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 第二學期(試驗本)第4章第三節(jié) 微生物 《真菌》探究學習的課例教案 上海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八年級生物 第二學期(試驗本)第4章第三節(jié) 微生物 《真菌》探究學習的課例教案 上海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八年級生物 第二學期(試驗本)第4章第三節(jié) 微生物 《真菌》探究學習的課例教案 上海版
一、設計思路:
回歸生活理念,采用主題形式的自主學習,利用、挖掘、開發(fā)學生的經驗、經歷,來探究學習學生生活中身邊的生命科學,培養(yǎng)學習情感,實現(xiàn)學習方式多樣化的體驗,滿足學習條件環(huán)境和學習水平差異的學生自主選擇學習任務,是實現(xiàn)自主建構學習和發(fā)現(xiàn)學習及創(chuàng)新學習的實踐和嘗試。
二、教材分析:
真菌的學習是學生認識微觀領域的起步,是學習的重點,又是難點。生命科學教材中安排了“尋找微生物”的必做活動,目的就是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且教材編寫上也從體型相對比較大的真菌講起,然后再講述微小的細菌和病毒,先
2、認識學生日常生活中容易看到的真菌,增加感性認識,為后面細菌病毒的學習打好基礎,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所以設計和實踐了關于《真菌》探究學習的教學案例。
三、學情分析:
初中生對于生活中的生命科學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和體驗,通過引導能真實感受生活中知識的情景,能體驗到生活中充滿了生命科學知識,因此設計“回歸生活找知識——實驗探究求知識——課堂交流共享知識——指導生活用知識” 的自主學習的探究欲望和建構知識的實踐體驗比較符合學生的原有知識結構和身心特點。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真菌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習性與人類的關系。
(2)學會一些小實驗的探究方法和實驗技能操作。
2
3、、過程與方法:
(1)注重聯(lián)系實際生活,善于學會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知識,用知識來指導日常
生活。
(2)在學習過程中注重體驗,激發(fā)學生善于從課本知識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實
施探究,親身體驗簡單的科學探究實驗。
(3)通過尋找真菌的活動和培養(yǎng)、觀察青霉和酵母菌的實驗,感受真菌的
無處不在,經歷培養(yǎng)和觀察真菌的實驗過程和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小組探究活動中學會懂得尊重他人,學會與他人合作。
(2)在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研精神。
五、重點難點:重點:真菌的形態(tài)結構。難點:酵母菌的營養(yǎng)方式。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1、結合二期課改的要求和實踐經驗,基
4、于回歸生活理念下,開展農村初中生命科學教學實踐,以“自主建構知識”為目標,運用學生的經驗、經歷,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為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背景,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通過親近接觸生活中身邊的生物,從表征、視覺、情感驅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促進學生間的互動、交流,即合作學習。
2、課前準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質疑探索:學生帶著問題,有的上網查找資料,有的到菜場等地實地調查,有的動手實驗,都努力從多角度嘗試解決問題。
3、引導學生自主完成探究實驗,實施探究性學習:①從四個方面拓展了學習的時空、進行有效交流、有效合作。在一系列的合作中完成了學習任務,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及合
5、作學習的魅力。
七、課前準備:
1、學生的準備:尋找生活中的真菌、制作饅頭、培養(yǎng)青霉。
2、制作不含酵母菌的饅頭、培養(yǎng)青霉。
3、為學生探究實驗提供實驗材料器材和實驗室環(huán)境。
八、教學過程:
課前探究活動設計:在學習《真菌》的內容之前一周,讓班內的學生閱讀教材預習了解,并結合原有的知識基礎、聯(lián)系生活實際、上網搜索等多種方式去了解①你認識的真菌有哪些?②酵母菌在做饅頭時有什么作用?怎么證明?③發(fā)酵是怎么回事?你能設計一個探究實驗證明它的過程和產物嗎?(小組合作探究實驗)④天氣入梅后為什么碗櫥等地方容易發(fā)霉?你會培養(yǎng)霉菌嗎?請自選材料每人動手培養(yǎng)。⑤你平時吃蘑菇嗎?蘑菇有哪些營養(yǎng)價值?
6、所有的蘑菇都能吃嗎?為什么?并對探究學習活動結果記錄
師:引言:同學們,經過前階段大家的尋找,找到了哪些真菌呢?今天把你了解的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真菌》
頭腦風暴:你說我說大家說,說出你對真菌的了解。
生:這是香菇;這是蘑菇;我拿的是黑木耳;我這是銀耳,又叫白木耳;老師,這是我爸爸出差時買回來的猴頭菇和靈芝;(教學說明:每位同學都找了一、二種的食用真菌,當一位同學展示猴頭菇和靈芝時很多同學發(fā)出了驚嘆聲,也是第一次看到。將實物拿來展示給大家看,這樣不僅從課的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心,還一起共享了其他同學調查的成果,感受深刻,再難忘懷;自主學習,知識共享已然見效。)
師:大家聽過
7、一句“達克寧”治腳氣的廣告詞嗎?誰記得的說說?
生:“腳氣是由真菌引起的”(教學說明:引導學生認識各種真菌,除了食用的外,探究生活現(xiàn)象,揭示真菌真面目)
一、真菌和人類的關系:十幾萬種
二、真菌的形態(tài)結構
1、酵母菌:
二個饅頭引發(fā)的問題:由小組成員拿出2個不同的饅頭,請同學們摸一下,感覺兩者的區(qū)別,介紹它們的制作過程。
→引出問題:為什么會不同呢?
→再請大家把饅頭扳開,觀察其中松軟的饅頭中有許多空隙,是它們讓饅頭松軟的。(如果空隙不夠明顯,再分發(fā)一些面包觀察)。
→為什么一個有這么多的空隙,而另一個卻沒有呢?
→探究實驗:“酵母菌的發(fā)酵”,請各小組將課前設計的酵母菌發(fā)酵
8、的探究實驗在課堂上演示及匯報實驗設計的過程和改進方法、存在的問題,交流實驗體驗,力求實驗的規(guī)范性、科學性、正確性。在自主實驗設計中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各小組買來了糖和酵母粉,尋找合適的實驗器材,進行實驗設計。其中一個小組的設計讓全班同學看到了最佳實驗結果。
→討論交流:實驗中遇到的問題:看似簡單的實驗卻是經過學生們反復設計,多次改進。如以下細節(jié)①酵母菌糖溶液的濃度。②發(fā)酵的時間。③水溫的控制。④藍色BTB的配置濃度和所需要的量。⑤如何使其在無氧狀態(tài)下進行。(教學說明:這一系列問題都作了多次探索,最后才取得了明顯的實驗結果,體現(xiàn)了實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將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做饅
9、頭原理中所蘊含的酵母菌的作用設計為探究實驗的做法,能啟發(fā)學生思維,體驗參與設計實驗,延伸拓展學力,在實驗中調動感官,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思維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體驗知識的魅力。)
(1)發(fā)酵:酵母菌把糖作為原料,在無氧的條件下分解糖,產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師生共同總結)
→二氧化碳遇熱膨脹使饅頭、面包松軟,酒精在焙制時逸出揮發(fā)。
→出示酵母菌的結構圖,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下:
(2)結構:單細胞,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液泡、細胞核,沒有葉綠素
→問:它沒有葉綠素,如何獲得養(yǎng)料的呢?
(3)營養(yǎng)方式:腐生
→回憶開學初學過的酵母菌的生殖方式
(4
10、)生殖方式:生活條件好時進行出芽生殖,否則進行孢子生殖。
→再舉例:釀酒的原理。
2、霉菌:由菌絲構成
→在我們上海地區(qū)大概在六月份有一個最讓人難熬而悶熱的季節(jié)“黃霉天”,知道為什么稱為“黃霉天”嗎?答:(略)。是呀,因為這個季節(jié)的東西特別容易發(fā)霉,其實所謂的發(fā)霉是因為上面長了霉菌,它也是真菌的一種。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大家自己培養(yǎng)的霉菌。(學生培養(yǎng)用的材料自己選擇,老師預先提醒一下培養(yǎng)的注意事項,在家里自己培養(yǎng),作為課外拓展實驗)
→小組分析:a、為什么生長狀況不同?和哪些因素有關?
b、孢子的顏色為什么不同?
→觀察霉菌(注意觀察菌絲、孢子的顏色)
(2)霉菌的結
11、構:(師生共同總結)
蘑菇:大型真菌的一種
→大家知道嗎?現(xiàn)在很流行的一種清淡、可口、保健的湯——菌菇湯,它的原料就是各類可食用的大型真菌,也就是剛才很多同學展示的。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們吧。
→小組討論交流課前調查搜集到的資料:菌菇類有哪些營養(yǎng)價值?并派代表發(fā)言,和全班一起分享你們的知識。
→所有的蘑菇都能吃嗎?小組交流查到的毒蘑菇的資料。
→觀看宣傳片《珍惜生命,莫食野蘑菇》。
→介紹我國先進的栽培技術。從800多年前宋代就有的我國悠久的栽培史到現(xiàn)如今全國食用菌總產量占世界總量的65﹪。(培養(yǎng)學生為祖國而自豪的愛國主義情感,弘揚民族精神。)
→展示各類大型真菌(實物演示),那
12、么它們有些怎樣的結構呢?
→出示圖片,共同學習
3、蘑菇的形態(tài)結構:菌蓋、菌褶、菌柄、菌絲。
三、真菌的主要特征:師生共同總結
↗結構:
→由學生討論得出:→營養(yǎng)方式;
↘生殖方式:
九、板書設計:
《真菌》
一、真菌和人類的關系:十幾萬種
二、真菌的形態(tài)結構:
1、酵母菌:
發(fā)酵:酵母菌把糖作為原料,在無氧的條件下分解糖,產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結構:單細胞,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液泡、細胞核,沒有葉綠素。
營養(yǎng)方式:腐生。
生殖方式:生活條件好時進行出芽生殖,否則進行孢子生殖。
2、
13、霉菌:由菌絲構成。
3、蘑菇:大型真菌的一種。
蘑菇的形態(tài)結構:菌蓋、菌褶、菌柄、菌絲。
三、真菌的主要特征:
十、學習訓練設計及依據
1、填空:我們吃的面包松軟可口,是因為和面時加入了 菌,其原因是 。癬是由 引起的皮膚病。
2、填寫酵母菌、蘑菇的結構圖。
3、、說出真菌的主要特征。
十一、課例設計說明
1、教學反思:
(1)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則認為“生活即教育”。生物是一門自然科學,人類對自然的認識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探究過程。因此,通過回歸生活,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生活中的生物學現(xiàn)象,體驗生
14、活中的生物學知識,激發(fā)學生研究生物的欲望;通過生物實驗,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內在規(guī)律,獲得生物學知識,這符合二期課改中“實施科學、技術和社會相結合”的理念。
(2)分析教材,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精心設計自主建構知識的學習框架。
(3)二期課改“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既要學習知識和技能,又要掌握方法和過程,還要促進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身心的健康發(fā)展為目標。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情趣和經驗,體現(xiàn)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成敗的關鍵。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學習,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轉變。目前,課堂教學存在的一個比較突出而又普遍的問題是,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意識不盡人意,表現(xiàn)為:
15、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意識不強,獨立思考的習慣較差。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適應“師云亦云”被動地接受知識,只注重結果,缺乏和忽視學習的過程、經歷、體驗。
(4)變接受性學習為建構式學習:體現(xiàn)了學習不僅僅是接受知識,更重要的是個體主動探索知識、建構知識的過程。自主建構知識有助于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在學生“回歸生活找知識——實驗探究求知識——課堂交流共享知識——指導生活用知識” 的學習過程中知識的獲得完全通過一系列的自主學習活動建構起來的。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帶著濃厚的興趣圍繞問題著手解決,進行探究性學習,設計了探究實驗,并在實驗中觀察現(xiàn)象,記錄結果,不斷改進實驗,體驗實驗設計的科學性和
16、可操作性,激發(fā)了學生實驗設計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素養(yǎng)。
(5)在本課案教學實例中讓學生參與了社會實踐活動,學會利用各種途徑去收集學習資料,重視了學習過程,體驗了學習方法,培養(yǎng)了交流、表達、分析、歸納的合作學習的能力,改變了學習方式,豐富了學習經歷,體驗了作為學習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的樂趣和情趣,發(fā)展了學生的個性、特長,展示了學生學習的差異和人文精神,創(chuàng)設了和諧發(fā)展的學習環(huán)境,學習方式得到了關注和改善。同時結合課程資源將生命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有機地融合在知識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懂的珍惜生命,培養(yǎng)愛國情感。
2、參考資料:
《生命科學課程標準》《生命科學教學參考資料初中第二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