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六單元 1 第一講 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課件 湘教版.ppt
《2020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六單元 1 第一講 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課件 湘教版.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六單元 1 第一講 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課件 湘教版.ppt(3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一講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考綱導學,考綱呈現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huán)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2.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思維導圖,考點突破,考點一自然地理環(huán)境要素的相互關系,考點二自然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的表現和意義,考點一自然地理環(huán)境要素的相互關系,1.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1)地理要素①大氣、水、②巖石、③生物、土壤、地形等。(2)物質和能量交換的途徑水循環(huán)、④生物循環(huán)和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等。,特別提醒在自然環(huán)境各要素中,氣候是主導因素,植被是最具代表性的因素,土壤為各要素的中心環(huán)節(jié)。2.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1)生產功能合成⑤有機物的能力,主要依賴于⑥光合作用。(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過物質和能量交換,使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性質⑦保持穩(wěn)定的能力。,1.地理要素間的物質與能量交換構成地理環(huán)境的巖石、土壤、大氣、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制約,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并通過水循環(huán)、生物循環(huán)和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不斷地進行能量交換與物質運動,推動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發(fā)展變化。,2.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環(huán)境作為一個系統,除了具有每個地理要素的獨特功能外,還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產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產功能、平衡功能等。如下表:,命題視角一自然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處黃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來植被覆蓋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異常增多。下表為當月6次降水過程的時長、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況。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極高。據此完成下面三題。,1.(2018課標Ⅱ,9,4分)汾川河流域植被覆蓋率大幅度提高能夠(B)A.減小降水變率B.減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徑流量,解析本題考查河流特征。植被覆蓋率大幅度提高對降水量的影響不大,A、C項錯誤;植被能夠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其覆蓋率大幅度提高會減少河水含沙量、調節(jié)河流徑流量,B項正確,D項錯誤。,,2.(2018課標Ⅱ,10,4分)第5次降水產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B)①歷時長②強度大③下滲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本題考查河流特征、水循環(huán)。第5次降水前的4次降水導致土壤含水量增加,這次降水下滲應該減少,地表徑流增多,易出現洪峰,③正確;由降水歷時天數和降水量可知,第5次降水強度大,易出現洪峰,②正確,選擇B項。比較6次降水可知,第5次降水歷時不長,①錯誤;植被截流量每次降水差別不大,④錯誤。,,3.(2018課標Ⅱ,11,4分)第6次降水產生的洪水含沙量極高,其泥沙主要源于(D)A.河床B.溝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蓋坡面,,解析本題考查河水含沙量的來源、水土流失產生的原因等。洪水含沙量主要與上游水土流失有關,水土流失的多少主要與降水強度、坡度、地表植被覆蓋率等有關。因河床、溝谷面積小,其對洪水含沙量影響極小,排除A、B選項;由材料可知,該地植被覆蓋率較高,且前4次降水都沒有形成明顯洪峰,故該地裸露坡面應較少,可以排除C選項;由于該月降水異常多,到第5次降水時,地下水已經飽和,已經很難下滲,故形成了洪峰;到第6次降水時,雖然雨量不大,但洪峰較大,說明形成的坡面徑流較大,坡面徑流對地表侵蝕加重,加之黃土高原土質疏松,從而造成泥沙俱下的情形,即使是有植被覆蓋的坡面也無法幸免,故D選項正確。,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我國東北長白山高山苔原帶矮小灌木的凍害反而加劇。調查發(fā)現,長白山雪期縮短;凍害與坡度密切相關,而與海拔基本無關;西北坡為凍害高發(fā)區(qū)。據此完成下面三題?!?教師用書專有)在高山苔原帶,與坡度密切相關,而與海拔基本無關的指標是(C)A.大氣溫度B.降水量C.積雪厚度D.植被覆蓋度,,解析本題考查自然帶的分布。高山苔原帶受海拔、坡向、緯度等因素影響明顯。對流層大氣溫度隨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量隨海拔升高先增加后減少,二者都會影響植被生長,故A、B、D三項都與海拔相關。積雪厚度與坡度密切相關,而與海拔基本無關,故C項正確。,※(教師用書專有)長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凍害高發(fā),是因為該坡(D)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氣溫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風力最大,解析本題考查自然災害的成因。長白山西北坡冬季凍害高發(fā),主要原因是該地冬季風以西北風為主,風力大,降溫明顯,因此凍害高發(fā),故D項正確。西北坡為冬季風迎風坡,冬季降雪量大,而積雪對植被起保溫作用,故A項錯誤。凍害在氣溫低于0℃時就有可能發(fā)生,而不一定是氣溫最低就會造成凍害,故B項錯誤。夏季,長白山南坡受夏季風的影響,降水量多,云量多,日照少,故C項錯誤。,,※(教師用書專有)氣候變暖但凍害加劇的原因可能是(C)A.蒸騰加劇B.低溫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陽輻射減弱,解析本題考查氣候變暖的影響。全球氣候變暖,使蒸騰加劇,但與凍害關系不大,故A項錯誤。凍害是氣溫下降到0℃以下時出現的對農作物的傷害,低溫更低,不一定使凍害加劇,故B項錯誤。全球氣候變暖,生物生長旺盛,雪期縮短,氣溫降到0℃以下,沒有積雪覆蓋而使凍害加劇,故C項正確。氣候變暖,不一定使太陽輻射減弱,故D項錯誤。,,命題視角二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讀下圖,回答下面兩題。,4.圖中體現的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的新功能是(C)①循環(huán)功能②轉化功能③生產功能④平衡功能A.③B.④C.③④D.①②③④,5.圖中地理要素產生的新功能,一起參與作用的圈層是(D)①生物圈②水圈③巖石圈④大氣圈A.①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該圖反映了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生產功能和平衡功能,是自然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間相互作用產生的結果。,,,考點二自然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的表現和意義,1.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的表現(1)自然地理環(huán)境具有①統一的變化過程。(2)地理要素的變化會“②牽一發(fā)而動全身”。(3)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還體現為不同區(qū)域之間的相互聯系,一個區(qū)域的變化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其他區(qū)域。,2.意義:保證③自然地理環(huán)境之間的協調。特別提醒自然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原理可指導實踐,如在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的山區(qū),應注意對植被的保護,以防因破壞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態(tài)問題。,1.舉例說明自然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的表現一個區(qū)域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是各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案例分析時不能將各自然地理要素截然分開。,2.自然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特征對生產、生活的警示意義(1)警示從空間上看,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是客觀現實;從時間上看,自然地理環(huán)境處在不斷發(fā)展變化之中。因此人類在生產、生活活動中,必須考慮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特征,否則會使環(huán)境因子發(fā)生一系列的異常,造成各種各樣的災害。如對沙塵暴的長期研究表明,正是由于農牧過渡地區(qū)盲目開墾草原,破壞了植被,加上地表土層疏松和強勁的冬季風影響,導致我國西北、華北地區(qū)沙塵暴天氣發(fā)生頻率增加。,(2)人類應采取的措施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決定了在協調人類與自然地理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時,要用動態(tài)的、聯系的、立體的、綜合的思維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人類活動不僅要遵循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規(guī)律,而且應預測受人類活動影響后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發(fā)展變化趨勢。因此,南水北調、西氣東輸、三峽水利樞紐等工程建設都要考慮對自然地理環(huán)境某一要素的影響導致的其他要素的變化,并做出綜合評價。,命題視角一自然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的表現歷史上,黃河輸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幾十年來,我國重點開展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并在黃河上修建水庫,使下游年均來沙量大幅減少。治理前后黃河下游來沙量的變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據此完成下面三題。,1.在黃土高原治理中植樹種草的主要目的是(A)①固定表土②減少徑流③沉積泥沙④降低風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黃土高原最突出的環(huán)境問題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養(yǎng)水源等作用。,,2.修建水庫不僅可以攔截泥沙,還可以放水沖沙,以減少下游河床淤積。沖沙效果最佳的水庫放水方式是(D)A.洪水期持續(xù)放水B.枯水期持續(xù)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解析將水庫下游河床淤積的泥沙沖走需要河水具有較強的侵蝕和搬運能力,而河流的搬運能力與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關。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庫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較小,侵蝕搬運能力弱,此時水庫蓄積較大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對下游河床的沖刷,而持續(xù)放水需要的時間較長,單位時間內所放水量也不能過大,因此影響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3.“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蘊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C)A.水循環(huán)與水平衡原理B.陸地水體相互轉化原理C.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原理D.地理環(huán)境地域分異原理,解析“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主要說明各地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體現了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原理。,,下圖示意科隆群島(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地理位置。讀下圖,完成下面兩題。,※(教師用書專有)科隆群島特有動物種屬比例較大。形成這一現象的地理條件是該群島(B)A.地處赤道附近B.遠離大陸C.構造運動強烈D.地形復雜,解析本題考查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特征。動物種屬的形成主要與該島遠離大陸,地理環(huán)境相對孤立有關,故B項正確。,,※(教師用書專有)科隆群島是耐寒的企鵝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園,主要因為該群島(C)A.氣溫日較差大B.處在動物遷徙路線上C.地處熱帶但受寒流影響D.氣候垂直差異顯著,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耐寒的企鵝是南極洲的特有動物,赤道地區(qū)本應分布喜熱的動物,企鵝在此處生存主要與該島受秘魯寒流的影響有關,故C項正確。,,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要求。某科考隊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島。考察中發(fā)現,堪察加半島北部發(fā)育苔原,南部生長森林;東西向氣候區(qū)域差異顯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動物數量較少,但冬眠、雜食性且善捕魚的熊的數量較多;大量來自海洋的鮭魚溯河流而上,成為熊的重要食物。下圖示意堪察加半島的地形。,命題視角二自然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原理的應用,分析堪察加半島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動物數量較少的原因。,答案緯度高,植物生長緩慢,食物供應量少;環(huán)境空間差別大,適宜生存的空間小;冬季寒冷漫長,生存條件惡劣。,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關鍵信息是:氣候影響植物生長,植物數量影響動物的數量,氣候對動物生長也有影響。,5.[2018北京文綜,36(2),8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與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國家的經濟交流合作不斷深化。讀下圖,回答下題。,多米尼加動植物種類豐富,東北部海域為大西洋座頭鯨的洄游區(qū),中部山區(qū)的植物達數千種,西南部湖泊是世界著名鱷魚保護區(qū)。說明多米尼加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原因。(8分),答案海陸兼?zhèn)?地處低緯,以熱帶氣候為主;地形復雜,山區(qū)面積廣;山地垂直地帶性明顯。,解析物種豐富的原因可從地理環(huán)境差異大的角度分析。讀圖結合材料可知該國緯度低,三面臨海,水熱資源豐富,生物循環(huán)旺盛,物種豐富;海陸兼?zhèn)?既有海洋生物,又有陸地生物;陸地湖泊具備陸地水生生物鱷魚的生存條件;中部山區(qū)海拔高、相對高度大,垂直地域差異顯著。,-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20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 第六單元 第一講 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課件 湘教版 2020 高考 地理 一輪 復習 第六 單元 第一 自然地理 環(huán)境 整體性 課件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3202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