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 5《歸去來兮辭(并序)》教案 魯人版必修1.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5《歸去來兮辭(并序)》教案 魯人版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語文 5《歸去來兮辭(并序)》教案 魯人版必修1.doc(6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5《歸去來兮辭(并序)》教案 魯人版必修1 【知識與能力】 1.識記陶淵明的相關文學常識,并背誦全文。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個疑問代詞,歸納“行、引、乘、策”等四個詞的一詞多義,了解“以、而、之、兮、來”等文言虛詞的用法。 【過程與方法】 1.把握“辭”的文體特征,積累文言知識,培養(yǎng)文言語感。 2.通過誦讀,品味語言,體會蘊含于文字間的情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了解作者辭官歸田的原因,深刻體味詩人鄙棄官場、熱愛田園的無限欣喜之情。 2.學習作者高潔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把握辭中淡遠瀟灑的風格,在朗讀中,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和聯想,使學生頭腦中能浮現詩人的形象。(重點) 2.掌握詞類活用現象,積累文言字詞。(難點) 過程與方法 1.把握“辭”的文體特征,積累文言知識,培養(yǎng)文言語感。 2.通過誦讀,品味語言,體會蘊含于文字間的情感。 情感、態(tài)度 與價值觀 1.了解作者辭官歸田的原因,深刻體味詩人鄙棄官場、熱愛田園的無限欣喜之情。 2.學習作者高潔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 1.把握辭中淡遠瀟灑的風格,在朗讀中,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和聯想,使學生頭腦中能浮現詩人的形象。 2.了解辭的文體特點。 【能力目標】 1.運用辭的特點,進一步領會詩人的感情及志向。 2.提高把握詞類活用現象的能力。 【情感目標】 1.感受作者解印去職的原因是“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 2.感受作者在文中著重表達的對黑暗官場的厭惡和鄙棄,對農村的自然景物和勞動生活的贊美。 整體感知 《歸去來兮辭(并序)》被歐陽修評價為:“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一篇而已?!鼻逍碌h而又灑脫的風格是其流傳千古的原因之一。作者辭官是因為官場的黑暗,但文章中卻只字未提,只言自己“惆悵而獨悲”的心情;他決定今后不再跟達官貴人來往,也僅用“息交以絕游”一語輕輕帶過,胸懷何等灑脫。寫田園生活的樂趣,看起來都是一些極為平常的細節(jié),但又處處顯示作者“曠而且真”的感情,句句如從肺腑中流出,不見斧鑿之痕。這種淡遠瀟灑的文風,跟作者安貧樂道、超然物外的處世態(tài)度是完全一致的。 整體感知 本文是晉安帝義熙元年(405)作者辭去彭澤令回家時所作,分“序”和“辭”兩節(jié)。“序”說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職的原因。“辭”則抒寫了 、 和歸田后的樂趣。通過對田園生活的贊美和勞動生活的歌頌,表明了他對當時的政治,尤其是 的不滿和否定,反映了他 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托乘化、樂天安命的消極思想。全文語言流暢,音節(jié)和諧,感情真實,富有抒情意味。 【答案】 歸田的決心 歸田時的愉快心情 仕宦生活 蔑視功名利祿 整體感知 初讀課文,試著分析《歸去來兮辭(并序)》是一篇什么樣的作品? 【提示】 在文學史上,《歸去來兮辭(并序)》是一篇很著名的作品,宋朝的大文學家歐陽修甚至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而已?!边@樣的推崇未必恰當,這只是說明這篇文章之所以這樣受人推崇,是因為作者在當時不愿與混濁的社會同流合污,蔑視和厭惡官場的卑鄙生活,感情真摯,寫得富于詩情畫意,思想內容和寫作技巧都有獨到的地方。 文章的主體是有韻的“辭”。主體之前有個“序”,說明寫這篇文章的原由,這可以幫助讀者更加透徹地了解文章的用意以及作者的思想和情操。主體的“辭”從厭惡仕宦生活,決心棄官回家寫起,說明了“歸去”的當然;有了這層意思,對比之下,下文歸去之后的生活就顯得更加歡樂。接著用三段文章寫歸去之后的生活和感受。一段寫到家之后,庭園之內的歡樂和安閑,另一段寫田間耕作和縱情山水的樂趣,最后一段寫樂天知命、乘化任運思想下的無憂無慮。三段寫了三層意思,一層比一層深遠。 思維導圖 歸隱的原因和過程 初入家門時的場面 歸家后的日常生活 定居田園時的樂趣 總結過去并展望未來 仆人迎接孩子等候 路徑將荒松菊猶存 舉家歡宴興高采烈 居住陋室自酌自飲 散步成趣縱情山水 歸家生活怡然自得 親友往還 琴書為伴 耕種西疇 駕車乘舟 歸去來兮辭(并序) 思維導圖 自責自悔 自安自樂 樂天安命 居家之樂 室中之樂 人情之樂 農事之樂 出游之樂 田園之樂 田園之樂 歸去來兮辭(并序) 思維導圖 文學常識 走近作者 陶淵明 相關資料 陶淵明(365~427年),字元亮,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并序)》等。 走近作者 陶淵明(365~427年), (朝代)大詩人。名潛,字 ,世稱“ ”。其詩多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表達出對官場與世俗社會的厭倦,如《 》《 》。但也有少量如《詠荊軻》《讀山海經 精衛(wèi)銜微木》等寄寓抱負的篇章。 【答案】 東晉 元亮 靖節(jié)先生 飲酒 歸園田居 走近作者 你對本文的作者了解多少? 【提示】 陶淵明(365~427年),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卒后親友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因此后人稱其為“田園詩人”。 他是東晉末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相關作品有《飲酒》《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詩》等。長于詩文辭賦,詩多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優(yōu)秀作品寄寓著其對官場與世俗社會的厭倦,表露出潔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揚“人生無常”“樂天安命”等消極思想的作品。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與爽朗之勝,語言質樸自然,而又極為精練,具有獨特風格。 寫作背景 濟世無門 陶淵明29歲出仕,在以后的10多年里,他幾次做官,都不過是祭酒、參軍一類的小官,不僅濟世的抱負無從施展,而且必須降志辱身地同一些官場人物周旋,這使他感到十分痛苦和恥辱。因而屢屢辭官回鄉(xiāng)。 督郵事件 公元405年秋天,由于叔父陶夔的引薦,他被任用為彭澤令,在官80余日,逢郡遣督郵至縣,屬吏告訴他應束帶接迎,他嘆道:“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奔慈战饩R去職,結束了仕途不定的生活,堅決走上了歸隱的道路?!稓w去來兮辭(并序)》就是一篇他結束仕途生活的宣言書。 寫作背景 東晉義熙元年(405),陶淵明41歲,出任彭澤令,不久就厭倦了這種官場生活,僅80余天就棄官歸隱。據《宋書陶潛傳》和蕭統《陶淵明傳》記載,陶潛歸隱是出于對 的不滿。當時郡里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于是解綬去職,躬耕田園。這篇文章即寫于他回歸田園之初,文中反映出作者濃厚的 思想,表現出其對 之情。 【答案】 腐朽現實 歸隱 農村田園風光的無限熱愛 寫作背景 你了解這篇著名的《歸去來兮辭(并序)》的寫作背景嗎? 【提示】 東晉義熙元年(405),陶淵明做彭澤令八十多天,因看不慣當時政治的黑暗和官場的丑惡,決心“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躬耕田園。為此,寫出了這篇著名的《歸去來兮辭(并序)》。 陶淵明是中國士大夫精神上的一個歸宿,許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厭倦了官場的時候,往往將視線轉向陶淵明,從他身上尋找新的人生價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蘇軾、陸游、辛棄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國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壘,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們追求的藝術境地。 文體知識 辭 概念 又稱楚辭、楚辭體。介于散文與詩歌之間的一種文體。又因屈原所作《離騷》為這種文體的代表作,故又稱“騷體”。 發(fā)展概況 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漢代,常把辭和賦統稱為辭賦,后人一般也將辭、賦并稱。 特點 楚辭體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體以四句為一小節(jié),兩句為一組;以六字句為主,間有長短句。 語句特征明顯,好用語氣詞“兮”,句中常有虛詞,可算作句中字數,也可以不算,每句三個節(jié)拍。形式上的活潑多樣,更適宜于抒寫復雜的社會生活以及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 結構宏偉、想象豐富,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氣息。以運用楚地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風土物產等,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 文體知識 辭,是介于 和 之間的一種文體。辭因為起源于 時期的楚國,具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又稱 。又因屈原所作的《離騷》為這種文體的代表作,故又稱 。到了漢代,常把 和 統稱為辭賦。這種文體,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氣息,很像詩,但押韻和句式都比詩自由,比散文整齊,且篇幅、字句較長,句中多以“兮”字來幫助調節(jié)語氣、表情達意。一般四句一節(jié),每一節(jié)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讀后稍作停頓;六字句為主,按三拍讀。 【答案】 散文 詩歌 戰(zhàn)國 楚辭 “騷體” 辭 賦 文體知識 你對“辭”這種文體了解多少,試著總結一下。 【提示】 辭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因起源于戰(zhàn)國時的楚國,亦叫楚辭、楚辭體;又因屈原所作《離騷》為這種文體的代表,故又稱“騷體”。而到了漢代常把辭和賦統稱為辭賦,后人也多將辭、賦并稱。這是一種介于詩和散文之間的文體,它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氣息,很像詩,但押韻和句式都較詩自由,比散文齊整,且篇幅、字句較長,句中多以“兮”字幫助調節(jié)語氣、表情達意。 自主預習 字音辨識 掌握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1)靡途(mǐ) (2)輕飏(yng) (3)熹微(xī) (4)盈樽(zūn) (5)壺觴(shāng) (6)出岫(xi) (7)翳翳(y) (8)盤桓(hun) (9)西疇(chu) (10)窈窕(yǎo)(tiǎo)(11)遑遑(hung) (12)耘耔(zǐ) 字音辨識 給加點的字注音。 (1)儲粟( ) (2)一稔( ) (3)飏( ) (4)熹微( ) (5)載欣載奔( )(6)壺觴( ) (7)眄( ) (8)矯首( ) (9)岫( ) (10)翳翳( ) (11)盤桓( ) (12)西疇( ) (13)棹( ) (14)窈窕( ) (15)遑遑( ) (16)耘耔( ) (17)東皋( ) 【答案】 (1)s (2)rěn (3)yng (4)xī (5)zi (6)shāng (7)miǎn (8)jiǎo (9)xi (10)y (11)hun (12)chu (13)zho (14)yǎo tiǎo (15)hung (16)zǐ (17)gāo 字音辨識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潯陽(xn) 荒蕪(wǔ) 惆悵(zhng) 耘耔(zǐ) B.熹微(xī) 稚子(zh) 盈樽(zūn) 眄庭柯(miǎn) C.怡顏(y) 容膝(xī) 流憩(q) 遐觀(xi) D.出岫(xi) 西疇(chu) 船棹(zho) 遑遑(hung) 【解析】荒蕪w,惆悵chng。 【答案】A 2.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輕飏(yng) 壺觴(shāng) 出岫(yu) 景翳翳(y) B.曷不(h) 耘耔(zǐ) 東皋(gāo) 棹孤舟(zho) C.熹微(xī) 流憩(q) 遐觀(xi) 眄庭柯(gi) D.西疇(chu) 盤桓(hun) 遑遑(hung) 載欣載奔(zǎi) 【解析】A項,“岫”應讀“xi”;C項,“眄”應讀“miǎn”;D項,“載”應讀“zi”。 【答案】B 通假釋義 掌握下列通假字的意思。 1.乃瞻衡宇 通“橫”,橫木。 2.景翳翳以將入 通“影”,日光。 通假釋義 1.乃瞻衡宇 通 ,意義: 2.景翳翳以將入 通 ,意義: 【答案】 1.“衡”通“橫”,橫木。 2.“景”通“影”,日光。 通假釋義 1.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脫然有懷,求之靡途 B.乃瞻衡宇 C.將有事于西疇 D.登東皋以舒嘯 【解析】“衡”通“橫”。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舟遙遙以輕飏 B.臨清流而賦詩 C.乃瞻衡宇 D.撫孤松而盤桓 【解析】“衡”通“橫”。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乃瞻衡宇 B.召有司案圖 C.與武決去 D.將有事于西疇 【解析】A項,“衡”通“橫”,橫木;B項,“案”通“按”,審察、察看;C項,“決”通“訣”,辭別。 【答案】D 古今異義 掌握下列加點的古今異義詞。 (1)于時風波未靜 古義:戰(zhàn)亂。 今義:風浪,常用來比喻糾紛或亂子。 (2)嘗從人事 古義:出仕,做官。 今義: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或關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調配、獎罰等工作。 (3)問征夫以前路 古義:行人。 今義:出征的人。 (4)悅親戚①之情話② ①古義: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內的內外親屬。 今義: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統關系的家庭或成員。 ②古義:指知心話。 今義:指男女間談情說愛的話。 (5)幼稚盈室 古義:小孩。 今義: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悵然慷慨 古義:感慨。 今義:指充滿正氣,情緒激昂或不吝惜。 (7)恨晨光之熹微 古義:遺憾。 今義:指一種情感,多為“仇恨”之意。 (8)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 古義:指農事,耕種之事。 今義:指發(fā)生某事。 古今異義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古義。 (1)于時風波未靜 古義: 今義:風浪,常用來比喻糾紛或亂子。 (2)嘗從人事 古義: 今義: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或關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調配、獎懲等工作。 (3)尋程氏妹喪于武昌 古義: 今義:常用義為“尋找”“追尋”等。 (4)悅親戚之情話 古義: 今義:常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統關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 (5)幼稚盈室 古義: 今義:年紀??;形容頭腦簡單或缺乏經驗。 (6)于是悵然慷慨 古義: 今義:充滿正氣,情緒激昂或不吝惜。 (7)恨晨光之熹微 古義: 今義:指一種情感,多為“仇恨”之意。 (8)將有事于西疇 古義: 今義:指發(fā)生某事。 【答案】 (1)戰(zhàn)亂。(2)做官。(3)不久。(4)內外親戚,包括父母和兄弟。(5)小孩。(6)感慨。(7)遺憾。(8)耕種之事。 古今異義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古義與今義。 (1)于時風波未靜 古義: 。今義: 。 (2)嘗從人事 古義: 。今義: 。 (3)幼稚盈室 古義: 。今義: 。 (4)策扶老以流憩 古義: 。今義: 。 (5)問征夫以前路 古義: 。今義: 。 (6)悅親戚之情話 古義: 。今義: 。 (7)既窈窕以尋壑 古義: 。今義: 。 (8)于是悵然慷慨 古義: 。今義: 。 【答案】 (1)指戰(zhàn)亂;用來比喻亂子。(2)指做官;指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3)小孩;形容頭腦簡單或缺乏經驗。(4)指拐杖;攙扶老人。(5)指行人;指出征的人。(6)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內的內外親屬;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統關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7)指深遠曲折的樣子(女子)文靜而美好;(裝飾、儀容)美好。(8)感慨;充滿正氣,情緒激昂或不吝嗇。 文言實詞 掌握下列文言實詞的意義和用法。 (1)策 (2)絕 (3)行 (4)猶 (5)引 (6)乘 文言實詞 解釋下列實詞在句子中的不同意義。 (1)策 (2)絕 (3)行 (4)猶 (5)引 (6)乘 【答案】 (1)竹制的馬鞭;拄著;計謀,謀略。(2)斷絕;與世隔絕;橫渡;陡峭的;全然,絕對。(3)文體名稱;前往;行走;將要;行走;運行;品行;實施。(4)還,仍然;如同;尚,還,仍。(5)舉,拿;拉弓;引用;吸引;舉;率領,導引;拉;牽、掛,這里引申為掉轉。(6)乘車;順應;量詞,古代四匹馬拉的兵車;趁。 文言實詞 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項是( ) A. B. C. D. 【解析】A項,“交”,①副詞,交互;②名詞,有交情的人。B項,“夫”,①名詞,人;②代詞,那。C項,“奚”,①疑問副詞,為什么;②代詞,什么。D項,“形”,都是名詞,身體。 【答案】D 詞類活用 請記住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用法。 (1)當斂裳宵逝(名詞作狀語,連夜) (2)眄庭柯以怡顏(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愉快) (3)倚南窗以寄傲(形容詞用作名詞,傲然自得的情懷) (4)審容膝之易安(動詞用作名詞,僅能容納雙膝的小屋) (5)園日涉以成趣(名詞作狀語,天天) (6)策扶老以流憩(名詞活用作動詞,拄著) (7)悅親戚之情話(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悅) (8)樂琴書以消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 (9)或棹孤舟(名詞活用作動詞,用槳劃) (10)善萬物之得時(形容詞用作動詞,喜好,羨慕) (11)感吾生之行休(動詞作狀語,將要) 詞類活用 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用法并解釋。 (1)眄庭柯以怡顏( ) (2)倚南窗以寄傲( ) (3)園日涉以成趣( ) (4)悅親戚之情話( ) (5)樂琴書以消憂( ) (6)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 (7)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 (8)樂夫天命復奚疑( ) 【答案】 (1)使動用法,使愉快(2)形容詞用作名詞,傲然自得的情懷(3)名詞作狀語,每天(4)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悅(5)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琴書,名詞用作動詞,彈琴、讀書(6)名詞用作動詞,用槳劃(7)形容詞用作動詞,喜好、羨慕(8)意動用法,以……為樂 詞類活用 下列加點字詞類活用與其他三項不同類的一項是( ) A.園日涉以成趣 B.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C.情在駿奔 D.當斂裳宵逝 【解析】棹,名詞用作動詞,其他三項均是名詞作狀語。 【答案】B 文言虛詞 掌握下面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1)而 (2)以 (3)之 文言虛詞 解釋下面虛詞在句子中的意義。 (1)而 (2)以 (3)之 【答案】 (1)連詞,表轉折;連詞,表并列;連詞,表修飾;連詞,表承接。(2)使,讓;把;表目的;表結果;表修飾;用;因為。(3)的;往;這些。 文言虛詞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風飄飄而吹衣 泉涓涓而始流 B.將有事于西疇 皆以美于徐公 C.悟已往之不諫 悅親戚之情話 D.既自以心為形役 木欣欣以向榮 【解析】A項“而”都是連詞,表修飾關系;B項介詞,在/介詞,比;C項助詞,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助詞,的;D項介詞,使,讓/連詞,表修飾關系。 【答案】A 文言句式 掌握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 (1)省略句 寓形(于)宇內復幾時(省略介詞“于”) 稚子候(于)門(省略介詞“于”) (2)倒裝句 將有事于西疇(狀語后置,即“于西疇有事”) 復駕言兮焉求(賓語前置,即“復駕言兮求焉”)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賓語前置,“何”是“之”的賓語,“何之”即“之何”) 樂夫天命復奚疑(賓語前置,“奚”是“疑”的賓語,“奚疑”即“疑奚”) 尋程氏妹喪于武昌(狀語后置,即“尋程氏妹于武昌喪”) (3)被動句 既自以心為形役(“為”譯為“被”) 遂見用于小邑(“見”加在動詞前表被動,譯為“被”) 文言句式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 (1)皆口腹自役 ( ) (2)復駕言兮焉求 ( ) (3)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 ) (4)尋程氏妹喪于武昌 ( ) (5)將有事于西疇 ( ) (6)農人告余以春及 ( ) (7)樂夫天命復奚疑 ( ) (8)情在駿奔 ( ) (9)寓形宇內復幾時 ( ) (10)稚子候門 ( ) (11)遂見用于小邑 ( ) (12)既自以心為形役 ( ) 【答案】(1)判斷句,“皆”表判斷(2)賓語前置句,“焉求”即“求焉”(3)賓主前置句,“何之”即“之何”(4)介賓結構后置句,“喪于武昌”應為“于武昌喪”(5)介賓結構后置句,“有事于西疇”應為“于西疇有事”(6)介賓結構后置句,“告余以春及”應為“以春及告余”(7)賓語前置句,“奚疑”即“疑奚”(8)省略句,省略主語“余”(9)省略句,“形”與“宇”之間省略介詞“于”(10)省略句,“候”與“門”之間省略“于”(11)被動句,“見”表被動(12)被動句,“為”表被動。 文言句式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B.樂夫天命復奚疑 C.復駕言兮焉求 D.曷不委心任去留 【解析】A、B、C均為賓語前置句,D為一般疑問句。 【答案】D 語句翻譯 掌握下列重點句子的翻譯。 (1)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 譯文:孩子很多,米缸里沒有存糧,所賴以維持生活的,沒有本領解決。 (2)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譯文: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經不可挽回,知道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救。確實走入了迷途大概還不太遠,我已經醒悟現在歸隱是正確的,而以前做官是錯誤的。 (3)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 譯文:拄著拐杖出去,到處走走,隨時隨地休息,常常抬起頭向遠處望望。 (4)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譯文:日色昏暗,太陽快要落山了,我撫摸著孤松徘徊流連。 (5)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譯文:春光里萬木復蘇欣欣向榮,清清泉水汩汩不絕涓涓長流。 (6)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譯文:愛惜美好的時光獨自出去游玩,有時扶著手杖除草培苗。爬上東邊的高崗,放聲呼嘯,面對清澈的流水吟誦詩篇。 語句翻譯 翻譯下面重點句子。 (1)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 譯文: (2)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譯文: (3)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 譯文: (4)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譯文: (5)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譯文: (6)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譯文: 【答案】 (1)孩子很多,米缸里沒有存糧,所賴以維持生活的,沒有本領解決。 (2)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經不可挽回,知道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救。確實走入了迷途大概還不太遠,我已經醒悟現在歸隱是正確的,而以前做官是錯誤的。 (3)拄著拐杖出去,到處走走,隨時隨地休息,常常抬起頭向遠處望望。 (4)日色昏暗,太陽快要落山了,我撫摸著孤松徘徊流連。 (5)春光里萬木復蘇欣欣向榮,清清泉水汩汩不絕涓涓長流。 (6)愛惜美好的時光獨自出去游玩,有時扶著手杖除草培苗。爬上東邊的高崗,放聲呼嘯,面對清澈的流水吟誦詩篇。 語句翻譯 下面的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A.善萬物之得時 譯文:羨慕自然萬物恰逢繁榮滋長的季節(jié)。 B.策扶老以流憩 譯文:拄著拐杖出去,到處走走,隨時隨地休息。 C.請息交以絕游 譯文:讓我同外界斷絕交游。 D.曷不委心任去留 譯文:為什么不委屈自己的心,任意地去或留呢? 【解析】D項,為什么不隨心所欲,聽憑自然地生死? 【答案】D 佳句吟詠 課內佳句。 1.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2.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3.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 4.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5.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6.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7.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課外佳句。 1.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雜詩人生無根蒂》) 2.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3.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陶淵明《讀山海經其一》) 4.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5.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陶淵明《移居二首》) 6.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陶淵明《讀山海經其十》) 7.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飲酒》) 8.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陶淵明《移居二首》) 9.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佳句吟詠 補充下面橫線處的句子。 (1) ,知來者之可追。 (2)實迷途其未遠, 。 (3) ,鳥倦飛而知還。 (4)景翳翳以將入, 。 (5) ,樂琴書以消憂。 (6) ,泉涓涓而始流。 (7)登東皋以舒嘯, 。 【答案】 (1)悟已往之不諫(2)覺今是而昨非(3)云無心以出岫(4)撫孤松而盤桓(5)悅親戚之情話(6)木欣欣以向榮(7)臨清流而賦詩 佳句吟詠 賞析下面的句子。 1.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 我的家境貧困,耕種田地不能用來維持自己的生活。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經常沒有存糧,找不到維持生計的辦法。幼稚:小孩子。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甕之類。生生:猶言維持生計。前一“生”字為動詞,后一“生”字為名詞。術:方法。這幾句交代出仕的原因:作者出仕是因為生計所迫,所謂“生生所資,未見其術”,做官有公田之利,至少沒有饑凍之虞。 2.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 但過了沒幾天,思念田園,歸鄉(xiāng)的念頭就產生了。為什么呢?因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會勉強做作。饑凍雖是急迫之事,但違背自己本心就會使人感到十分痛苦。雖然自己曾經做過官,但都是為生活所驅使。于是惆悵感慨,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還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裝連夜離去。眷然:思念的樣子。歸歟之情:辭官回去的心情。質性:本性。違己:違反自己的意志。交?。褐杆枷肷显馐芡纯唷娜耸拢簭氖掠谑送局械娜耸陆煌?。指做官??诟棺砸郏簽榱藵M足口腹的需要而驅使自己。一稔:公田收獲一次。稔,谷物成熟。斂裳:收拾行裝。這幾句強調歸隱的主要原因是:“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碧諟Y明其實處于兩難抉擇的處境之下,做官固然能解決生計問題,但又與自己向往自然質樸的生活、厭惡虛偽奸詐的本性相違背;過隱居生活固然能回避官場中的繁文縟節(jié),但生計卻又沒有保障。在不能兩全的情況下,作者毅然選擇了辭官隱居。 3.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我覺悟到過去做錯的已經無法挽回,而知道未來的卻還來得及彌補。雖然走入迷途但還不是太遠,現在已經明白了如今歸田是對的,以前出仕是錯的。諫:勸止,挽救。來者:指未來的事情。追:來得及彌補。是:正確。這是古今傳誦的名句。過去的事情無法追悔,未來的日子是可以自我掌握的。違心的官場日子即將結束,未來將按照自我的意志去生活。過去是“迷途”,是“非”,那么今天的抉擇就是“是”,正確的。迷途未遠,悔悟與慶幸之情溢于言表! 4.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看到樹木欣欣向榮,泉水涓涓地流淌。我真羨慕自然界萬物正生機勃勃,感嘆自己的生命即將終止。善:羨慕。行休:將要終止,指死亡。作者謝絕以前的交游,專心從事農業(yè)生產。春天到了,既可以去田間勞作,也可以游玩,“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既是實景,又是心景,由物及人,自然生出人生短暫的感傷。 佳句吟詠 根據提示默寫名句。 1.詩人棄官歸隱的真正原因是: 2.詩人對黑暗的官場明確否定的句子是: 3.用雙關語氣表現詩人回歸的快樂與自由的句子是: 4.明確詩人理想的句子是: 5.作者在文中表達對昔日為官的悔悟和對辭官歸田為時未晚的慶幸的句子是 【答案】 1.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2.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3.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4.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5.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情景素材 文字素材 陶淵明與菊 在中國文學史上,陶淵明是最喜歡菊的詩人。周敦頤曾說:“晉陶淵明獨愛菊。”其實陶淵明寫菊并不多,一共六處。但因“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兩句詩太著名了,菊便成了他的化身,成了中國文學里象征著高情遠致的意象。陶淵明與菊已合二為一,一提起菊就想起陶淵明?!叭龔骄突模删摘q存”“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常被人采用的兩個典故。由于這兩個典故都與歸田隱居有關,“菊”就與孤標傲世的隱士結緣了。后人常用這兩個典故來表現隱者的孤高個性和自得的生活以及對仕途的厭倦和對田園生活的向往。 文字素材 歷代名家評《歸去來兮辭(并序)》 于官曰歸去,于家曰歸來,故曰歸去來?!貞褳⒙洌輾饬餍?,字字寰中,字字塵外。 ——毛慶番評選《古文學余》 或問陶元亮,子曰:“放人也?!稓w去來》有避地之心焉,《五柳先生傳》則幾于閉關也。” ——王通《文中子立命篇》 南北文章之絕唱。 ——宋洪邁《容齋隨筆》 蓋其詞高甚,晉、宋而下,欲追躡之不能。 ——宋陳知柔《休齋詩話》 何時到彭澤,狂歌五柳前。 ——李白 焉得思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游。 ——杜甫 常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 ——白居易 我詩慕淵明,恨不造其微。 ——陸游 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崔曙 一瓢掛樹傲時代,五柳種門吟落暉。 ——徐夤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王維 長安公子因花癖,彭澤先生是酒狂。 ——曹雪芹 壺觴須就陶彭澤,時俗猶傳晉永和。 ——歷代詩話 三徑蕭疏,彭澤高風怡五柳;六朝華貴,瑯琊佳氣種三槐。 ——李漁《笠翁對韻》 猶有枉拋心力處,多于五柳賦《閑情》。 ——崔道融 文字素材 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梁——陶淵明 陶淵明,千百年來炎黃子孫精神脊梁的象征。他淡泊名利,向往田園,蔑視權貴,質性自然。他站在世人無法企及的高度俯視蕓蕓眾生,一身桀驁不馴的傲骨讓所有的勢利小人汗顏。如果我們用現代人的目光、現代人的思維解讀陶淵明,又別有一番風味。 1.堅守精神家園。從官場退隱后的陶淵明,找到了自己的心靈歸宿。田園是詩人的歸宿,那里有雞鳴狗吠的祥和幽靜,有桃李榆柳的花果飄香,有村落炊煙的溫馨可人,有躬耕自食的坦然踏實,更有纖塵不染的心靈和自由美好的生活。他堅持著一份崇高,一份淡泊與清凈。那份出于自然、回歸自然、纖塵不染的至真性情才是詩人真正的精神家園??! 2.放棄的智慧。陶淵明由于受傳統的儒道思想熏陶,又受家族環(huán)境的影響,因而有著“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兩種截然不同的志趣。可惜,在那混亂的時代、黑暗的社會當中,他始終沒能找到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當社會的現實真的不容他的理想時,剛直坦率的性情,使他不甘“為五斗米而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于是他只好辭官而去。詩人回歸自然,回歸性情,保持了真我思想。 3.崇尚自然。陶淵明是一個熱愛自然的人,他長期隱居農村,心平靜氣地接受田園和田園生活作為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他領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機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歸之所。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的一切都生生不息,自樂自得地存在,一切都那么和諧美好。他擺脫了人間世俗的種種羈絆煩擾,在精神上真正達到了與自然“合一”的境界。 4.高昂的頭顱。公元405年冬天,彭澤縣令陶淵明的上司來視察,別人勸陶淵明穿著整齊,態(tài)度謙恭地去參見這位官員。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淵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長嘆一聲說:“我寧肯餓死,也不能因為五斗米的官餉,向這樣的小人折腰?!彼R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只當了八十多天的縣令職位,從此再也沒有踏入官場。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成了中國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壘。 5.享受親情。背負了太多歲月的陰影,真的讓陶淵明好累。他選擇了離開,酣眠的午夜,他一個人,隨著孤零零的帆影,踏上了回鄉(xiāng)的小船,全新的生活隨著初升的太陽,就要開始了,他與朋友、家人一同早出晚歸享受著田園之樂,他與他們一起品嘗著粗茶淡飯,享受著那一份簡單無憂的友情以及難得的親情。盡管有時有勞累、彷徨、塊壘和長嘯,但親情為他療傷,給他希冀和撫慰,給他激勵和溫暖…… 6.讓心靈遠行。怎樣在喧囂的塵世讓心中積郁的塊壘消散?怎樣在繁雜的市聲中讓浮躁的心靈寧靜?陶淵明為我們做出了榜樣:讓思想在南野田園中自由飄蕩,在水面輕輕搖蕩;與寂寞高潔的菊松傾心交談,傾聽鳥的對唱,蟲的獨吟;讓知識的甘泉涌過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綠洲。那時,我們也像陶淵明那樣實實在在是一只“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小鳥! 7.寂寞與詩意。陶淵明是寂寞的,這寂寞就在一個真字,真性情,真言語,真行為。要做到這一個真字,還真需要一番勇氣和智慧。在矢志不移和隨波逐流之間,在現實利益和神圣價值發(fā)生沖突時,選擇的天平最終將偏向哪一端?這是一個隨時隨地都在發(fā)生的問題。人生是短暫的,人生需要曠達?,F代人,要守住內心的寂寞,別讓心靈蒙塵,因為寂寞是一種美麗,寂寞使人詩意地安居! 8.張揚個性。陶淵明個性張揚的旗幟在飄揚。他是菊,有孤芳自賞的高傲品質和傲然脫俗的高尚人格。他更是松,是孤獨的、寂寞的、挺拔的、傲岸的。人生最可貴的是固守,而固守的是松的貧瘠、菊的凄美,如果沒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挺立一生的主體人格,又如何能“卓然見高枝”呢?陶潛的選擇恰好代表了人們對精神自由的終極追求:個性的張揚和人性的解放。 9.角色與本色。自然的人在社會中常常扮演著不同角色。有時,“心為形役”,成了自己、他人和外物的奴隸,不再是自己了。但是,人們的內心又時時刻刻渴望著能擺脫俗世的羈絆,能自由輕松地生活。所以,要像陶潛那要敢于放棄角色,回歸本色,按照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去生活。這是一種智慧和勇氣。 圖片素材 陶淵明 圖片素材 陶淵明 圖片素材 陶淵明 圖片素材 陶淵明 圖片素材 陶淵明畫 圖片素材 陶淵明畫 圖片素材 《歸去來兮辭(并序)》書法作品 圖片素材 《歸去來兮辭(并序)》書法作品 圖片素材 陶淵明故居 圖片素材 陶淵明作品 文本探究 要點探究 這篇辭賦有抒情和敘事兩條線索,你能否選擇重點字詞分別列出? 【提示】 本文抒情線索:自責自悔——自安自樂——樂天安命。把握了這條線索,才能了解文章的主旨。本文敘事線索:辭官——歸途——抵家——室內生活——涉園——外出——縱情山水——如何度過余生。 要點探究 序文交代了作者辭官歸隱的原因,請根據序文內容分條歸納總結。 【提示】 (1)“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也就是說自己本性自然,不會扭曲自我,不會強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2)“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忍饑受凍固然嚴重,但是違背自我性情會身心“交病”,那比饑凍可能更難以忍受。 (3)“尋程氏妹喪于武昌”,需要去奔喪。 其中第一條是根本的,辭官歸隱是自己的本性使然,“性本愛丘山”,崇尚自然隨意,任性隨情,做官是“深愧平生之志”。而官場實在有違自我性情與志趣,所以才最終棄官歸隱。 要點探究 作者從哪些角度寫歸田的生活樂趣?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 描寫角度 生活樂趣 表達的思想感情 初進家門 載欣載奔,一派狂喜 舉家歡慶,其樂融融 表現出隱逸生活的無盡樂趣及作者的孤傲堅貞之志 居室之樂 引觴自酌,倚窗寄傲 庭園之樂 園涉成趣,策杖流憩 出岫之云,知還之鳥 戶外之樂 琴書為伴,樂以忘憂 農事閑暇,乘興出游 作者觸景抒懷,萬物的生機勃勃和欣欣向榮卻讓他感嘆人生的短暫和倏忽即逝,也流露出及時行樂之意,但總的感情基調仍是明快愉悅和樂觀的 要點探究 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 本文是一篇抒情辭賦,洋溢著似淡遠實則濃烈的感情,這感情就是對超塵脫俗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對污濁世俗和官場的厭棄。正因為如此,作者才會在開篇直抒胸臆(田園將蕪胡不歸),又為過去誤入迷途而悔恨,為現在的清醒而慶幸。也正因如此,作者才歸家心切,日夜兼程,及至家門,如孩子般雀躍,對家中簡樸的生活深感愜意。作者像倦飛的鳥兒終于歸家一樣,自由暢快。他或與親人暢談,或讀書撫琴,或躬耕田間,或徜徉山間……他對周圍的一切都那么喜愛,那么眷戀,因此情不自禁地感嘆道:“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苯Y尾處,作者將情感升華為理性的思考,點出“樂夫天命”的思想,卒章顯志。 要點探究 本文主要寫作者歸去之樂,有人認為這樂的背后掩藏著其心靈深處的悲哀。你是否同意這樣的見解? 【提示】 聯系作者自身的經歷和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看,是可以這樣理解的。陶淵明年輕時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思想中灌注著“學而優(yōu)則仕”的觀念,有“大濟蒼生”之志。但東晉士族門閥觀念相當嚴重,陶淵明非士族出身,客觀上限制了他的求官之途。另一方面,東晉末期,政治混亂,社會動蕩不安,正直之士做官很難得到重用,于是他也像當時的許多士大夫一樣,厭棄仕途,隱遁山林,在自然中尋找精神的慰藉。欲伸志而不能,內心的悲哀自然是難以避免的。同時,就文章看,陶淵明的歸去之樂始終伴隨著生存之限,于是在自我陶醉的同時,他也不斷進行自我安慰,這從文中的個別語句中可以看出。如:“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樂夫天命復奚疑!”這些都寫了作者內心的悲哀,“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兩句也透露出相同的信息。但是,他在作品中把來自自然的快樂表達得如此率真,不能不說他的確有“質性自然”“性本愛丘山”的一面。 要點探究 如何看待陶淵明的歸隱? 【提示】 傳統觀點認為,陶淵明的歸隱是對黑暗現實完全絕望之后選擇的一種潔身守志的道路,這時儒家的“獨善其身”的思想占了主導地位,從他放棄實現“大濟蒼生”的理想來說,具有一定的消極性。但從他堅持高潔的情趣,決不同統治階級同流合污來說,仍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同時,道家思想對他亦有較大的影響。他吸收了道家思想中萬物都按自然規(guī)律而生滅變化的樸素唯物論的成分,否定了道教的長生永世之說和佛教的“神不滅”思想,這是其進步的一面,但他由此生發(fā)而采取的“聊乘化以歸盡”的人生態(tài)度,卻是具有消極意義的。“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說明他處在極端不合理的現實矛盾之中,想用這種態(tài)度消除思想矛盾,完全超脫于現實之外。但是,我們認為不必苛求古人,在那個時代,種種消極思想雖曾引起歷史上許多生不逢時的落魄文人的強烈共鳴,產生過不良影響,但這都是客觀的,絕非主觀的。更何況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作者對黑暗現實的消極抵抗,也可以說是作者對自己的孤獨寂寞進行自我安慰的復雜心理的反映。 重點突破 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是指在描寫的景物之中融入作者主觀感情的一種表現方法。 運用情景交融的寫法,主要是抒發(fā)作者的感情?;蛴|景生情,或因情設景,但都必須融情于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才可以使文章內容豐富,感情濃烈,文采斐然。 本文情景交融,感情強烈而充沛。情在景中,景與物也有人情和個性。如第1段寫歸家途中“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烘托出一種離開困境、進入坦途的歡快之情。如第2段描寫剛進庭園時看到“三役就荒,松菊猶存”,作者對家中松菊的關切,說明作者志趣的高潔,特別是“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幾句,形象地反映了作者當時的心境;過去做官本來出自無心,如今歸田恰如鳥倦而知還。社會動蕩黑暗,個人已到了遲暮之年,但仍要保持晚節(jié)。這里“撫孤松”和上文“松菊猶存”一樣,寄托深遠??梢娮髡咴谛臅缟疋木硾r里,仍然不忘堅持個人的高尚情操。他的性情與家鄉(xiāng)美好的自然景物構成了一個和諧的統一體,心靈的淳樸和自由外化在清靜幽遠而富于生機的景物之中,使文章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 【牛刀小試】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 江 行 [宋]嚴羽 暝色蒹葭外,蒼茫旅眺情。 殘雪和雁斷,新月帶潮生。 天到水中盡,舟隨樹杪行。 離家今幾宿,厭聽棹歌①聲。 [注]①棹歌:行船時船工所唱的歌。 請從“景”與“情”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 【解析】本題考查對表達技巧的鑒賞。題干中已經提示從“景”與“情”的角度賞析,答題時就要分析詩中的“景”(重點是分析詩中所用的意象)是什么,蘊含的“情”是什么。 【答案】該詩歌頷聯妙在融情于景。詩中描寫了雪“殘”、雁“斷”、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詩人的羈旅之情、思鄉(xiāng)之感。 重點突破 意境美 所謂意境,即文藝作品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作者豐富的情思、深廣的人生意味交融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通讀全辭,掩卷思之,腦海中就能展現出詩人歸園后的一幅幅生活畫面:先是歸途中蕩舟的急切和見家時的狂喜;然后是室中自斟自酌的隨意和園中仰觀俯察、遠眺近睹的自由;最后是與親戚暢談時的愉悅、躬耕西疇的悠然和登皋舒嘯的暢快。它們沒有刻意雕琢的痕跡,沒有為情布景的迎合,有的只是山村固有的那份寧靜,田園固-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歸去來兮辭并序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5歸去來兮辭并序教案 魯人版必修1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歸去來兮 教案 魯人版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2609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