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總復習 課時提升作業(yè)(十一) 自然地理 第三單元 第二講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年高考地理總復習 課時提升作業(yè)(十一) 自然地理 第三單元 第二講 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考地理總復習 課時提升作業(yè)(十一) 自然地理 第三單元 第二講 新人教版.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地理總復習 課時提升作業(yè)(十一) 自然地理 第三單元 第二講 新人教版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4分) 讀下圖,完成1、2題。 1.圖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 A.大氣環(huán)流 B.太陽輻射 C.人類活動 D.下墊面狀況 2.圖示各要素及地理環(huán)境的演化體現(xiàn)了地理環(huán)境的( ) A.差異性 B.復雜性 C.整體性 D.穩(wěn)定性 (xx濟寧模擬)讀下圖,回答3、4題。 3.以下最適合上圖的圖名是 ( ) A.區(qū)域差異性示意圖 B.自然地理環(huán)境差異性示意圖 C.區(qū)域整體性示意圖 D.自然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示意圖 4.圖示地區(qū)葡萄特別甜的原因是 ( ) ①生長期日照時間長 ②氣溫日較差大 ③土壤肥沃 ④水源充足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xx衢州模擬)下面是云貴高原形成與發(fā)育過程示意圖。讀圖,完成5、6題。 5.從上圖可以看出,云貴高原的形成發(fā)育過程中 ( ) A.內力作用為主導因素 B.外力作用為主導因素 C.內外力共同作用,不同時期,內外力都有可能成為主導因素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6.貴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說法,人均耕地不足,石漠化現(xiàn)象突出,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有 ( ) ①降水豐富 ②不合理的農業(yè)活動 ③土層薄,水土易流失 ④地表干燥度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生物量一般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時刻單位空間的個體數、重量或其含能量。下圖是我國某區(qū)域地上生物量、年均溫和年降水量隨經緯度的線性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7、8題。 7.該區(qū)域地上生物量的空間分布特征是 ( ) A.從東北向西南遞減 B.從西南向東北遞減 C.從東南向西北遞減 D.從西北向東南遞減 8.關于該區(qū)域氣候要素與生物量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地上生物量隨年均溫的升高而減少 B.地上生物量隨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多 C.若該區(qū)域變暖,則光合作用增強,地上生物量增多 D.若該區(qū)域變暖,則水分蒸發(fā)和蒸騰加劇,地上生物量減少 讀我國某區(qū)域農業(yè)系統(tǒng)水、氣、生相互作用圖,完成9、10題。 9.圖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環(huán)節(jié)分別是 ( ) A.降水增加、大陸性增強、降水減少 B.地面蒸發(fā)的水量增多、氣溫變幅減小、降水增加 C.氣溫變幅減小、蒸發(fā)增強、降水增加 D.地下水水位上升、氣溫變幅增大、土壤表層鹽分積累 10.該示意圖體現(xiàn)了 ( ) A.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 B.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 C.自然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性 D.人類對自然的改造力量是無窮的 11.下圖中①②③④是某大陸從地質歷史時期至今,沿45緯線的地形剖面示意圖(圖中箭頭指地形演變趨向)。導致時期①到時期④大陸東岸自然帶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經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殼運動 D.大氣環(huán)流 二、非選擇題(共56分) 12.(能力挑戰(zhàn)題)大約在4 000萬年前,青藏高原從海底開始隆起。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緩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達4 500多米,形成獨特的自然景觀。其要素如圖所示。閱讀并分析以下聯(lián)系框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28分) (1)按相關關系將下列序號填在框圖相應的位置上。 ①太陽輻射強?、跉鉁氐汀、劭諝庀”? (2)組成地理環(huán)境的各要素具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特點。在青藏高原地區(qū),“牽一發(fā)”指的是什么? (3)據圖簡述青藏高原地理環(huán)境的演化過程。 13.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形成了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之間存在著差異。國務院批復《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tài)經濟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黃河三角洲迎來千載難逢的發(fā)展機遇。讀圖,回答下列問題。(28分) (1)將下列地理要素代表的字母填在圖乙相應的空白框內,完成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相互關系示意圖。(a.地形b.氣候c.水文d.洋流e.太陽輻射) (2)運用上述原理分析圖甲中800 mm年等降水量線東段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 (3)黃河三角洲泥沙的最主要來源區(qū)是 ??;根據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的原理,分析該來源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條件與黃河三角洲發(fā)展較快的關系。 答案解析 1、2.【解析】1選A,2選C。第1題,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圖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季風氣候(季風環(huán)流)降水多導致的。第2題,從圖中可以看出,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形成了一個整體的地理環(huán)境。 3、4.【解析】3選C,4選C。第3題,圖中反映的是西北內陸干旱半干旱地區(qū)地理位置、氣候、地貌、水源、生物及民居之間相互影響的關系,其中既有自然地理要素,又有人文要素,體現(xiàn)了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第4題,當地氣候干旱,陰雨天氣少,夏季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加之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糖分積累,所以當地葡萄特別甜。 5、6.【解析】5選C,6選A。第5題,結合四幅示意圖分析可知,云貴高原形成初期,內力的隆起作用起主導作用;后期,流水的侵蝕作用對形成目前云貴高原崎嶇的地形起主導作用,C項正確。第6題,貴州地處季風氣候區(qū),降水豐富,流水侵蝕作用強,石灰?guī)r地區(qū)土層薄,地勢起伏大,水土易流失,再加上人類不合理的農業(yè)活動對植被的破壞,導致水土流失嚴重,石漠化現(xiàn)象突出。 【方法技巧】地質剖面圖的判讀 讀懂①②③④四幅圖是關鍵,圖①表示的是沉積作用,圖②表示的是地殼隆起成為高原,圖③表示的是喀斯特地貌開始發(fā)育,圖④表示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在這一系列的作用過程中內外力共同起作用,只是不同的時期某種作用占主導。 7、8.【解析】7選A,8選C。第7題,結合兩幅圖可判斷該區(qū)域地上生物量從東北向西南遞減。第8題,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區(qū)域地上生物量隨年均溫增加而減少,隨年降水量增加而增多。 9、10.【解析】9選B,10選B。第9題,土壤濕度影響地面蒸發(fā),地面蒸發(fā)又影響空氣濕度;土壤濕度增大,土壤熱容量增大,氣溫變幅減小;土壤濕度增大,地面植被覆蓋增加,蒸騰作用加強,大氣降水增加。第10題,由于灌溉、水分條件的變化引起了一系列地理環(huán)境的變化,體現(xiàn)了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特征。 11.【解析】選C。由圖中①→④可知,該地由于地殼運動,導致地勢起伏程度增大,大陸東岸形成背風坡,受盛行西風帶影響減小,導致大陸東西兩岸自然帶發(fā)生變化。 12.【解析】第(1)題,由于青藏高原地勢高,氣溫低(②),多冰川、凍土;由于地勢高,空氣稀薄(③),塵埃少,晴天多,太陽輻射強(①),保溫作用弱。第(2)題,聯(lián)系框圖可知,“牽一發(fā)”指的是青藏高原不斷隆起,使地勢不斷升高。第(3)題,結合板塊運動知識歸納,海拔升高,氣候寒冷,對植被、水文、土壤、生物、地貌等都有影響。 答案:(1)自上而下分別是:② ③ ?、? (2)地殼隆起,海拔不斷升高。 (3)隨著印度洋板塊北移,青藏高原地殼不斷隆起,海拔不斷升高(地勢高),氣候逐漸寒冷、干燥,終年氣溫低,多凍土,土壤貧瘠,多冰川;植被為高寒草甸草原;以食草、抵御寒冷能力強的動物為主,如牦牛。 13.【解析】第(1)題,太陽輻射、洋流和地形影響某地熱量和水分的分布;熱量和水分是氣候的兩大要素;氣候影響水文特征。第(2)題,這里是山地丘陵,位于夏季風的迎風坡,降水多。第(3)題,黃河的泥沙主要來自中游的黃土高原,這里的地形、氣候、土質等條件會導致水土流失,泥沙經流水的搬運,在河口處沉積形成河口三角洲。 答案:(1)上面虛框內:a d e(位置可互換) 下面虛框內(由上到下): b c (2)圖中800 mm年等降水量線東段為山地丘陵,位于夏季風的迎風坡,降水較多。 (3)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溝谷發(fā)育,坡度大,容易發(fā)生侵蝕;黃土高原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對地表的侵蝕強度大,形成的徑流搬運能力強,攜帶大量泥沙在三角洲地區(qū)沉積。-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考地理總復習 課時提升作業(yè)十一 自然地理 第三單元 第二講 新人教版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復習 課時 提升 作業(yè) 十一 第三 單元 第二 新人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3389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