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25課《詩詞六首》教案 語文版.doc
《2019-2020年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25課《詩詞六首》教案 語文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25課《詩詞六首》教案 語文版.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25課《詩詞六首》教案 語文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了解《詩經(jīng)》的基本知識,了解《詩經(jīng)》反復疊唱的結構形式和一唱三嘆的藝術手法。 2.了解律詩、詞的有關知識。 3.體會詩詞的意境和其所表達的感情,探究古人的思想感情。4、反復朗讀,直至成誦。 能力目標 1.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2.深入理解詩詞,提高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 德育目標 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增強審美能力,豐富精神生活,陶冶思想情操。 教學重點 1.體會兩首詩大量運用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 2.品析語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點撥討論法 3,品讀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5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資料助讀;學習《關雎》,把握文意;品讀課文,探究藝術手法。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古人認為經(jīng)過《詩經(jīng)》教化,可以使人“溫柔敦厚”?!对娊?jīng)》在古代一直被選作各類學校的教材,甚至連東漢大字者鄭玄家的婢女都熟讀《詩經(jīng)》,日常生活中能以《詩》相對。今天我們學習冠于三百篇之首的《關雎》。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 三、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學生聽錄音配樂朗讀,正音,同時出示投影: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作誦讀指導。 教師提示:第一章雎鳩和鳴于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于舒緩平正之音,并以音調(diào)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diào)。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tǒng)攝全。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寫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憂思。聲調(diào)亦迫促,與前后平緩之音有別。第四章、第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應讀出興奮和快樂之情。 3.教師范讀,為感悟理解課文創(chuàng)設氛圍。 4.學生結合注釋,譯讀全詩。 教師提示:詩歌重在想象、聯(lián)想,對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實,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點字詞,關鍵字詞要落實。 5.學生齊讀,放錄音,再聽一次,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 四、思讀全詩,把握文意 1.教師提問:這首詩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教師小結:這苜詩很短很完整,既寫對愛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難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優(yōu)秀的民歌作品。看來,冠于《詩經(jīng)》之首的《關雎》的確名不虛傳。 2.教師提問:既然大家都認為它是愛情詩,那么它是如何抒發(fā)相思之情的?請具體分析。 教師把全班同學分成六組,每兩組負責一節(jié)的分析鑒賞任務。圍繞“如何寫這位男子的愛戀、相思、夢幻”展開討論交流。其中以一組為主,另一組補充或評價。 成果展示: 首章四句寫一個青年小伙子,見到河洲上一對水鳥的相親相愛,聽到它們一唱一和的嗚叫,自然引起自己的無限情思,何況他心目中正有著一位所愛的人兒呢!他向往著那位美麗賢淑的好姑娘,能夠成為自己理想的配偶。 板書:聽聽:關關雎鳩 所見:在河之洲 極有層次,語約義豐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次章八句寫他日夜相思,須臾不能忘懷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邊勞動時的窈窕身影。難耐的相思之苦已達到了長夜不眠的程度。 板書: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輾轉反側——相思之苦 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現(xiàn)了“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歡快、熱鬧的場面。這不啻是個戲劇性的轉變。幻由情生,無疑這正是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對未來的設想.是他寤寐求其實現(xiàn)的愿望。 板書:琴瑟友之——親密相愛 鐘鼓樂之——歡快熱鬧 教師小結:古人在解釋這首詩時,曾進行封建禮教的涂飾,或說它是“美后妃之德”,或說它是“刺康王晏起”,名義上是“以史證詩”,實際上是一種歪曲。今天我們認為它作為一篇愛情詩篇,它寫思慕,寫追求,寫向往,既深刻細微,又止所當止??鬃诱f“《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確有一定見地,對我們?nèi)杂袉l(fā)。 3.學生再讀《關雎》,同時在頭腦中再現(xiàn)主人公鮮明生動的形象。 五、品讀全詩,探究藝術手法 1.提問:本文采用了什么表達方式? 教師小結:《詩經(jīng)》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詩。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點是“重章疊詠”。所謂“重章疊詠”,是指一首詩的各章,不僅句數(shù)相等,而且語言幾乎完全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甚至只變動一兩個字,以重復歌詠的一種形式。 同時多媒體顯示:重章疊詠形式的運用,對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音樂感,形成了一種回環(huán)往復的美,帶給人一種委婉而深長的韻味。 2.教師提問:本詩寫男子的一片情思,卻以“關關雎鳩”開頭,這種表現(xiàn)手法叫什么? 多媒體顯示: 《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前人概括為賦、比、興。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這種解釋比較通行。賦就是陳述鋪敘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就使用了賦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衛(wèi)風氓》中用桑樹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興是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fā)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nèi)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起興,使人從桃花展開聯(lián)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興手法對后世詩歌的創(chuàng)作有很大影響; 六、試背全詩 七、布置作業(yè) 1.大聲朗讀,背誦全詩。 2.預習《蒹葭》,結合注釋,串解大意。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蒹葭》;美讀全詩,重在鑒賞;比讀全詩,問題探究;延伸拓展,開闊視野。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有人會唱《在水一方》這首歌嗎?它是早些年一首電視連續(xù)劇的插曲,根據(jù)《蒹葭》改編而成,可見詩經(jīng)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有很大影響。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蒹葭》。 二、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多媒體顯示畫面,讓學生感受畫面之美。有未讀文章先有情之效。 金秋之季,拂曉之時,蘆花泛白,清露為霜,瑟瑟秋風,葦叢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煙波萬頃,空中霧靄迷蒙,彎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時,一位癡情的戀者,躑躅水畔,他熱烈而急切地追尋著心上的戀人。那戀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耙寥恕笨赏豢杉?,于是他徘徊往復”心醉神迷,內(nèi)心痛苦,不可言狀。 2.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或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讀入境,體味感情。 3.學生自由朗讀全詩,教師提醒學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讀出凄迷之景,惆帳之情。 4.放錄音,學生復聽一次,糾正自己朗讀中的錯誤,教師可同時出示投影,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投影顯示: 給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 蒹葭 伊人 溯洄 唏 湄 躋 坻 浚 明確:jiān jiā yī rn s hu xī mi jī ch s 5.學生結合注釋,譯讀全詩。 教師提示:詩歌重在吟誦、品味。在譯詩時,要運用聯(lián)想、想象,在頭腦中浮現(xiàn)此情此景。 多媒體顯示: 三、美讀全詩,重在鑒賞 1.教師請同學們談初讀詩歌的感受。 教師總結:看來本詩的確“言盡而意無窮”,給了我們無限豐富的想象、開拓、創(chuàng)造的空間。正是這種多重意境交相疊合的開放式結構,使這首言情之作成為極富張力,意蘊宏深,多姿多彩的詩的極品。 2.作品文字簡單,內(nèi)容單純,但給予人們的美感卻非常豐富,能否用幾個詞來概括作品的美? 明確:含蓄美、意境美、朦朧美。 3.具體賞析詩歌的美。 教師把全班分為六個組,每兩組負擔一個方面的鑒賞任務。圍繞“含蓄美、意境美,朦朧“美”展開討論交流。其中以一個組為主。另一個組補充、評價。 成果展示: 1.含蓄美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文字簡約。以表面極經(jīng)濟的文字建構一個十分廣闊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間,這是該詩的一大長處。作品沒有直接抒情,沒有敘述這位戀人對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寫了他左右求索,尋找戀人的行動,然而主人公那癡心的迷戀、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過動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現(xiàn)出來。 形象可感。作品雖未刻意刻畫戀愛雙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執(zhí)著、“伊人”的高潔我們可以清晰感知。 余音繞梁。詩只寫尋求之難,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結果如何,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這就是所謂“含不盡之意于言外”。 2.意境美體現(xiàn)在多重疊合的架構。 (1)煙水迷離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癡的情幻化而生,難分難解。 (2)深秋一派蕭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悵失意的心情渾然一體。 (3)詩人的執(zhí)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覓之無蹤的境界渾然為一。 (4)“伊人”高潔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氣質,被蒹蒼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來。 3.朦朧美體現(xiàn)在寫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沒有直敘心情,而是采用曲筆。作寫意式的遠距離的勾勒。距離產(chǎn)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里看花、若隱若現(xiàn)、朦朧縹緲之感。 教師小結:《蒹葭》詩的豐富美感,我們可以作多重解瀆。正如《人間詞話》所說:“《詩蒹》一篇,最得風人深致。” 四、比讀全詩,問題探究 教師提問:《關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愛情詩,但風格和表現(xiàn)手法相同嗎? 明確:《關雎》一詩重在“敘事”,可以看出主人公愛慕、追求、幻想這樣一條線索?!遁筝纭窙]有一個明確故事。只選一個場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復詠嘆。《蒹葭》比《關雎》情感韻味更濃郁。 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突出?!拜筝纭薄八薄耙寥恕苯幌噍x映,渾然一體,用作比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 五、課堂小結 《詩經(jīng)》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頭清水,開闊、豐盈、簡單、潔凈。這源泉處的草木,也跟淳樸的先民及其歌聲一樣簡樸優(yōu)美。從詩經(jīng)中走出的女子裊裊娜娜、款款盈盈游歷在平原秀野風和日麗中。癡情的少年千回百轉,卻找不到她的岸。讓我們于于凈凈與素心相通.吟誦這優(yōu)美的文字,傳唱這古老的歌謠! 六、布置作業(yè) 1.《蒹葭》這首詩對后世的影響是相當大的。上網(wǎng)搜集相關信息,看哪些詩篇化用了《蒹葭》的詩句。 2.背誦這兩首詩,并為一篇寫一段賞析文字。 板書設計 關睢 蒹 葭 蒹葭 白露 道 伊人 蒼蒼 萋萋 采采 霜 已 長 躋 右 水中央 水中坻 水中矣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錢塘湖春行》、 《黃鶴樓》朗讀全詩,重在鑒賞;延伸拓展,開闊視野。 [教學步驟] 一、 導讀《錢塘湖春行》 1、引入: 本詩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錢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人們就會聯(lián)想到蘇軾詩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保ā讹嫼铣跚绾笥辍罚┳怨乓詠硎銓戀澝牢骱谰暗脑娮鞑挥嬈鋽?shù),有不少名篇佳作(燈片欣賞) 讀了白居易這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東坡這比喻的確切。 2、朗讀練習 3、賞析 “孤山寺北賈亭西”。孤山在后湖與外湖之間,峰巒聳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覽勝地,也是全湖一個特出的標志。賈亭在當時也是西湖名勝。有了第一句的敘述,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漲,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疊疊的白云,和湖面上蕩漾的波瀾連成了一片,故曰“云腳低”?!八娉跗皆颇_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輪廓。接下兩句,從鶯鶯燕燕的動態(tài)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蘇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了出來。鶯是歌手,它歌唱著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鳥,春天又從北國飛來。它們富于季節(jié)的敏感,成為春天的象征。在這里,詩人對周遭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筆,則是細致入微的。說“幾處”,可見不是“處處”;說“誰家”,可見不是“家家”。因為這還是初春季節(jié)。這樣,“早鶯”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義上互相生發(fā),把兩者聯(lián)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因為是“早鶯”,所以搶著向陽的暖樹,來試它滴溜的歌喉;因為是“新燕”,所以當它啄泥銜草,營建新巢的時候,就會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悅。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為人傳誦,正由于他寫出了季節(jié)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這詩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似。 詩的前四句寫湖上春光,范圍上寬廣的,它從“孤山”一句生發(fā)出來;后四句專寫“湖東”景色,歸結到“白沙堤”。前面先點明環(huán)境,然后寫景;后面先寫景,然后點明環(huán)境。詩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終,從點到面,又由面回到點,中間的轉換,不見痕跡。結構之妙,誠如薛雪所指出:樂天詩“章法變化,條理井然”(《一瓢詩話》)。這種“章法”上的“變化”,往往寓諸渾成的筆意之中;倘不細心體察,是難以看出它的“條理”的。 “亂花”“淺草”一聯(lián),寫的雖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卻有緊密的聯(lián)系:春天,西湖哪兒都是綠毯般的嫩草;可是這平坦修長的白沙堤,游人來往最為頻繁。唐時,西湖上騎馬游春的風俗極盛,連歌姬舞妓也都喜愛騎馬。詩用“沒馬蹄”來形容這嫩綠的淺草,正是眼前現(xiàn)成景色。 “初平”、“幾處”、“誰家”、“漸欲”、“才能”這些詞語的運用,在全詩寫景句中貫串成一條線索,把早春的西湖點染成半面輕勻的錢塘蘇小小??墒沁@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劇發(fā)展之中。從“亂花漸欲迷人眼”這一聯(lián)里,透露出另一個消息:很快地就會姹紫嫣紅開遍,湖上鏡臺里即將出現(xiàn)濃妝艷抹的西施。 方東樹說這詩“象中有興,有人在,不比死句?!保ā独m(xù)昭昧詹言》)這是一首寫景詩,它的妙處,不在于窮形盡象的工致刻畫,而在于即景寓情,寫出了融和駘宕的春意,寫出了自然之美所給予詩人的集中而飽滿的感受。所謂“象中有興,有人在”;所謂“隨物賦形,所在充滿”(王若虛《滹南詩話》),是應該從這個意義去理解的。 二.導讀《黃鶴樓》: 1.提問:同學們知道江南有三大名樓?及與之有關的各名文? 湖北:黃鶴樓 崔顥《黃鶴樓》 湖南:岳陽樓 范仲淹《岳陽樓記》 江西:滕王閣 王勃《滕王閣序》 .課件展示:三大名樓圖片 .講故事:傳說李白登臨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此詩而作罷,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2.朗讀: 師范讀,生齊讀. 強調(diào)注意節(jié)奏(音韻兼顧意義),及聲調(diào)的抑揚、速度的急緩 (如:讀“空”應低沉婉轉,聲音略為延長;“晴川”句可讀得恬淡自然。) 3.師生探究: A。讀了這首詩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因為它對仗工整,用詞優(yōu)美,我眼前好像能出現(xiàn)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畫面。 “歷歷”“萋萋”兩個疊詞讀起來流暢、舒緩。感覺非常寧靜。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它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它講述了一個美麗的傳說。 “白云千載空悠悠”。給人一種孤獨寂寞的感覺。 因為“空悠悠”顯得空空蕩蕩,使人頓時心生惆悵。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江上煙霧迷朦,真仿佛人間仙境。 卻又聯(lián)想到前途的迷茫,想詩人也因此而生離愁別緒吧。 小結:同學們都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解讀這首詩,從各個角度品析了詩的韻味,意境。它確實通過描寫詩人登臨黃鶴樓的所見,表現(xiàn)詩人的思鄉(xiāng)愁緒,這從最后一句可分明地看出。 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中都出現(xiàn)了“空”字,詩人登上此樓,發(fā)現(xiàn)仙人已去,只留下一座樓宇,天地間也只有漂渺無依的浮云,理解為“清廖孤寂”是不是更有道理些呢?千年已逝,一切都如過眼云煙,在這種清廖孤寂中詩人自然生發(fā)歲月悠悠,世事茫茫之感?。ㄆ肺杜c爭論使同學們覺得自已是課堂的主人。) B.那么,你對這首詩有沒有不滿意的地方? 學生自由發(fā)言 小結:我們討論的結果并不在于對錯,同學們只要能談出自己的見解,就是從不同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了品味,解讀,有自己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我們不能完全脫離詩意去信馬由韁,而應在了解詩人寫作背景的基礎上,盡情去想象,去發(fā)揮。 (求異思維,摒除凡名家名篇就盲目崇拜的思想,勇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勇于質疑。) 4、拓展,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訓練學生表達能力。 這首詩不僅寫景,還充分抒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每一句都可說是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畫,老師選擇了其中的一句,根據(jù)詩意,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體會,寫成一段小文,請同學們也模仿著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句,充分發(fā)揮想象,綴珠成文。 師示范:“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金碧輝煌的黃鶴樓在陽光的照射下愈發(fā)顯得宏偉與壯麗。登臨此樓,仰望長空,一碧如洗,唯有白云千朵,懸浮于天地之間,沒有一絲雜色,就是那樣不沾煙火氣地潔白,沒有目的,沒有方向,悠悠地飄蕩。胸中的一切仿佛都被蕩滌而去,怎么不令人油然而生清寥孤寂之感。 (片斷寫作,雖有些描寫與詩的意境不十分相符,但只要能想象,并能用優(yōu)美的文字表達就要充分肯定。) 5、總結: 今天我們學了一首詩,理解了一位詩人,討論了兩個話題,寫了一段文字,收獲可謂大矣! 1. 第四課時 教學要點:學習《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品字析句,鑒賞詩詞;體會詞作中寫愁情的絕妙之處。 教學過程 (多媒體教學設計) 一、 導入新課【媒體演示】 教師:在一個清冷的深秋之夜,一位雙鬢斑白、面容憔悴的男子,踏著深院中滿地的梧桐落葉,獨自登上西樓,他默默無言,面對深院中緊鎖的重門,面對樹枝上稀疏的秋葉,面對如鉤的寒月,面對故國三千里地山河,他禁不住淚流滿面,只聽他吟誦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教師:那么這個人是誰呢? 學生:李煜 教師:大家對李煜了解多少呢? 學生明確:他是南唐后主、詞中帝王的李煜。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我們知道他的詞以南唐亡國分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主要寫奢侈豪華的宮庭生活;后期主要是回憶往事,懷念故國,描述被囚禁后的苦悶生活。 我們已經(jīng)學過他后期的一首詞作——《虞美人》,今天,我們學習他后期的另外一首詞作《相見歡》。 二、 學生自由朗誦詞作,進一步體會詞作感情。 三、讓學生給詞作加詞題。(目的是讓學生從整體把握主旨)【小組自由討論】 明確:詞題必須扣住“離愁”?!景鍟? 這不是一般意義的閨房中的相思之愁,也不是游子的羈旅之愁,而是一種深深的懷念故國的愁緒。【媒體演示】 四、教師:大家找找詞中有哪些意象? 明確:意象:【媒體演示】 西樓——表達一種離別之愁 殘月——表達人事的缺憾 梧桐——隱含家國之悲 深院——體現(xiàn)寂寞、孤單之身世 五、具體研讀、品字析句鑒賞詞作 教師:大家看看除了意象之外,還有哪些字詞有助于表現(xiàn)主旨? 明確:“無言”、“獨”、“寂寞”、“鎖”【媒體演示】 “無言”、“獨”——因為是獨上、自然無人共語,但更表現(xiàn)了后主內(nèi)心的情緒、他的痛苦無人與說,也不愿與人說,說了又有何用?又有誰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呢?從“無言”、“獨”可看出后主那孤獨、寂寞的身影。 “寂寞”、“鎖”——并非梧桐寂寞,而是人;被鎖者并非清秋,而是人。被鎖深院中的人,悲愁無盡,只有清冷的秋天相對,怎會不感到寂寞?!版i”字暗點了身世。這涉及到一種修辭手法:移用。 六、這首詞被譽為千古名篇,不朽之作,那么這兩句(“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更是歷來為人所稱道,同學們看見這一句,肯定會想起許多類似寫愁的句子,請同學們回憶一下。 明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將愁寫得恣肆汪洋、綿延無盡。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愁有了重量。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一剪梅》)愁可以游走。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愁多而可視。 【學生回憶回答】【媒體演示】 教師問:那么這些寫愁的句子都有個共同點,同學們注意到了嗎? 明確: 它們將抽象的感情寫得生動、形象、具體。(具體分析)【媒體演示】 第五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江城子密州出獵》,學會欣賞詞的音樂美、畫面美、情感美;通過擴展閱讀試著走近詩人,學會評價詩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講到詞我們不能講到蘇東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壯總在歷代壯土耳邊回響。蘇東坡開創(chuàng)了豪放詞風,今天我們要學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就是他最早的一首豪放詞。 二、初讀,理解。 1、學生自由讀詞,注意下面幾個的字音(燈片) 擎 貂 裘 騎 酣 鬢 妨 遣 2、學生自由讀注釋,然后指名讀出學生自己覺得先前最不懂的一個注釋,每人限讀一個。 教師特別強調(diào)三個典故:①親射虎,看孫狼 ②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 ③西北望,射天狼 3、指名學生試譯全詞 4、生齊讀詞,讀一句,師譯一句,盡量達到意思明白音韻和諧,全詞翻譯(燈片) 三、集體背誦。 四、賞析。 1.蘇詞背景介紹。(燈片) 2. 3. 4. 5. 6. 2.內(nèi)容與形象分析。(1)由典故運用,我們可以看出,詞人蘇軾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個怎樣的 形象?明確:雄心勃勃、英武豪邁、挽弓勁射、保家衛(wèi)國、征戰(zhàn)沙場的英雄形象。(2)再來分析詞的內(nèi)容,看作者是怎樣塑造這個英雄形象的。 在這首詞中,上闋寫出獵,下闋寫請戰(zhàn),場面熱烈,情豪志壯,大有“橫槊賦詩”的氣概, 把詞中歷來香艷軟媚的兒女情,換成了報國立叻、剛強壯武的英雄氣了。 (燈片)上闋:“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 射虎,看孫郎?!焙靡环涞娜盒鄢霁C圖,勾畫出一個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獵而 “報”知人民跟隨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須“傾城”,其狂二也;獵必射虎,其狂三也; 自比孫郎,其狂四也。 (燈片)下闋:“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 望,射天狼?!?下片寫渴望效命邊疆的豪情壯志,氣概非凡“鬢微霜,又何妨”,作者不僅不服老,還希望朝廷能夠“遺馮唐”,讓自己去“射天狼”,消彌邊患,一個英姿煥發(fā)的形象躍然紙上。 3.以本詞為例,概括豪放詞風格。(燈片)這首詞風格豪放,對當時流行的以柳永為代表的抒寫柔媚情趣的婉約詞風有較大突破,獨成一家。 4. (燈片)小結: 這首詞借寫“出獵”表現(xiàn)了作者要求保衛(wèi)邊疆,隨時準備抗擊遼與西夏貴族統(tǒng)治集團侵擾的決心。 五、課外遷移,聯(lián)系學習《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贰#羝? 課后記:學習這首詞,不能撇開詞本身去分析豪放派的特點,而要緊緊圍繞詞,讓學生從詞出發(fā),去體會,去感悟.-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詩詞六首 2019-2020年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25課詩詞六首教案 語文版 2019 2020 九年級 語文 下冊 25 詩詞 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3359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