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選修《送李愿歸盤谷序》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語文版選修《送李愿歸盤谷序》教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送李愿歸盤谷序》教案
教學(xué)目標(biāo):
1、翻譯并理解文章主旨。
2、對照手法的運用。
3、了解古代士大夫的歸隱文化。
教學(xué)難點:
作者在寫李愿所居所言的同時,也反映了自己的失意心理。
教學(xué)時數(shù):
兩課時
教學(xué)過程:
第一課時
一、背景簡介:
《送李愿歸盤谷》序?qū)懹谔频伦谪懺吣?801)。當(dāng)時韓愈三十四歲,正在長安等候調(diào)官,仕途不順。本篇借李愿歸隱盤谷事,反映韓愈此時心中抑郁不平之情。
二、文體介紹:
本文是贈序文體。古人臨別常以詩文相贈,并以序敘說贈別旨趣。贈序在唐初葉開始盛行。韓愈寫的贈序,內(nèi)容豐富,多方面反映了他的思想見解,藝術(shù)上有很高成就
2、。以后人們所寫贈序也有不附詩文的,內(nèi)容多贊許、勉勵之詞。
三、文本閱讀:
1、誦讀正音,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鮮少( ) 旗旄( ?。 〔女彛ā 。 肃椋ā 。?
便體( ?。 ≥p裾( ) 黜陟( ?。 ◆趑颍ā 。?
2、注意下面加點詞語。
?、偻俦鎰e:才畯滿前 秀外而惠中
②古今異義:奔走于形勢之途
?、墼~類活用:昌黎韓愈聞其言而壯之 膏吾車兮
3、秣吾馬
3、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譯。
①飄輕裾,翳長袖(使動用法)(飄動著輕輕的衣襟,遮蔽長長的袖子)
?、诖笳煞蛑鲋谔熳?,用力于當(dāng)世者之所為也(定語后置)
(這就是那些被天子賞識、為當(dāng)代出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為)
③觸刑辟而誅戮(被動用法)(觸犯刑律而遭到誅戮)
4、翻譯下列句子:
①道古今而譽盛德
?。ㄕf古道今,贊譽他的大德)
②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
?。ㄅc其身體得到快樂,不如內(nèi)心無所憂慮。)
③其于為人賢不肖何如也?
?。ㄟ@樣的人在為人處世上哪種人賢,哪種人不肖呢?)
?、芨辔彳囐怙魑狁R,
4、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徜徉。
潤滑我的車軸,喂飽我的馬,跟隨你到盤谷去啊,讓我一輩子在那里安閑自得。
四、課文簡析:
這篇序文,既是贈友之作,又是抒懷之篇。它巧妙地揭露了官場丑惡,傾吐了內(nèi)心的不快,表達(dá)了對隱居的向往。
文章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以簡練的筆墨敘寫盤谷之美及得名由來。第二部分借李愿之口,寫三種人的作為和生活:一種是高官權(quán)臣,聲勢顯赫,窮奢極欲;一種是隱居之士,潔身自好,無毀無憂;一種是鉆營之徒,趨炎附勢,行為可鄙。這是文章主體部分,看似敘述李愿言論,實含作者強烈感情。第三部分,先用“壯之”贊美李愿的話,表明“愿之言”即“愈之意”;再以“歌”詞極言盤谷之美、隱居之樂和向往
5、之情。
這篇文章構(gòu)思巧妙。文章雖以引用李愿的話作為文章主體,但在引用中運用了對照手法,既有高官權(quán)臣與鉆營之徒的對照,又有隱居之士與這兩種人的對照,造成強烈反差,因而對照中寓有褒貶,委婉地表達(dá)出作者的思想。
第二課時
一、問題探究:
1、文中描繪了哪三種人?作者對他們的態(tài)度是什么?
第一種人是所謂“遇知于天子、用力于當(dāng)世”的“大丈夫”。這種人“利澤施于人”,聲望極高;“進(jìn)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權(quán)勢極大;“武夫前呵,從者塞途”,顯赫一時;“喜有賞,怒有刑”,一切以自己的好惡為轉(zhuǎn)移;“道古今而譽盛德,入耳而不煩”,喜歡聽阿諛之詞;“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閑居”,姬妾成群。這些描寫,使那種
6、身居高位、依仗權(quán)勢、窮奢極欲的官僚形象,躍然紙上。
第二種人是另外一些不遇于時的大丈夫—--隱者。這種人的想法是“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他們欣賞大自然美景,享用大自然的賞賜,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他們與世無爭,超然物外。這是李愿心目中的正人君子。
第三種人,是那些鉆營之徒。他們“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鉆營吹拍,非常忙碌。他們進(jìn)出權(quán)貴門第時,“足將進(jìn)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可笑可憐,丑態(tài)畢露。這些人不怕穢污,不怕刑罰,只圖僥幸于萬一,老死而后止。這是李愿直接抨擊的對象。
李愿說的這三種人,實質(zhì)只是兩類:一類是已在高位的權(quán)貴和正向權(quán)貴拚命
7、擠入的趨炎附勢者,也就是已得志和未得志的小人;另一類則是鄙視這些小人的隱士,他們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2、文章最后一段表達(dá)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末段是贈歌,極寫隱居之樂。“昌黎韓愈聞其言而壯之”,“壯之”是意動用法,一筆收束上文。歌詞處處與開頭照應(yīng)。歌詞可分三層:
第一層照應(yīng)首段,寫盤谷的環(huán)境之美。
第二層寫生活在盤谷的隱居之樂。
第三層寫作者對盤谷的無限向往。
作者對友人李愿從以情相送到以志相隨。末段與起段相呼應(yīng),起到珠聯(lián)璧合的作用,而且與中段的主要部分聯(lián)系起來,表明作者愛憎。
3、寫作特點。
①構(gòu)思獨特
韓愈將人們熟悉的惜別贈言的主題引到新的風(fēng)格創(chuàng)造上來。全文通過“
8、愿之言曰”四個字引出,“通篇包舉李愿說話”。(茅坤:《韓文公文鈔》)這是頗為獨特的章法。其言或可出于李愿,或不出于李愿,作者所要表達(dá)的意思,通過贈序?qū)ο笾谧约赫f出,全用虛筆來寫,使文章波瀾起伏有如行云流水,不能不謂之“新鮮奇特”。蘇軾《跋退之送李愿序》一文說:“歐陽文忠公嘗謂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一篇而已。余亦以謂唐無文章,惟韓退之《送李愿歸盤谷序》一篇而已。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執(zhí)筆輒罷,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獨步。”
②善于運用對照的寫作手法
文中通過李愿之口講了三種人,讓“不可一世的權(quán)貴”、“潔身自愛的隱士”和“趨炎附勢的小人”三種人都在文中亮相。于比較中,“得志之小人”與
9、“不得志之小人”兩邊夾寫,而隱居之高乃見。(劉大魁:《評注古人辭類纂》)作者在寫遇于時的“大丈夫”時,突出了權(quán)勢和聲威的炙手可熱和不可一世;寫趨炎附勢之人時,突出了他們奔走權(quán)貴、伺候公卿的可嘆可悲;作者在寫隱士時,突出了他們起居安適、無毀無憂的可貴可樂。
這種寫法,使隱居者心靈之高潔與小人靈魂之卑污,形成鮮明對照。若將隱居者與得志、不得志兩種人分別比較,文章勢必冗長、拖沓。這樣將隱居者放在中間,作者的愛憎、褒貶之情態(tài)不言自明。
二、拓展思考:中國古代士大夫的歸隱文化
隱士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特殊產(chǎn)物,道家哲學(xué)主張貴柔處下、無為不爭,因而信奉者多半趨向于當(dāng)隱士。儒家的人生態(tài)度總體上說是積極
10、進(jìn)取的,對參政的態(tài)度也是積極的,認(rèn)為“不仕無義?!又艘?,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爆F(xiàn)代學(xué)者錢穆先生有言:“大體言之,儒家主進(jìn),道家主退,……故知進(jìn)必知退,乃中國人文大道之所在。”儒道互補,進(jìn)退相宜,這是中國古人從儒道中獲得的偉大的人生智慧,這不僅使中國人獲得了推動社會進(jìn)步的動力,而且也實現(xiàn)了自身的心身平衡。
韓愈,字退之。他的名字正好反映了這種文化心理,學(xué)習(xí)本篇,不可不察。
三、作業(yè)
1、整理重要詞語。
2、翻譯全文。
5、關(guān)于堅持的名言,
你既然期望輝煌偉大的一生,那么就應(yīng)該從今天起,以
11、毫不動搖的決心和堅定不移的信念,憑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創(chuàng)造你和人類的快樂。——佚名
6、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_曼羅蘭
7、只要持續(xù)地努力,不懈地奮斗,就沒有征服不了的東西?!麅?nèi)加
8、無論是美女的歌聲,還是鬢狗的狂吠,無論是鱷魚的眼淚,還是惡狼的嚎叫,都不會使我動搖?!∑章?
9、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xì)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無著力處?!祆?
10、既然我已經(jīng)踏上這條道路,那么,任何東西都不應(yīng)妨礙我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档?
11、堅強的信念能贏得強者的心,并使他們變得更堅強?!渍芴?
12、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
12、也?!?
13、立志不堅,終不濟(jì)事?!祆?
1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献?
15、關(guān)于堅持的名言,意志目標(biāo)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蘊藏?!湔咝÷穼嵑V
關(guān)于堅持不懈的50條勵志名人名言
16、意志若是屈從,不論程度如何,它都幫助了暴力?!?
17、只要有堅強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會有能耐、機(jī)靈和知識。——陀思妥耶夫斯基
18、功崇惟志,業(yè)廣惟勤。——佚名
19、能夠巋然不動,堅持正見,度過難關(guān)的人是不多的?!旯?
20、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葉,葉而后花。——王守仁
21、誰有歷經(jīng)千辛萬苦的意志,誰就能達(dá)到任何目的?!啄系?
22、不作什么決定的意志不是現(xiàn)實的意志;無性格的人從來不做出決定?!诟駹?
23、執(zhí)著追求并從中得到最大快樂的人,才是成功者。——梭羅
24、有了堅定的意志,就等于給雙腳添了一對翅膀?!獑特惱?
25、有百折不撓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無敵的物質(zhì)力量有更強大的威力。——愛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