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第五單元 伶官傳序》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ppt
伶官傳序,歐陽修,伶:封建時代稱演戲的人為伶 。,伶官傳選自歐陽修新五代史。,序:為一種文體,相當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編者的“按語”,它的內容或是提綱挈領地評價該書內容,或者敘述著書作文的緣由,以便有助于讀者理解下面有關書或文的內容。,伶官:在宮廷中授有官職的伶人, 叫做伶官 。,六一居士初謫滁山,自號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于潁水之上,則又更號六一居士。,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笨驮唬骸笆菫槲逡粻?,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歐陽修六一居士傳,作者簡介:,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是北宋中葉詩文革新運動的倡導者,并培養(yǎng)了大批的古文作家,如“三蘇”父子、王安石等都是出其門下。,歐陽修,寫作背景,北宋王朝建立后,隨著土地和財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統(tǒng)治集團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不斷進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銳。面對這種形勢,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恥辱,每年都要靠納幣輸絹以求茍安。,寫作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間的五個朝 代,即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是我國歷史上的動蕩時期。在這短短53年間,先后換了四姓十四個國君,篡位、弒君現(xiàn)象屢見不鮮,戰(zhàn)亂頻繁,后唐莊宗就是被殺的一個。后唐莊宗李存勖(xu)稱帝后,迷 戀伶人,“常身與俳(pai)優(yōu)(雜耍藝人)雜戲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敗政亂國的伶官景進、史彥瓊、郭從謙等人所惑。后叛亂四起,擁有重兵的伶官拒不發(fā)兵,而莊宗親征又告敗北,眾叛親離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亂,用亂箭射死了莊宗。,100多年后,歐陽修就此事發(fā)表了自己的感慨,寫成了新五代史伶官傳。伶官傳中,作者對為莊宗所寵幸并為非作歹、敗國亂政的景進、史彥瓊、郭從謙等三人予以鞭撻(ta),揭露他們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離心互相猜忌、禍亂不息的罪惡行徑。 本文就是歐陽修為新五代史伶官傳 所作的序言。,作 品 簡 介,新五代史即五代史記是一部紀傳體史書,因有薛居正編纂的舊五代史在前,故稱之為新五代史。歐陽修認為舊史不宜“垂勸誡,示后世”重新編寫了五代史。寫伶官傳是為了告誡北宋統(tǒng)治者吸取后唐莊宗李存勖(xu)寵幸伶人而身死國滅的歷史教訓,力戒驕奢,防微杜漸,勵精圖治。,課 文 朗 讀,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 道理 雖然 難道 不是 推究 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的原因 代“這個道理” 唉!盛衰的道理,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說不是人事造成的嗎?推究莊宗所以取得天下,與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分析第一段:,先提出興衰由人事的觀點,接著舉出將要評價的后唐莊宗的事例。 問:作者對天下興衰持怎樣的看法? 答: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第一段:提出中心論點,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 用于主謂間,取獨 告訴 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 判斷句 統(tǒng)治者的確立或即位 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 而 判斷句 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鼻f宗受而藏之于廟。 一定,應該 接受 并且 在 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 用 省“于”,介后 省“之”,介后 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 省“之”,代“三矢”,分析第二段:,第二段譯文,世人傳說晉王臨死時,把三枝箭賜給莊宗,并告訴他說:“梁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與我約為兄弟,可是后來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恨。交給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記你父親報仇的志向?!鼻f宗受箭收藏在祖廟。以后宗莊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隨人官員,用豬羊去祭告祖先,從宗廟里恭敬地取出箭來,裝在漂亮的絲織口袋里,使人背著在軍前開路,等打了勝仗回來,仍舊把箭收進宗廟。,分析賞讀,1.通過第二段的敘述來看,“莊宗之所以得天下”在于什么? 答: 2.晉王臨終遺言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話簡單回答。 答: 3.這兩段各自采用了什么表達方式?兩段之間是什么關系? 答:,“憂勞可以興國”。,告知三件憾事,勸莊宗完成遺愿。,第一段議論,第二段記敘;總分關系。,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 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 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 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 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 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當 捆綁 繩索,旺盛,匆忙的樣子 等到 叛軍,第三段分析,省略句,介詞短語后置,用匣子裝著,返回的地方 以至于,第三段譯文,當他用繩子綁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裝著梁國君臣的頭,走進祖廟,把箭交還到晉王的靈座前,告訴他生前報仇的志向已經完成,他那神情氣慨,是多么威風!等到仇敵已經消滅,天下已經安定,一人在夜里發(fā)難,作亂的人四面響應,他慌慌張張出兵東進,還沒見到亂賊,部下的兵士就紛紛逃散,君臣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頭發(fā)來對天發(fā)誓,抱頭痛哭,眼淚沾濕衣襟的可憐地步,怎么那樣的衰敗差勁呢!,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 自于人歟? 書曰:“滿招損,謙受益?!睉n勞可以興 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使動用法,或者;探求,考察;跡象,第三段譯文,難道說是因為取得天下難,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這樣的嗎?還是推究他成功失敗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書上說:“自滿會招來損害,謙虛能得到益處。”憂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第三段分析,評論莊宗連續(xù)的勝利,用“意氣之盛”回應開頭的“盛”字;又評論他的失敗,用“何其衰也”回應開頭的“衰”字。然后引古語“滿招損,謙得益”,進一步闡明盛衰由人事。,第三段分析,1、第三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答;本段主要寫莊宗失天下的經過,是對“逸豫可以亡身”的說明。 2.第三段和第二段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試具體說明。 答:正反對比。二段正面敘說,三段反面敘說。,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 強盛 全,所有的 沒有人 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夫禍患常 圍困 被動句 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積聚 (介后) 被動句 結尾告誡人們不要走歷史的覆轍,記住“滿招損,謙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歷史教訓。,第四段分析,第四段譯文,因此,當他興盛時,普天下的豪杰,沒有誰能和他相爭;到他衰敗時,數(shù)十個樂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國滅,被天下人恥笑。禍患常常是由一點一滴極小的錯誤積累而釀成的,縱使是聰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種愛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結果陷于困窮,難道僅只是溺愛伶人有這種壞結果嗎?,第四段分析,指出“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所溺”不只限于伶人。 問:第四段以感嘆結尾有何作用? 答:告誡人們不要走歷史的覆轍,記住“滿招損,謙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歷史教訓。,908年(23歲) “與爾三矢” 912年(27歲) “系燕父子以組” 923年(38歲) “函梁君臣之首” 926年 (41歲) “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得天下 - 15年-盛 失天下 - 3年-衰,為 什 么?,本文的論點是什么?,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國家興盛與衰亡的道理,雖然說是天命,難道不是由于人事嗎?,盛衰在于人事,盛-“憂勞可以興國” 衰-“逸豫可以亡身”,憂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 安閑享樂可以使自身滅亡。,盛 衰,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 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盛 衰,“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原,推究、探討,晉王三矢,受遺命,矢志復仇,盛,憂勞興國,衰,寵伶人,身死國滅,逸豫亡身,天命,人事,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論證手法分析,成敗皆人,謙得益 滿招損,對比,?,!,思考: 在一百多年后的北宋中葉,作者重新提這件史實,有何意義?,讓歷史的悲劇 不再重演!,格 言 警 句,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作者寫作意圖,歐陽修寫伶官傳并冠以短 序,目的是評述伶官受寵幸而亂政的史實,借事論理,諷諫當時北宋王朝的執(zhí)政者力戒驕奢、居安思危、防微杜漸、勵精圖治;通過總結歷史教訓,也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文旨 文章總結了后唐莊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歷史教訓,闡明了國家盛衰取決于人事的道理。諷諫北宋王朝力戒驕奢、防微杜漸、勵精圖治。,1、寫作特色 清人王符曾、沈德潛評價伶官傳序,都認為關鍵是“善 用抑揚之法”,你能看出文中是怎樣使用這種筆法的嗎?,采用欲抑先揚的手法。,小結,“晉王三矢”故事的敘述,“一夫夜呼, 亂者四應”的概括,“燕王”與“契丹”“皆背晉 以歸梁”的事實,都體現(xiàn)出這一特點。 這也是歐 陽修散文 創(chuàng)作的特 點。,2、本文敘事簡約之特點,微,禍患常積于忽微 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墻而坐 從數(shù)騎出,微行入古寺 微斯人,吾誰與歸,其,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 其皆出于此乎?,(微小的事),(悄悄地),(為隱藏身份而改裝),(如果沒有),(副詞,應當,一定),(語氣詞),(代詞,他),(大概,表揣測語氣),知識歸類:一詞多義,盛,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請其矢,盛以錦囊 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 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困,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 智勇多困于所溺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告,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 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興盛),(裝),(旺盛),(強盛),(圍困),(困擾),(困厄),(困難),(告訴),(祭告),(稟告),知識歸納,契丹與吾約為兄弟 而告以成功 函梁君臣之首 一夫夜呼 亂者四應 倉皇東出 憂勞可以興國 逸豫可以亡身 禍患常積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名動,訂立盟約,形名,成功的消息,名動,用盒子裝,名狀,在夜里,數(shù)狀,從四方,名狀,向東面,使動用法,使興盛,使動用法,使滅亡,形名,細微的地方,形名,有智有勇的人,詞類活用,知識歸納,特殊句式,1、梁,吾仇也。 2、此三者,吾遺恨也。 3、盛以錦囊。 4、系燕王父子以組。 5、而告以成功。 6、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7、智勇多困于所溺。 8、燕王,吾所立。,判斷句,判斷句,介詞短語后置句,、省略句,介詞短語后置句,介詞短語后置句,、省略句,被動句,介詞短語后置句,、被動句,判斷句,知識歸納,古今異義,1、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2、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3、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4、抑本其成敗之跡,人為 / 有關員工的錄用、培養(yǎng)、獎懲等工作,推究,探究 / 原來,一般的官員 / 做某一方面的工作,抑或,或者,還是 / 壓制,蝶戀花 歐陽修,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注釋:幾許:多少。堆煙:形容楊柳濃密。玉勒:玉制的馬銜。雕鞍:精雕的馬鞍。游冶處:指歌樓妓院。章臺:漢長安街名。唐許堯佐章臺柳傳,記妓女柳氏事。后因以章臺為歌妓聚居地。亂紅:落花。 賞析:此詞寫暮春閨怨,疊用三個“深”字,寫出其遭封鎖,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獨處,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訴之感。 “玉勒雕鞍”以下諸句,逐層深入地展示了現(xiàn)實的凄風苦雨對其芳心的無情蹂躪:情人 薄幸,冶游不歸;春光將逝,年華如水。篇末“淚眼問花”,實即含淚自問?;ú徽Z,也非回避答案,“亂花飛過秋千去”,不是比語言更清楚地昭示了她面臨的命運嗎?,歷史朝代順口溜,夏商和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zhàn)國,一統(tǒng)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zhàn)國亂悠悠,秦漢三國西東晉,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同學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