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七年級第一單元《共同的責任》教材分析與建議》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教科版七年級第一單元《共同的責任》教材分析與建議(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教科版《思想品德》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上)
----七年級下冊1--3單元
摘自:《眉山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中途換教材,可能我們大家都不適應,但無所謂,又不是沒經(jīng)歷過換教材。特別是老政治教師,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多次換版本了,用哪一種版本我們都一樣教。作為一線教師,我們不能左右使用什么版本,但我們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態(tài),我們可以用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來對待新教材,盡快適應并把握新教材的教學,我想,這肯定難不倒我們眉山市的政治教師。作為一線教師,特別是在座的各位同行,我們最關心的是使用新教材考什么、教什么、學什么、怎么教等實實在在的問題。
眉山市思品要參加中考,而且是閉卷考試,這就要求我們必須
2、尋找素質(zhì)教育與應試教育的結合點,必須認真研究新教材,研究教法,必須體現(xiàn)思品科的學科特點,注意明理、導行、導學、導考(明理就是掌握課程標準要求的知識,導行就是引導學生反思自己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做出正確的行為選擇,導學就是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導考就是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掌握考試技巧)。新教材與陜教版相比,的確有很大的不同,下面我先談談新教材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四個問題以及處理建議。
1.教材文字少,沒什么講的。
這其實就是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教師要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編者是面對所有這個年齡段學生編寫的,寫的是所有這個年齡段學生共性的問題,地區(qū)的差異、城鄉(xiāng)的差異、學校之間的差異、個體的
3、差異等教材不可能面面俱到,教材僅僅是給你一個思路,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情況或本地的情況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fā),聯(lián)系本班、本校、本鄉(xiāng)鎮(zhèn)、本縣、本市的實際,補充鮮活的素材,豐富教學內(nèi)容,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政的敏感性。
2.內(nèi)容多,設計的活動多,全都進行,一節(jié)課講不完。
(1)詳略得當。根據(jù)課程標準和學生情況確定本課的重難點,教學過程有詳有略,不可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是對課程的理解不到位,反而重點不突出,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要重講重練,有的要重講輕練,有的要輕講輕練,有的要輕講不練。
(2)提前備課,提前準備,以免遇到問題措手不及。
教參上沒有答案,學生程度不一樣
4、,運用知識的能力也不一樣,問題拋出去了,不一定能收回來,所以,教師必須要有足夠的準備,有備無患。
(3)設計一次活動可以將相關的幾個甚至幾課內(nèi)容放在一起一并進行。
(4)科學規(guī)劃,合理安排,教學過程充實有序。
如果不進行提前準備,科學規(guī)劃,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根本進行不完;而且,設置的活動也根本進行不下去,本身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課,本身設計非常好的課,本身可以讓學生動眼去觀察、動腦去思考、動手去收集、動嘴去交流、動腳去實踐的很好的一節(jié)課,結果又上成傳統(tǒng)的說教課,只有一些抽象的概念,而沒有親身的體驗。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這樣處理:
第一,需要討論的才討論,有些討論以課堂提問的方式進行就
5、可以了,只需師生提前查找有關資料。
第二,有些不提前查找資料,當堂是討論不出來結果的,就需要把學生分成探究活動小組,提前分組準備,以課堂交流的方式進行。既解決了時間問題,又解決了內(nèi)容問題。
3.課本中設計了這么多的討論、探究,參考書上沒有非常明確的答案,不知如何處理。
(1)這些問題的設置,本身就是主觀性的、多角度的、開放型的、見仁見智的、答案不唯一的,只要他能說出理由,能夠用正確的理論來支撐,能夠用足夠的論據(jù)來論證他的觀點,說白了,他只要能夠自圓其說,教師就應該認可他、鼓勵他。
(2)教師要提前查找有關資料,有條件的多開展教研活動,資源共享,寬備窄用,不打無準備之仗。
(
6、3)把學生分成探究活動小組,分工負責,以分組收集有關資料的形式提前布置給學生,課前交與老師,既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協(xié)作能力,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教師也減輕了負擔,還會從中受到啟發(fā),何樂而不為呢?
4.理論少,概括性語言少,知識比較散,老師不知板書什么,考試不知讓學生背什么?
教學中能采點的采點,能采意的采意;考試命題時,有具體知識點的考客觀性試題,要求采點;沒有具體知識點的考理解、認識、感悟等主觀性試題,要求采意,但是仍然需要回歸教材。這就需要老師提煉、歸納好,設計好每課的板書,并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把板書抄寫下來,便于學生準確、全面把握知識,便
7、于學生復習應考。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給每課都設計了一個板書,并標明頁碼,接下來我分課介紹給大家。因為我和大家一樣,都沒有使用過教科版,在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上肯定有不妥之處,請老師們批評指正,并在教學中進一步完善它。
下面我就七年級下冊1----3單元的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談談我的看法。
第一單元共同的責任
(一)本單元教材分析
1、本單元內(nèi)容結構體系以及與課程標準內(nèi)容對應表(培訓資料下P40)
單元主題
二級主題
三級主題
課程標準內(nèi)容
共同的
責任
○大家之“家”
△我愛我“家”
△成長的園地
2.1.6理解競爭與合作的關系,能正確對待社會生
8、活中的合作與競爭,養(yǎng)成團結合作、樂于助人的品質(zhì)。
2.2.5體會和諧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寬容和相互幫助,懂得愛護公共環(huán)境和設施、遵守公德和秩序體現(xiàn)著對他人的尊重。
3.1.4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體會“團結就是力量”,能夠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
3.2.2知道正義要求每一個人都遵守制度規(guī)則和程序,能辨別正義和非正義行為,培養(yǎng)正義感,自覺遵守社會規(guī)則和程序。
3.2.3知道責任是產(chǎn)生于社會關系之中的相互承諾,理解承擔責任的代價和不承擔責任的后果,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3.2.4懂得人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增強責任意識。
○我與我們
△一滴水與大海
9、
△集體的力量
○承擔責任
△我們是主人
△校園事務你我他
2、本單元主題的確定及主要價值取向(參P14)
經(jīng)過一個學期,學生相互之間比較熟悉了。班級內(nèi)的“朋友圈”基本定型,這時非常容易出現(xiàn)“小團體”,這個時期是培養(yǎng)學生集體意識的重要時期,引導得當,非常有利于形成班級凝聚力,有利于養(yǎng)成學生愛集體、為班集體貢獻的意識。因此第一單元安排“共同的責任”。
本單元倡導的價值取向為熱愛集體,具有責任感、競爭意識、民主參與意識、團隊合作和奉獻精神。通過各種活動,使學生建立對學校的歸屬感,培養(yǎng)學生作為群體一員的責任感,進行初步的公民責任教育。
3、本單元設計思路(參P14)
10、
本單元從學生在假期期間對老師、同學和學校生活的思念的情感引入,引導學生認識學校是個人成長的園地,是我們的精神的家園,構成第一課和第一核心主題“大家之家”;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個人對集體的影響和個人對集體的責任比如:熱愛集體、具有責任感、競爭意識、團結合作和奉獻精神,構成第二課和第二核心主題“我與我們”;最后,側重從行為習慣養(yǎng)成角度,進入第三課和第三核心主題“承擔責任”。
在本單元中,第一課是引子,第二課是主要內(nèi)容,幫助學生學習集體生活的一些基本原則,認識自身的責任;第三課是內(nèi)容升華,主要由學生自身完成并實踐對集體生活的責任。
三課分別側重情、知、行三要素的培養(yǎng)。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
11、體系。
4、單元主題前后聯(lián)系(參P15)
與本單元主題密切相關的內(nèi)容還有:七年級上冊《揚帆起航》、《人與人之間》、《分數(shù)的背后》,七年級下冊《有序無序》、《我們的權益》、《走進社區(qū)》,八年級上冊《走自己的路》、《公共利益》、《一念之差與一步之遙》、《市場考察》,八年級下冊《在同一片土地上》,九年級《同在陽光下》《漫步地球村》
(二)本單元教學建議
第一課大家之家
教學要求:(參P16)
1、體驗個人對公共生活的依戀(歸屬感),認識公共生活對個人的基本要求(責任)
2、進一步了解學校生活對個人成長的意義
3、培養(yǎng)對學校、班級的歸屬感,喜愛學校生活
內(nèi)容分析:
12、
本課包括“我愛我家”和“成長的園地”兩部分。第一部分“我愛我家”通過引導學生回憶、體驗對學校的思念之情,側重分析個人依戀學校生活的原因(個人對群體、學生對學校的歸屬需要、學校是學生的精神家園),突出學校生活對愉悅學生精神的意義。第二部分“成長的園地”主要從學習知識、培育品格、發(fā)展特長三方面分析學校在個人成長過程中的地位。
第一部分“我愛我家”
1、課時:建議用1課時。
2、重點:歸屬感
3、板書設計:
4、導入建議:
導入:上學的路上,遇到有壞人追你,你最希望什么?
生:遇到警察;我父母正好來接我;趕緊跑到學校;遇到我的同學和老師。
師:你在醫(yī)院住院你最希
13、望誰來看你?
生:父母;老師同學。
師:如果老師同學都沒有來看你,你會有什么樣的感覺?
生:孤獨;凄涼;被冷落;被遺忘。
師:渴望得到團體的重視、關心、尊重、幫助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嗎?
歸屬感
師:你在哪還有這種歸屬感?
生:家。
師:這說明:其實學校也是我們“大家之家”。
設計這個對話的目的,就是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去感悟什么是歸屬感,找到學校這種“家”的感覺。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5、活動建議:
P3的體驗可以采用口頭交流的方式,還可以補充:當聽到有人說有損我班我校聲譽的壞話時。我會怎樣?在我生病時,同學、老師來看我、關心我,我感到怎樣?讓學生體驗對班
14、級、學校的歸屬感。P4的“活動”可以采用分組交流并書面歸納的方式,一定要提煉出結論,指出“學校是學生的精神的家園”
6、結論:
人們都希望歸屬于某個團體,成為其中的一員,并得到團體的重視、尊重、關心、照顧。這種對團體的依賴和需求的感覺就叫歸屬感。對校園生活的期盼,對老師、同學的想念,就是對班級、學校的歸屬感。我們熱愛我們共同的家,我愛我們的學校。
7、注意的問題:
學生活動討論的觀點可能是五花八門的,有消極、無聊的甚至錯誤的觀點,教師在總結時要有意識地選擇正面的、能夠說明學校公共生活的價值,符合本部份“精神家園”的主題,注意正確的價值導向。
第二部分成長的園地
1、課時
15、:建議用1課時。
2、重點:認識學校對個人成長的作用
3、板書設計:
4、導入建議:
可直接讓學生討論“為什么學校是學生成長的園地?舉例說明,學生自由發(fā)言老師歸納就可以了。
5、活動建議:
P5的“討論”和P6的“分享”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安排學生將代表性的觀點板書在黑板上,老師在總結時要強調(diào)學校的作用。P6頁的“討論”一定要進行,從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可以上升到良好班風的建設,上升到班級文化對個人健康成長的影響??梢栽黾右粋€設問:材料說明了上道理?(說明學校是我們陶冶情操、培育品格的環(huán)境,個人的不文明言行在學校中顯得極不和諧,所以新同學會難為情地低下頭)怎樣幫他?(
16、①通過良好班風的熏陶②開展講文明、懂禮貌的主題班會③在學習、生活中互相幫助等)
6、結論:
我們在班級和學校里學習和成長,班級和學校是我們每個人成長的園地。我愛我們的班級,我愛我們的學校。
7、注意的問題:
一是學生的體會比較零散,教師要注意引導和總結,將學生的思路導入本課教學內(nèi)容的范圍;二是課前深入了解本班學生,盡量選用身邊例子,讓學生課前搜集學校和班級促進本班學生健康成長的例子。
第二課我與我們②③④
教學要求:(P21)
1、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2、了解什么是集體主義,為什么應該堅持集體主義
3、懂得團結產(chǎn)生力量。
4、發(fā)展團結協(xié)作精神,善于與
17、人合作
內(nèi)容分析:
本課包括“一滴水與大海”和“集體的力量”兩部分。第一部分“一滴水與大海”先用一個傳說故事“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干”導入,闡明個人與集體的辨證關系,再進一步闡釋集體的含義、特征、集體的層次,然后闡述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以及怎樣正確處理,指出個人主義和小團體主義的危害。第二部分“集體的力量”首先例舉了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明確指出“團結就是力量”。然后用一個具體的案例“誰打碎了玻璃?”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團結,怎樣團結同學?最后通過一些例子和活動,教育學生理解“怎樣的競爭才是有價值的真正的競爭?怎樣的合作才是有價值的真正的合作?”
第一部分一滴水與大海
1
18、、課時:建議用2課時。
2、重點:懂得個人與集體的關系,能正確理解和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
3、板書設計:
4、導入建議:
請學生閱讀P7的材料,思考:這個材料說明了什么?你有哪些感悟?
5、活動建議:P8探究、P9思考、P10體驗口頭回答就可以了,但要注意及時澄清學生的模糊認識,特別是對集體特征的把握。P11分享課前布置給學生搜集。P11討論要進行,并增加一個設問:為什么?要求學生回歸教材用P10P11知識回答。P11活動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最后概括活動說明的道理。P12辯論活動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但最后的結論要落腳到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上。P13討論和探究解決校園中小團體主義現(xiàn)象的辦法要進行,要落實。
6、結論:個人與集體相互依存,個人生活在集體中,要以集體利益為重,反對小團體主義。
7、注意的問題:一是講清楚集體的特點。二是講清楚如何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三是讓學生在交流與碰撞中明辨是非,然后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的個人主義、小團體主義現(xiàn)象。促進學生道德思維能力的提高,能夠自覺地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