,
+++…++
=+=.
由(1)(2)可知,對于任意的n∈N+,所證等式都成立.
5、
專題二 數學歸納法證題的幾種技巧
在使用數學歸納法證明時,一般說來,第一步驗證比較簡明,而第二步歸納步驟情況較復雜.因此,熟悉歸納步驟的證明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其實歸納步驟可以看作是一個獨立的證明問題,歸納假設“P(k)”是問題的條件,而命題P(k+1)成立就是所要證明的結論,因此,合理運用歸納假設這一條件就成了歸納步驟中的關鍵,下面簡要分析一些常用技巧.
1.分析綜合法
用數學歸納法假設證明關于正整數n的不等式,從“P(k)”到“P(k+1)”,常??捎梅治鼍C合法.
求證:對任意正整數n,有13+23+33+…+n3=(1+2+…+n)2成立.
提示:這是一個等式證明問題,它涉及
6、全體正整數,用數學歸納法證明.用數學歸納法證明恒等式,關鍵是第二步要用上假設,證明n=k+1時,原等式成立.
證明:(1)當n=1時,左邊=1,右邊=1,左邊=右邊,所以原等式成立.
(2)假設當n=k(k∈N+,k≥1)時,等式成立,即13+23+…+k3=(1+2+…+k)2.
當n=k+1時,13+23+…+k3+(k+1)3
=(1+2+…+k)2+(k+1)3
=2+(k+1)3=2[k2+4(k+1)]
=2=[1+2+…+k+(k+1)]2,
即當n=k+1時,原等式也成立.
綜合(1)(2)可知,對任何n∈N+,原等式都成立.
設a,b為正數,n∈N+,求證:
7、≥n.
提示:這是一個不等式證明問題,它涉及全體正整數n,用數學歸納法證明.
證明:(1)當n=1時,≥,顯然成立.
(2)假設當n=k(k∈N+,k≥1)時,不等式成立,
即≥k.則n=k+1時,要證明不等式成立,即證明≥k+1.
在≥k的兩邊同時乘以,得
≥k+1.
要證明≥k+1,只需證明
≥.
因為≥
2(ak+1+bk+1)≥(a+b)(ak+bk)
2(ak+1+bk+1)-(ak+1+abk+bak+bk+1)≥0
ak+1-abk-bak+bk+1≥0
(a-b)(ak-bk)≥0.
又a-b與(ak-bk)同正負(或同時為0),所以最后一個不等式顯
8、然成立,這就證明了當n=k+1時,不等式成立.
綜合(1)(2)可知,對任何n∈N+,不等式≥n成立.
2.放縮法
涉及關于正整數n的不等式,從“k”過渡到“k+1”,有時也考慮用放縮法.
求證:1+++…+>(n∈N+).
提示:利用數學歸納法證明不等式關鍵是利用放縮、湊假設、湊結論.但要注意從n=k變化到n=k+1時增加了多少項,減少了多少項,一般用f(k+1)-f(k)研究增加或減少的項的多少.
證明:(1)當n=1時,左邊=1,右邊=,左邊>右邊,
∴不等式成立.
(2)假設n=k(k∈N+,k≥1)時,不等式成立,
即1+++…+>.
當n=k+1時,1+++…+
9、>+2k-1=.
∴n=k+1時,不等式成立.
由(1)(2)可知:1+++…+>(n∈N+).
3.遞推法
用數學歸納法證明與數列有關的問題時,有時要利用an與an+1的關系,實現從“k”到“k+1”的過渡.
設0<a<1,定義a1=1+a,an+1=+a,求證:對一切正整數n,有1<an<.
提示:數列類問題用數學歸納法證明時,一般先用遞推公式,后用歸納假設.
證明:(1)當n=1時,a1>1,a1=1+a<,顯然命題成立.
(2)假設n=k(k∈N+,k≥1)時,命題成立,即1<ak<.
當n=k+1時,由遞推公式,知
ak+1=+a>(1-a)+a=1.
同時,a
10、k+1=+a<1+a=<,
故當n=k+1時,命題也成立,即1<ak+1<.
綜合(1)(2)可知,對一切正整數n,有1<an<.
4.拼湊法
用數學歸納法證明關于正整數的命題(尤其是整除)時,從“k”過渡到“k+1”常用拼湊法.
對于任意正整數n,求證:an-bn能被a-b整除(對于多項式A,B,如果存在多項式C,使得A=BC,那么稱A能被B整除).
提示:用數學歸納法證明問題時,關鍵在于弄清n由k到k+1時,問題的變化情況,創(chuàng)造條件一定要用上歸納假設.
證明:(1)當n=1時,an-bn=a-b能被a-b整除.
(2)假設當n=k(k∈N+,k≥1)時,ak-bk能被a-b
11、整除,那么當n=k+1時,ak+1-bk+1=ak+1-akb+akb-bk+1=ak(a-b)+b(ak-bk).因為(a-b)和ak-bk都能被a-b整除,所以上面的和ak(a-b)+b(ak-bk)也能被a-b整除.這也就是說當n=k+1時,ak+1-bk+1能被a-b整除.
根據(1)(2),由數學歸納法知對一切正整數n,an-bn都能被a-b整除.
5.幾何法
“幾何類”命題的證題關鍵是先要從證n=k+1時命題成立的結論中,分解出n=k時命題成立的部分,然后去證余下的部分.
在同一平面內有n條直線,每兩條不平行,任意三條不共點,求證:它們將此平面分成個部分(n∈N+).
提
12、示:利用數學歸納法證明幾何問題,關鍵是找出由n=k到n=k+1時所增加的項.
證明:設f(n)=.
(1)當n=1時,一條直線將平面分成兩部分,f(1)=2,故命題成立.
(2)假設n=k(k∈N+,k≥1)時,k條直線將平面分成個部分.
當n=k+1時,第(k+1)條直線與前k條直線交于k個點,使平面增加(k+1)個部分,即將平面分成+k+1=個部分,所以n=k+1時命題成立.
由(1)(2)得原命題成立.
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