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數(shù)學(xué)總復(fù)習(xí) 課時跟蹤練(四十五)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zhì) 文(含解析)新人教A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0屆高考數(shù)學(xué)總復(fù)習(xí) 課時跟蹤練(四十五)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zhì) 文(含解析)新人教A版(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課時跟蹤練(四十五)
A組 基礎(chǔ)鞏固
1.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α,β交于直線l,若直線m,n滿足m∥α,n⊥β,則( )
A.m∥l B.m∥n
C.n⊥l D.m⊥n
解析:由已知,α∩β=l,所以l?β,又因為n⊥β,所以n⊥l,C正確.
答案:C
2.若l,m是兩條不同的直線,m垂直于平面α,則“l(fā)⊥m”是“l(fā)∥α”的( )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分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解析:因為m⊥α,若l∥α,則必有l(wèi)⊥m,即l∥α?l⊥m.但l⊥m D?/l∥α,因為l⊥m時,l可能在α內(nèi).
故“l(fā)⊥m”是“l(fā)
2、∥α”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答案:B
3.設(shè)a,b是夾角為30°的異面直線,則滿足條件“a?α,b?β,且α⊥β”的平面α,β( )
A.不存在 B.有且只有一對
C.有且只有兩對 D.有無數(shù)對
解析:過直線a的平面α有無數(shù)個,當(dāng)平面α與直線b平行時,兩直線的公垂線與b確定的平面β⊥α,當(dāng)平面α與b相交時,過交點作平面α的垂線與b確定的平面β⊥α.故選D.
答案:D
4.(2019·泉州二模)在下列四個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F(xiàn),G均為所在棱的中點,過E,F(xiàn),G作正方體的截面,則在各個正方體中,直線BD1與平面EFG不垂直的是 ( )
3、 A B
C D
解析:如圖,在正方體中,E,F(xiàn),G,M,N,Q均為所在棱的中點,易知E,F(xiàn),G,M,N,Q六個點共面,直線BD1與平面EFMNQG垂直,并且選項A、B、C中的平面與這個平面重合,不滿足題意,只有選項D中的直線BD1與平面EFG不垂直,滿足題意,故選D.
答案:D
5.(2019·南昌模擬)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PAB與△PBC是正三角形,平面PAB⊥平面PBC,AC⊥BD,則下列結(jié)論不一定成立的是( )
A.PB⊥AC B.PD⊥平面ABCD
C.AC⊥PD D.平面PBD⊥平
4、面ABCD
解析:取BP的中點O,連接OA,OC,則BP⊥OA,BP⊥OC,又因為OA∩OC=O,所以BP⊥平面OAC,所以BP⊥AC,故選項A正確;又AC⊥BD,BP∩BD=B,得AC⊥平面BDP,又PD?平面BDP,所以AC⊥PD,平面PBD⊥平面ABCD,故選項C,D正確,故選B.
答案:B
6.如圖,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AB=BC=2,AA1=1,則AC1與平面A1B1C1D1所成角的正弦值為________.
解析:連接A1C1,則∠AC1A1為AC1與平面A1B1C1D1所成的角.
因為AB=BC=2,所以A1C1=AC=2,
又AA1=1,所
5、以AC1=3,
所以sin ∠AC1A1==.
答案:
7.如圖,已知PA⊥平面ABC,BC⊥AC,則圖中直角三角形的個數(shù)為________.
解析:因為PA⊥平面ABC,AB,AC,BC?平面ABC,
所以PA⊥AB,PA⊥AC,PA⊥BC,則△PAB,△PAC為直角三角形.由BC⊥AC,且AC∩PA=A,所以BC⊥平面PAC,從而BC⊥PC,因此△ABC,△PBC也是直角三角形.
答案:4
8.(2016·全國卷Ⅱ)α,β是兩個平面,m,n是兩條直線,有下列四個命題:
①如果m⊥n,m⊥α,n∥β,那么α⊥β.
②如果m⊥α,n∥α,那么m⊥n.
③如果α∥β,m?
6、α,那么m∥β.
④如果m∥n,α∥β,那么m與α所成的角和n與β所成的角相等.
其中正確的命題有______(填寫所有正確命題的編號).
解析:①中當(dāng)m⊥n,m⊥α,n∥β時,兩個平面的位置關(guān)系不確定,①不正確.
②中,過直線n作平面γ與β交于c,則n∥c.
由m⊥α,所以m⊥c,所以m⊥n正確.
③中由面面平行的性質(zhì),易得m∥β ③正確.
④中,由線面角的定義與等角定理可知④正確.
答案:②③④
9.(2018·北京卷)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為矩形,平面PAD⊥平面ABCD,PA⊥PD,PA=PD,E,F(xiàn)分別為AD,PB的中點.求證:
(1)PE
7、⊥BC;
(2)平面PAB⊥平面PCD;
(3)EF∥平面PCD.
證明:(1)因為PA=PD,E為AD的中點,
所以PE⊥AD.
因為底面ABCD為矩形,
所以BC∥AD,所以PE⊥BC.
(2)因為底面ABCD為矩形,
所以AB⊥AD.
又因為平面PAD⊥平面ABCD,
所以AB⊥平面PAD,
所以AB⊥PD.
又因為PA⊥PD,AB∩PA=A,
所以PD⊥平面PAB.
所以平面PAB⊥平面PCD.
(3)如圖,取PC的中點G,連接FG,DG.
因為F,G分別為PB,PC的中點,
所以FG∥BC,F(xiàn)G=BC.
因為四邊形ABCD為矩形,且E為AD的中
8、點,
所以DE∥BC,DE=BC.
所以DE∥FG,DE=FG.
所以四邊形DEFG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EF∥DG.
又因為EF?平面PCD,DG?平面PCD,
所以EF∥平面PCD.
10.(2019·東莞模擬)如圖1,矩形ABCD中,AB=12,AD=6,E、F分別為CD、AB邊上的點,且DE=3,BF=4,將△BCE沿BE折起至△PBE的位置(如圖2所示),連接AP、PF,其中PF=2.
(1)求證:PF⊥平面ABED;
(2)求點A到平面PBE的距離.
(1)證明:在題圖2中,連接EF,
由題意可知,PB=BC=AD=6,PE=CE=CD-DE=9,
在△P
9、BF中,PF2+BF2=20+16=36=PB2,
所以PF⊥BF.
在題圖1中,連接EF,作EH⊥AB于點H,利用勾股定理,得EF==,
在△PEF中,EF2+PF2=61+20=81=PE2,
所以PF⊥EF,
又因為BF∩EF=F,BF?平面ABED,EF?平面ABED,
所以PF⊥平面ABED.
(2)解:如圖,連接AE,由(1)知PF⊥平面ABED,
所以PF為三棱錐P-ABE的高.
設(shè)點A到平面PBE的距離為h,
因為VA-PBE=VP-ABE,
即××6×9×h=××12×6×2,
所以h=,
即點A到平面PBE的距離為.
B組 素養(yǎng)提升
11.
10、(2019·贛州模擬)如圖,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且BC1⊥AC,過C1作C1H⊥底面ABC,垂足為H,則點H在( )
A.直線AC上 B.直線AB上
C.直線BC上 D.△ABC內(nèi)部
解析:連接AC1,如圖.
因為∠BAC=90°,所以AC⊥AB,
因為BC1⊥AC,BC1∩AB=B,
所以AC⊥平面ABC1,
又AC?平面ABC,所以根據(jù)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平面ABC⊥平面ABC1,
則根據(jù)面面垂直的性質(zhì)定理知,從平面ABC1內(nèi)一點C1向平面ABC作垂線,垂足必落在交線AB上.故選B.
答案:B
12.(2019·貴陽模
11、擬)如圖,在正方形ABCD中,E,F(xiàn)分別是BC,CD的中點,沿AE,AF,EF把正方形折成一個四面體,使B,C,D三點重合,重合后的點記為P,P點在△AEF內(nèi)的射影為O,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O是△AEF的垂心 B.O是△AEF的內(nèi)心
C.O是△AEF的外心 D.O是△AEF的重心
解析:由題意可知PA,PE,PF兩兩垂直,
所以PA⊥平面PEF,從而PA⊥EF,
而PO⊥平面AEF,則PO⊥EF,因為PO∩PA=P,
所以EF⊥平面PAO,
所以EF⊥AO,同理可知AE⊥FO,AF⊥EO,
所以O(shè)為△AEF的垂心.
答案:A
13.如圖,PA⊥圓
12、O所在的平面,AB是圓O的直徑,C是圓O上的一點,E,F(xiàn)分別是點A在PB,PC上的射影,給出下列結(jié)論:
①AF⊥PB;②EF⊥PB;③AF⊥BC;④AE⊥平面PBC.
其中正確結(jié)論的序號是________.
解析:由題意知PA⊥平面ABC,所以PA⊥BC.
又AC⊥BC,且PA∩AC=A,
所以BC⊥平面PAC,所以BC⊥AF.
因為AF⊥PC,且PC∩BC=C,
所以AF⊥平面PBC,
所以AF⊥PB,又AE⊥PB,AE∩AF=A,
所以PB⊥平面AEF,所以PB⊥EF.
故①②③正確.
答案:①②③
14.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PA⊥CD,AD∥BC,∠
13、ADC=∠PAB=90°,BC=CD=AD.
(1)在平面PAD內(nèi)找一點M,使得直線CM∥平面PAB,并說明理由;
(2)證明:平面PAB⊥平面PBD.
(1)解:取棱AD的中點M(M∈平面PAD),點M即為所求的一個點,理由如下:
連接BM,CM.
因為AD∥BC,BC=AD,
所以BC∥AM,且BC=AM,
所以四邊形AMCB是平行四邊形,
從而CM∥AB.
又AB?平面PAB,CM?平面PAB.
所以CM∥平面PAB.
(說明:取棱PD的中點N,則所找的點可以是直線MN上任意一點)
(2)證明:由已知,PA⊥AB,PA⊥CD,
因為AD∥BC,BC=CD=AD,所以直線AB與CD相交,
所以PA⊥平面ABCD,所以PA⊥BD.
又BC∥MD,且BC=MD.
所以四邊形BCDM是平行四邊形,
所以BM=CD=AD,所以BD⊥MC,所以BD⊥AB.
又AB∩AP=A,所以BD⊥平面PAB.
又BD?平面PBD,所以平面PAB⊥平面PBD.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