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論文:去偽存真還品德課堂“真實”面目》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小學教學論文:去偽存真還品德課堂“真實”面目(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小學教學論文:去偽存真,還品德課堂“真實”面目
品德與生活(社會)不同于其它學科,沒有許多基礎知識要掌握,更多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德,指導學生的行為,以使學生更好的接觸、了解并適應社會生活。所以它不能像其他學科那樣單純根據(jù)課堂上師生的表現(xiàn)、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情況就可以判斷課堂的效率,在衡量其教學成效時,我們不能忽略一個重要標尺,那就是學生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的表現(xiàn)。
那一次我《從垃圾入桶開始》一課,為保證課堂效果,我搜集了豐富的圖片,設計了豐富的活動引導學生學習,課上學生踴躍發(fā)言,積極參與討論。他們在課上痛陳亂扔垃圾的危害,講述環(huán)保的重要性,紛紛表示要做一個講衛(wèi)生的好學生,一堂
2、課下來,我對自己和學生的表現(xiàn)非常滿意,自認為很好的達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可是接下來發(fā)生的事卻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當我走到教室門口,發(fā)現(xiàn)附近有一些紙屑,剛想找值日生同學打掃打掃,轉(zhuǎn)念一想,這不正是一個檢驗這堂課效果的一個好機會嗎!于是我什么也沒說,仔細觀察著他們的表現(xiàn),可期待中的事情卻沒有發(fā)生,而他們的表現(xiàn)也著實讓我從頭頂涼到了后腳跟——他們接連走出教室,卻都對這些垃圾視而不見。這不能說不是教育失敗的表現(xiàn)。在以后的日子里,教室里的衛(wèi)生狀況雖有些改善,但仍不盡如人意。難道這就是我引以為傲的課堂嗎?這件事引起了我深刻的反思。
觀察周圍老師的課堂,也多多少少存在著以上問題,學生課上表現(xiàn)得很積極,對老
3、師的問題對答如流,他們很清楚孰是孰非,可是真正做起來卻不盡如人意,甚至是“表里不一”,這可以說是我們教育的失敗。此時,我的腦中忽然閃過另一堂課上發(fā)生的一件事。
那次參加省講課比賽,我執(zhí)教的課題是《班集體,我們的家》,希望能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體驗集體中伙伴之間互相幫助、互相影響、共同成長的快樂,并愿意為班集體做力所能及的事。在課上,我用孩子身邊的點點小事,幫他們發(fā)掘與伙伴相處的快樂,用班級中天天可以見到的獎狀來勾起他們對曾經(jīng)為獲得榮譽而做出拼搏努力的回憶,用最普通的值日活動來喚起他們?yōu)榧w貢獻力量的欲望,整堂課中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很高,他們的情感被充分有效地調(diào)動起來了,在課堂最后的總結(jié)中,我
4、聽見孩子們發(fā)自心底的聲音:原來我們班這么厲害!能成為我們班中的一員真好!我愛我們的班集體,我以后要經(jīng)常為班集體做事!我要為我們班得更多的獎狀!……從孩子們那一雙雙純潔的眼中,我讀出了發(fā)自他們心底的聲音,我知道,這一課的學習目標達到了!此時,評委老師吹響了表示下課的哨聲,可就在這時,一個孩子的表現(xiàn)讓全場的老師大笑不止,聽到哨聲后這個孩子帶著厭惡的表情向著評委老師喊: “誰吹的?不許吹哨子!”。然后回過頭來又滿懷期待地看著我。顯然,他們是忘記了自己身處的這個“特殊”的教室,忘記了他們的這個“特殊”課堂,而深深地陶醉在課堂之中了。而這位吹哨子的老師儼然就成了打擾他們課堂學習的一個“壞人”。這本是一個
5、發(fā)生在課堂中的一個平平常常的小插曲,可是卻在我的心中激起了層層漣漪,我的心中涌動著一種自豪和幸福,因為我知道孩子們是真正融入了課堂之中才會有這樣的表現(xiàn),這堂課的教育已經(jīng)進入了他們的心靈,他們是發(fā)自心底地喜歡這樣的課堂,這是我最大的成功。在課堂的最后,我在大屏幕中投出了我和孩子們的合影,孩子們久久不愿離去,在他們戀戀不舍的目光中,我讀到了意猶未盡。
在聽課活動結(jié)束后,我碰巧又遇到了他們,老遠他們就看見了我,他們向我飛跑而來,圍在我的周圍,嘰嘰喳喳地像是一群快樂無比的小鳥,他們都在問我:“老師,你還給我們上課嗎?”、“我們還想讓您給我們上課!” ,那一刻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老師,我找到了教育
6、的意義。
在兩節(jié)課的對比中,我發(fā)現(xiàn)了答案——這樣的課堂走進了孩子們的心靈深處。如果能在平時的教學中也做到這樣,讓學生敞開心扉去接受了,這樣的課堂一定是高效和成功的,于是在日常的教學之中,我開始了探索和研究。我有了以下幾點收獲:
一、 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催生真實的情感體驗,打開學生心靈的大門
空洞的教育,遠離生活的內(nèi)容也許能一時讓孩子們感到好奇新鮮,但卻無法在孩子們的心靈上打下烙印,雖一時能影響孩子們的思想,卻無法做到永恒;而真實的生活場景可以催生學生內(nèi)心真實的情感體驗,這種體驗帶給他們的也許是終生的受益!
在執(zhí)教《班集體,我們的家》時,我在課前錄制了學生的教室和獎狀等來源于他們學習和生
7、活中最真實平凡的事物。這種巧妙而真實的設計,使孩子們被這來自于生活的真實的場景深深吸引住了,在他們從這樣一個獨特的視角重新審視自己的學習生活的同時,他們的興奮點被激發(fā)了起來,他們敞開心扉去體驗課程帶給他們的一切,他們對班級的熱愛、為班集體努力做貢獻的意識真實地流露出來。
受此啟發(fā),我開始嘗試重新執(zhí)教《從垃圾入筒開始》一課,在課堂伊始,我先給學生展示了他們整潔美麗的校園照片,此時的他們的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快樂,接下來我又給他們出示了課前拍到的校園中的垃圾圖片,兩張截然不同的照片,催生了學生強烈的情感體驗,使他們從心底油然而生對干凈整潔環(huán)境的向往,敞開心扉去接受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之后我又設計了課堂
8、中打掃衛(wèi)生的體驗活動,讓他們感受兩種環(huán)境所帶給他們的不同感受,從勞動中找到快樂和成就感。我很高興地看到孩子們在課后的表現(xiàn),他們從對垃圾視而不見轉(zhuǎn)為在校園里尋找垃圾,我想我這次的教育成功了!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比如我通過平時師生、生生之間友好和睦相處的照片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和諧、寬松的交友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體驗友誼的美好,產(chǎn)生對真誠友誼的渴望;通過周圍人與動物之間的小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產(chǎn)生要從自已做起保護動植物的情感;用老師和學生旅游時的照片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了孩子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二、觸動學生情感,借助體驗活動,走進學生心靈的深處
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
9、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
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的目標就是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社會性發(fā)展,既是培養(yǎng)品德,就應該走進人的心靈深處,撥動學生心底的那根弦。如果沒有情感的投入,所有的話語和活動都只是停留在表面,是起不到好效果的,只有能走進孩子心靈、撼動學生情感的教育才能使學生從心理上接受、改變。
在2010年5月,我參加了臨沂市優(yōu)質(zhì)課評比的觀摹活動,幾位優(yōu)秀老師的課堂給了我深深的觸動,他們的課堂更像是利用四十分鐘帶著孩子踏上了一次心靈之旅,在這次心靈之旅中,孩子們敞開了心扉,釋放情感,他們用心靈去體驗、去感受,或高興、或傷心、或憤怒……老師們充分調(diào)動了孩子們的情感,孩子們投入了自己的情感
10、,而得出的結(jié)論也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在這樣的心靈之旅中,他們自已找到了是非對錯,明白了未來應該怎樣去做。他們的道德認知自然而有效地形成了,而這樣的認知將會伴隨他們終生。這樣的課堂是孩子們喜歡的,所以他們喜歡聽,樂于接受教師和教材傳遞給他們的知識。這才是成功高效的教育,是我們的品德與生活(社會)課堂所需要的。
我相信,當孩子們眼含淚花替那只無無辜的小猩猩喊了出:“不要傷害我的媽媽!”的時候,課堂已經(jīng)走進了孩子們的心靈;當孩子們帶著厭惡的語氣說出身邊隨意宰殺動物的行為時,我相信走出課堂的他們決不會做出傷害身邊珍惜動植物的事。當孩子在聲淚俱下的控訴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犯下的累累罪行時,我知道他們雖身處的這
11、個溫暖的教室,他們的心靈早已回到那個戰(zhàn)炎紛飛、生靈涂炭的年代。在他們的淚花中,我分明看到了他們對戰(zhàn)爭的痛恨;在他們哽咽的聲音中我聽到了他們對于和平的渴望;在他們“中國萬歲!中國不會亡!”的呼喊聲中,我仿佛看到了中華民族的騰飛的未來;在他們用心書寫的和平卡上我仿佛看到了孩子們未來筆直的路……這就是我們品德與生活(社會)教育的目標。
于是,我也開始了我的嘗試。
在教學《神奇的手》一課時,我充分引導學生交流雙手帶給每個同學的成就和快樂,在輕松、活潑、開放的氛圍愉快地交流雙手的本領,我充分把握這些隨機生成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在在一個個有趣的游戲中去體驗、去感悟雙手的作用,使他們懂得自己雙手的神奇!
12、從孩子們充滿快樂的小臉上,從他們很自然的發(fā)出我的雙手真神奇的感慨中!我看出,本課預設的活動目標很好地達成了,而且他們已經(jīng)從心底里實實在在地喜歡上了自己的雙手。
在《小心,病從口入》中,我用發(fā)生在孩子們身上的事例喚起他們當時真實的心理體驗;在《到哪里找答案》中,我讓學生在課前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課上展開充分的匯報和交流,讓他們充分感受到學習帶給他們的快樂和自豪,產(chǎn)生對知識的渴望!
……
在一次次的驚奇中,我的學生愛上了這門課,在一次次的震撼中,孩子們的心靈得以洗禮,在與孩子們的心靈一次次的碰撞中,我收獲了為人師的快樂和教育的智慧,我不再片面重視課堂表面的“繁華”而把衡量課堂成功的標尺延伸至課下。披沙揀金,在“真、實”的品德課堂中,師生一起走向成長。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