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六課 第四節(jié) 入鄉(xiāng)問俗--語言和文化學案 新人教版選修《語言文字應用》.docx
《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六課 第四節(jié) 入鄉(xiāng)問俗--語言和文化學案 新人教版選修《語言文字應用》.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六課 第四節(jié) 入鄉(xiāng)問俗--語言和文化學案 新人教版選修《語言文字應用》.docx(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四節(jié) 入鄉(xiāng)問俗——語言和文化 學習重點 1.學習語言表達和民族文化相互影響的關系。2.認識漢文化對漢語言的影響。 閱讀引子部分,思考:為什么漢語和英語中對與“狗”有關的詞語有不同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同語言之間既會有一些相似之處,也會有很多差異,這正反映了不同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的影響。 漢語中與“狗”有關的詞往往是貶義詞,而英語中跟“狗”有關的詞則不然。 閱讀課堂活動“民以食為天”,思考:以飲食文化為例,談談漢文化對漢語言有著怎樣的影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漢語中常用跟“吃”有關的詞語來描寫人物形象。這與漢民族的民族心理密切相關?!懊褚允碁樘臁?,常用跟“吃”有關的詞寫人物,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用跟“吃”有關的詞語描寫人物的方法: 第一類是通過食物的外部形狀描寫人物。 第二類是通過食物的屬性描寫人物。 第三類是通過吃東西的動作狀態(tài)來描寫人物。 跟“吃”有關的詞語之所以可以用來描寫人物,是因為這些詞語的借代義或比喻義可以表現(xiàn)人的某方面特征。 總之,飲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些關于“吃”的說法就無不與漢民族的民族心理密切相關。 1.語言與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有怎樣的關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語言與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 (1)語言是民族的標志,能產生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精神也支配著民族語言的特點。 (2)民族文化是語言的根,反過來,語言也承載著民族文化。 (3)民族文化對語言的影響: ①相同的事物不同的民族會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如漢、英語中對親屬的稱謂不同。漢語中的表親關系非常明確,分得很細,這與民族文化特點密切相關。 ②不同語言中似乎相同的詞語實際的意義和用法可能很不相同。如“冰”“玉”在中國人眼中代表高尚和純潔,而在外國人眼中則不然。 ③在語言和表達上,中國人有對己謙對人恭的表達習慣,外國人則沒有。 2.漢語中常用的謙辭和敬辭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很多漢語詞匯都具有一定的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會鬧出笑話。尊稱的詞語只能用于稱對方,而謙稱的詞語則只能用于稱呼己方。 有人把謙敬詞語歸納為“家大舍小令外人”,即:對別人稱自己的長輩和年長的平輩時冠以“家”,如家父(家嚴)、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對別人稱比自己小的家人時則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稱別人家中的人,則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愛等。 除“家”“舍”“令”外,謙辭還有“小”(如“小女”,稱自己的女兒)、“拙”(如“拙見”,稱自己的見解)、“鄙”(如“鄙見”,稱自己的意見)、“寒”(如“寒舍”,稱自己的家)、“愚”(如“愚見”,稱自己的意見)等等。 常見的敬辭有“貴”(如“貴庚”,稱別人的年齡)、“大”(如“大作”,稱對方的作品)、“高”(如“高見”,稱對方的見解)、“賢”(如“賢弟”,稱比自己小的男子)、“尊”(如“尊姓”,問對方的姓)、“光”(如“光臨”,稱別人的到來)、“拜”(如“拜托”,托人辦事)、“賜”(如“賜教”,請求別人給予指教)、“雅”(如“雅正”,表示請對方指正)、“惠”(如“惠顧”,稱對方到自己這里來)、“鼎”(如“鼎力”,對對方的幫助表示感謝)。 1.下列關于語言與民族文化關系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是產生不同民族語言差異的根源。 B.語言是一個民族的重要標志,能產生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C.民族語言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民族文化滲透于民族語言的每一個方面。 D.中西方語言的差異是表面的,其實質是一樣的。 答案 D 解析 語言的差異,其實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引起的。 2.根據下列加點詞語帶有的文化內涵判斷,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 A.這對孿生姐妹在幼兒園時就青梅竹馬,形影不離。 B.222宿舍里的四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歲的年紀,正當豆蔻年華。 C.他們兩人同坐一桌,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可算是相敬如賓了。 D.誤會消除了,夫妻倆又破鏡重圓了。 答案 D 解析 A項“青梅竹馬”只能用于說非親的男女兒童。B項“豆蔻年華”用來形容女子十三四歲。C項“相敬如賓”用于夫妻之間。 3.(2017江蘇)下列對聯(lián)中,適合懸掛在杜甫草堂的一組是( ) ①為聞廬岳多真隱 別有天地非人間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詩補蜀風 ③狂到世人皆欲殺 醉來天子不能呼 ④秋天一鵠先生骨 春水群鷗野老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題目提示對聯(lián)懸掛在“杜甫草堂”,即對聯(lián)要體現(xiàn)杜甫的人生經歷或精神特質,并表達尊敬、緬懷之情。 ①為聞廬岳多真隱 別有天地非人間:“廬岳”即廬山,“隱”即隱居?!皠e有天地”符合《桃花源記》的意境。此聯(lián)是寫桃花源的。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詩補蜀風:“十年幕府悲秦月”,是對杜甫在成都十年的幕府生活中,看到朝廷昏庸、國家混亂、民生疾苦而痛心疾首、哀惋嘆息的總結。“一卷唐詩補蜀風”指出詩人希冀用一卷《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抒發(fā)胸臆,企求以“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來實現(xiàn)“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愿望。此聯(lián)是杜甫生平和其精神特質的鮮明寫照,適合懸掛于杜甫草堂。 ③狂到世人皆欲殺 醉來天子不能呼:由“狂”“醉”“天子不能呼”,可以判斷此聯(lián)是寫李白的,顯然不能用于杜甫草堂。 ④秋天一鵠先生骨 春水群鷗野老心:“秋天一鵠先生骨”,從《登高》《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杜甫流傳千古的詩篇中,提煉出“秋天”這一典型意象;“鵠”比喻先生;“骨”既指其尸骨,也言其骨氣。此聯(lián)概括了杜甫的精神風骨,暗含景仰之意?!按核胡t野老心”,杜甫自稱“少陵野老”,“春水”出自杜甫《旅夜書懷》詩,“鷗”出自杜甫《野老》詩。此聯(lián)是對杜甫人生志趣的恰當概括,適合懸掛于杜甫草堂。 題型 識記并了解相關文化常識 例題1 (2017天津)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的干支紀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韓愈《師說》“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中的“六藝”是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種學問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為陽,山之北、水之南為陰,如衡陽在衡山之南,江陰在長江之南。 D.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長為稷,古代帝王對土神“社”和谷神“稷”進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稱國家。 答案 B 解析 《師說》中六藝,指的是《詩》《書》《禮》《樂》《易》《春秋》。 例題2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李廷機,字爾張,晉江人。萬歷十一年,以進士第二授編修。累遷祭酒。三十三年夏,雷震郊壇。率同列條上修省事宜,復言今日闕失。四十年九月,疏乞骸骨。乃加太子太保,賜道里費,乘傳,以行人護歸。居四年卒。(選自《明史列傳第一百零五》,有改動) A.“編修”是古代修前朝國史、實錄、會要等的史官,與修撰、檢討同稱為史官,明、清屬翰林院,多以一甲的第二名、第三名進士及庶吉士留館者擔任,無實職。 B.“祭酒”是官職名,戰(zhàn)國時荀子曾三任稷下學宮祭酒。隋唐以后稱國子監(jiān)祭酒,主管國子監(jiān),是主持澆奠祭祀禮儀的官員。 C.“郊壇”是古代天子祭祀天地的地方,因為總是設在京城的郊外,故以此為名。文中所謂“雷震郊壇”是說天上打雷時把郊壇給震壞了。 D.“乘傳”即乘坐驛車?!皞鳌币鬰hun,指驛站的馬車。文中“乘傳”指李廷機回家時,皇帝特許他乘坐驛站的馬車,這是皇帝對其所看重的臣子的一種優(yōu)厚待遇。 答案 B 解析 B項“國子監(jiān)祭酒”不是“主持澆奠祭祀禮儀的官員”,而是掌握國子監(jiān)的最高主管。 解題技巧 (1)平時識記方法 ①分類串記法。按照姓名稱謂、官職科舉、天文地理、宗法禮俗、歷法刑法等類別歸類,使內容繁多的文化常識形成條理清晰、層次清楚的知識網絡。 ②聯(lián)想記憶法。識記文化常識要進行相關的聯(lián)想,或相似聯(lián)想,或相反聯(lián)想。 (2)臨場理解方法 ①利用語境,巧妙排除。詞語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其內涵比詞典中更豐富,故需結合語境才能具體理解。 ②剖析語素,分析結構。對構成詞語的語素及其結構方式進行分析,同時還要注意詞語的婉詞、比喻義、引申義等。 1.“這件衣服真雅致,顏色美極了!”一位美國朋友對中國的一位青年婦女夸獎道。下面可能是中國青年婦女聽到這樣夸獎后的回答的一項是( ) A.謝謝,這件衣服是不錯! B.這是件普通的衣服,我在中國國內買的。 C.謝謝,你真有眼光。 D.我很高興,我的衣服能得到你的賞識。 答案 B 解析 中國人的含蓄、內斂,會讓她抑制內心的高興而表示謙虛。 2.下列關于我國書信的習慣和格式,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一封書信一般應有“稱呼”“正文”“祝語”“署名”“日期”等部分。 B.給老師寫信,“稱呼”部分如果連名帶姓寫上,就顯得不夠恭敬。 C.書信的“祝語”部分,如寫“此致敬禮”,應將“此致”退后兩個字的位置,“敬禮”則另起一行頂格書寫。 D.書信的“署名”部分,寫信人應連名帶姓都寫上,否則就顯得不夠恭敬。 答案 D 解析 應看對象而定。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慣用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給朋友寫信,末尾用了萬事如意。 B.學生給一位剛剛病愈后的老師寫的信,最后的致敬語是:敬祝痊安。 C.有位海外游子給其祖父寫的信,落款是:頓首。 D.有位長輩給侄兒寫信說:“此事望你鈞裁。” 答案 D 解析 “鈞裁”是對上級或長輩的尊稱。 4.下列各句中,語氣最委婉的一句是( ) A.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他們的心理健康,這是不是應該引起我們認真思考呢? B.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他們的心理健康,這難道不應該引起我們認真思考嗎? C.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他們的心理健康,這無疑是應該引起我們認真思考的。 D.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他們的心理健康,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們認真思考了。 答案 A 解析 A項疑問語氣,表達一種詢問、提醒,雙向選擇,比較委婉。B項反問語氣,表達肯定。C項肯定語氣,確定了問題的結論。D項“恐怕”表示一種估計和擔心,雙重否定,表達肯定語氣。 5.(2017全國Ⅱ)下列各句中,表達得體的一句是( ) A.我剛在姑姑家坐下來,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無聊地翻翻閑書,看看電視。 B.這么珍貴的書您都毫不猶豫地借給我,太感謝了,我會盡快璧還,請您放心。 C.這種壁紙是最近才研制出來的,環(huán)保又美觀,貼在您家里會讓寒舍增色不少。 D.我們夫婦好不容易才得了這個千金,的確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對她嚴格要求。 答案 B 解析 A項“失陪”是謙辭,表示不能陪伴對方。C項“寒舍”是謙辭,對人稱自己的家。D項“千金”是敬辭,稱別人的女兒。 6.某汽車運輸公司,修建了一個新的停車場,場門口兩側各有一個標語牌,下列內容不宜寫在標語牌上的一項是( ) A.發(fā)揚主人翁精神,為發(fā)展經濟獻計獻策。 B.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規(guī)則。 C.大干快上,多裝快跑,爭分奪秒。 D.場興我興,場榮我榮。 答案 C 解析 注意行業(yè)性質。 7.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殿試”中,二甲有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也有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二、三甲第一名皆稱解元,一、二、三甲統(tǒng)稱進士。 B.古代對一些以技藝為職業(yè)的人,稱呼時常在其名前面加一個表示他的職業(yè)的字,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廚師,表明職業(yè)。 C.“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后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 D.“北斗”又稱“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顆亮星。排列如斗杓,故稱“北斗”。根據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極星,故又稱“指極星”。 答案 A 解析 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 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王安石字介甫,撫州臨川人。俄直集賢院。以母憂去,終英宗世,召不起。二年二月,拜參知政事。 A.“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取字,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晚輩稱字出于禮貌和尊敬。 B.“憂”此指丁憂。古代官員在位期間父母去世,要辭官回鄉(xiāng)為父母守制,是為“丁憂”。 C.“召”有征召、召喚、招致之意,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召來授予官職或另有調用。 D.“參知政事”簡稱“參政”,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樞密副使合稱“宰執(zhí)”。 答案 A 解析 對“字”的表述有誤,“對平輩或晚輩”應改為“對平輩或尊輩”。 9.順著下面幾句話的思路,講究一點幽默,續(xù)寫兩三句話,組成一個語意完整的語段。 中國有了不起的“吃文化”:吃蛇、吃鱉、吃貓、吃鼠,也吃河豚、吃野猩,這總還與人體的消化器官有關系。但也有“吃黃牌”“吃官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這“吃”是“遭遇”“承受”,由身體而至精神;吃請、吃回扣,則身體精神兼而有之。中國的語言形象,也夠厲害,當吃不當吃,還真要想一想。 (2)最古怪的是“吃一塹,長一智”,連“塹”也講究“吃”,你說中國人思維中有多少是不能吃的? 解析 此題擴展后的語句要在總體上與原文前后呼應,語意連貫、完整。原句前半部分的“吃”與人體消化有關,“但”后則明顯轉折,寫與精神有關的“吃”。注意整個語段意思的完整。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鄉(xiāng)土文化,無論是物質的、非物質的都是不可替代的無價之寶。對鄉(xiāng)土文化的保護和延承也必須覆蓋物質的、非物質的各個領域,①____________________,即使要利用它發(fā)展旅游等產業(yè),也要突出“保護第一”的原則。對鄉(xiāng)土文化最有效的保護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所謂“積極的延承”指的是:既要繼承鄉(xiāng)土文化傳統(tǒng)的東西,也要適應現(xiàn)代生活需求創(chuàng)造新的東西;既要保護好原生態(tài)鄉(xiāng)土文化,又要創(chuàng)造新生態(tài)鄉(xiāng)土文化。所謂“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既要延承鄉(xiāng)土文化的“文脈”,也要有選擇地延承作為鄉(xiāng)土文化載體的“人脈”;既要延承鄉(xiāng)土文化的物質表象,即“形似”,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神似”。 答案 (示例)①而且保護始終是第一位的?、诜e極的全方位的延承?、垡惨⒁庋映朽l(xiāng)土文化的精神內涵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題。 中華民族的孝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中國歷史上,“孝”是進入家庭觀念中最早的倫理道德范疇。傳說堯時,“虞舜,性至孝”,感天動地,“帝堯聞之,遂以天下讓焉”。這可能就是中華孝文化的雛形?!靶ⅰ贝笈d于周代,其初始意指尊祖敬宗、報本返初、生兒育女和延續(xù)生命;至孔子,使“孝”從其宗教與哲學意義轉化為“善事父母”的純粹倫理意義,從宗族道德轉化為家族道德;至《孝經》,“孝”這個反映家庭親子關系的道德觀念被全面政治化了。 孝文化在中國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鬃犹岢隽恕靶槿手尽?,而儒家思想也就是以“仁”為中心的道德思想,可見“孝”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在《孝經》中,“孝”被置于道德規(guī)范的最高地位,“孝者,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說,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從此產生。“孝”,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道德的本位,可以說是一切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的核心。 孝文化對“孝”有明確的規(guī)定,并強調“孝”與“順”的一致。曾子認為:“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尊親”不僅指尊敬,更有一系列禮儀規(guī)定;“弗辱”就是要安分守己,不許玷污祖上的名聲和家族的尊嚴,還要珍愛父母給予的身體;“能養(yǎng)”并非一般的供養(yǎng),而是敬養(yǎng)。在中國的孝文化中,還強調“順”,即順從父母的意愿,孔子對孝的簡潔解釋是“無違”,儒家所提倡的“孝”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服從長上的意志。 孝文化有著重要的政治內涵。“孝”本是規(guī)范家庭內部親子關系的倫理道德,但傳統(tǒng)的中國社會是家國同構、君父同倫,“孝”也就具有了重要的政治意義?!捌仗熘履峭跬?,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本秊樘煜赂?,行孝道就是行忠道,忠孝是一體的?!缎⒔洝氛J為:“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毙⒕锤改钢皇切⒌拈_始,進德修業(yè)才是孝之終。這與儒家倫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相一致,與儒家“身—家—國”的模式相統(tǒng)一??梢?,“孝”已經同時向個體道德領域和政治領域擴展,它起源于個體道德修養(yǎng),貫穿于家庭中贍養(yǎng)父母和家庭和睦,終于進德修業(yè),對國家和社會履行職責。 孝文化對“不孝”有明確的規(guī)定。在《孟子》中,孟子提出:“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壁w岐為其做了如下注解:“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薄鞍⒁馇鷱模萦H不義”從精神層面提出致親于義則為“孝”,陷親于不義則為“一不孝”。可見,孝不是簡單的恭敬順從,而是以“義”作為“孝”的評判標準?!凹邑氂H老,不為祿仕”則從物質層面,即溫飽與否和是否為考取功名而努力提出“孝”的標準。最后,“不娶無子,絕先祖祀”又從發(fā)展的層面,即后繼是否有人的角度提出“孝”的標準。此處的“無后”并不是側重“不娶無子”,而是強調“絕先祖祀”,即無人繼承衣缽才是真正的無后,真正的大不孝。(選自《中西方孝文化探析》,有刪改) 1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華民族的孝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孝”由一種反映倫理道德的家庭觀念逐漸發(fā)展變化,后來被全面政治化了。 B.“孝”大興于周,其初始意為尊祖敬宗、報本返初、生兒育女和延續(xù)生命,有別于“善事父母”的倫理意義。 C.孔子提出“孝為仁之本”的觀點,確立了“孝”在中華傳統(tǒng)道德的地位,“孝”是一切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的核心。 D.傳統(tǒng)中國社會家國同構、君父同倫的特點為“孝”向政治領域擴展奠定了社會基礎,“孝”也就具有了重要的政治內涵。 答案 C 解析 張冠李戴,確立“孝”在中華傳統(tǒng)道德的地位的是《孝經》。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曾子認為“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孝”不僅要求內心尊敬,更應體現(xiàn)在一定的禮儀上,敬養(yǎng)是“孝”的底線。 B.“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可見違背自己的意愿、一味順從,最終使“親”陷于不義之中,這也是不孝順。 C.文章第四段采用對比論證的方法,將“孝”的豐富內涵與儒家倫理思想作對比,突出了孝文化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 D.文章第五段引用孟子及趙岐的話,是為了幫助讀者進一步明確什么是中國孝文化中“真正的不孝”,從而增強了說服力。 答案 C 解析 “對比論證”說法錯誤。 1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孔子對“孝”有積極推動作用,他使“孝”從其宗教與哲學意義轉化為純粹倫理意義,從宗族道德轉化為家族道德。 B.孝文化在中國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孝”是儒家核心思想“仁”的根本,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從此產生。 C.孟子提出:“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趙岐認為“不孝”的重點在于“絕先祖祀”,只要有人繼承衣缽,就不算是大不孝。 D.中華民族的孝文化有雙重意義,即家庭意義和社會意義,對“孝”與“不孝”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優(yōu)于西方孝文化。 答案 D 解析 “優(yōu)于西方孝文化”于文無據。-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語言文字應用 2018-2019學年高中語文 第六課 第四節(jié) 入鄉(xiāng)問俗-語言和文化學案 新人教版選修語言文字應用 2018 2019 學年 高中語文 第六 第四 入鄉(xiāng)問俗 語言 和文 化學 新人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3916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