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物理 基礎(chǔ)知識鞏固資料《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導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3高考物理 基礎(chǔ)知識鞏固資料《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導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學習目標】
1.了解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認識力能使物體發(fā)生形變或使物體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2.知道力的三要素,會畫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與物體質(zhì)量的關(guān)系.
4.知道物體重心的含義.
5.知道重力產(chǎn)生的原因及其定義.
6.了解四種基本相互作用.
【學習重點】
1.力的概念、圖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學習難點】
1.力的概念.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方法指導】
自主探究、交流討論、自主歸納
【知識鏈接】
【學習過程】
任務(wù)一、力和力的圖示
閱讀教材p
2、51回答下列問題
1、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指的什么?你能舉出例子嗎?如:
2、你還能舉出物體發(fā)生形變的例子嗎?如?
3、什么原因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使物體發(fā)生形變呢?
4、你能給力下一個定義嗎?
5、作用在運動物體上的力,如果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將加快物體的運動,如果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將阻礙物體的運動,這說明力的方向不同,它的作用效果也不一樣,可見,要把一個力完全表達出來,除了指明力的大小,還要指明力的方向。所以力是矢量我們目前學習里哪些矢量?
6、力的單位是什么呢?
7、要想測量力的大小,我們可以用什么工具呢?
8、
3、要具體描述作用在物體上的一個力,我們可以采用什么樣的方法?
做一做:
如圖所示,繩對物體豎直向上的拉力大小為150N,用力的圖示法表示拉力.
如何畫力的示意圖?
任務(wù)二、重力
1、重力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
2、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彈簧秤進行測量,可以根據(jù)公式G=mg計算,(其中的g是我們以前所學的自由落體加速度,它的大小與物體所處的高度和緯度有關(guān).當高度增加時,g的值 ;當緯度增加時,g的值 )。
3、重力的方向總是指向哪?
4、重力的作用點稱為重心,從效果上看,我們可以認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在一個點上,這個點叫做物體的重
4、心.物體的重心位置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是如何進行確定的呢?
做一做: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重力就是地球?qū)ξ矬w的吸引力 B.只有靜止的物體才受到重力
C.物體的各部分中,只有重心處受重力
D.重力是由于物體受到地球的吸引而產(chǎn)生的
任務(wù)三、四種基本相互作用
學生自己閱讀教材第52頁四種基本相互作用,請把自己閱讀的內(nèi)容總結(jié)一下?
【達標檢測】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后,一定同時出現(xiàn)形變和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
B、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 C、物體相互作用時,總是先施力后
5、受力
D、由相距一定距離的磁鐵間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離開物體而獨立存在。
2.下列關(guān)于重力的方向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B.重力的方向總是指向地心。
C.重力的方向總是和支持物體的支持面垂直。
D.由于地球是一個大球體,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無法確定的。
3.關(guān)于物體的重心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物體的重心一定在物體上 B.重心就是物體內(nèi)重力最大的部分
C.物體的重心位置跟物體的質(zhì)量分布情況和物體的形狀有關(guān)
D.用線懸掛的靜止物體,細線方向不一定通過物體的重心
4.關(guān)于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6、 ()
A. 在地球上方的物體都要受到重力作用,所受的重力與它的運動狀態(tài)無關(guān),也不管是否存在其他力的作用
B. 在地球各處的重力方向都是相同的
C.向上運動的物體所受重力可能小于向下運動的同一物體所受重力
D.對某一物體而言,其重力的大小總是一個恒量,不因物體從赤道移到南極而變化
5.關(guān)于四種相互作用,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使原子核內(nèi)質(zhì)子、中子保持在一起的作用是電磁相互作用
B.在天然放射現(xiàn)象中起作用的基本相互作用是弱相互作用
C.萬有引力和電磁相互作用是遠程力,強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近程力
D.地球繞太陽旋轉(zhuǎn)而不離去是由于萬有引力作用
6.如圖所示,畫出均勻矩形木塊在不同情況下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7.畫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質(zhì)量為3.O×106 kg的木箱受重力的圖示。(g取10N/kg)。
學習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