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論文 閱讀教學要重視與“教科書編者”對話》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教學論文 閱讀教學要重視與“教科書編者”對話(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閱讀教學要重視與“教科書編者”對話
吳建明
一、“教科書編者”有什么地位和作用?
對話是在主體間性中進行的。 參與對話的主體包括: 顯性主
體,即教師、學生、文本;隱性主體,即文本的作者和教材的編
者。
在過去十年中, 對話已成為教師自覺的教學行為。 閱讀課堂上顯性主體的地位得到落實, 形成了一種互動、 多重的新型教學方式。但隱性主體的作用不被重視,隨性誤讀教材,隨心架空教
材,隨意超越教材,因而課堂上出現(xiàn)“偽對話” “泛對話”“淺對話”等現(xiàn)象。簡言之,教學意識強烈,課程意識淡薄。
閱讀對話的主
2、要載體與憑借是文本,即編入教科書的具體篇什(課文)。單從靜止的、互為獨立的文本閱讀視角來看,在
編寫教科書時,教科書編者是文本的第一任讀者。 在鉆研教材時,教師是文本的第二任讀者。 在閱讀教學時, 學生是文本的第三任讀者。
雖然閱讀教學的終極目標是達成學生主體的教育生成, 但最終是要通過主體間性對話的方式展開。 沒有教科書編者這個隱性主體的參與,對話就會缺乏方向感, 就很容易造成對話的平面化、膚淺化,甚至錯誤。
因為教科書不是一般的普通的兒童文學讀本, 它承載著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特殊使命。 入選教科書的課文, 都是經(jīng)過教
科 者有目
3、的地精心地修 、改 而成的???,教科 集中體 了教科 者的教育思想、 教學理念, 也體 了教科 者 程 準、教育目 的 。
教科 的 寫并不是 程 準的機械 解和被 反 , 而
是在 程 準所描述的框架內(nèi) 行 造性的 成果。 秀的教科 ??具有 明的個性和特色。 ”
比如,依據(jù) 文 程 準 寫的人教版 教科 , 在構(gòu)建 文系 和 系 的同 , 精心構(gòu)建 學系 。 學系 與 系 相互配合,其主要功能有:激 學 文的 趣, 起主
學 文的愿望; 明確 文學 目 , 追求 文學 整體效 ;依憑 文和其他 料中 言 的生 點, 引
4、 , 得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 言 ; 加 合性學 的指 , 提高 文的 合運用能力。 如果教 能明晰教科 的 種 排體系, 明白教科 者的 種 寫意 , 就會少犯或者不犯把 文教材的原生價 當做教學價 的 。
教學的 度增加一個“教科 者” ,確立和凸 了教科 者在 文 程建 中的地位和作用, 更重要的是促 大家思考 一個 :教科 者 什么呈 一篇 文,而不是呈 另外的 材料? 然, 的思考有利于 化 程意 ,有利于提升 量,有利于逼近 文本真,有利于 程目 。
二、教 如何與教科 者 ?
5、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 2011 年版)》提出,教師“應認真鉆研教材,正確理解、把握教材內(nèi)容,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
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須基于正確理解、 把握教材內(nèi)容, 賴于認真鉆研教材,始于和教科書編者的真正對話。
本是一篇一篇零散各處的文章, 到了教科書上, 就有了新的承載,這就是編者的作用所致。就一篇課文的價值而言,有其原生價值,也有其教學價值。就一篇課文的教學價值而言,也有許多。那么面對一篇課文, 我們究竟用哪一點教學價值呢?這就需要語文教師站在課程的角度思考: 為什么編者把這篇課文編在這里?這一課必須教什么,能夠教什么?
有位教師執(zhí)教
6、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精讀課文 《紀昌學射》,課前從三個層面與教科書編者進行了對話。
1.宏觀對話
首先,與全套書、全冊書對話。思考:教科書的編寫體例、
知識結(jié)構(gòu)和整體安排有著怎樣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明確:人教版四年級下冊體現(xiàn)了第二學段的閱讀要求——側(cè)
重通過關(guān)鍵詞句幫助理解文章, 體會其表情達意的作用以及對文
章大意的把握。
2.中觀對話
其次,與單元對活。思考:這組課文有什么特點?導語告訴
我們什么?“我的發(fā)現(xiàn)”或“交流平臺”滲透的是什么?這個單
元的主題是什么?語言訓練點是什么?
7、
明確: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主題是“中外故事” 。閱
讀訓練重點是體會故事中的道理,學習簡要概括故事的主要內(nèi)
容,練習復述故事。
3.微觀對話
然后,與課文對話。思考:這篇課文的特點是什么?把它放在這冊書、這個單元的意圖是什么?課后練習題的設計又體現(xiàn)了編者什么用意?
明確:《紀昌學射》是一則寓言故事,其特點就是通過簡單的故事體現(xiàn)深刻的道理。 具體的閱讀要求是通過關(guān)鍵詞句讀懂故事,懂得道理,學會概括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復述故事。課后習題2:“飛衛(wèi)為什么先要紀昌練習眼力呢?這則寓言給了我們什么啟
發(fā)呢?” 提示了怎么教寓言故事
8、, 怎么教 “這個年段” 的“這篇”寓言故事。
有了如此豐厚的對話基礎,教師的閱讀教學對話簡單而高
效。
(1)讀故事。
抓住關(guān)鍵詞“下工夫練眼力”和“百發(fā)百中” ,概括故事的
主要內(nèi)容。
(2)提問題。
飛衛(wèi)為什么先要紀昌練習眼力呢?作者寫學射為何只用了
一句話?從內(nèi)容和形式探討“苦練眼力”和“百發(fā)百中”之間的
聯(lián)系,為高一級對話奠定了基礎。
(3)悟道理。
這則寓言給我們什么啟示呢?學生很容易就明白: 無論學什么,都先要從苦練基本功開始。如果說上述是從“編”的角度與
9、
教科書編者對話,把握教科書的編寫體例和編排思路,那么,我們還可以從“選”的角度與教科書編者對話,探察選文的依據(jù)、改編的緣由,揣摩編者的意圖。因篇幅有限,不再贅述。
三、如何引導學生與教科書編者對話?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2011 年版)》指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 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 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學生學習一篇課文, 不等同于學習報刊上的某篇文章。 課文閱讀有一定規(guī)定性,讓學生通過一篇課文的學習,達到學會、會
學、持續(xù)不斷地樂學。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教科
10、書編者做了很多努力,不僅構(gòu)建了課文系統(tǒng),還構(gòu)建了助學系統(tǒng)。
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與教科書編者對話, 把教科書編者的意圖轉(zhuǎn)化為學生的學習活動, 指導學生認真細致地讀好課文、 理解
課文和學會表達。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zhèn)€人閱讀” “防止逐字逐句的過深分析和遠離文本的過度發(fā)揮” 。
學生是成長中的“這一個” ,課堂不應該由教師牽著或者趕著學生走,更不應該讓學生放任自流,理應提倡“學導”并舉,從動機到形式都要真正體現(xiàn)以下三點: 讓學于生——心甘情愿地
“讓學”,讓教師的“教”更好地為學生的“學”服務,不能讓
教師的“教”擠占學生的“學
11、” 。還學于生——應該在教學過程
中落實自主學習,讓學生真讀、真說、真寫、真感悟、真體驗。
助學于生——學生是成長中的人, 在學習過程中會有困難, 會有
失誤,需要教師這個學習的“過來人”的啟發(fā)、引導和幫扶。學
生不喜歡讀的,讓他喜歡讀;學生讀不懂的,讓他讀懂;學生不
會讀的,讓他會讀。筆者認為,充分利用教科書的助學系統(tǒng)是引
導學生與教科書編者對話的重要策略。
1.借助“單元導語”導向功能
每組課文之前都編排了單元導語, 低年級幾句話, 中年級一段話,高年級兩段話。目的在于激發(fā)閱讀期待,說明單元主題,提示學習方法。
12、
2.憑借“文中泡泡”導思功能
課文里編排了吐泡泡的形式, 以學習伙伴的口吻提出問題,體現(xiàn)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邊讀邊想, 自讀自悟。 引導學生逐漸領悟讀書時應該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從而提高自己讀
書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利用“課后習題”導練功能
課后思考題緊扣文本, 引導學生在理解內(nèi)容和學習表達的結(jié)
合上,學有所得。
4.依托“交流平臺”反思功能
“回顧拓展”中的“交流平臺”是低中年級“學習園地”中
“我的發(fā)現(xiàn)”的進一步發(fā)展。低年級引導發(fā)現(xiàn)識字方法、詞句規(guī)
律;中年級引導發(fā)現(xiàn)語文本身的規(guī)律和學習語文的方法; 高年級
引導交流閱讀感受和讀寫方法。
除此之外,教科書中的“資料袋” “寬帶網(wǎng)”“閱讀鏈接”等
都具有很強的助學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