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第49課時 近代歷史上的重大改革知能演練全面提升.doc
《2019-2020年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第49課時 近代歷史上的重大改革知能演練全面提升.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第49課時 近代歷史上的重大改革知能演練全面提升.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第49課時 近代歷史上的重大改革知能演練全面提升 1.(xx重慶巴蜀中學階段考試)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2年,一位對農奴制改革法令失望的人說:“皇上已經背叛了人們的希望,他給予人們的自由不是真實的,也不是人們所夢想的所需要的……” 材料二 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說:“街上到處都是熱烈的氣氛……解放法令頒布十五個月后,當我再看到農民時,他們受奴役的所有跡象都已經消逝得無影無蹤……” 材料三 1978年,一位歷史學家這樣評價:“農民改革保護了封建主義的許多方面。毫無疑義,改革是對農民的詐騙?!? 請回答: (1)據(jù)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兩人對“二一九法令”的不同觀點。 (2)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改革是對農民的詐騙”?“對農民的詐騙”對俄國產生了什么影響? 解析:第(1)問從材料一“令人失望”等可知對改革是否定。材料二站在統(tǒng)治階級立場給予肯定。第(2)問“詐騙”是指對農民的掠奪,農民人身獲得自由的時候得到一塊份地,但要付出比當時地價還高幾倍的價格,另外還得受村社管理。影響依據(jù)所學知識回答。 答案:(1)材料一:認為改革沒有使農奴獲得真正的自由。材料二:認為改革使農民獲得徹底解放。 (2)理解:農民為贖地背負了沉重的債務;雖擺脫了地主奴役,卻遭受村社束縛。 影響:激化了社會矛盾;保留大量封建殘余,阻礙了資本主義進一步發(fā)展。 2.(xx江蘇南通模擬)近代俄、日兩國改革影響深遠,給后人留下深刻啟示。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簽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關于脫離農奴依附關系的農民法令》。3月5日,上述“宣言”和法令正式公布。廢除農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農民實現(xiàn)人身自由。……規(guī)定全部土地仍屬于地主所有,農民可以按照規(guī)定贖買一小塊土地。贖金數(shù)額高出于土地實際價格二三倍。 ——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 材料二 1876年8月(明治政府)公布《金俸公債條例》,規(guī)定凡領取俸祿者均須獻出俸祿,由政府按其俸祿多寡發(fā)給“金祿公債”。……通過贖買辦法革除封建武士俸祿的意義是重大的。封建武士作為一個階級瓦解了。而且沒有發(fā)生大的叛亂就實現(xiàn)了改造。更重要的是政府以公債取代了俸祿,既可以減輕財政困難,又可以使武士們將公債轉化為資本,去從事工商業(yè)活動。 ——劉宗緒《世界近代史》 請回答: (1)據(jù)材料一,農奴在1861年改革中獲得了哪些權利?據(jù)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治政府剝奪武士封建特權的措施。 (2)綜合上述材料,分析俄、日改革的共同影響。兩國改革對待傳統(tǒng)勢力的做法,對你有何啟示? 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根據(jù)材料一中“農民實現(xiàn)人身自由”和“農民可以按照規(guī)定贖買一小塊土地”作答;第二小問結合材料二中“通過贖買辦法革除封建武士俸祿”,以及教材中廢除武士佩刀的特權、取消武士壟斷軍事的特權作答。第(2)問,第一小問從政治、經濟角度分析改革的影響,另外要注意兩次改革都不徹底,都保留了封建殘余;第二小問結合改革的影響以及改革成功的經驗作答。 答案:(1)權利: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干涉和買賣他們;農奴繳納贖金,可以獲得一塊份地。 措施:通過贖買方式取消武士的俸祿;廢除武士佩刀的特權;取消武士壟斷軍事的特權。 (2)影響:緩和了社會矛盾;促進了經濟發(fā)展;保留了封建殘余。 啟示:改革要講究策略的靈活性;改革要平衡各階層的利益。 3.(xx福建莆田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日本明治維新時……依據(jù)英國模式建設鐵路、電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紡織工業(yè)等;參照法國模式變革法制,改革軍事(后來采用普魯士模式),海軍當然還是學習英國;大學則歸功于美國。1889年頒布的《大日本帝國憲法》以《德意志帝國憲法》為藍本,確立了同歐美各國民主政體大相徑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日本新領導人(注:指明治維新的領導者)不贊成這種不加區(qū)別地奉承所有西方東西的做法,他們并不對西方文明本身感興趣,而僅僅對其中增強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組成成分感興趣。……他們現(xiàn)在提出了一個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個強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國家。……講究實際的日本領導人得出了這一明確結論:每個民族必須為自己去掠奪,軟弱和膽小將一無所獲。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論者曰:中國之當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無操之過蹙,失于急激,以自貽蹉跌之憂乎?辯曰:中國之言改革,三十年于茲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舊布新,兩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茍不除舊而言布新,其勢將舊政之積弊,悉移而納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戊戌政變記》 (1)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學習的特點。 (2)材料三中關于戊戌變法失敗原因的爭論,“論”者及“辯”者的主要觀點各是什么?試對此闡明你的看法。 解析:第(1)題閱讀材料,從日本學習的對象、學習的程度等方面歸納向西方學習的特點。第(2)題據(jù)材料歸納辯者與論者的觀點,結合當時中國的時代背景,從經濟、階級力量及變法勢力強弱說明看法。 答案:(1)有選擇的向西方各國學習,各取所長;學習西方不是全盤西化。 (2)“論”者:變法策略過于激進?!稗q”者:制度變革不徹底。 看法:變法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分,民族資產階級力量過于弱小。 4.(xx江蘇鹽城高三期中)向西方學習是日本明治維新的重要內容。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1871年明治政府派使節(jié)團考察西方。實地接觸西方世界后,對成員們的思想引起了巨大的沖擊,使之產生了強烈的自卑感。正如隨行的福田德蘭所說的,在西方文明面前,他們“簡直像鄉(xiāng)下姑娘來到了上野火車站,看到行走著的時髦女郎時,愈覺得自己土里土氣,恨不得鉆進地洞里去”。大久保利通也發(fā)出了“深感我們不適應這個世界”的感慨……因而最終他們“無所畏懼的放棄了自己的喜好,吸納了外國的文明”。 ——吳延謬《日本史》 材料二 (日本明治政策)改變的動力是西化。英國模式自然是鐵路、電信、公共建筑、市政工程、紡織工業(yè)以及許多商業(yè)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國模式用來改革法制,改革軍事(后來采用普魯士模式);海軍的模式還是學習英國;大學則歸功于美國。 ——(英)霍布斯鮑姆《資本的年代》 材料三 由于日本有向偉大的中國文化世界借用某些東西的悠久傳統(tǒng),因而,19世紀在同樣地借用西方世界的東西時,發(fā)生的沖突較少、痛苦較少。過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國知識”為口號,適應了經過挑選的中國文化的某些方面?,F(xiàn)在,日本又以“東方道德,西方技藝”為口號,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東西。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請回答: (1)據(jù)材料一,指出日本使節(jié)團成員接觸西方后的感受。分析他們有此感受的主要原因。 (2)據(jù)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治時代的西化給日本帶來的重要影響。 (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日本西化取得成功的原因。 解析:(1)第一小問,從材料一“看到行走著的時髦女郎時,愈覺得自己土里土氣”可得出羨慕西方文明,從材料“對成員們的思想引起了巨大的沖擊,使之產生了強烈的自卑感”可得出有強烈自卑感;第二小問,結合當時日本是封建主義國家,受外國侵略的史實總結即可。 (2)結合學習的內容歸納其產生的影響。 (3)結合古代日本與中國的關系可知日本有吸納先進文明的傳統(tǒng),從三則材料可知日本學習西方不是盲目的,并且是全面的,這些因素有利于日本西化的成功。 答案:(1)感受:羨慕西方文明,具有強烈的自卑感。 原因:當時的日本遠遠落后于西方,落后于世界。 (2)促進資本主義的迅速發(fā)展,改變了落后的狀態(tài),成為亞洲強國,為對外擴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原因:日本有向他國學習、吸納先進文明的傳統(tǒng);根據(jù)國情有選擇的學習西方文明;進行經濟、政治等全方位改革。 5.(xx豫東、豫北十所名校高三階段性測試)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日益高漲的革命浪潮猛烈地沖擊著清廷的統(tǒng)治。1905年,俄國在日俄戰(zhàn)爭中失敗,輿論大都認為這與俄國未行憲政而日本實行了憲政有著密切關系。直隸總督袁世凱、兩江總督周馥、湖廣總督張之洞還聯(lián)銜上奏,請定十二年后實行憲政,并奏請簡派親貴大臣出國考察政治?!扔谛蝿莺洼浾摰膲毫Γ逋⒂?905年10月派載澤、端方、戴瀉慈、李盛鐸、尚其亨等五大臣分赴日本及歐美各國考察政治。次年,他們陸續(xù)回國,建議朝廷詔定國是,仿行憲政,以便安撫人心,穩(wěn)定大局。慈禧太后經過反復考慮,采納了他們的意見。1906年9月1日,清廷正式宣布“預備仿行憲政”。但預備立憲的原則是“大權統(tǒng)于朝廷,庶政公諸輿論”……清廷決定先從改革官制入手,逐步厘訂法律、廣興教育、整頓武備、普設巡警,作為實行憲政的“預備”。1906年11月6日,清廷公布了中央官制改革方案,行政中樞軍機處保持不變,對某些部的名稱做了更改;迫使袁世凱將已練成的“北洋六鎮(zhèn)”交出四鎮(zhèn),歸滿族親貴控制的陸軍部統(tǒng)率。與此同時,清廷力圖削減地方督撫的權力。次年八月,把湖廣總督張之洞、直隸總督袁世凱調升為軍機大臣,剝奪了這兩位實力最強的漢族總督的實權。 1908年8月27日,頒布《欽定憲法大綱》,規(guī)定大清皇帝的統(tǒng)治“萬世一系”,是至高無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一切頒行法律、召集開閉解散議院、設官制祿、統(tǒng)率海陸軍、宣戰(zhàn)媾和、訂立條約、宣布戒嚴、司法等大權,全在君主一人手中。特別是用人、軍事、外交等大權,議院根本不得干預。 ——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 (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廷實行“預備立憲”的背景。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廷“預備立憲”失敗的原因。 解析:第(1)問從20世紀初中國的民族危機加深、清政府的統(tǒng)治不得人心、革命力量發(fā)展、日俄戰(zhàn)爭中俄國失敗的教訓、地方和中央大員建議仿行憲政等方面來回答。第(2)問從材料“預備立憲的原則是‘大權統(tǒng)于朝廷,庶政公諸輿論’”及1908年8月27日頒布的《欽定憲法大綱》的規(guī)定等信息可以看出清末的預備立憲是一個幌子,民心盡失,失敗不可避免。 答案:(1)背景:辛丑條約簽訂后,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民主革命的迅速發(fā)展;日俄戰(zhàn)爭中俄國戰(zhàn)敗的教訓;地方督撫積極倡議實行憲政;五大臣建議朝廷仿行憲政,安撫人心。 (2)原因:缺乏立憲的誠意;企圖借立憲之名,加強中央集權、滿族貴族集權;排斥漢族官僚,導致民心盡失。 6.(xx甘肅天水一中模擬)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欲采西學,宜于廣東、上海設一翻譯公所,選近郡十五風以下穎悟文童,倍其廩餼住院肆業(yè),聘西人課以諸國語言文字,又聘內地名師,課以經史等學,兼習算學。聞英華書院、墨海書院藏書甚多,又俄夷道光二十七年所進書千余種,存方略館,宜發(fā)院擇其有理者譯之。 ——咸豐十一年(1881年)馮桂芬《采西學議》 材料二 1905年9月,清政府正式決定廢除科舉,這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可以說其重要性超過了后來的辛亥革命。12月6日,領導全國教育事業(yè)的新機構——學部也正式成立了。學部在推行新式教育方面作出了許多工作。從那時起,中國有了第一批教育法規(guī),新式教育在中國走向了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軌道;從那時起,中國有了第一冊全國統(tǒng)一的教科書,1907年春《初小國文教科書》第一冊誕生了;從那時起,中國教育便有了視導、考試制度,這是清末教育革命的重要內容之一;從那時起,中國便有了全國范圍內的學務統(tǒng)計。 ——《中日近代教育改革比較(1862—1912年)》 請回答: (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馮桂芬“采西學”的特點。 (2)根據(jù)材料二,說明“廢除科舉,這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的依據(jù)。 解析:第(1)問結合材料,從學習的范圍、方式、內容等方面分析。第(2)問結合材料,從材料中總結出來,如“領導全國教育事業(yè)的新機構——學部也正式成立”“中國有了第一批教育法規(guī)”“中國有了第一冊全國統(tǒng)一的教科書”等。 答案:(1)特點:小范圍試點實行;中西學并學;有選擇地翻譯外國書籍;聘請外國人教學。 (2)依據(jù):廢除科舉后,領導全國教育事業(yè)的新機構——學部成立;有了第一批教育法規(guī),新式教育在中國走向了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軌道;有了第一冊全國統(tǒng)一的教科書;教育有了視導、考試制度;有了全國范圍內的學務統(tǒng)計。-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第49課時 近代歷史上的重大改革知能演練全面提升 2019 2020 年高 歷史 一輪 復習 49 課時 近代 歷史上 重大 改革 知能 演練 全面 提升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3236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