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產品的現(xiàn)狀
《我國農產品的現(xiàn)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我國農產品的現(xiàn)狀(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入世以來我國農產品貿易的現(xiàn)狀 1.總量的變化 從絕對數(shù)量上看,入世后我國農產品貿易總額、出口額和進口額都不斷上升,貿易規(guī)模不斷擴大;但從相對數(shù)量上看,進、出口額的增幅波動較大,貿易順差不斷縮小。入世5年中我國農產品貿易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從2004年開始連續(xù)3年呈現(xiàn)凈進口局面,我國由農產品凈出口國變成凈進口國,成為世界上第4大農產品進口國,農產品貿易對我國出口創(chuàng)匯的貢獻逐年減小。雖然從2005年開始,農產品出口增幅明顯高于進口增幅,貿易逆差不斷減少,但是并未改變農產品貿易的逆差局面。根據(jù)商務部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06年我國農產品貿易依然存在-9.60億美元的逆差(見表1)。 2.產品結構的變化 入世以來,主要農產品的進出口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從出口農產品的結構來看,主要出口農產品依然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其中水產品及其制品的出口份額最高,其次為食用蔬菜及其制品、食用水果及其制品和畜產品(見表2);主要進口農產品更加集中于土地密集型產品上,進口量居于前3位的農產品依次為油料、動植物油脂及其分解產品和畜產品(見表3)。 經(jīng)過深加工的農產品在出口中的優(yōu)勢更加突出。農產品貿易順差依次來自于水產品制品,蔬菜、水果、堅果等制品,食用蔬菜,水、海產品,食用水果和堅果。農產品貿易逆差的主要來源為油料、動植物油脂及其分解產品,棉花,畜產品,糖及食糖和食品工業(yè)的殘渣、廢料(見表4)。而谷物貿易是先逆差,后順差,且順差額不斷提高。這主要是由于2003年我國糧食產量降到13年以來的最低谷,糧食減產效應引起國內供需失衡,從而導致了2004年對谷物進口需求的激增,引起當年谷物貿易的高額逆差。隨后國家不斷出臺穩(wěn)定并刺激糧食生產的一系列政策,使得糧食大幅增產,谷物進口需求銳減,谷物貿易額恢復到凈進口狀態(tài)。 3.市場結構的變化 從農產品貿易的市場結構來看,入世以來,我國農產品出口市場仍然以亞洲為主,而進口市場主要集中在北美和南美洲,前4位貿易市場的集中度呈現(xiàn)下降趨勢。在出口方面,日本是我國第一大出口市場,對日出口份額始終保持在25%以上(見表5)。我國農產品出口前4位市場分別為日本、香港、美國和韓國,2002年前4位出口市場的集中度最高,達到63.5%,隨后呈現(xiàn)下降趨勢,到2006年前4位出口市場的集中度降為60.4%,降幅為3.1%。在進口方面,美國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進口市場,我國農產品進口前4位市場分別為美國、巴西、阿根廷和澳大利亞,前4位進口市場的集中度有所降低,但仍保持在52%以上(見表6)。 從具體國家和地區(qū)來看,在我國出口市場中份額持續(xù)上升的有美國、德同、荷蘭和英國,其余國家和地區(qū)的市場份額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動。在進口市場中,份額持續(xù)上升的有巴西、印度尼西亞和俄羅斯。日本和香港作為我國第一和第二大出口市場,在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入世5年來我國對這兩個市場的出口份額不斷下降,這—方面說明農產品出口市場的分散化,降低了出口風險;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我國農產品在這兩個市場競爭力的減弱。 現(xiàn)狀綜合所述: 從我國農產品長期競爭力的變化來看,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呈下降趨勢,出口值絕對量的增長掩蓋了這一趨勢。其中,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的比較優(yōu)勢已基本喪失,而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具有較強的比較優(yōu)勢;同時,鮮活原料型農產品的比較優(yōu)勢呈下降趨勢,而深加工型農產品的比較優(yōu)勢在顯著上升。從農產品出口規(guī)??矗r產品出口結構不優(yōu)、市場結構單一是制約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我國農產品總體出口規(guī)模的增長主要得益于世界農產品出口總額的增長,產品競爭力’下降和市場結構不合理阻礙了農產品出口增長。-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我國農產品 現(xiàn)狀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appdesigncorp.com/p-10463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