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級地理上冊 2.2地形圖的判讀教案 (新版)商務星球版.doc
《2019-2020年七年級地理上冊 2.2地形圖的判讀教案 (新版)商務星球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七年級地理上冊 2.2地形圖的判讀教案 (新版)商務星球版.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七年級地理上冊 2.2地形圖的判讀教案 (新版)商務星球版 課標要求: 1.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峰、山脊、山谷,判讀坡的陡緩,估計海拔和相對高度。 2. 在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 教學目標: 1. 能在等高線地形圖上估計海拔與相對高度。 2. 能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斷坡度的陡緩。 3. 能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 4. 能利用地形圖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 1. 能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斷坡度的陡緩。 2. 初步掌握五種主要地形類型等高線的分布特點,能夠在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 教學難點: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脊和山谷。 【教學模式】問題導學。 【教學方法】多媒體演示法、觀察法、小組合作學習。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地形圖圖片掛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復習 舊知 創(chuàng)設 情境 導入 新課 復習地圖的三個基本要素: 1.比例尺:①會運用比例尺,通過測量圖上距離,換算出實際距離;②會比較比例尺的大小。 2.方向:(在地圖上有三種表示方法)①指向標;②經緯網;③按慣例“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定方向。 3.圖例 (結合練習題鞏固舊知,課件展示) 導言:同學們,我們生活的土地上,珍藏著無數美麗而神奇的天然藝術作品。有廣闊無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風吹草低現牛羊的高原,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畫面,有高山、有低地。然而能夠容納千山萬水,胸懷五湖四海的地圖,卻是平面的。她是怎樣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呢?大家想不想知道? 那好,這一節(ji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一下《第二節(jié)地形圖的判讀》 情景創(chuàng)設國慶節(jié)期間,某班的一位同學準備隨家人去泰安爬泰山。因為要爬山,所以出發(fā)前搜集了一幅泰安地形圖。這位同學想炫耀一下剛學的關于平面圖的知識,就得意的拿地圖來看,結果...... 下達任務教師告訴學生: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要想以后野外郊游愉快,學好地形圖的判讀是判讀地形圖其實并不困難,只要像關云長一樣“過五關斬六將”就可以學會地形圖的判讀了。哪五關呢? 適應認知規(guī)律,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借助習題,檢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造成懸念,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激起學生探究現代地形圖的興趣,以更好的導入新課并進行新課的授課環(huán)節(jié)。 用故事來告訴學生學習“地形圖的判讀”的重要性。 明確任務,提高效率。 過 關 斬 將 過 關 斬 將 過 關 斬 將 過 關 斬 將 過 關 斬 將 過 關 斬 將 第一關:會讀地圖上的高度 歸納小結: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 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注意:地圖上出現的高度一般情況下的都是海拔。 闖關題(一): 1.小甲和小丁各自站在自己所在位置測得甲山和丁山的高度都是1000米,可是圖上顯示甲山確實比丁山高,這是為什么? 2.甲山的海拔為 米,丁山的海拔為 米, 甲山相對丁山的相對高度為 米。 3.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約為8844米,世界陸地最低地死海海拔約為-415米,它們的相對高度為 米。 承轉:人們是怎樣把立體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繪制到平面地圖上的呢? 第二關:繪制等高線 學生自學:閱讀課本P32-33找出等高線和等深線的定義。觀察課本上的“等高線示意圖”,體會等高線是怎么繪制的? 多媒體演示等高線圖的繪制過程,在演示的過程中理解等高線、等深線、等高距的定義。(學生認真觀察,形象感知) 學生交流感悟心得(教師可以用切土豆演示) 并且在紙上嘗試繪制等高線圖。同時思考: 1. 同一條等高線上海拔是否相等? 2. 圖中的等高距(相鄰的兩條等高線間的高度差)是多少米?同一副等高線圖上,等高距是否相等? 歸納小結: 同一條等高線上海拔相等。 同一幅地圖中等高距相同。 高度不同的兩條等高線 一般不會交叉。 如果繪的是等深線,圖中由內向外數值變大。 闖關題(二): 那么地形坡度陡緩與等高線有什么關系呢? 第三關:判讀等高線與地形坡度 設疑:有一老一少要爬山(出示圖片),請你為二人安排一下他們的登山路線,并說說原因。 提問:你能把你的原因用這座山的等高線圖加以解釋嗎?(出示等高線圖,學生解釋,教師引導歸納) 闖關題(三):(課件出示) 第四關:判讀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線形態(tài) 讀圖感悟: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本P33“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線形態(tài)示意圖”: (1)認識山體素描圖上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形態(tài)。 (2)辨別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等高線形狀及其特點。 教師精講點撥:用課件出示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相關圖進行分析對比。(結合等高線地形模型) 演示:用拳頭演示 演示時,師生共同參與,邊指部位,邊提問,邊回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像力。 小練習:“連連看” (課件展示) 闖關題(四): (1)寫出右圖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類型名稱: A C D E F (2)讀左下圖,找出圖中的山頂、鞍部、山谷和山脊。 (到屏幕前指出來) 觀察河流的位置 第五關:分層設色地形圖 設疑:用課件出示分層設色地形圖,提問:怎么讀呢? 學生活動:先讓學生讀課本P35和P32 “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素描圖”,辨認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五種地形并區(qū)分它們的特征。然后再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對比高度表從顏色上區(qū)分五種基本地形。(教師點撥) 師生互動:歸納總結。 藍色代表海洋 綠色代表平原 黃色代表高原、 丘陵和山地 褐色代表高山 闖關題(五):找找圖中的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和平原。 本環(huán)節(jié)完全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權,學生通過讀書、讀圖,計算了解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通過闖關進一步加深對海拔和相對高度的理解以及對二者的熟練運用。 通過知識的拓展,提高學生對地理的熱愛,也更開拓了學生的眼界。 運用多媒體的演示形象直觀地把抽象的等高線展示在學生面前,便于學生理解。 讓學生在繪制等高線的過程中體會到等高線的特征。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手腦并用的能力和對事物的感知能力。 理論融入生活中,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里進入新知的探究,對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為以后的生活積累經驗,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參與度。 通過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把各種地表形態(tài)與地形圖緊密聯系在一起比較分析,便于學生理解接受。 在圖片的基礎上利用模型向同學們展示所認識的山地的部位,培養(yǎng)的學生由平面到立體的思維轉換能力?! ? 更細致區(qū)分山脊和山谷 進一步提高對地表形態(tài)的辨別能力 及時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 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增強自信心。 結合生活實際,明確五種基本地形的特征。 進一步加深對分層設色地形圖著色規(guī)律的認知。培養(yǎng)學生對比判斷的能力。 拓展延伸 地形剖面圖的繪制 師生互動:助學P32繪制地形剖面圖 歸納總結(三步法) 第一步:在剖面線上找出它與等高線的交點; 第二步:每一個點向下做垂線,在高度表找上找到相應的點; 第三步:將各點用圓滑曲線連接。 使學生獲得更全面的地形圖知識,提高知識體系的完整性 課堂總結 這一節(jié)課,我們“過五關斬六將”學會了地形圖的判讀,在學習和生活中為了大家更好的運用地形圖,我給大家了總結了一段歌謠: 地形圖的判讀 地形圖,不難讀,看好顏色和標注; 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 分布密集是陡坡,緩坡分布較稀疏; 高原平原都平坦,高低要靠顏色辨; 坡度陡緩和高低,山地丘陵來辨析; 沿著剖線作剖面,高低陡緩特直觀。 對本課知識的簡化知識,便于掌握。 達標練習: 助學P32-33當堂達標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自始至終貫穿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實踐活動,這不僅符合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重要的是充分體現了以活動促發(fā)展的活動教學思想。教師把原來的知識傳授設計成了一連串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fā)展,整個教學過程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基礎,符合現在的教學理念。 不足之處: 地形圖的判讀這本部分教學內容是以認知地形圖為中心容量大,難度大,七年級學生 在學習時理解和掌握效果不是非常理想,特別是空間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較差,需要以后進一步加強。另外,在活動中對于個別學生和小組的回答教師沒有給予他們適時適當的表揚和表現機會,沒有調動起他們更大的學習積極性。-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七年級地理上冊 2.2地形圖的判讀教案 新版商務星球版 2019 2020 年級 地理 上冊 2.2 地形圖 判讀 教案 新版 商務 星球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3219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