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 2.2《材料的有機轉化》教案 新人教版選修《文章寫作與修改》.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2.2《材料的有機轉化》教案 新人教版選修《文章寫作與修改》.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語文 2.2《材料的有機轉化》教案 新人教版選修《文章寫作與修改》.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2.2《材料的有機轉化》教案 新人教版選修《文章寫作與修改》 【教學目的】 1、了解議論文和記敘文在轉述同一則材料時的區(qū)別。 2、掌握材料向議論文轉化的基本要求。 3、能夠做到材料和議論銜接自然。 【教學重點】 能根據(jù)論點和論證的需要靈活處理材料。 【教學時數(shù)】 3課時(其中寫作指導1課時,訓練1課時,習作講評1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由上次作文的點評導入。 普遍存在的問題: 1、材料理解偏離中心印象。 2、材料轉化機械照抄。 3、語言濫用“都”“所有”等詞語失去嚴密性,導致論證無說服力。 二、閱讀教材材料《窗》,討論假如寫成議論文可以提煉出哪些觀點來,將怎樣轉化材料呢? 1、貧困是一筆財富 轉述時就要強調和突出小女孩因家庭貧窮而輟學,只能趴在窗子外聽老師講課,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十分艱苦等內容。 2、自古雄才多磨難 轉述時強調小女孩所遭受的苦如生存環(huán)境、家庭條件等。 3、勤奮執(zhí)著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 三、講授“材料向議論文轉化的基本要求”: 1、師講授轉述方法有三: 一是在開頭簡明扼要地概述材料,起到引發(fā)觀點的作用。 二是突出和擴展與論點有關的內容,使材料豐富起來成為議論文中的例證,達到有力的論證效果。 三是在論證的過程中邊敘邊議。 2、生讀《窗的啟示》,要求學生把文中所用的材料劃出來。 比較三則材料作者處理的異同。 四、寫作技能指導 (一)記敘文和議論文中對材料轉化的不同要求。 議論文以議論為主,在用材料進行例證時,有必要的敘述交代,但與記敘文中的敘述是不同的。一是目的不同。記敘文通過敘事,突出形象,以表現(xiàn)中心,敘述本身就是目的;議論文中的敘述是為了闡明事理,敘述只是手段,不能用敘述來代替道理。二是側重點不同。議論文選擇材料加以例證時,是有選擇的,只選與論點有關的內容,不必介紹事物的全過程,所以它的敘述往往高度概括。如《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一文中有一段話: 戰(zhàn)國時候,有個南郭先生。此人不學無術。他聽說齊宣王愛聽竽合奏,就混在樂隊里,裝模作樣,冒充內行,領取俸祿。后來齊宣王死了,齊湣王偏偏喜歡聽獨奏。吹竽的人,一個一個地吹給他聽。南郭先生再也沒法混下去,只得溜走了。這就是“濫竽充數(shù)”這個成語的由來。 這段話是通過比喻論證證明“不懂就是不懂”,弄虛作假是不行的。從內容上看,是轉述“濫竽充數(shù)”這個典故的由來,也可以看做是一個例證,但作者轉述非常簡練,只用了五句話,就把故事內容交待得清楚明了。由此可見,議論文中材料向論證轉化時的語言特點。三是手法不同。記敘文調動一切描述手段,繪聲繪色,細膩地表現(xiàn)人物活動或事情的發(fā)展過程;議論文是用明白而簡潔的語言來概括人物活動和事情發(fā)展過程。如巴金的散文《燈》中敘述了一個友人投水遇救的故事,作者用的是描述方式,如果把這個故事用到議論文中作例證,表達方式該如何轉換呢?請看下面一個文段: 希望之光,是不能熄滅的。你記得巴金老人在《燈》中描述的那一盞油燈嗎?一位友人懷著必死之心投江自盡又被人救起,當他醒來時,桌上是一盞昏黃的油燈,映照著幾張親切的笑臉,他頓然感到“這人間畢竟還有溫暖”。他終于成了一個熱愛生命的人,又很好地生活了三十多年。在走向新生活的數(shù)十年中,他心中始終搖晃著那一盞油燈:是它,使一個絕望的人萌發(fā)了生的希望,為了這希望,去繼續(xù)人生艱難的跋涉。希望,是人生旅途高懸的明燈,它永遠召引著我們──向前去! 同樣一個故事,從記敘文中搬到議論文中,細節(jié)描述轉換為概述,主體地位變?yōu)閺膶伲暾墓适聰⑹鲛D換為“特寫鏡頭”。同一則材料,翻手為“敘”,覆手為“議”,平時多加練習,語體變換的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二)材料向議論文轉化的基本要求 1.材料的轉述應簡明扼要,詳略得當 議論文中的事例只是為了論證觀點,不可把事例從頭到尾詳細敘述一遍,因此,在例證中,既要具體,又要有所側重,根據(jù)論證觀點的需要而決定取舍,做到簡明扼要。只要轉述的材料能揭示問題關鍵,把道理說清楚就行,不必像記敘文那樣作生動、形象的描繪。如論證“業(yè)精于勤”這一觀點,下面這段文字寫得非常成功,不妨學學: 白石老人藝術上的高深造詣,是勤練的結果。他筆下的絕妙墨蝦并非舉手所得;他每天七八個小時的練畫,是他一生不改的規(guī)矩。正是這不成文的規(guī)矩,練就了他一手畫蝦的絕技。我們驚嘆于他今天的成就時,卻未曾體會到“精”字后面付出的艱辛與汗水。 這一段文字中,第二句中的敘述精練爽利,不拖不沾,點明了白石老人成為大畫家是靠勤奮這一道理。第三句及時概括,文字內容還有意識地向論題(白石老人藝術上的高深造詣,是勤練的結果)做了傾斜。第四句順水推舟,從反面論證了論點。因此,在能夠有力論證論點的前提下,事例的敘述,是越簡潔越好。 怎樣做到材料轉述的簡明扼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我們以吳晗的《談骨氣》一文為例分析:一是概括,這是最常用的方法。文中文天祥一例便是。為了證明“中國人有骨氣”,作者適當剪裁了文天祥衛(wèi)國戰(zhàn)斗中怎樣“堅決抵抗”,怎樣“失敗被俘”及被俘后怎樣“受盡折磨”等內容,有針對性地概述了文天祥保家衛(wèi)國、寧死不降的錚錚鐵骨,并擴展引用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成功地把文天祥的骨氣表現(xiàn)了出來。關于文天祥的事跡,可敘的很多,這里引來為的是證明“中國人有骨氣”,所以只用了概述的方法突出他寧死不投降、失敗了再干的精神,至于他怎樣“堅決抵抗”,怎樣“失敗被俘”以及被俘后怎樣“受盡折磨”等等,一概從略。二是評析,不食嗟來之食一例便是。《檀弓》中的這則故事,盡管很著名,但內容簡單,人們對于它的積極意義,未必都能領悟,所以需要稍加評析。作者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把這個故事再夾敘夾議地重說一遍,即“那人擺著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寧可餓死,也不吃你的飯”幾句,使故事的真意明朗化。三是補述,聞一多一例便是。單引毛主席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所說的那句話作例證,對于不了解這段歷史的人來說,顯然是不夠的,還得作必要的補充。這里根據(jù)論證需要,較為充分地補述了當年“七一五”事件發(fā)生時聞一多威武不屈的種種表現(xiàn)。這就使事實材料的針對性更強。議論文中轉述材料以概述為原則,概述到什么程度要看論證什么,《談骨氣》一文在敘述以上三個事例,用筆很有分寸。總之,議論文中的敘述是對所選用的材料的敘述,用語多簡明概括,只要能讓讀者了解材料的主要內容、性質、特色即可。避免細致用筆來進行具體生動描寫,否則會敘議顛倒,材料就不能更好地為議論服務了。 再如《說勤》一文中是這樣轉述與論點有關的材料: 馬克思用了40年時間,閱讀了數(shù)量驚人的書籍和刊物,其中做過筆記的就有1 500種以上,終于寫成了《資本論》;司馬遷從青年時代就搜集了大量的社會素材和歷史素材,才完成了被譽為“千古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歌德花了58年時間,搜集了材料,寫出了對世界文學界和思想界產(chǎn)生很大影響的詩劇《浮士德》;我國當代數(shù)學家陳景潤,在攀登數(shù)學高峰的道路上,翻閱了國內外的上千本資料,通宵達旦地看書學習,才取得了震驚世界的成就……可見,任何一項成就的取得,都是與勤奮分不開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勤出智慧。傳說古希臘有一個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說家,因小時口吃,登臺演講時,聲音混濁,發(fā)音不準,常常被雄辯的對手壓倒??墒撬麣獠火H,心不灰,為克服這個弱點,戰(zhàn)勝雄辯的對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對大海朗誦,不管春夏秋冬,五十年如一日,連爬山、跑步也邊走邊說,終于成為全希臘一個最有名氣的演說家。 文中用一組排比句概述了馬克思、司馬遷、歌德、陳景潤等人所共知的名人及其主要事跡,來論證“業(yè)精于勤”這一中心論點,語言非常簡略,而對古希臘演說家德摩斯梯尼每天口含石子鍥而不舍地練習朗誦,最終戰(zhàn)勝口吃,成為古希臘最有名氣的演說家的材料則詳細介紹,因為這是讀者不熟悉的故事,因而交代詳盡。總之,一篇之間如果多處用例,最好不要一味繁或一味簡,錯落有致才用得活。 2.根據(jù)論點的需要來確定轉述材料的角度 議論文中的材料,是用來闡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什么材料可以用,什么材料不能用,都要根據(jù)論文的中心論點來決定。中心論點一經(jīng)確定之后,就成了統(tǒng)帥一切的東西。材料必須服從于中心論點的統(tǒng)帥,這里面有一個剪裁的功夫。材料向例證轉化時,要準確把握其重點,恰當?shù)剡M行剪裁,剔除與論點無關的材料,正確選取敘述角度來豐富最能證明論點的內容,即“取其一點”,集中火力,強調、突出和擴展與論點有關的方面,使材料豐富起來,達到有力的論證效果。特別是對自身蘊含意義豐富的材料,更要細心斟酌、正確把握諸多因素的細微差異,找準它與論點關系最密切的一面,讓材料與論點高度一致,以增強敘例的指向性和事例的論證力量。如“達芬奇畫蛋”這則材料,就可從學與教兩個角度考察,既可以體會耐心、細心、用心、恒心等品質在藝術學習中的價值,又可以認識到按照藝術實踐規(guī)律教學,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又能耐心細致地講道理這種教學態(tài)度和方法的重要意義。若論證“只有持之以恒,才能達到光輝的頂點”這一觀點,轉述材料時只要突出達芬奇持續(xù)不斷地反復練習畫蛋,經(jīng)過長期艱苦的藝術實踐,終于創(chuàng)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的內容即可,而老師佛羅基奧師教有方與觀點沒有聯(lián)系,可略去不提。再如下面一段材料的轉述: 梅蘭芳年輕的時候去拜師學戲,師傅說他生著一雙死魚眼睛,灰暗、呆滯,根本不是學戲的料,拒不收留。天資的缺陷沒有使梅蘭芳灰心,反而促使他更加勤奮。他喂鴿子,每天仰望天空,雙眼緊跟著飛翔的鴿子,窮追不舍;他養(yǎng)金魚,每天俯視水底,雙眼緊跟著遨游的金魚,尋蹤覓影。后來,梅蘭芳那雙眼睛變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閃閃生輝,脈脈含情,終于成了著名的京劇大師。 關于梅蘭芳的事跡,為了論證“勤能補拙”,作者對梅蘭芳當年怎樣“拜師學戲”,怎樣被“拒不收留”等內容只一筆帶過,而有針對性地擴展了最能體現(xiàn)梅蘭芳“勤奮”的內容,即他通過喂鴿子、養(yǎng)金魚練眼,終于克服了天資的弱點,成為一代京劇大師。這樣,轉述的材料就有的放矢地證明了論點。反之,如果把一些不能充分說明問題的材料搬來作牽強附會的解釋,或將所有材料統(tǒng)統(tǒng)不加選擇地塞進文章,就會搞得文章臃腫龐雜,中心不突出。有一位同學寫的議論文《驕者必敗》,敘述了很多材料來證明論點。諸如趙括敗于秦軍,曹操敗于赤壁之戰(zhàn),項羽自刎于烏江。巴黎公社失敗,希特勒為蘇聯(lián)紅軍所敗,等等。我們把這些材料仔細思考一下,鑒別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并不是所有材料都能說明“驕者必敗”的論點的。歷史上的項羽、曹操,他們都是由于驕傲,在某種場合下失敗了,所以這些材料是符合論點的。但另外幾則材料放在這里是不夠妥當?shù)?。希特勒的失敗,是由于他發(fā)動的戰(zhàn)爭是侵略戰(zhàn)爭,它是違背全世界人民利益的非正義戰(zhàn)爭,他的必然失敗,并非由于驕傲。巴黎公社失敗,是由于缺乏經(jīng)驗和外部敵人的過于強大,也并非由于驕傲。而趙括這個“紙上談兵”的人物,理論脫離實際,所以敗給秦國,主要的也不是由于驕傲。這些材料不但無助于突出“驕者必敗”的論點,而且會出現(xiàn)自相矛盾、歪曲原意的不良作用。因此在議論文轉述材料的過程中,要注意轉述的角度,材料的取舍決定于能否為論點服務。 五、作業(yè):完成課后練習三。 第二課時 一、 導入 在給材料作文中,如果寫議論文,開頭一般都要引述材料,看似簡單的“引”,操作起來也不太容易。什么地方引,引多少,怎么引都必須明確。有的文章一開頭即用“讀了這則材料”之類的話代替對材料的引述,讓人莫名其妙;也有的文章根本無視材料的存在,不引述材料,另起爐灶寫作;也有的文章不動一字,照搬照抄原材料等等,這些都是不符合給材料作文寫作要求的表現(xiàn)。一般來說,議論文開頭引述材料的方式既可以是先簡述材料,再轉入論點,也可以先提煉論點,再轉述材料。既要從原材料說起,又不能復述原材料,怎么辦? 二、生閱讀教材P32-33內容。劃出“材料”“觀點”“過渡句”。 三、師講授“材料和議論的連接”。(由學生對材料的討論引導出方法) 1、如何運用“始發(fā)敘述”。 一個是對原材料“一言以蔽之”。即應抓住材料的核心內容簡要敘述,突出材料的中心意思。 在寓言詩《鳥的評說》中,麻雀、燕子、黃鸝、百靈等鳥,它們唇槍舌劍,互相攻擊、詆毀,都自以為是地指出了對方各自的所謂“缺點”。讀罷寓言詩,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一位大詩人的名句:“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边@生動說明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哲理。 另一種方法是摘錄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話,讓讀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個什么意思就行了,千萬不要過多地引述原材料。 小姑娘一句“每朵花下面都有刺”的話,使我陷入了沉思。是的,“每朵花下都有刺?!比松?,那是無與倫比的生命之花。但人生又無時無地不存在著煩惱,正如那花下的尖刺。但有刺又何嘗不是好事呢?對花來說,刺是它的保護神,使花得以防御外界的侵害。對人來說,苦難是人生的老師,苦去才會甘來。 -------《苦難是人生的老師》 總結: 在轉述時如何迅速從敘述轉為議題或論點。高爾基說過:“(開頭)好像音樂里定調一樣,全曲的音調都是它給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弊h論文的開頭要講究“短、快”。短,即要簡潔,最好三兩句成段,引入本論。開頭短,可避免冗長之贅,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間上突出其內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題要快,最好三言兩語就點明文章的基本觀點或議論的話題,這樣有利于作者展開論述,不致出現(xiàn)主旨不清、中途轉換論題等作文大忌。 2、如何恰當使用“連接句”。 見教材P30內容。 3.靈活使用夾敘夾議。 在議論文中,對材料的轉述,可不拘泥于將所給材料連貫地引入議論文,還可以把一個材料分解開,穿插著析理,邊敘邊議,讓敘議融為一體,這是活用材料的高招。 學海無涯。蘇東坡年輕時讀了一些書,頗為自負地在自家門前貼了一幅對聯(lián):“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蘇軾啊蘇軾,天下的字知多少?人間的書有幾何?中國上下數(shù)千年,多少個朝多少個代,又有多少種語言,多少種文字?這太多太多的字所組成的太多太多的書,有人敢說讀盡了嗎?后來,一位老者拿出一本書給他看,他卻一字不識,窘得滿臉通紅,忙把對聯(lián)改成“發(fā)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用以自勉。顯然,蘇東坡從老者無聲的教誨中認識到學海無涯、學無止境的道理。從此,他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讀書、學習,最終成為赫赫有名的一代文豪。是啊,學海無涯,只有“苦作舟”,才能獲得成功的希望。 人才,到處都有,問題在于是否有人去發(fā)現(xiàn)他們。追溯歷史,要是蕭何不與韓信幾天幾夜地談話,他哪里知道韓信是無雙的奇才?要是左光斗不到百姓中去,他怎么能發(fā)現(xiàn)史可法的忠良品格?要是伯樂不深入馬群調查研究,他又怎么可能鑒別出日行千里的良馬呢? 四、作業(yè)對照。 1.中心論點:科學的道路上充滿了艱難險阻 開頭: 意大利哲學家和思想家布魯諾因反對亞里士多德的“地心說”,宣傳哥白尼的“日心說”,宣傳進步的宇宙觀,反對宗教哲學,而引起羅馬宗教裁判所的恐懼和仇恨。他被指控為宗教的叛逆并革除了他的教籍,以致長期流亡國外。1592年,布魯諾在威尼斯被捕入獄,在被囚禁的8年中,他遭受了接連不斷的審訊和折磨,但布魯諾始終堅持自己的學說,最后被判為“異端”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成為文藝復興時期為捍衛(wèi)真理而獻身的杰出學者。布魯諾的人生歷程無疑為后來者提供了啟示:在科學探索的崎嶇道路上充滿了各種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只有勇于克服這些艱難險阻,才能使科學不斷地戰(zhàn)勝謬誤,真理不斷地戰(zhàn)勝迷信。 2.中心論點:科學家要具有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開頭: ①人聲鼎沸的羅馬廣場上,教徒們舉著火把,聲嘶力竭地喊著:“燒死他!燒死他!”廣場中心豎著一個十字架,一位青年被綁在上面,腳下是成堆的柴火,眼睛里跳動著火苗。 “說!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一個身著黑長衫的教徒朝他威脅道。 “不!太陽才是中心!”青年沒有絲毫畏懼。 “點火!”那黑長衫教徒氣急敗壞,一聲令下。 火焰頓時在青年的腳下燃起,廣場上一片歡呼。烈火中青年的目光始終是堅定的,他在烈火中永生。他,就是布魯諾,一個為科學真理勇敢獻身的人,他為歷史增添了一道火紅的風景。 ②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天文學家、哲學家布魯諾,因為宣傳哥白尼的學說和自己的科學見解,為維護真理,在羅馬教會的地牢里受了8年的非人的折磨,仍舊沒有低頭。最后在羅馬鮮花廣場被活活燒死。布魯諾早已料到自己的結局。他說:“我認為勝利是可以得到的,而且勇敢地為它奮斗。我的后代將會說:‘他不知道死的恐懼,比任何人都剛毅,認為為真理而斗爭是人生最大的樂趣?!惫沤裰型?,多少圣賢豪杰,仁人志士,他們?yōu)閲遥瑸槊褡?,為人民的利益,為真理和正義的事業(yè),勇于犧牲個人、家庭的利益甚至寶貴生命,這就是獻身精神。這種精神需要大智大勇,需要無私愛人。正由于有了這種獻身精神,人類社會才得以發(fā)展,才有可能日益美好。 3.中心論點:黑暗勢力有時是很強大的 開頭: 對宇宙的探索,人們以前都相信“地心說”,除此以外的任何解釋都被視為異端邪說。哥白尼“日心說”的提出更是極大地觸怒了教會,不被世人所接受。正在這時,走出了一位敢于對“地心說”說“不”的人──布魯諾,他以滿腔熱血積極支持“日心說”,竭力揭示“地心說”的荒謬,卻被羅馬宗教裁判所判為“異端”,處以“火刑”。由此可見黑暗勢力的強大,它所代表的愚昧無知和頑固兇殘的態(tài)度往往會扼殺新思想,扼殺真理,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發(fā)展的巨大障礙。 第三課時 一、 課堂練習:完成練習一、二。 教學參考: 1.“扔進沸騰的水鍋”和“放到一個盛滿涼水的鍋中”,對青蛙來說一是逆境,一是順境。面對逆境,青蛙表現(xiàn)出一種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斗志,奮力一躍,竟跳出鍋外,安然逃生。身處順境,青蛙逍遙自在,怡然自得,殊不知,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結果是厄運悄悄來臨,最終只能葬身鍋底。由此可以警醒世人:人生沒有直路可走,艱難險阻總是難免,順利時,當居安思危,不斷進取,方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遇到挫折時,應不畏艱險,自強不息,才能戰(zhàn)勝困難,取得成功。命運,靠自己把握,未來,要自己開拓。海明威說:沒有人可以打敗你,除了你自己。這一告誡值得我們永記心懷。 2.青蛙被冷不防地丟進煮沸的水鍋里,能奮力躍出鍋外;可當他被丟進慢慢加熱的鍋后,卻乖乖地束手就擒,不做任何反抗,最終葬身鍋底。偉大思想家孟子一句警世名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是對溫水青蛙原理的最好詮釋。沒有危機意識,就算你經(jīng)過再大的風浪,一個陰溝也能讓你翻船。 3.一只青蛙被突然丟進滾沸的水鍋中竟然能奮力躍出,安然逃生,然而卻在慢慢加熱升溫的水中葬身鍋底。我們如果把滾沸的油鍋看成“逆境”,那么微溫的水鍋便是“順境”。面對逆境,青蛙奮力一躍,化險為夷;身處順境,青蛙得意忘形,終至喪命。兩種不同的結果實在發(fā)人深省。 4.青蛙是一種冷血動物,當把它扔進煮沸的水鍋中的時候,他知道反抗是因為知道危險。一段時間后,再把它扔進一個冷水鍋中,并在鍋底慢慢加熱,他卻沒有意識到危險,在逐漸加熱的水中享受著,當他感受到燙的時候,他卻無力跳出,因為它已經(jīng)麻木。人往往也是這樣,有些人站在懸崖上,面對萬丈深淵,誰也不敢跳下去,因為那是危險、災難;而逐漸在走向深淵,逐漸在犯罪卻自己不察覺。一些貪贓枉法者就是這樣,經(jīng)得住大風大浪的洗禮,卻經(jīng)不住糖衣炮彈、金錢美女的誘惑。 5.一只被扔進煮沸的熱水鍋里的青蛙能安全逃生;可是,一只被放在冷水鍋里慢慢煮的青蛙卻性命難保,這就是“溫水青蛙原理”。這個原理告訴我們:一個人必須能夠應對不斷變化的社會環(huán)境,要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不滿足于現(xiàn)狀、不安于現(xiàn)狀,切不可在渾渾噩噩中度日,更不可躲避在暫時的安逸中。否則,就會落得與這只青蛙一樣的下場。 第二題 參考例文 1.李斯特在巴黎公演前夕偶識了身處窘境的肖邦,他十分賞識這個青年的才華,于是在燈火熄滅之際,悄悄換上了肖邦。由此,肖邦被以這種獨特的方式介紹給了巴黎的聽眾。中國自古有“千里馬易得,伯樂難求”之說,李斯特這種提攜新人的伯樂精神和甘當人梯的無私品德無疑是值得稱頌的。 2.當燈光豁然大亮時,幾乎傾倒每個人的琴聲,竟然出自名不見經(jīng)傳的肖邦之手。李斯特以自己的聰明與智慧有力地推薦了肖邦,不僅使肖邦有了展示高超演奏技藝的機會,也為那些迷信名流、崇拜權威的音樂迷上了難得的一課。愛迪生曾說過:“我崇尚一切德高望重的名人,但我從不拜倒在他們的腳下,我渴望用科學來否定他們的某些謬誤?!边@說明了同樣的道理:不能迷信權威,在凡人之間同樣有不少出類拔萃之士。 二、作文訓練:將練習一寫成一篇大作文。 [補充例文] 成功需要代價 ──有感于“每朵花下都有刺” 一位小姑娘伸手去摘一朵盛開的玫瑰。突然,幾根尖刺扎入了手指。試了試其他的幾朵,均是如此,她縮回了手,哭喪著臉說:“為什么每朵花下都有刺?” 生活中,我們都有過類似的境遇。當我們確立好一個目標后,我們起步走。目標是輝煌奪目的,而通往目標的路卻是那么地漫長,崎嶇。我們說:“為什么成功總是那么難?” 是啊,世上沒有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得到的成功,成功是需要代價的,不忍受一定的苦楚,任何人也難以摘取成功的花朵。 陳景潤若不是廢寢忘食地埋頭苦干,忍受了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他如何能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摘取數(shù)學皇冠上的明珠?司馬遷身在大獄,遭受酷刑,如果不能忍受巨大的痛苦,他又怎能寫出那“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我們對學習更是如此,不付出辛勤的汗水就無法得到成功?!皩W海無涯苦作舟。”有的人不能忍受奮斗途中的辛勞,怕被花刺破手指,望著成功的鮮花,他退卻了;而有的人,眼睛注視著成功,用堅忍不拔的毅力做拐杖,忍著困倦、寂寞,忍著勞累、孤獨,用汗水鋪成了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雖然舉起鮮花的手已是血跡斑斑,但是,他畢竟成功了。 不僅學習如此,當前的改革也是這樣。改革的前景自然是令人振奮的:國家昌盛,人民富裕,國泰民安,中華民族又騰飛于世界。然而當前我們也遇到了很多困難:發(fā)展不平衡,市場疲軟,供應不能滿足需求等等。然而我們卻不能不改革,不能離開這條強國之路。我們知道:每朵花下都有刺,沒有一種成功是不需要付出代價的。我們會咬緊牙關,振作精神,忍受當前的諸多不足,克服困難,我們有的是信心和勇氣,有的是毅力走過這外有壓力內有困難的艱難歲月,到達光輝的頂點。 倘有這樣一個人,能夠忍受花刺扎入皮肉時的疼痛,那么,他可以摘取自己心愛的鮮花;倘有這樣一個民族,懂得“每朵花下都有刺”,懂得成功是需要代價的,因而能夠咬牙忍受各種壓力,忍受各種苦痛,不屈不撓地奮斗,那么這個民族就可以騰飛于世界。 愿我中華民族能忍受奮斗過程中的苦楚,愿我中華民族早日騰飛于世界。 [點評]本文的中心論點是“成功是需要代價的”,作者在轉述材料時形象細致地描寫了其中一個小姑娘摘花的場景,強調和突出了與論點密切相關的信息“每朵花下都有刺”,語言簡潔生動。接著用“生活中,我們都有過類似的境遇”作為過渡,使材料與觀點銜接自然,邏輯嚴密。文中還多次巧妙地把轉述融入了論證中,如“有的人不能忍受奮斗途中的辛勞,怕被花刺破手指,望著成功的鮮花,他退卻了”,“倘有這樣一個人,能夠忍受花刺扎入皮肉時的疼痛,那么,他可以摘取自己心愛的鮮花”,這樣邊敘邊議,避免因運用過多的敘述代替必要的分析說理,顯示了作者駕馭材料的高超能力。 麻雀說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說黃鸝/徒有一身美麗的裝束/黃鸝說百靈/聲音悅耳動機不純/百靈說最無原則的/要算是鸚鵡/鸚鵡說喜鵲/生就一副奴顏媚骨…… 要求根據(jù)寓言詩《鳥的評說》,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議論文。 留一些眼光看自己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是人盡皆知的道理。每個人都會有缺點和不足,也總會有超出他人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該怎么辦呢?像《鳥的評說》里的鳥兒那樣只數(shù)落別人的不足嗎?不,應該留一些眼光看自己。 “人貴有自知之明”。古人這句話可以說是頗有道理的。荀子《勸學》中曾說道:“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也就是說要成就自己的美德,就要天天檢查反省自己,也就是說要留下眼光看自己,只有這樣才能有良好的修養(yǎng)。相反,那些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只把眼光盯在別人身上,一心想挑別人的毛病、出他人的丑,從而就認為別人不如自己的自我滿足者們,是永遠不會有所成就的。就像《鳥的評說》里的鳥兒,麻雀笑話燕子怕冷,但麻雀從沒想過它不能像燕子那樣從北方飛到遙遠的南方;喜鵲說蒼鷹好高騖遠,但它從不能像蒼鷹那樣一飛沖天,傲視四野。它們只把眼光盯在別人身上,而不是聽到對自己的批評就認真檢查自己是否真正有那些錯誤,從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其結果飛翔于云天的仍是蒼鷹,唱歌悅耳的依然是百靈,它們誰都沒有進步。 我們生活也是這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何必要把眼光盯在別人身上呢?為什么要用自己的標準衡量別人呢?就像墻與風向標一樣,墻的可貴之處就在其立場堅定,風吹來依舊巋然不動,但它永遠不能像風向標那樣指示風向。此時墻能做的就是要認真檢查自己身上是否有漏洞,而不是去譏笑風向標的隨風轉來轉去立場不堅定了。 把專門挑別人毛病的眼光收回來看看自己吧,認認真真找找自己的缺點,想想如何去改進,如何使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益的人,這才是最有意義的事情啊! 留一些眼光看自己! [點評]這篇佳作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對所給材料的處理恰到好處。作者開篇先引入俗語,通過設問,一語中的,僅一句話,就巧妙地轉述材料,同時又揭示出了本質寓意,提出了中心論點:“應該留一些眼光看自己”,開門見山,十分利落。在中間論證的過程中,又再次巧妙地使用了原材料,先引用兩條古語,然后靈活地轉述了原材料的主要內容,兩相比較,在此基礎上,文章深入一層,從鳥類延伸到人類社會,暗扣原材料,指出我們每個人都有不足和缺點,不要把眼光盯在別人身上,用自己的標準衡量別人。最后在上文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文章水到渠成,自然收束。短短精練幾語,不僅用“專門挑別人毛病”等詞句巧妙暗點原材料,還強化了中心,增強了立意高度,極有說服力。-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材料的有機轉化 文章寫作與修改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2.2材料的有機轉化教案 新人教版選修文章寫作與修改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2.2 材料 有機 轉化 教案 新人 選修 文章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2599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