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級物理 第5節(jié) 科學探究 凸透鏡成像教案.doc
《2019-2020年八年級物理 第5節(jié) 科學探究 凸透鏡成像教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八年級物理 第5節(jié) 科學探究 凸透鏡成像教案.doc(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八年級物理 第5節(jié) 科學探究 凸透鏡成像教案 (一)教學過程 本節(jié)分為兩個教學板塊:(1)了解透鏡的種類,認識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fā)散作用;(2)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了解凸透鏡的一些應用。本節(jié)內容較多,分兩個課時完成。 1.實驗探究過程設計 (1)認識透鏡 這部分教學需要1個課時。 教科書從學生較為熟悉的凡爾納小說入手,介紹了透鏡的種類。并通過“博士”用冰取火的描述,引入了焦點和焦距的概念。需要強調,教科書中將焦點定義為平行光能量的聚集點,突出了焦點的實質。如果陽光充足,應該組織學生到教室外,找一找透鏡的焦點,實際測一測凸透鏡的焦距,經歷焦點和焦距概念的建立過程。 用冰取火的故事有很多版本,介紹中國古代的“冰燧取火”,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透鏡對光的作用”的演示實驗設計很巧妙,特別是用手電筒產生平行光,通過煙霧來顯示光路,把光束立體化,能夠從前后左右不同方向,三維顯示透鏡對光束的作用。對實驗進行總結,得出“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的結論。 這個具體形象的全景演示實驗,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像力,為學生認識凸透鏡成像留下了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實物基礎。在這個實驗的基礎上,教師應引導學生將光束抽象成光線,用圖4-5-5來描述透鏡對光的作用。 對凸透鏡成像的原理,教學中不要求深入介紹,對主光軸、光心等概念也無需定義。只要求通過對圖4-5-6的分析,知道透鏡成像是由透鏡折射光線形成的。 (2)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完成這個探究需要1個課時。 關于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既有過程性要求,又有終結性要求,即學生要經歷實驗探究的學習過程,同時也要知道這個規(guī)律,并了解這個規(guī)律在實際中的應用。 這是一個有明確步驟的指導型探究,實驗的步驟較詳細,實驗過程的指導較為具體,要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在探究過程中演練科學研究方法,形成正確的結論。 2.實驗探究中應注意幾點 (1)對“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探究課題是在一定情境中提出的,教材中的情境只是其中的一個方案。教師亦可以在教室里讓學生觀察明亮的窗戶在紙上成的像(圖4-5-1),學生即席就可以做此實驗,這是學生事先不容易想到的,會激起學生很大興趣,適時引導學生討論,提出問題、猜想和假設,經歷提出問題和猜想的過程。 (2)實驗前應使學生明白用什么實驗裝置和怎樣去研究,做好探究計劃。進行實驗,探究規(guī)律的過程,是以旁批里的提示為路標的指導下進行的。在收集數據中,提示1指出,實驗數據應分三個范圍采集,每個范圍至少有兩組數據。提示 2 中,對實像、虛像從能量角度進行了詮釋。對虛像的認識,可能有一定難度,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平面鏡所成的虛像來理解。完成實驗數據的采集活動后,可引導學生作初步總結。因涉及像的虛實、大小和倒正,頭緒較多,現象紛繁,學生不易梳理清楚。應允許學生的總結片面、不完整。 (3)在探究活動的最后,教科書要求學生將蠟燭從很遠的地方逐漸向凸透鏡靠近,觀察這個過程中像的變化。這個過程,不是對前面實驗的簡單重復,突出了從局部到整體、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的認識過程,給學生一個動態(tài)的、全景式的圖景。在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過程中像變化的兩個分界點:蠟燭放在2倍焦距處和1倍焦距處。 將蠟燭放在2倍焦距處,像是怎樣的?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推理來分析,突出理性思維的作用。 (4)對透鏡成像的應用,教科書有意識地介紹了學生發(fā)明的手電筒投影儀。在“家庭實驗室”,讓學生制作了“有凸透鏡的照相機”。要鼓勵學生應用所學知識進行小發(fā)明、小制作,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八年級物理 第5節(jié) 科學探究 凸透鏡成像教案 2019 2020 年級 物理 科學 探究 凸透鏡 成像 教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3299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