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通脹社會心理論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居民通脹社會心理論文(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居民通脹社會心理論文
居民通脹社會心理論文
2015/04/09
一、研究背景與綜述
(一)通脹的承受主體。李金昌將通脹承受主體劃分為消費者、生產者、國家財政及社會整體四類,并根據不同承受主體分別構建四個承受力系數。[6]孫敬水將通脹承受主體分為國家、企業(yè)、居民三類。[7]本文的研究重點是從民生視角關注居民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
(二)通脹承受力的主要觀點及測算方法。對于通脹承受力的測算,學術界多從經濟視角考察。(1)以物價水平、貨幣收入和消費支出三個指標來衡量。居民收
2、入承受能力等于當年增加的實際收入與前一年收入之比;支出承受能力等于當年增加的實際支出與前一年支出之比;綜合承受能力等于增加的收入與因物價上漲增加的支出之比。[8](2)居民收入增幅高于物價上漲幅度,則居民通脹承受力增強,二者之比若低于1.5∶1,則人民生活水平會受影響;物價上漲,消費支出增加,但消費傾向和邊際消費傾向下降,則通脹承受力較強;物價上漲,消費傾向下降,儲蓄貨幣增加,則通脹承受力強;高通脹、低恩格爾系數,表明居民通脹承受力增強。[9](3)群眾心理上對通脹的承受力是:適應性弱、影響面廣、震動性小、應變力差。通脹社會承受力的三個界限是物價上漲率不能高于工資上漲率、不能高于儲蓄利息率、不
3、能造成降低最低生活水平和擴大最低生活水平者所占的比例。[10](4)借用商業(yè)銀行風險壓力測試的基本思想與分析方法,對純價格因素進行分離,構建居民通脹承受力測度指標,開發(fā)壓力測試模型。
(三)影響社會心理承受力的因素。社會心理承受力受客觀社會刺激和主觀心理條件的交互作用。從外部的社會刺激層面看,有社會政治刺激、社會經濟刺激、社會文化刺激、社會道德刺激四方面因素。從內部條件的主體心理基礎來看,有以下五方面因素:(1)主體需要的滿足程度及驅動滿足需要動機的強度。(2)公平感——相對受益的比較。(3)社會價值觀和民族文化心態(tài)。(4)社會歸屬體驗——安全感和危機感。(5)國民的現代性程度。[2]
二
4、、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獻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理模型分析法。
(一)數據來源及樣本說明通過自編調查問卷,采用PPS等距隨機實地抽樣調查方法,在潮州市區(qū)抽取10個社區(qū)居委,在每個居委抽取25個調查對象,共調查250位調查對象。在進行數據分析前,對每一備選變量中的漏答、錯答、缺失樣本進行剔除,最終獲得有效問卷共226份,有效率為90.4%。樣本基本情況信息如下(見表1)。從調查對象基本情況來看,具備綜合性、代表性的特點。性別比例較為均勻,收入分布特點為中間大,兩頭小,基本與潮州市總體居民收入分布情況一致,職業(yè)分布兼顧不同行業(yè)群體。
(二)分析框架通過構建居民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指數,
5、讓調查對象分別對八大類消費品價格上漲承受力進行自我評估,從社會變革視角研究居民對通脹的心態(tài),直接反映其主觀感受。以人口變量、組織變量、經濟變量為自變量,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為因變量,進行顯著性分析,測量哪些因素對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存在顯著性影響。再運用因子分析方法,對居民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的影響因素進行降維歸因分類,提取公因子,并運用適當的旋轉,達到改變信息量在不同因子上的分析。在此基礎上,構建多元回歸線性方程,測算各變量的影響程度。
三、數據分析
(一)居民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的均值和方差分析1.總承受力及對不同類別物品承受力總承受力測算方法:第一步,在對居民消費支出分類的基礎上,從居民主觀
6、上易于接受理解的角度對分類標準略作調整,增加住房消費項目。分為食品、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yī)療保健、住房八類。第二步,先測算八大類消費支出承受力,采用五等分量表,分為“可以承受-5分”、“基本可以承受-4分”、“一般-3分”、“不太能承受-2分”、“無法承受-1分”。第三步,總承受力=八大類消費品分承受力總和/8。經測算,結果如表2。由表2可得出以下結論:(1)居民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總得分為3.36分,介于“一般”至“基本可以承受”之間。(2)按不同消費品分類來說,承受力由弱到強分別為:住房、醫(yī)療保健、居住、教育文化娛樂、交通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務、食品、衣著。這里
7、有一點須指出的是,盡管在量表中注明“居住”是指租賃房租、住房維修及管理、水電燃料等,但調查中仍存在居民將“居住”與“住房”兩項混淆的現象。故“居住”及“住房”兩項的數據不具可比性。2.不同個體特征居民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顯著性分析以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職業(yè)、常住人口數、從業(yè)人數、在讀學生數、是否有住房、家庭人均年收入為自變量,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為因變量進行方差分析。分析結果僅職業(yè)、家庭人均年收入兩項變量顯著性水平小于0.05,分別為0.017、0.000,Eta方分別能解釋因變量10.5%、12.5%的比例。故認定職業(yè)與收入水平與居民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存在顯著性差異。下面按職業(yè)和收入
8、分類對居民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作進一步分析。從職業(yè)類別來看,工作穩(wěn)定、社會地位較高、收入水平較高的人承受力較強,無職業(yè)、工作不穩(wěn)定的人承受力較弱。其中,外企員工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最高,為4.21分,家務勞動者最低,僅為2.79分。具體數據如下。從收入來看,高收入者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最高,中等收入群體間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比較接近,低收入者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最弱。高收入群體與中低收入群體的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差距較為明顯,總承受力呈現出隨著收入提高增強的趨勢。上面已檢驗出二者存在線性關系,再選擇Pearson方法和Spearman方法,進行雙側檢驗,測得Pearson相關性顯著性水平為0.000,Sp
9、earman相關系數為0.224,顯著性水平為0.001。二者顯著性水平均小于0.05,故拒絕零假設,認為收入與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存在顯著線性相關關系。從消費品的分類來分析,有三個問題值得探討:(1)居民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較弱的是哪些消費品?(2)居民最關注哪些消費品的價格?(3)目前無法滿足居民需求的消費品有哪些?通過對不同收入階層與八大類消費品之間的關系分析得出以下結論:(1)不同收入階層對八大類消費品的承受力及關注度在品種上有相似性,但承受程度及關注度存在差異。(2)對住房、醫(yī)療保健、教育文化娛樂這三項,不同收入階層的承受力均較弱。其中住房一項隨收入呈現U形分布,家庭人均年收入在3~4萬
10、這個群體位于U形底部,僅2.0分的承受力。(3)居民對價格關注度較高的三種消費品為食品、醫(yī)療保健、生活用品與服務。由此看出,保障生活基本需求的物品價格仍是居民的關注重點。民以食為天,食品作為保障百姓生活的基本物品,不論是高收入者或者低收入者,都很關注其價格變動,以55%的關注度位列第一。這就不難理解近年來為何居民對食品價格上漲反應如此強烈的現象。從不同收入階層來分析,除去食品、醫(yī)療保健兩項(因這兩項在各個收入階層中關注度都較高),高收入者關注度較高的為教育文化娛樂,其中家庭人均年收入在4~5萬的居民對教育文化娛樂關注度達62%,中低收入階層較關注住房、生活用品及服務。將收入水平與消費品分類進行
11、顯著性分析可知,僅衣著一項顯著性水平大于0.05,其它均小于0.05,其中住房一項顯著性差異最為明顯。收入在1.5~2萬和4~5萬的居民對住房的關注度最高,分別為47%、52%。(4)目前居民需求不滿足度較高的三類消費品是:醫(yī)療保健、住房、教育文化娛樂,分別為44%、36%、23%。高收入階層的闕限值集中在教育文化娛樂、醫(yī)療保健這兩項,其中4~5萬收入群體對教育文化娛樂的不滿足度高達83%。中低收入階層的闕限值集中在住房、醫(yī)療保健兩項,其中3~4萬收入群體對住房的不滿足度達65%。
(二)對居民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影響因素的因子分析本研究選取18個影響居民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的變量,包括“對消費
12、時機認可度、對國家經濟狀況的判斷、對個人經濟狀況的判斷、對通脹原因的了解度、對國家調控通脹措施的了解度、對通脹的預期自我層次感、期望層次感、風險意識、生活滿意度、工作滿意度、家庭經濟滿意度,對政府調控通脹、住房、教育、醫(yī)療、社會保障、社會公平等六項工作的滿意度”,對以上變量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先檢驗數據是否適合因子分析方法。1.KMO和Bartlett球度檢驗通過對變量進行KMO和Bartlett球度檢驗得出KMO值為0.890,大于0.6,顯著性水平為0.000,小于0.05,故適合做因子分析。2.提取公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公因子,利用樣本數據得出因子負荷矩陣,求解變量相關矩陣的特征值
13、,根據特征值大于1確定四個公因子。下表為因子提取結果,給出了因子的特征值說明的方差占總方差的百分比和累計百分比。四個因子可以解釋全部變量的66.437%信息。3.因子旋轉運用具有Kaiser標準化的正交旋轉法對因子模型進行旋轉變換,使公因子的負荷系數更接近1,以便于命名和解釋變量。表4給出了旋轉后的因子與原始變量的相關矩陣,按系數從大到小排列。根據表4因子旋轉的結果,第一因子定義為“政府工作滿意度”,第二因子定義為“個人現狀滿意度”,第三因子定義為“通脹認知度”,第四因子定義為“對通脹未來預期”。在因子分析結果的基礎上對居民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進行交互分析。
(三)從社會心理變量對居民通脹社會
14、心理承受力進行交互分析1.社會滿足感社會滿足感是指主體需求的主觀滿足程度,是影響主體社會心理承受力的心理動因。本文從“政府工作滿意度”及“個人現狀滿意度”兩個切入點探究居民社會滿足感。政府工作滿意度包括對調控通脹、住房、教育、醫(yī)療、社會保障、社會公平六個分指標,個人現狀滿意度包括生活滿意度、工作滿意度、家庭經濟滿意度三個指標。評分均為5等分量表,很滿意-5分、比較滿意-4分、一般-3分、不是很滿意-2分、很不滿意-1分。(1)居民對政府工作滿意度不理想,高收入群體滿意度較低,對政府工作滿意度總得分僅為2.89分,介于“不是很滿意”至“一般”的范圍。隨著收入增加,居民對政府工作滿意度并沒有隨之得
15、到提高,其中家庭人均年收入在4~5萬的人群對政府工作評價最低,僅為1.77分,介于“很不滿意”到“不是很滿意”之間,其次為5萬以上的居民,為2.13分。對政府工作評價相對較高的是0.5~1.5萬的居民。(2)居民個人現狀滿意度總得分為3.26分,居民個人現狀滿意度呈現出隨收入增加而提升的趨勢(見圖3)。對其進行方差分析及相關性度量,得出F值為3.596,顯著性水平為0.001,R為0.298,R方為0.084,Eta方為0.104,故認定居民個人現狀滿意度與收入水平存在線性正相關關系。(3)從居民對政府工作分指標滿意度數據可知,住房的滿意度墊底,其次是調控通脹與社會公平。透過社會公平滿意度來看
16、居民的相對剝奪感,發(fā)現高收入群體的相對剝奪感要強于中低收入者,其中家庭人均收入在4~5萬的人群相對剝奪感最為強烈,得分僅為2分,見表5。2.風險意識潮州居民總體風險意識不高,高風險意識人群僅為28.30%。風險意識高的人,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也較高。從人群特征來分析,年齡低、文化程度高、收入水平高的人風險意識較高。調查中還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問:如果本市外有某個工作崗位,工資高,能發(fā)揮您的特長和提高您的社會地位,但工作緊張、競爭激烈、收入不穩(wěn)定,并有失業(yè)可能,您是否愿意接受這份工作?回答見表6。3.通脹認知度通脹認知度包括對通脹原因的了解度和對國家調控通脹措施的了解度。潮州居民通脹認知度為3.2
17、8分,接近“一般”水平。從收入水平來看,中低收入者對通脹主觀認知度較高,高收入者通脹認知度較低,其中家庭人均年收入4~5萬的人群得分最低,僅為2.57分。從年齡來看,高年齡者通脹認知度較高,以42~51歲人群認知度最高,為3.5分。從文化程度來看,通脹認知度得分“小學及以下”為3.6分,“初中”為3.5分,“高中(含中專)”為3.4分,“大專及以上”為2.9分,通脹認知度與文化程度呈現負相關的態(tài)勢,顯著性為0.000,相關系數為-0.275。
(四)影響居民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居民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屬于居民主觀感受范疇,除受客觀經濟收入因素制約外,個體特征及其主觀價值態(tài)度
18、也對承受力有重要影響。本文以家庭人均年收入、對政府工作滿意度、個人現狀滿意度、風險意識、對通脹認知度、消費信心為自變量,以居民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為因變量,構建多元線性回歸方程。將以上自變量與因變量進行相關分析,顯著性水平均小于0.05,故認為其有顯著相關關系。選擇逐步回歸方法,最終進入回歸方程的有四個自變量,分別為個人現狀滿意度、對政府工作滿意度、通脹認知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分析情況如表7。
四、結論及對策
(一)研究結論1.潮州居民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表現不很理想,其中承受力較弱的三類消費品是住房、醫(yī)療保健、教育文化娛樂。不同收入階層對八大類消費品的承受力及關注度在品種上有相似性,但承受程
19、度及關注度存在差異。高收入者的闕限值集中在教育文化娛樂和醫(yī)療保健,中低收入者的闕限值集中在住房、醫(yī)療保健。食品作為生活必需品,不論高收入者還是低收入者都普遍關注,其關注度位居首位,其次是醫(yī)療保健和生活用品及服務。2.從經濟變量來看,與主觀幸福感隨經濟收入呈U形分布有所不同,居民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呈現出隨經濟收入持續(xù)升高的趨勢。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雖屬于社會心理范疇,但它一定程度上是客觀經濟基礎的主觀反映。從組織變量來看,有穩(wěn)定職業(yè)、社會地位較高的人群表現出來的承受力比無業(yè)、職業(yè)不穩(wěn)定、社會地位低的人群要高。3.除受經濟水平、職業(yè)制約,社會心理因素對居民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有重要影響。居民的社會滿足
20、感、社會風險意識、通脹認知度、相對剝奪感等均不同程度影響居民通脹社會心理承受力。個人現狀滿意度與經濟收入呈現正相關關系。而對政府工作滿意度及對社會公平滿意度分析結果出乎意料,高收入階層對政府工作滿意度及社會公平滿意度遠低于中低收入者。除了以上結論,筆者還發(fā)現兩種值得進一步討論的現象。(1)“無肉可吃罵娘”。因為處于社會底層、文化程度不高、收入水平較低,通脹對其基本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中低收入群體在通脹面前表現出無奈與力不從心,導致對政府、社會、個人現狀的不滿。(2)“端起飯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高收入群體盡管社會地位較高、文化程度較高,占據優(yōu)勢社會資源,經濟收入較高,但仍心有余怨,這并非因為物
21、質生活不好,而是心中仍充滿不公平感、不滿感。這既折射出當下一些不良社會心態(tài)的影子,也給政府下一步改進工作指引了方向。
(二)對策建議1.樹立“社會軟治理”理念,通過凝聚社會正能量使民和。基于社會變遷、社會轉型的大背景,利益格局被打破、社會結構分化、社會矛盾激發(fā),人民主體意識覺醒,社會心態(tài)也隨之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網絡的渲染下,仇富、仇官、相對剝奪感、攀比等不良社會心態(tài)有膨脹的跡象。社會心態(tài)失衡導致在通脹問題上出現媒體為奪眼球夸大渲染、群體負面情緒相互傳染、通脹預期盲目不理性現象。這既需要相關部門重視通脹政策宣講,提高民眾對通脹的認知度及政府調控措施的認可度,培養(yǎng)民眾理性的通脹預期,也需要媒體
22、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對當前通脹問題能夠客觀真實地加以反映,充分發(fā)揮輿論正面引導的作用。2.建立社會保障調整機制,通過編織社會安全網使民安。因為有后顧之憂,所以在通脹面前,56.8%的調查對象選擇削減開支,22%的調查對象選擇儲蓄等消極措施應對。一方面,要完善基本養(yǎng)老保險制度、基本醫(yī)療保險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另一方面,養(yǎng)老金、扶貧標準、最低工資標準應與經濟發(fā)展、財政收入、物價變動聯(lián)動適時調整,從而增強居民消費信心,激發(fā)預期消費。3.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問題,通過提升社會滿足感使民樂。(1)提高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加大財政轉移力度,增加和改善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供給,從制度上為民生福祉保駕護航
23、。(2)關注重視民眾的主觀感受,以民眾反映突出的問題為切入點,重點解決住房、醫(yī)療、教育三大問題。(3)樹立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給民眾足夠的信心,相信政府有決心、有勇氣、有能力解決好通脹問題。4.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通過消除相對剝奪感使民富。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城鄉(xiāng)居民人均實際收入比2010年翻番。(1)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規(guī)范資本市場運作,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保障公民財產權在拆遷、征地等過程中不受侵犯。(2)擴寬就業(yè)渠道、強化職業(yè)技能培訓。重在提升勞動者素質與技能,使其適應當前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客觀需求。(3)鼓勵創(chuàng)業(yè),鼓勵實業(yè)致富。完善落實稅收優(yōu)惠、小額貸款擔保等扶持政策。(4)建立職工工資和勞動者收入的正常增長機制,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作者:陸澤雁單位:國家統(tǒng)計局潮州調查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