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災害概述 第一節(jié) 自然災害及其特點練習(含解析)中圖版選修5.docx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災害概述 第一節(jié) 自然災害及其特點練習(含解析)中圖版選修5.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災害概述 第一節(jié) 自然災害及其特點練習(含解析)中圖版選修5.docx(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第一節(jié) 自然災害及其特點 能力提升 1781年冰島拉基火山噴發(fā),其產生的有毒氣體和饑荒使冰島人口減少了1/5;1815年印度尼西亞坦博拉火山噴發(fā)導致9.2萬人死亡;1985年哥倫比亞魯伊斯火山一次中等規(guī)模的噴發(fā)也造成了2.3萬人死亡。據(jù)此完成第1~2題。 1火山噴發(fā)( ) A.不屬于自然災害 B.屬于孕災環(huán)境 C.屬于致災因子 D.不屬于自然異變 2下面不屬于自然災害的現(xiàn)象是( ) A.雷電擊毀建筑物 B.水俁病 C.大風吹折樹木 D.氟骨病 解析第1題,火山噴發(fā)屬于自然災害形成條件中的自然異變,是致災因子之一。第2題,自然災害是危及人類生命財產與生存條件的自然異變現(xiàn)象和過程。而水俁病屬于人為災害。 答案1.C 2.B 3亞洲的孟加拉國是全球水患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其水患的原因有( ) ①地勢低平?、谖挥诔嗟郎?全年多雨?、蹮釒庑l頻侵襲?、艽杭痉e雪大量融化?、菔苡《妊笪髂霞撅L的影響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解析孟加拉國水患與西南季風、地勢低平、熱帶氣旋(引起風暴潮)有關,因此①③⑤正確;孟加拉國位于北回歸線附近,不在赤道上,也沒有積雪,因此②④錯。 答案A 4下列各組自然災害的發(fā)生具有關聯(lián)性的是( ) A.旱災—寒潮—生物災害 B.暴雨—山洪暴發(fā)—泥石流 C.旱災—森林火災—鼠災 D.滑坡—地震—全球氣候變暖 解析本題考查自然災害的關聯(lián)性。A項旱災和寒潮沒有直接的關聯(lián)性,錯誤;C項森林火災和鼠災沒有直接的關聯(lián)性,錯誤;D項滑坡、地震和全球變暖沒有關聯(lián)性,錯誤。故選B項。 答案B 5圖示的災害常能引起蝗災,所體現(xiàn)的自然災害的特點是 ( ) A.周期性 B.不確定性 C.區(qū)域性 D.連鎖性 解析圖中展示的是土地干旱、龜裂的景象。旱災常能引起蝗災,這體現(xiàn)了自然災害之間具有連鎖性。 答案D “老年人哪,當聽我的話。國中的居民哪,都要側耳而聽。在你們的日子,或你們列祖的日子,曾有這樣的事嗎……剪蟲剩下的,蝗蟲來吃?;认x剩下的,蝻子來吃。蝻子剩下的,螞蚱來吃?!苯Y合上述材料,完成第6~8題。 6文字描述了這次生物災害的影響有( ) ①人員傷亡?、谪敭a損失?、蹖ψ匀毁Y源的破壞 ④對環(huán)境的破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文字描述了自然災害的什么特點?( ) A.對人類社會的危害性 B.發(fā)生時間和過程的緩發(fā)性 C.自然災害發(fā)生頻率的區(qū)域性 D.連鎖性 8據(jù)鄧云特《中國救荒史》統(tǒng)計,秦漢蝗災平均8.8年一次,兩宋為3.5年,元代為1.6年,明、清兩代均為2.8年。這體現(xiàn)了自然災害的什么特點?( ) A.對人類社會的危害性 B.發(fā)生時間和過程的緩發(fā)性 C.自然災害發(fā)生頻率的時間差異性 D.連鎖性 解析第6題,文字沒有描述人員傷亡這一信息。第7題,文字描述的是生物災害危害農作物的情景,體現(xiàn)了對人類社會的危害性。第8題,文字描述的是我國特定朝代蝗災發(fā)生的頻率,體現(xiàn)了災害發(fā)生頻率的時間差異性。 答案6.D 7.A 8.C 2014年2月3日,東北的黑龍江降溫明顯,連續(xù)發(fā)布了寒潮藍色預警。雞西、虎林、密林等地降下大到暴雪。4日至5日,黑龍江全省被低溫籠罩,漠河縣北極村的最低氣溫達到零下43.8攝氏度。結合所學知識,完成第9~10題。 9黑龍江寒潮低溫、暴雪災害頻發(f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緯度高 B.商品農業(yè)發(fā)達 C.平原面積廣闊 D.深居內陸,溫帶大陸性氣候顯著 10下圖表示“寒潮—大風—雪災”的災害鏈,圖中①②③④所對應的內容正確的是( ) A.①雪災?、诖髿馕廴尽、凵飪龊Α、艿蜏? B.①雪災?、诖髿馕廴尽、鄣蜏亍、苌飪龊? C.①大氣污染?、谘摹、凵飪龊Α、艿蜏? D.①低溫?、诖髿馕廴尽、垩摹、苌飪龊? 解析第9題,黑龍江緯度高,靠近冬季風的源地,受冷空氣影響顯著。第10題,寒潮是大規(guī)模強冷空氣活動,伴有降溫、大風、雨、雪、霜凍等天氣,圖中幾條災害鏈分別是寒潮→①雪災→農牧區(qū)雪災;寒潮→大風→沙塵暴→②大氣污染;寒潮→③低溫→④生物凍害。 答案9.A 10.B 11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日本當?shù)貢r間2011年3月11日14時46分,日本東北部海域(38.1N,142.6E)發(fā)生里氏9.0級地震并引發(fā)海嘯,截至2011年12月22日共造成15843人死亡、3469人失蹤,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材料二 2010年8月7日22時許,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34N,104E)突降強降雨,縣城北面的羅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沖向縣城,造成沿河房屋被沖毀,泥石流阻斷白龍江,形成堰塞湖。截至8月17日16時,泥石流致使1270人遇難,474人失蹤,住院70人。 材料三 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磧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巖阻塞而成的湖泊。 甘肅舟曲縣堰塞湖形成示意圖 (1)材料中提及的兩次災害都是 圈的異變活動引起的,這體現(xiàn)了自然災害的 屬性,另外,這兩次災害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這體現(xiàn)了自然災害的 屬性、自然災害的 特點。 (2)兩次災害均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是因為其發(fā)生的時間很短,體現(xiàn)了自然災害的 特點;某同學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地震災害多發(fā)生在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這說明地震災害的發(fā)生有 的特點。 (3)甘肅舟曲泥石流是由暴雨引發(fā)的,這反映了自然災害 的特點,有人說舟曲泥石流的發(fā)生與汶川地震有關系,你覺得對嗎?為什么? (4)結合材料三分析堰塞湖的成因。 解析第(1)題,地震和泥石流均是巖石圈的異變活動引起的,這體現(xiàn)了災害的自然屬性;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體現(xiàn)了其社會屬性;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體現(xiàn)了自然災害具有嚴重的危害性。第(2)題,地震和泥石流發(fā)生的時間短,體現(xiàn)了自然災害的突發(fā)性;多發(fā)生在板塊交界處,體現(xiàn)了災害的發(fā)生在空間上具有區(qū)域性的特點。第(3)題,暴雨誘發(fā)泥石流,體現(xiàn)了自然災害的連鎖發(fā)生的特點。第(4)題,首先明確堰塞湖的定義,根據(jù)材料中泥石流的流向可知其攜帶大量的石塊、泥沙和建材沖入白龍江,使白龍江被阻斷,在其上游形成堰塞湖。 答案(1)巖石 自然 社會 嚴重的危害性 (2)時間上的突發(fā)性 區(qū)域性 (3)連鎖發(fā)生 對。舟曲是“512”汶川地震的重災區(qū)之一,地震導致舟曲的山體松動,巖石破碎,極易垮塌,這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松散堆積物。 (4)羅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泥石流由北向南沖向縣城,造成沿河房屋被沖毀,大量建材和泥石流淤積,淤滿白龍江,阻斷河流,形成堰塞湖。(答案合理即可) 12M國一直洪災不斷,1944年的特大洪水,造成300萬人傷亡;1988年再次發(fā)生洪水,致使3 000萬人無家可歸,洪災使該國成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某校地理活動小組擬對該國洪災做專題探究,請你幫助其完成探究過程。 (1)搜集資料:從環(huán)境整體性的角度考慮,該小組應查哪些自然和人文要素地圖? (2)探討交流:圖中符號N表示熱帶氣旋,分析該天氣系統(tǒng)導致該國澇災的原因。 (3)成果展示:分析M國遭受洪災損失慘重的原因。 解析第(1)題,首先要根據(jù)M國的位置判讀該國為孟加拉國,孟加拉國洪澇災害嚴重的原因要從地形、氣候、水文、城市、人口等方面分析,搜集時重點搜集此類資料。第(2)題,孟加拉國地處印度洋沿岸,熱帶風暴頻頻“光顧”,熱帶風暴會帶來暴雨,還會形成風暴潮,加重了洪澇災害的發(fā)生。第(3)題,可從災情大小和承受災害的能力兩個角度分析。 答案(1)(孟加拉國或M國的)地形圖、水系(河流)圖、氣候(降水量)圖、城市分布圖、人口分布圖。 (2)(熱帶氣旋會帶來)狂風、暴雨天氣,還引發(fā)風暴潮,加重澇災。 (3)受地形、氣候、水文、海潮等條件影響,該國洪澇災害發(fā)生的頻率和強度大;該國城市和人口多集中于恒河三角洲,建筑物密集,加重了洪澇災害的損失;該國屬于發(fā)展中國家,防災設施、防災準備不充分。 13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中國網(wǎng)2015年9月18日電 根據(jù)臺灣省有關部門統(tǒng)計,16日一天,臺灣省多地共發(fā)生了32起地震,最大一起為里氏5.6級。 材料二 臺灣島某地區(qū)等高線(單位:米)示意圖。 (1)臺灣島及其附近海域地震頻繁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 (2)近30年來,地震中人員傷亡數(shù)量有減少趨勢,但造成的經濟損失卻有加重趨勢,為什么?地震發(fā)生時,哪些人群生存的幾率最大? (3)結合地形圖判斷,該島地震發(fā)生后,還易引起哪些地質災害? 解析第(1)題,根據(jù)板塊構造知識可知,臺灣島處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多地震。第(2)題,近30年來,我國經濟發(fā)展速度很快,科技水平明顯提高,這是地震中人員傷亡數(shù)量有減少趨勢但經濟損失有所加重的主要原因。從抵抗自然災害能力大小的角度分析可知,青壯年人群生存概率大。第(3)題,可從地震災害的連鎖發(fā)生的特點分析。 答案(1)臺灣島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多地震。 (2)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國防震、抗震設施趨于完善,抗震能力大幅度提高,使地震引發(fā)的死亡人數(shù)有減少的趨勢,但由于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單位面積上資產密度增大,經濟損失呈上升趨勢。青壯年人群。 (3)滑坡、泥石流。-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災害概述 第一節(jié) 自然災害及其特點練習含解析中圖版選修5 2019 高中地理 自然災害 概述 及其 特點 練習 解析 圖版 選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3907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