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七年級語文上冊 17 走一步再走一步學案2(無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七年級語文上冊 17 走一步再走一步學案2(無答案)(新版)新人教版(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走一步,再走一步
學習目標:
1.要求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借助于工具書掌握相關的字詞。
2.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準確復述課文內容。
3.理解“我”的脫險經歷帶來的人生啟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
學習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學習課文的細節(jié)和心理描寫,掌握詳略得當的寫作技巧。
學習難點: 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論理,使學生感受到正確對待困難,在面對困難時要有不餒不躁,沉著應付的信心和決心。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布置預習·導學
1.積累字詞
(1)字音: 訓誡( ) 聳立( ) 迂回( ) 凝視( )
2、啜泣( ) 納罕( ) 瘦骨嶙峋( ) 頭暈目眩( )
小心翼翼( ) 陡峭( ) 著眼( )
(2)釋義
訓誡:教訓和告誡。
嶙峋:山石重疊不平的樣子,也形容人瘦削的樣子。
納罕:覺得驚奇,詫異。
啜泣:抽泣,低聲哭泣。
(3)運用
請你按照事例仿寫句子,要求格式和運用的修辭方法與例句相同 。
示例:如果說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類的智慧就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滴。
。
(如果說國家的利益是泰山,那么,個人的利益就只是泰山上的一顆小石子)(格式相同,修辭運用恰當,語言通順,意思明確,即可得響應的分。
3、)
★請學生用楷書把“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抄寫三遍,要工整、規(guī)范、力求美觀。
2.學生查閱資料與工具書,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下來。
莫頓·亨特,美國當代作家。他早年曾加入美國空軍,做過空軍飛行員。在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參加戰(zhàn)斗,曾經駕駛飛機深入德國完成極其危險的偵察任務。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國作家莫頓?享特65歲那年寫的回憶8歲時爬懸崖的一次經歷。小時候跟別的孩子不一樣,他體弱多病,和五個小男孩一起爬懸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處巖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兩難境地。后來照父親說的,一小步,一小步下來,終于脫險了。作者把這一經驗推而廣之,成為
4、人生的富貴財富,成為戰(zhàn)勝一切艱難的法寶。
3.標點符號的運用:在文中找出有關“說”的標點運用的三種情況。
明確:? ①“我下不去”我哭著說,“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
②“看見了。”我說。
③父親說:“下來吧,晚飯做好了!”
4.用普通話朗讀課文二、三遍,要求讀音正確、流利。理清文章脈絡,復述故事情節(jié),說說你從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文章脈絡
(一)、 起因(1――3)游戲玩厭,去爬懸崖?
???????????(二)、經過?(4——15)?中途被棄,進退兩難?
???????????(三)、結果(16——22)父親指點?,擺脫困境???
???????????(四)、
5、啟示(??23??)走一步?,?再走一步?
復述要求(時間、地點、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
本文蘊含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為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真解決小困難,終將戰(zhàn)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后的勝利。
5.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僅僅指當時“我”下懸崖石架的情形嗎?
從內容上看,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已不局限在“我”那次下懸崖石架的經歷了。而是指人生旅途中的種種挫折,在面對這些挫折時,不要想整個困難有多大,而只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一步步走,直至解決所有困難。在文章中,這段文字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使文章的哲理凸現在讀者
6、眼前。
“走一步,再走一步”首先是指那次“我”在父親的鼓勵下克服困難的過程,其次還指人生面臨挫折時克服挫折的一步步具體行動。
二、指導學習·研討
1.導入(由預習導學導入),簡介作者有關知識(學生答,師做適當補充)。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次實驗(老師講述):
一只饑餓的鱷魚和一些小魚放在水簇箱的兩端,中間用透明的玻璃隔開。剛開始鱷魚毫不猶豫地向小魚發(fā)動進攻,它失敗了,但毫不氣餒;接著它又向小魚發(fā)動了第二次更猛的進攻,它又失敗了,并且受了重傷;它還要進攻。第三次,第四次……多次攻擊無望后,它不再攻擊。這個時候,心理學家將擋板拿開,鱷魚仍然一動不動,它只是無望地看著那些小魚在它的
7、眼皮底下悠閑地游來游去,放棄了繼續(xù)的努力,最終活活餓死。
聽到這樣一個故事,同學們有什么感慨?能簡要談談嗎?(學生各抒己見)
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讀一讀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也許你能從中有更多人生的啟示。
簡介作者見預習導學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⑴范讀、自讀、齊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讀,盡量讀出自己的理解。
⑵讀后討論:
a.“啜泣”是什么意思?課文中幾次寫到“啜泣”?含義有什么不同?前面提到的兩個“啜泣”與奧運會劉翔、王義夫等運動員獲得冠軍后的“啜泣”是否相同?
?a.文中兩次寫到“啜泣”,含義不同。第一次是( 恐懼、傷心),
8、第?二次是(驚喜、委屈、感動、余悸、成就感)。(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實現知識轉化、延伸。)
?b.爬懸崖這件事給了“我”什么啟示?(“我”永遠忘不了的經驗指?的是什么?
c.我永遠忘不了的經驗指的是:?要著眼于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這一步后再走下一步,
?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為止。
3.研讀課文,探究問題。
在理解了作者的意圖后,你對文章的內容、語句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請列出,我們共同解決(生提問或師引導學生提問,培養(yǎng)其主動探究的習慣,生答或師點撥,培養(yǎng)其合作學習能力)。
示例: ﹙1﹚請同學用一句話概述課文所寫的內容。
明確:本文記敘“我”懸崖脫險一事,說明當我們面臨困難和挫折
9、時,要勇于面對困難和挫折,最終是會戰(zhàn)勝困難和挫折。
(2)文章開頭的第一句話,其作用是什么?
指名朗讀:“那是費城七月里一個悶熱的日子,雖然時隔五十七年,可那種悶熱我至今還能感覺得到?!?
(點撥]引出要敘述的故事;表達自己強烈的感受,從而引起懸念,吸引讀者。
﹙3﹚ “我”與其他四個孩子的性格差異是什么?父親為什么不背“我”下來,而是鼓勵“我”向前走?
明確:“我’膽子小內向,其他四個活潑、勇敢;因為“我”從小比較膽小,父親為了鍛煉“我”的膽量,教育“我”如何面對困難、戰(zhàn)勝困難。
﹙4﹚“我”遇到了什么困難?怎樣解決的?解決這個困難的關鍵是什么?
“我”和小朋友們在游戲中,不經意
10、地爬上了一堵垂直的峭壁,下不來,“我”很恐懼,伏在巖石上不敢動彈。暮色中父親用手電筒照著,引導“我”一步一步地走下懸崖。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化整為零,將一個大困難轉化為一個個小困難,一個個自己稍作努力就能解決的困難。在解決這些困難中,“我”逐步樹立了信心,直至信心大增,直至克服了困難。
﹙5﹚“我”遇到的困難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你能分別說說嗎?
這個題目設計旨在引導大家養(yǎng)成細心閱讀的習慣,學會邊閱讀邊歸納、分析。困難具體表現在這幾個方面:①懸崖陡峭,在“我”眼中是一堵高不可攀的險峰;②“我”孱弱多病,八年來身體一直不好;③暮色蒼茫,大地越來越暗。
﹙6﹚為什么別的孩子爬上山頂,而
11、“我”不能?文中好多處提到“杰利”,有何用意?
此題仍然是培養(yǎng)我們細致閱讀的習慣。“我”不能爬上山頂,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由于“我”的身體原因造成的。文中多處提到了“我”體弱多病,細心閱讀就不難發(fā)現,“自我出世以后,八年來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記著母親叫我不要冒險的訓誡”是直接交待,“我”“全身顫抖,冷汗直冒”“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心驚肉跳”“幾乎暈倒”以及“恐懼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等是側面暗示。閱讀中要善于找出這些帶有鋪墊作用的句子,體會寫文章的周密表達。
多處提到“杰利”,也是行文的需要,一方面表現他是富有友情的。起初他鼓勵“我”“別做膽小鬼”;當大
12、家離去時,他“看起來好像有點不放心”;最后是他領著父親來找我的。杰利是個和其他孩子一樣貪玩,又有別于其他孩子的小朋友。另一方面因為杰利這個富有友情的小朋友的存在,為后文與父親找到此處埋下伏筆,使文章行文更加嚴密。
﹙7﹚你對父親找到“我”后不上山崖去接“我”是如何理解的?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理解文章的深層次的內容。父親眼看孩子在懸崖石架上下不來,明知一不小心就會摔死。可是他并不上去救孩子。細讀父親怎樣教“我”下來,很值得人深思。父親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無長進。他讓孩子自己下來,經歷一次磨練,增長勇氣和經驗。事實上,“我”確實從中得到了難忘的經驗。父親這樣做,只給指導、鼓勵
13、,可以使一個孱弱的孩子獲得信心,變得勇敢。
﹙8﹚本文主要講述了作者一次怎樣的人生經歷?作者又是用哪句話來結束這一人生經歷的講述的?試從文中找出?!坝肋h忘不了的經歷”是指什么?
齊讀課文最后一段:“我曾屢次發(fā)現……自己所走過的路程是多么漫長。”
(點撥]“我”童年時一次“脫險”的經歷。作者是用“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這句話結束這一人生經歷的講述的。
“永遠忘不了的經歷”有兩層意思:①從懸崖上學到的經驗使自己終生受益。②將這“經驗,,歸納成:“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边@也就是告訴我們,在困難面前不應該畏懼
14、害怕,而要冷靜地分析困難,化解困難,要由易人手,循序漸進,堅持到底。
﹙9﹚你認為文章以“脫險”為標題與“走一步,再走一步”為標題比較哪個更好些?說說理由。
(點撥)“脫險”僅說清了本文所敘述的事情,而沒有包含從這件事中作者得到的感悟,而原題的意思是把艱難歷程分成一小步一小步走,化整為零,就能戰(zhàn)勝困難。
教師小結:從這篇課文中,可以學到作者小時候在那座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這是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人生的哲理。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
三、鞏固
15、·延伸
1.檢查“讀一讀,寫一寫”內容。
2. “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種在困難面前不畏懼、分析困難、化解困難,對于我們學習具有那些積極的意義?面對考試失敗,面對競賽的失敗,我們的心理時怎樣想的?舉例說明。
第二課時
一、檢查鞏固
1.檢查字詞(聽、寫訓練),默寫課后“讀一讀,寫一寫”的內容(找學生到黑板上默寫)
2.找兩位同學回答第一課時的“鞏固·延伸”練習
二、指導學習·研討
1.學生自由朗讀,劃出詳略描寫的句子。寫過程哪些詳寫?哪些略寫?(學生閱讀、討論解決,考察能力)
明確:本文寫作上詳略得當。開頭的說明和末尾的點題是略寫。當中攀爬懸崖和爬下懸崖的回憶是詳寫。在寫攀爬懸
16、崖過程中,詳寫“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其他小朋友的活動則略寫。寫“我”爬懸崖的過程詳寫,詳寫“我”怎樣在父親的指導下爬下懸崖,父親的指導則略寫,詳寫“我”的行動與心理。
2.找出語段中描寫“我”的動作和感受的詞語,并說說這些描寫的作用。
我終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驚肉跳,盡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邊緣移動,我看在眼里,嚇得幾乎暈倒?!瓡r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暮色開始四舍。在一片寂靜中,我伏在巖石上,恐懼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動彈?!倚⌒囊硪淼厣斐鲎竽_去探那塊巖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頓時有了信心。
[點撥]“我”攀爬懸崖時的動作有:爬、蹲、靠、看、伏、伸、探、踩。其中,最能表
17、現“我”膽小害怕的動詞有靠、伏。
寫“我”的感受的詞語有:心驚肉跳、幾乎暈倒、恐懼、疲乏、全身麻木、小心翼翼、有了信心。這些描寫,刻畫了人物當時的心理、情態(tài),展現了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
3.文中最生動最細膩、幾乎貫串整個故事的,是對“我”的心理描寫,找出并朗讀有關心理活動的語句,然后進行討論分析。
(點撥]課文第二部分中,當“我”被棄于懸崖,文章用了“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嚇得幾乎要暈倒…‘軟弱地哀求”頭暈目?!班ㄆ笨謶趾推7Α薄叭砺槟?,不能動彈”等大量詞句刻畫“我”處于險境中的心理狀態(tài)。這里有委屈、羞辱、迷惘、悔意,以及強烈的恐懼感。
課文第三部
18、分中,孩子在父親的指點下,終于征服懸崖的過程中,作者詳寫了“我”的心理變化:最初是毫無信心(“我下不去……我會摔死的”),繼而是信心萌發(fā)(“這似乎是能辦得到”),隨后是(“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潛在力量,從而激起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4.讓二、三名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三部分。要分別讀出父親平靜的寬慰的、“我”驚恐的和敘述者從容的語調來。
要求學生概括出“我”爬下懸崖過程中的心理變化過程。
(點撥)最初:毫無信心(“我下不去……我會摔死的”);繼而:信心萌發(fā)(“這似乎能辦得到的”);隨后: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最后:巨大成就感。整個變化
19、過程有層次而令人信服。
5.如何看待“父親”對“我”的幫助?
[點撥]這位父親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事情會比較簡單,但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無長進。他選擇讓孩子自己下來,讓孩子經受一次歷練,增長勇氣和經驗。事實上,“我’’確實從中得到了難忘的經驗。這個父親是很懂得怎樣訓練孩子的。他只給孩子以指導、鼓勵,使這個孱弱的孩子獲得信心,變得勇敢。從孩子的角度來說,路要自己走,不能總是讓大人抱著,但在自己走的過程中,要從大人那里獲得經驗。
6.如何看待杰利和另外四個孩子的行為,我們在生活中應當如何對待遇到困難的朋友?
(點撥]杰利是真朋友,他在盡力幫助我,自己沒辦法的時候,把我父親找來了;其他四
20、個孩子則把我扔下不管,還無情地嘲笑,表現很不好。
7.總結本文的寫作方法(學生討論)
(1)敘事技巧嫻熟
本文在敘事中注意前后照應,注意設下伏筆,使得文章記敘周密。“我”的病弱在文中前后照應。文中幾處提到杰利,筆筆都有匠心,杰利叫我“別做膽小鬼”、杰利的不放心都為后文埋下了伏筆。
本文采用倒敘的筆法,用筆儉省地交代了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和起因。結束回憶也用筆干脆利落,這樣一起一收與正文渾然一體。
(2)描寫準確恰當
本文成功地運用了語言、動作、心理描寫和景物描寫。
文中人物的語言準確地反映出人物各自的性格。如“我”的膽怯、父親的耐心細致,都在文中有恰到好
21、處的描寫。
“我”的動作、心理使得整個事件真實而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景物描寫的交代、渲染、襯托作用,都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3)小中見大,哲理深刻
本文這種用親身經歷的一件小事說明道理的記敘方法是一種以小見大,以實寓虛的寫法。
這篇文章雖然語言平白,但仍耐人品讀。就選材而言,無疑是“以小見大”的典范。這樣的小事,無論對哪個人而言都是比比皆是。小事的升華得益于“走一步,再走一步”這一平白卻富有沖擊力和音樂感的標題表述方式,當然也得益于作者對人們常規(guī)思維的突破:人們常常習慣目光長遠,卻常常忽視“走一步”與“再走一步”對困境中的人生巨大的支撐力量!本文的第二個特點是以孩
22、子的口吻敘事使本文更適于孩子們閱讀。無論情節(jié)敘述、心理描寫還是語言風格都屬于孩子們。這篇文章也給那些成人化的學生作文提供了優(yōu)秀的反例,它讓人深思:對孩子而言,到底什么事才是有意義的“事”呢?
? ?小結:
居里夫人說過,“生活對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學習了《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課文,給你留下什么思考呢?進入初中,這是人生路上的一個新的起點。要在新的起點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對無數困難。怎樣面對無數困難,將是我們初中學習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實際問題。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學習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邊”永遠召喚著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達理想的彼岸。
三.鞏固·延伸
1.作補充練習
2.寫作訓練:
我們的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充溢著一些細節(jié):母親的一個親切的撫摸,老師的一個鼓勵的眼神,朋友在天熱時送上一杯清涼的水……請你以“永遠的細節(jié)”為題目,寫意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