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第21課時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學案.docx
《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第21課時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學案.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第21課時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學案.docx(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21課時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 【思維導圖】 一、專題主線 從兩極格局到多極化格局是二戰(zhàn)后世界政治格局演變的總趨勢 主線一二戰(zhàn)后初期,美蘇兩極格局取代了傳統(tǒng)的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關系格局。 主線二 20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不結盟運動的興起、歐共體、中國和日本經濟的發(fā)展,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fā)展。 主線三 蘇聯(lián)解體后,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世界形勢出現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的局面。 二、真題再現 1.(2018全國Ⅰ卷T35)下圖反映1945~1975年間聯(lián)合國成員國變化情況,這表明 A.第三世界發(fā)展壯大 B.歐共體的成員增加 C.世界貿易范圍明顯擴大 D.經濟區(qū)域化的趨勢加強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二戰(zhàn)后世界政治格局演變聯(lián)合國。 【解題思路】圖中數據變化說明聯(lián)合國成員國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數量劇增,認真觀察圖中變化可知,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非洲國家數量增多,即第三世界壯大,故A項正確;歐共體成員增加和聯(lián)合國成員國增加無關,B項錯誤;材料和世界貿易無關,C項錯誤;經濟區(qū)域化的趨勢加強是在20世紀90年代,且與材料信息不符,D項錯誤。 答案:A 2.(2016全國Ⅰ卷T35)1947年,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援助歐洲復興計劃,并敦促歐洲方面首先擬定一項聯(lián)合性質的計劃,要求該計劃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歐洲國家的同意,也應征得一部分國家的同意。馬歇爾計劃體現出來的美國對歐政策 A.有利于煤鋼聯(lián)營的建立 B.促成了歐美平等伙伴關系 C.導致歐洲出現對峙 D.成為德國分裂的根源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戰(zhàn)后美國的馬歇爾計劃和歐洲一體化,考查闡釋事物的能力。 【解題思路】依據“先擬定一項聯(lián)合性質的計劃”,可知馬歇爾計劃的實施有助于歐洲的聯(lián)合,歐洲的聯(lián)合開始于煤鋼聯(lián)營的建立,故A正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初期,美國確立了在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地位,加強了對西方國家的控制,故B錯誤;北約和華約的建立,標志著歐洲出現對峙局面,故C錯誤;“冷戰(zhàn)”是德國分裂的根源,故D錯誤。 答案:A 三、考綱解讀 【考綱分析】 1.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 考查戰(zhàn)后初期的國際關系,側重于美蘇關系發(fā)展的角度,特別是美蘇冷戰(zhàn)的具體措施、原因及影響等方面進行命題考查。 2.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fā)展 從二戰(zhàn)后對美蘇兩極格局沖擊的主要因素角度命題,考查西歐、日本、中國及其第三世界在多極化趨勢形成過程中的作用,考查二戰(zhàn)后大國關系的演變。 3.兩極格局的瓦解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 關注對世界政治格局演變歷程中的重大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原因、內容、特點及影響等的命題考查。 本考點運用圖文材料創(chuàng)設新情境命題,從考查的題型看,主要是選擇題,主觀題較少。 【核心考點】 考點一 “冷戰(zhàn)”局面下兩極格局的對峙 (1) “冷戰(zhàn)”的含義:是指二戰(zhàn)后美蘇雙方為首的兩大陣營之間除直接軍事對抗以外的一切敵對行為?!袄鋺?zhàn)”主要表現為美蘇全方位的對抗。 (2)特點:①在兩極格局中,美蘇及其盟國互相爭奪和對抗,其內部有矛盾和分歧,但最終仍要服從美蘇戰(zhàn)略利益的大局。②在兩極格局中,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作為對立雙方的盟主,在國際事務中起著主導作用。③美蘇冷戰(zhàn)表現為政治對抗、軍事對峙、意識形態(tài)對立和經濟上的割據。兩極格局是是當時國際關系的基本特征。兩極格局實質是美蘇爭奪世界霸權。 考點二 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與發(fā)展 多極化趨勢主要包括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實力的相對衰落趨勢,歐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態(tài)勢和中國、第三世界國家興起的上升趨勢。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兩極格局結束,世界多種力量重新組合,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點是“一超多強”,多極化的趨勢進一步發(fā)展。 【課堂演練】 1.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關系。1966年,法國總統(tǒng)戴高樂訪問蘇聯(lián),兩國發(fā)表了聯(lián)合聲明, 強調由歐洲人來考慮和解決歐洲事務,還達成了空間技術合作協(xié)定,進一步擴大了合作領域。這表明 A.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出現分化B.歐洲一體化向縱深發(fā)展 C.世界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D.法國改變戰(zhàn)略目標與價值取向 解析:在兩極對峙時期,法國與中國建交,法國總統(tǒng)訪問蘇聯(lián)并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這些說明資本主義陣營出現分化,故A正確;“歐洲一體化向縱深發(fā)展”指的是歐盟的成立,故B錯誤;“世界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是在兩極格局解體后,故C錯誤;外交政策的變化是以國家利益為中心的,法國改善與中國和蘇聯(lián)的關系,是出于本國國家利益的需求,不可能改變戰(zhàn)略目標和價值取向,故D錯誤。 答案:A 2.1990年9月12日,蘇、美、英、法、西德和東德的外長在莫斯科舉行最后一次“2+4”會談,簽署條約,規(guī)定:四大國停止對德國的權利和責任,統(tǒng)一后的德國享有完全的主權。 這體現的歷史背景是 A.戰(zhàn)后世界格局的影響依然存在 B.兩極格局的瓦解 C.民主德國與聯(lián)邦德國完成合并 D.全球化進程加快 解析:“1990年9月12日,蘇、美、英、法、西德和東德外長在莫斯科舉行最后一次‘2+4’會談”可知戰(zhàn)后世界格局的影響依然存在;B、C項時間錯誤;D項題干未談到。 答案:A 四、典例精析 【經典例題】 1.(2016全國Ⅱ卷) 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國一位著名黑人爵士樂演唱家,在美國新聞署的資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贏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過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國。美國政府機構支持該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爭取國內黑人選民支持B.展示美國的經濟實力 C.抵制不結盟運動的發(fā)展D.與蘇聯(lián)爭奪中間地帶 解析:材料關鍵信息:一是時間“20世紀50年代中期”,二是美國新聞署資助黑人爵士樂演唱家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很多人通過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國。聯(lián)系這一時期美蘇爭霸的史實可知,這一做法是為了拉近這些國家與美國的關系,故選D項。A項和材料中到非洲國家演唱無關,故排除。美國黑人爵士樂演唱家的非洲巡演屬于文化活動,與展示美國經濟實力無直接關系,故排除B項。C項與不結盟運動的時間不符,不結盟運動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初,故排除。 答案:D 2.(2015全國Ⅱ卷?T35)如果以“兩極格局的確立與解體”為題撰寫專著,貫穿全書的主線應 該是,美蘇兩國 A.根本利益的趨同 B.軍事沖突的加劇 C.國家實力的消長 D.敵對意識的淡化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二戰(zhàn)后國際關系的演變,考查運用唯物史觀闡釋事物的能力。 【解題思路】把握不住歷史線索發(fā)展的核心,誤選錯誤答案。兩極格局發(fā)展演變的歷史線索有一個核心即美蘇冷戰(zhàn)對峙,雙方實力此消彼長不斷變化。各國的根本利益是維護本國利益,不會出現趨同,故A項錯誤;兩極格局以冷戰(zhàn)為主,世界局勢雖然緊張,但兩極格局的確立與解體不是以軍事沖突的加劇為主要趨勢,故B項錯誤;兩極格局下美蘇關系緊張對抗和緩和交替出現,敵對意識的淡化不是貫穿兩極格局確立與解體的主線,故D項錯誤。 答案:C 【變式提升】 1.20世紀50年代,艾森豪威爾政府組織一大批美國體育界知名人士到第三世界國家進行交流訪問,希望通過美國文化人士與當地民眾面對面的接觸,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民眾心中美國形象的構建。該做法 A.旨在與蘇聯(lián)爭奪歐洲以外地區(qū)B.目的是擴大美國文化影響 C.使得美國資本在當地迅速擴張D.促進了不結盟運動的發(fā)展 解析:從材料反映的“到第三世界國家進行交流訪問”,以及開展這種活動的目的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民眾心中美國形象的構建”,說明艾森豪威爾政府的這一做法的目的是與蘇聯(lián)爭奪歐洲以外的亞非拉地區(qū),故答案為A項;B項沒有考慮到當時美蘇“冷戰(zhàn)”格局,這一做法應當是服務于美蘇對抗需要的,排除;材料沒有涉及美國資本的擴張,排除C項;材料信息與不結盟運動無關,排除D項。 答案:A 2.有學者描述二戰(zhàn)后的現象“從本質上否定了雅爾塔體系,在地緣政治舞臺上做出了另外的選擇,無論是蘇聯(lián)還是美國最終都得屈服于這種選擇?!痹搶W者描述的現象 A.西歐經濟一體化進程B.中美關系的逐漸改善 C.第三世界的發(fā)展壯大D.經濟全球化日益加強 解析:雅爾塔體系下,把歐洲一分為二,分別處于美蘇的控制下,西歐一體化未打破原有的地緣政治,A項錯誤;中美關系的改善更多體現的是國家間的利益關系,是一種積極互動的結果,不是“美國”“屈服于這種選擇”,B項錯誤;雅爾塔體系下,形成以美國和蘇聯(lián)兩極為中心,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爭奪霸權的冷戰(zhàn)局面,第三世界的崛起“本質上否定了雅爾塔體系”,故C項正確;雅爾塔體系下,世界日益割裂成兩部分,全球化也未改變這種地緣政治,與材料“地緣政治舞臺上做出了另外的選擇”不符,D項錯誤。 答案:C 五、課堂練習 1.1949年4月4日,12個國家正式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52年,增加至14個。此后, 該組織不斷吸納新的成員國,是美國得以控制歐盟的防務體系。這反映出 A.西方價值觀念的傳播B.全歐洲實現了軍事一體化 C.西方冷戰(zhàn)戰(zhàn)略的調整D.政治格局發(fā)生了較大變動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1949年開始,有更多的國家加入美國領導的北約可以看出是西方冷戰(zhàn)戰(zhàn)略的調整的體現,故C項正確。 答案:C 2.1947年7月10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召開會議,決定:“由于一系列國家都拒絕參加(討 論馬歇爾計劃的)巴黎會議,其中包括南斯拉夫和東南歐各國,這樣,同這些國家保持緊密聯(lián)系的捷克斯洛伐克也不能參加巴黎會議”。決定表明捷政府拒絕巴黎會議的原因是 A.美國企圖通過經濟援助控制歐洲 B.冷戰(zhàn)局面導致歐洲呈現分裂狀態(tài) C.周邊國家已拒絕參與馬歇爾計劃 D.捷克斯洛伐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解析:捷克政府的決定,是冷戰(zhàn)導致“南斯拉夫各國和東南歐各國”拒絕美國的馬歇爾計劃,歐洲呈現分裂狀態(tài); AD項表述與材料無關;C項不是主要原因。 答案:B 3.二戰(zhàn)后,美國著名外交家喬治凱南說:“我們堅持采取歐洲聯(lián)合的方式是希望促使歐洲人以歐洲大家庭一員而非民族主義者的方式思考歐洲面臨的經濟問題,這體現出解決戰(zhàn)后歐 洲的經濟問題也是美國對歐洲國家所期待的?!眴讨蝿P南的這一表態(tài) A.出于美國全球戰(zhàn)略需要的考慮B.對歐共體的作用估計過高 C.加劇了西歐社會的分裂與對抗D.侵害了歐洲民族國家的主權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可知,喬治凱南鼓勵歐洲通過聯(lián)合解決戰(zhàn)后歐洲的經濟問題,主要是想借助歐洲的聯(lián)合防范蘇聯(lián),是出于全球戰(zhàn)略需要的考慮,故A項正確。 答案:A 4.1947年美國總統(tǒng)杜魯門說:“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著我們維護他們的自由。如果我們領導不力,我們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肯定會危及我們自己的利益?!?970年美國總統(tǒng) 尼克松說:“美國不能也不會制定方案,負起保衛(wèi)世界自由國家的責任?!边@一變化 A.說明美國已放棄了“領導世界”的意圖 B.反映了美國經濟衰退、霸主地位喪失 C.反映了世界政治力量對比有較大改變 D.源于石油危機引起的美國經濟“滯脹” 解析:材料體現了20世紀70年代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守勢,實行戰(zhàn)略收縮,不代表放棄“領導世界”的意圖,故A錯誤;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并未衰退,仍是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故B錯誤;材料反映美蘇爭霸美守蘇攻的戰(zhàn)略態(tài)勢,故C正確;石油危機開始于1973年,故D錯誤。 答案:C 5.1970年8月,拉丁美洲21國宣布在200海里海域內享有專屬經濟區(qū)的管轄權。1972年6月,9個加勒比海國家提出有200海里的管轄權的主張。1982年10月,聯(lián)合國通過《聯(lián) 合國海洋法公約》,規(guī)定沿海國家有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qū)。這在本質上反映了 A.世界多極化趨勢發(fā)展 B.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建立 C.美蘇霸權地位的動搖 D.聯(lián)合國的國際調節(jié)機制增強 解析:“拉丁美洲21國宣布在200海里海域內享有主權和專屬經濟區(qū)的管轄權。1972年6月,9個加勒比海國家提出在200海里的承襲海行使主權的主張”說明第三世界國家的主權意識提高,在本質說明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fā)展,A項正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并沒有建立,B項錯誤;C項中動搖錯誤;D項中聯(lián)合國不符合材料主旨。 答案:A-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湖南省永州市2019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第21課時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學案 湖南省 永州市 2019 年高 歷史 二輪 復習 21 課時 當今世界 政治 格局 演變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3930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