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學年高中語文 第一單元第2課《貝多芬百年祭》講解與例題 北京版必修5
《2013-2014學年高中語文 第一單元第2課《貝多芬百年祭》講解與例題 北京版必修5》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3-2014學年高中語文 第一單元第2課《貝多芬百年祭》講解與例題 北京版必修5(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11 2 貝多芬百年祭 這是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疾、孤獨。他由痛苦造就,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chuàng)造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幸福,用痛苦換來歡樂!他,就是貝多芬。學習本課,要了解貝多芬的事跡,把握貝多芬音樂中所體現(xiàn)的精神,并進一步正確評價英雄的人生選擇。 蕭伯納(1856—1950),英國現(xiàn)代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戲劇家。他出生于愛爾蘭都柏林的一個小公務員家庭,由于家境貧寒,從小不得不自謀生路。他寫過不少議論社會問題的小冊子,也寫過幾部長篇小說,但是主要成就在戲劇方面。1892年,蕭伯納發(fā)表了第一個劇本《鰥夫的房產》,這部劇作以其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罪惡的深刻、語言的生動機智和毫不畏縮的戰(zhàn)斗精神,揭開了英國戲劇史上新的一頁。他一生共寫了51個劇本,數(shù)量之大,在英國戲劇文學史上是前無古人的。這些作品使他成了20世紀前半葉英國文學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劇作家。193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蕭伯納的主要劇作還有《華倫夫人的職業(yè)》《巴巴拉少?!返取? 1.注字音 加點字 讀音 加點字 讀音 澎湃 péng pài 鰥夫 guān 巴赫 hè 熊崽子 zǎi 滑稽詼諧 jī huī xié 上溯 sù 纏綿悱惻 fěi cè 管弦樂 xián 強 倔強[ jiàng 切 切分音 qiē 強壯 qiáng 咬牙切齒 qiè 奔 奔騰 bēn 予 賦予 yǔ 奔頭兒 bèn 予取予求 yú 2.寫漢字 詞語 易錯字 干zào 燥 急zào 躁 jué 士 爵 堯shùn禹 舜 3.解詞義 格調:(1)指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藝術特點的綜合表現(xiàn)。(2)〈書〉指人的風格或品格。 上溯:(1)逆水上行。(2)從現(xiàn)在向過去的年代推算。 纏綿悱惻:形容內心痛苦難以排解。也指文章感情婉轉凄涼。 前所未有:從來沒有過的。 玩世不恭:以消極、玩弄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 4.辨用法 (1)不免 難免 例:①他甚至在街上遇上一位大公和他的隨從時也總不免把帽子向下按得緊緊的。②討論問題,看法難免會不一致。 “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說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種消極的結果。后面只跟肯定形式。 “難免”表示因某種情況而發(fā)生不希望出現(xiàn)的結果。后面可以跟否定詞。 (2)自許 自詡 例:①但是如果我使用了最偉大的這種字眼……貝多芬自己就會責怪我;而且誰又能自許為靈魂比巴赫的還偉大呢?②他自詡精通英語,卻連一篇短文也翻譯不好。 “自許”意思是自我稱贊、自命?!白栽偂币馑际亲钥?。 1.一百年前,一位雖聽得見雷聲但已聾得聽不見大型交響樂隊演奏自己的樂曲的五十七歲的倔強的單身老人最后一次舉拳向著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還是和他生前一直那樣地唐突神靈,蔑視天地。 點評:這個長句既是對貝多芬形象的生動描寫,又是對他性格的概括總結,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時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2.貝多芬對莫扎特有一種出于道德原因的恐怖。 貝多芬不是戲劇家,賦予道德以靈活性對他來說就是一種可厭惡的玩世不恭。 點評:這些語句揭示了貝多芬與莫扎特性格與創(chuàng)作的不同之處,貝多芬是特立獨行、強調原則的,而莫扎特則相對靈活,能夠融入主流社會;貝多芬的音樂完全表現(xiàn)心情,莫扎特則更多地考慮了樂式,靈活地給浪子也加上“迷人的圣光”。 3.貝多芬的音樂是使你清醒的音樂。 點評:貝多芬的音樂沒有絲毫的媚俗之處,它能深入聽眾的心靈,振聾發(fā)聵,令人警醒,從而使聽眾感受到生命的尊嚴和意義。 1.本文所寫的貝多芬在蕭伯納的眼中是怎樣一個人? 提示:“他是反抗性的化身”。貝多芬的一生是在孤獨和不幸的痛苦中度過的,生活的艱難歷練了貝多芬的精神和意志,在這種生活的重壓下,貝多芬沒有逃避,而是直面人生,與生活抗爭,與命運抗爭,可以說是一個硬漢性格人物。他的音樂就是反抗性精神的主要載體。 2.文章刻畫人物除了直接描寫外,還調動了哪些藝術手法? 提示:文章除了對貝多芬進行直接描寫以表現(xiàn)他的個性外,更多的時候,作者把他設置到一個客觀的環(huán)境之中,運用襯托、對比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生動。 (1)談到貝多芬的靈魂是“最奔騰澎湃的”時,與韓德爾、巴赫相比較,突出貝多芬的活力與熱情。 (2)莫扎特、海頓等都是舉世聞名的大音樂家,但在這里,似乎都成了貝多芬的鋪墊和陪襯。把不同性格的人放在一起來突現(xiàn)人物的性格是刻畫人物的重要手法。 (3)從服飾上把貝多芬穿“散腿褲”與莫扎特等人穿“緊腿褲”進行比較,形象地寫出了不同身份的兩種人,突出了貝多芬的鮮明個性。 巧釋“貝多芬之謎” 這是一篇祭文,作者沒有像論說文那樣層層論證,最后表達出文章的主旨;而是追記了貝多芬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的各個側面。由于緊緊抓住了“反抗性”這個深層題旨,文章的議論淋漓盡致,一氣呵成,有著很強的邏輯力量。作者從作曲家“誰也管不住”的性格寫到他“不理睬傳統(tǒng)的風尚”,而這些又恰恰是貝多芬區(qū)別于前輩大師海頓和莫扎特的本質所在;由這一區(qū)別出發(fā),作者又精辟地指出了造就貝多芬的時代因素。最后,作者將這一切集中到作曲家的音樂創(chuàng)作上,揭示了包孕在他的音樂中的前所未有的驚人的活力和激情——這一解開貝多芬之謎的關鍵。對應著這些闡說,作者有意識地寫到了貝多芬的孤獨和不為人理解:人們對他的音樂感到困惑,認為他是“發(fā)瘋了”,就連海頓這樣從不知道什么是嫉妒的杰出作曲家,也“就是吃不消貝多芬”。羅曼·羅蘭說過,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往往是孤獨的;作者寫貝多芬的難為世知,也是在從反面深刻表現(xiàn)出他與黑暗的時代、與貴族化和宮廷化的傳統(tǒng)和時尚進行不息抗爭的偉大靈魂。 藍色之美 魏月明 聽古典音樂時間不長,覺得好聽,旋律動人,意境優(yōu)美,但是也僅此而已,卻一直沒有找到真正的感覺,找不到和藝術家神交的機會,始終感覺遺憾,直到昨夜聽《月光奏鳴曲》,感嘆活到今日,才知道什么是心曠神怡。 昨夜聽到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感覺這支曲子大概是藍色的,內心沁滿清涼。不由令人有“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之感慨。想不到以豪放著稱的貝多芬除了《致愛麗絲》之外還有如此出色的柔情似水的作品,窗外雖無月光,然心中的月光卻灑滿了整個心田。當時就有一種沖動,要提筆寫下自己當時的感覺,但是月光如畫,音樂似水,卻讓我沉醉,哪有勇氣離開它們來提起自己手中的筆。 一直心儀中國的古典文化,“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等等名句豪邁如斯。卻也有“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婉約,這些都讓我心動不已。想不到從萬里之外的德意志民族,我也找到了同樣的感覺。讓人心潮澎湃的《命運交響曲》,和柔情似水的《月光奏鳴曲》,都于我心有戚戚焉。中文在我看來是世界上最為完美偉大的藝術,在中文藝術發(fā)展到頂峰的唐詩、宋詞、元曲,文詞卻能表達出聲音,表達出意境。在另一個世界里的另外一種偉大的藝術,卻也能從聲音里面聽出意境,真正地了解作者。 感謝傳說中的盲人姐弟,若不是他們,貝多芬也許就沒有靈感來完成這讓人心靜如水的偉大作品。想想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月色從窗外灑進來,四周的人都已悄然入睡,感受藝術家的手指在鋼琴上緩緩移動,從他的指尖流出簡單卻又優(yōu)美的似水樂章。月光的第一樂章無疑是偉大的,雖然我不懂音樂的基本原理,可是純樸的心讓我有心境去享受這偉大藝術給人類帶來的美好,簡單的旋律的重復卻能給人以心靈上的寧靜,偶爾一點弦外之音卻又讓人感覺到原來自己并非處在天堂,卻身在人世,這難道不是貝多芬的偉大之處?信手拈來的作品都讓人如此沉醉,真有古人之風。感受音樂,感受鋼琴家的手指在自己的心房上移動,在心靈深處用最簡單卻最完美的旋律奏出感人的樂章,窗外月色如畫,此情此景,人世間的一切雜念都不復存在,心靈得到凈化,仿佛自己回到了童年,和自己親愛的人在夏夜的庭院望著天上的星星,有一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感嘆人何必拘泥于紅塵中的功名利祿,卻放棄美好的事情。哎,世上忙忙碌碌的人,為了各種理想盲目奔波,雖然無可指責,但是沒有心境去享受這人間最美的樂章,卻也殊為憾事。再想想自己,童年的青山綠水都已只能在夢中相見,在北京這現(xiàn)代化的大都市,有的是鋼筋混凝土,自然卻不知何處而去,要是沒有音樂,我的心靈真不知棲身何處。 那么,我怎么表達我對《月光奏鳴曲》的感受呢?這種感覺我也說不出來,就好像一個著名的教文學的教授,上課上到動情之處,總是情不自禁地大呼,妙,妙!至于學生問到妙在何處,老先生卻說,自己去體會,真乃名師風范。文學一事,在于自己心靈上的感應和理解,豈是別人講解得出的。老師引進門,修行在個人。自己不體會,怎知個中三味,正所謂“可以意會,不可以言傳”也。 今晨出門之前,又忍不住聽了聽讓我動心的《月光奏鳴曲》,但再也沒有昨夜之感覺,難道自己心中已有雜念?難道音樂要在夜深無人的時候聽? 藍藍的天空,藍藍的樂曲,每當我聽到貝多芬的音樂時總感到一種藍色的美。讓我們一起去聆聽貝多芬的天籟之音吧! (有刪改) 作者抓住了欣賞音樂的獨特感受——藍色,還習慣于用古詩詞表達自己的心情,試著在西方最偉大的文化和東方最偉大的文化之間找出共同點,可謂構思奇特,獨具匠心。 貝多芬把整個生命都奉獻給了藝術,這一信念趨使他陷入到瘋狂的情結中,抗拒著人生的重負,接受著命運的磨礪(如本身身體的殘疾)。他這一生都在與命運進行抗爭。請圍繞“與命運抗爭”這一中心,儲備寫作素材。 ●命運并非機遇,而是一種選擇;我們不該期待命運的安排,必須憑自己創(chuàng)造命運。 ——布萊克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貝多芬 ●人可以支配自己的命運,若我們受制于人,那錯處不在我們的命運,而在我們自己?!勘葋? ●當命運遞給你一個酸檸檬時,設法把它制造成甜的檸檬汁?!旯? ●項羽之死 項羽與劉邦爭霸,最后項羽被劉邦的部隊圍困于垓下,他沖出重圍逃到烏江邊,因為無顏見江東父老,在江邊自刎而死。死之前,他歸納自己失敗的原因時認為,他滅亡的命運是上天安排的,與他本人的用兵之道無關。事實上,項羽驕傲輕敵,只重武力,不肯聽從別人的建議,他失敗的主要原因在他自己身上,而不是命運不濟。 ●素材運用示例 1.不要向挫折輕易言敗。這是快樂人生克服痛苦的第一步。著名作曲家貝多芬喪失了聽力,這對他來說是人生中莫大的挫折。但他百折不撓的精神戰(zhàn)勝了失去聽力給他帶來的重重阻礙,從痛苦的堅巖中發(fā)掘出無盡的靈感,導引出快樂的甘泉,他抗擊挫折的決心在旋律中躍動,他沉迷音樂的快樂在音符間流淌。 于是,貝多芬的人生是快樂的人生。(2004年全國卷Ⅱ高考滿分作文《快樂人生》) 2.貝多芬甩開了塵世的喧囂,在音樂的國度里盡情跳躍;居里夫婦拋開了名利的紛擾,在科學的世界中邁出了更深遠的步伐;陶淵明忘卻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們在人生路上輕松徜徉,嗅著人間的芬芳。(2005年湖南高考滿分作文《輕松起跑》) 一、貝多芬逝世后,人們對他的評價 勃拉姆斯說:我的身后總是響起巨人的足音…… 舒曼說:我沒有能見到貝多芬一面,沒有能把我發(fā)熱的頭額貼在他的手上,只要能夠有這么一次,我甚至肯獻出我的大半生。 威爾第說:在這個名字面前,所有的人都要匍匐致敬。 德彪西說:自從貝多芬死后,交響樂已經顯得無用了。 布索尼說:貝多芬是理想的化身,貝多芬就是一個時代。 二、《貝多芬百年祭》賞析(張東明) 這篇議論性散文之所以能給人以強烈的感染,是因為它富于形象性。使議論性文章富于形象性的手法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在抽象議論的同時伴之以生動具體的描繪,譬如說貝多芬《第七交響樂》最后的樂章“可以引起最黑最黑的舞蹈家拼了命地跳下去”,等等;另一種將概念形象化,喻巧則理至,它有助于作者將深刻的思想傳達得深入淺出而又生動風趣。需要指出的是,議論性散文中生動貼切地運用蘊涵豐富的形象,又是作者富于智慧的表現(xiàn),還不僅僅是表述技巧問題。 作品沒有像一般紀念文章那樣使用“偉大”“杰出”“不朽”這類形容詞,而是代之以“最奔騰澎湃的靈魂”這樣一類語言,它們體現(xiàn)著作者的非凡見識,也準確地概括了貝多芬及其音樂創(chuàng)作的特征,這樣就大大增加了作品的概括力。再如第二段一開始,“這樣奔騰澎湃,這種有意的散亂無章,這種嘲諷,這樣無顧忌的嬌縱的不理睬傳統(tǒng)的風尚”,四個斬截的陳述句,就囊括了貝多芬音樂的基本內涵。這種確切、簡練的語言風格,又為作品雄辯豪放的氣勢增添了更大的力度。 (選自《外國散文名篇選讀》,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有刪節(jié)) 111-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貝多芬百年祭 2013-2014學年高中語文 第一單元第2課貝多芬百年祭講解與例題 北京版必修5 2013 2014 學年 高中語文 第一 單元 貝多芬 百年 講解 例題 北京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1500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