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上冊《空氣的成分》教案1粵教版.doc
《九年級化學上冊《空氣的成分》教案1粵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化學上冊《空氣的成分》教案1粵教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教學資料參考范本 九年級化學上冊《空氣的成分》教案1 粵教版 撰寫人:__________________ 時 間:__________________ 本章內容涉及的主題 身邊的化學物質:空氣的成分及空氣對人類生活的重要作用。 物質構成的奧秘:純凈物和混合物;物質微粒性的觀點;分子、原子、離子的性質和構成;初步認識物質的多樣性。 物質的化學變化:用微粒的觀點解釋物質的變化。 化學與社會發(fā)展:空氣的污染與防治。 科 學 探 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探究;吸入氣體和呼出氣體成分的探究;分子特性的探究。 2.1 空氣的成分(2課時) 本節(jié)內容分為三個部分:①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探究實驗及空氣的成分;②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③吸入和呼出氣體成分的探究。教學安排兩個學時完成,第一學時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探究實驗及空氣的成分;第二學時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和吸入和呼出氣體成分的探究??諝庵醒鯕夂康奶骄繉嶒灱翱諝獾某煞质沁@一節(jié)教學的重點。 第一課時 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探究實驗及空氣的成分 一、主要內容 ①空氣的成分;②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③氮氣和稀有氣體的用途。 二、學習目標要求 (一)知識與技能 1.能夠說出空氣的主要成分及氧氣、氮氣的體積分數(了解)。 2.知道空氣某些成分的主要用途,初步認識空氣對人類生活的重要作用 (了解)。 3.能解釋探究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的現象(了解)。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作用,學習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用化學語言等表述信息,用分析、歸納、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培養(yǎng)科學探究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空氣中氧氣含量,增強學生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發(fā)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通過對科學家發(fā)現空氣組成化學史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3.通過氮氣、稀有氣體用途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化學與生活、生產和社會 發(fā)展的密切關系。 重點: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探究實驗和空氣的成分。 難點:對空氣中氧氣含量探究實驗現象的解釋。 關鍵: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探究實驗 第二課時 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 吸入和呼出氣體成分的探究 一、主要內容 ①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②呼吸作用吸入氣體和呼出氣體成分的探究活動(主要是讓學生感受探究活動的過程)。 二、學習目標要求 (一)知識與技能 1.能區(qū)分純凈物和混合物。(應用) 2.通過吸入和呼出氣體成分的探究實驗,培養(yǎng)學生設計和完成簡單化學實驗的技能。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吸入和呼出氣體的成分,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作用,學習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用化學語言等表述信息,用分析、歸納、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吸入和呼出氣體成分的探究實驗,增強學生對生活現象和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重點:純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區(qū)分。 難點:吸入和呼出氣體成分的探究實驗設計。 關鍵:空氣的成分 教學設計思路 空氣是人人都熟悉的物質,學生對空氣的感性認識較多,適于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對“探究空氣的成分”教學思路是,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經驗出發(fā),用多種方式感知空氣的存在,接著由學生舉實例證明空氣中含有的多種物質,進而提出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任務。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個生動而真實的問題情境,引領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來獲得空氣的成分的相關知識,體驗科學的實驗方法,形成科學的思想觀念。 教學設計應以實驗和討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習慣,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教師根據學生討論情況,對無法入手的學生鋪設問題臺階;對學生設計的其它可行方案安排到課后實驗并書面展示結果(方案不一定要絕對正確,即使不能得到1/5的現象,也可以從中分析原因)。 剛剛步入初三的學生仍處在不善于發(fā)問、不善于質疑階段,對待知識更多的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啟發(fā)、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體系,去探索未知領域的知識。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點撥、釋疑、指導、小結,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逐漸摸索出科學的探究方法,逐步發(fā)展探究能力。 2 教學過程 2.1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提出探究的問題 新課引入:在第一章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了化學所要研究的內容。雖然我們每天都 跟多種多樣的物質打交道,但還沒有對物質作詳細的研究,對它們了解甚少(舉例)。初中階段將要研究一些重要的、與我們的生命活動以及工農業(yè)生產聯系緊密的物質。本章主要研究我們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的重要物質。(空氣、氧氣、水和二氧化碳) [提出問題] 1.空氣就在我們周圍,你對它有哪些了解? 2.桌子上有一個空杯子,它真的是“空”的嗎? [學生回答](可能有如下一些) 1.空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既看不見,也摸不著。 2.空氣中有氧氣,我們人呼吸的就是空氣中的氧氣。 3.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人和動植物的生活都離不開空氣。 4.不同的環(huán)境,空氣有所不同。如農村空氣清新,城市空氣污濁。 5.蠟燭可以在空氣中燃燒。 6.桌子上的空杯子中有空氣。 [引言] 通過大家剛才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對空氣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它是一種既看不到蹤影又聞不到氣味的氣體,它與人類和動植物的關系非常密切。為了讓大家對空氣有一個比較全面深入的了解,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我們周圍的空氣 【板 書】 第一節(jié) 由多種物質組成的空氣 【設 問】空氣看不見摸不著,你能證明它的存在嗎?能“捕捉”到它嗎? 【板 書】 第一節(jié) 由多種物質組成的空氣 【設 問】空氣看不見摸不著,你能證明它的存在嗎?能“捕捉”到它嗎? 【討論交流】怎樣證明空氣的存在?怎樣證明你“捕捉”到了空氣? 【提出問題】空氣中有哪些物質? 【討論交流】 【板 書】 一、控究空氣的成分 【實驗探究】1.測定空氣中氧氣體積的含量 (1)實驗裝置 按P28—29步驟進行實驗 ⑴將集氣瓶的容積劃分為5等分,作標記。⑵用彈簧夾夾緊膠皮管⑶點燃燃燒匙中的紅磷。⑷將燃燒匙伸入集氣瓶中,塞上塞子。⑸燃燒完全、冷卻后,松開彈簧夾。 [注意]①裝置不能漏氣; ②集氣瓶中預先要加入少量水; ③點燃紅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氣瓶中,并塞緊塞子。 (2)實驗現象: a.點燃紅磷后,打開止水夾前觀察到紅磷燃燒,發(fā)出黃白色火焰,產生大量的白煙,放出大量熱; b.待集氣瓶冷卻到室溫后,打開止水夾,觀察到白煙消失,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中,其體積約占集氣瓶容積的1/5; c.等反應結束后,用燃著的木條伸入到集氣瓶中,發(fā)現立即熄滅,說明集氣瓶中不含有氧氣,剩余的氣體基本上都是氮氣了。 (3)化學原理:紅磷(P)+氧氣(O2)點燃——→五氧化二磷(P2O5) [講解] 我們選擇能和空氣中氧氣起反應,而不跟氮氣及其他氣體起反應的固體物質磷,利用氧氣跟磷反應生成另一固體物質五氧化二磷,使密封容器中氣體的量減少,減少的量恰好是氧氣的量,引起密閉容器中的氣體壓強減少,外面大氣壓將燒杯中的水壓入集氣瓶中,集氣瓶內水面上升。 (4)思考問題: ①點燃的紅磷(用燃燒匙)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氣瓶并塞緊瓶塞?如果將點燃的紅磷慢慢伸入集氣瓶,結果又如何? ②為什么要等待集氣瓶冷卻到室溫后,再打開止水夾? 實驗中為什么要使用磷,而不用木炭 答:木炭燃燒生成產物是二氧化碳氣體[碳(C)+ 氧氣(O2)點燃——→二氧化碳(CO2)],集氣瓶內氣體壓強在反應前后沒有改變,燒杯中的水就無法進入集氣瓶。 ③如果還是要利用木炭燃燒來完成實驗,我們該怎樣改進 ④某同學進行該實驗中,發(fā)現實驗結果進入集氣瓶中液體體積遠不足1/5,為什么? 答:第一,紅磷不過量。這樣無法將集氣瓶中的氧氣完全消耗;第二,裝置漏氣,外面的空氣進入集氣瓶,使得水進入的量就減少。 【過渡】在紅磷燃燒這個實驗中,紅磷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了一種叫做五氧化二磷的固體,我們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把這個反應表示出來。 [小結] 上述實驗說明,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 [講解]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實驗儀器的不斷精密化,空氣中的其他成分也被科學家通過實驗一一發(fā)現。實驗表明: [講解并板書] 2.空氣的成分 (1)空氣的成分按體積分數來分,大約是:氮氣(N2)78%,氧氣(O2)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雜質和氣體0.03%; (2)空氣的主要成分一般是比較固定的。 [提問] 為什么空氣中的氧氣的含量會保持相對恒定呢? 【講解過渡】] 空氣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我們把它叫做混合物。而空氣中的氮氣或氧氣都只有一種物質組成,我們把它們叫做純凈物。 [板書]純凈物和混合物 (4)混合物與純凈物 【閱 讀】閱讀P27:1、空氣的成分;2、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 a. 混合物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合而成的,而純凈物則只有一種物質組成的; b. 純凈物有固定的組成,混合物沒有固定的組成,各成分的含量可以改變; c. 混合物中各種物質的化學性質與它處于純凈物時的化學性質相同。 [講解]純凈物可以用專門的化學符號表示。如氧氣——O2、氮氣——N2、 紅磷——P、 五氧化二磷——P2O5。 [師] 根據你的理解,你能舉出一些純凈物和混合物的例子嗎? 【練 習】(1)水加熱到一定溫度,還未燒開時就有氣泡冒出。這些氣泡是什么?這一現象說明什么? 答:這些氣泡就是空氣,說明空氣有部分能溶于水 (2)如果把自然界水里溶解氣體收集起來,分析的結果是氧氣的體積分數大于氮氣的體積分數,此現象說明了什么? 答:這個現象說明了氮氣和氧氣比較,氧氣比氮氣易溶于水。 (3)用氦氣代替氮氣與氧氣混合,可得到“人造空氣”。人造空氣用于代替空氣供深海潛水員呼吸。因為用空氣供潛水員呼吸時,在壓強較大的深海里,會有較多的氮氣溶解在潛水員的血液里,當潛水員從深海上升,血液里的氮氣將成為氣泡釋放出來,大量氣泡會阻塞微血管,引起病變。用人造空氣可以避免這種問題。人造空氣可以用氦氣代替氮氣的原因是什么? 答:氦氣不容易溶解于血液中 (4)用一只碗、一只直筒形的玻璃杯、一截蠟燭、一塊小木塊、水和火柴,設計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并在家里做實驗,測定2~3次。把你的實驗結果和課文實驗的結果相比較,結果是不是顯得不夠準確?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附錄】 (一)證明空氣存在的方法有 1:將塑料袋先弄癟,再張開,扎緊袋口,袋子會鼓起來,用雙手擠壓塑料袋,感覺有壓力,是因為塑料袋內充滿了空氣。 2:用醫(yī)院打針用的針筒在空中抽拉一下,再向水中推擠,會看到有許多氣泡從針頭冒出,說明空氣確實存在。 3:把一個空集氣瓶放入盛滿水的水槽,向下壓,感覺有壓力,水不全部進入瓶中,說明集氣瓶內確實有空氣。 4:用扇子扇一下,感覺有風,就是因為空氣在流動。 5:風箏在天空中飛可以證明空氣的存在。 (二)證明空氣中含有的氣體 1:有氧氣。有的物質能在空氣中燃燒。 2:有二氧化碳。向空集氣瓶內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蕩,石灰水渾濁,證明空氣中確實含有二氧化碳。 3:空氣中還含有水蒸氣,酥硬的餅干暴露在空氣中會變軟。 4:夏天從冰箱中取出一瓶啤酒,過一會兒,瓶外出現許多小水珠,這也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而成的。 5:早晨的露珠也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冷凝的小水滴。 探究學習方式不是讓學生從老師那里直接得到結論,而是通過化學實驗“做”出來的。 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將知識與生活聯系在一起,通過探究活動,親自得出結論,參與并體驗知識的獲得過程,構建起對化學知識的新認識,增長了能力,提高了科學素養(yǎng)。 6 / 6-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空氣的成分 九年級 化學 上冊 空氣 成分 教案 粵教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3104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