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高中生物 第7章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 第2節(jié) 第2課時 隔離與物種的形成 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檔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學年高中生物 第7章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 第2節(jié) 第2課時 隔離與物種的形成 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檔練習(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隔離與物種的形成 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檔
[基礎全練]
1.下列關于物種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不同種群的生物可能屬于同一個物種
B.一個物種只含有一個生物
C.同一物種具有相似的形態(tài)和生理特征
D.自然狀態(tài)下,能通過有性生殖繁殖后代,且后代也有繁殖能力
解析:能夠在自然狀態(tài)下相互交配并且產(chǎn)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稱為一個物種,所以不同種群的生物可能屬于同一物種,A、D正確;一個物種含有多個生物,B錯誤;同一物種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表現(xiàn)相似,C正確。
答案:B
2.下列關于隔離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隔離包括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
B.地理隔離阻止了種群間的基因
2、交流
C.種群基因庫間的差異是產(chǎn)生生殖隔離的根本原因
D.不同的種群之間必然存在著生殖隔離
解析:隔離包括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不同物種間一定存在著生殖隔離,地理隔離可以阻止種群間的基因交流,A、B正確,D錯誤;種群基因庫間的差異是產(chǎn)生生殖隔離的根本原因,C正確。
答案:D
3.下列關于新物種形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生物進化的結果就是形成新物種
B.生殖隔離是地理隔離的必然結果
C.產(chǎn)生生殖隔離是形成新物種的必要條件
D.基因突變一定能導致新物種的產(chǎn)生
解析: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種,A錯誤;地理隔離不一定導致生殖隔離,如東北虎和華南虎
3、,二者打破地理隔離可以產(chǎn)生可育后代,B錯誤;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生殖隔離,C正確;基因突變可以產(chǎn)生新基因,但是不一定形成新物種,D錯誤。
答案:C
4.下列與物種形成無關的是( )
A.不可遺傳的變異 B.地理隔離
C.生殖隔離 D.多倍體形成
解析:不可遺傳的變異不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與物種形成無關,A錯誤;長期的地理隔離會引起種群基因庫發(fā)生變化,與物種形成有關,B正確;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標志,C正確;多倍體的形成會出現(xiàn)新的物種,D正確。
答案:A
5.下列關于隔離與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新物種的形成可以不經(jīng)過生殖隔離
B.地理隔離不會導致種
4、群基因庫間的差異
C.只有生殖隔離能阻止種群間的基因交流
D.二倍體西瓜和四倍體西瓜可以雜交,但二者存在生殖隔離
解析:物種的形成不一定經(jīng)過地理隔離,但是必須經(jīng)過生殖隔離,A錯誤;地理隔離是由于地理上的障礙,使彼此間無法相遇而不能交配,能阻止種群間的基因交流導致種群基因庫間產(chǎn)生差異,B、C錯誤;二倍體西瓜與四倍體西瓜雜交產(chǎn)生的后代三倍體西瓜不可育,故二倍體西瓜與四倍體西瓜之間仍存在生殖隔離,D正確。
答案:D
6.如圖表示某群島上蟬的物種演化示意圖,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別代表不同種類的蟬。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物種戊和物種丁的形成是地理隔離造成生殖隔離
B.由乙
5、形成丙和丁的過程說明變異是不定向的
C.由甲形成乙和戊的過程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D.圖示說明新物種的形成一定要經(jīng)過地理隔離
解析:分析題圖可知,A島和B島存在地理隔離,環(huán)境不同,選擇方向不同,最終導致物種戊和丁形成生殖隔離,A正確;由乙形成丙和丁的過程說明變異是不定向的,B正確;新物種的形成是通過自然選擇形成的,由于環(huán)境的不同,自然選擇的方向不同,C正確;新物種的形成不一定非要經(jīng)過地理隔離,如丙和丁,D錯誤。
答案:D
7.鼠尾草的雄蕊高度專化,成為活動的杠桿系統(tǒng),并與蜜蜂的大小相適應。當蜜蜂前來采蜜時,根據(jù)杠桿原理,上部的長臂向下彎曲,使頂端的花藥接觸到蜜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蜂背上
6、。由此無法推斷出( )
A.在鼠尾草進化的過程中導致雄蕊?;幕蝾l率升高
B.鼠尾草不可以在沒有蜜蜂的地方繁衍后代
C.鼠尾草雄蕊的形態(tài)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D.鼠尾草花的大小、形態(tài)等,常與傳粉昆蟲的大小、形態(tài)、口器的類型和結構等特征相適應,屬于共同進化
解析:鼠尾草雄蕊的形態(tài)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自然選擇使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鼠尾草可通過蜜蜂和其他昆蟲傳粉,沒有蜜蜂的地方也可以繁衍后代;共同進化指不同的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
答案:B
8.下列關于捕食者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捕食者往往捕食個體數(shù)量少的物種
B.捕食者
7、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
C.捕食者的存在往往導致被捕食者的滅絕
D.捕食者的存在可導致部分被捕食者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占絕對優(yōu)勢
解析:捕食者往往捕食個體數(shù)量多的物種,A錯誤;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B正確;捕食者的存在一般不會導致被捕食者的滅絕,否則捕食者失去食物來源也將滅絕,C錯誤;捕食者往往捕食個體數(shù)量多的物種,這樣可避免部分被捕食者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占絕對優(yōu)勢,D錯誤。
答案:B
9.如圖是兩個島上物種演化的模型,圖中上為甲島,下為乙島,A、B、C、D為四個物種及其演化關系,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由A物種進化為B、C兩個物種的內因是________________,外
8、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進化的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
(2)遷到乙島的B物種可能會________________。
(3)假設種群中有一對等位基因A、a,A的基因頻率為10%,a的基因頻率為90%,那么AA、Aa、aa三種基因型的頻率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若環(huán)境的選擇作用使a的基因頻率逐漸下降,A的基因頻率逐漸上升,則后代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的數(shù)量變化趨勢是________。
解析:(1)生物進化的內因是遺傳變異;外因是環(huán)境不同以及
9、地理隔離;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2)因甲、乙兩島的環(huán)境條件不同,再加上地理隔離導致生殖隔離,使B物種不能與C物種自由交配,故B物種可能會形成新物種。
(3)根據(jù)題意可知,AA的基因型頻率是10%×10%=1%,Aa的基因型頻率是2×90%×10%=18%,aa的基因型頻率是90%×90%=81%;若環(huán)境的選擇作用使a的基因頻率逐漸下降,A的基因頻率逐漸上升,則后代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數(shù)量將逐漸減少。
答案:(1)遺傳變異 甲、乙兩島環(huán)境不同且有地理隔離 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2)形成新的物種(答案合理即可)
(3)1%、18%、81% 逐漸減少
10.加拉帕戈斯群
10、島由許多互不相連、彼此獨立的小島組成。達爾文在該群島發(fā)現(xiàn)地雀有13種,如圖表示這13種地雀之間的進化關系。
(1)從圖中可以看出這些不同種的地雀都是由________這一共同祖先進化而來的。
(2)每一種地雀都有其特定的覓食場所,這些場所分布在不同的小島上。每一種地雀喙的大小、形狀、尺寸等性狀存在差異,這是由于各小島上不同的________環(huán)境因素作用的結果。該因素在地雀的進化過程中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
(3)由于各小島彼此獨立,生活在這些小島上的原始地雀之間存在著________隔離。在長期的進化歷程中,各個小島上的地雀分別累積各自的變異,從而彼此之間逐漸形成______
11、__隔離,最終形成了地雀新種。
(4)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13種地雀體現(xiàn)了生物的________多樣性。
解析:(1)分析題圖可知,加拉帕戈斯群島不同種的地雀都是由南美洲地雀這一共同祖先進化而來的。
(2)不同的小島上的地理環(huán)境不同,食物來源不同,對分布在不同小島上的鳥的突變進行了不同的選擇,使得每一種地雀喙的大小、形狀、尺寸等性狀存在差異。
(3)因為各小島彼此獨立,生活在這些小島上的原始地雀因為地理障礙不能進行基因交流,即存在地理隔離。在長期的進化歷程中,各個小島上的地雀分別累積各自的變異,從而彼此之間逐漸形成生殖隔離,最終形成了新物種。
(4)生物的多樣性包含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
12、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13種地雀體現(xiàn)了生物的物種多樣性。
答案:(1)南美洲地雀 (2)食物 自然選擇
(3)地理 生殖 (4)物種
[素養(yǎng)提升]
11.如圖所示為種群與物種的關系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由圖中可以看出,一個物種可以有很多種群,這些種群間只是因為地理隔離阻礙了基因交流
B.若物種2是物種1形成的,則物種1一定發(fā)生了基因頻率的改變
C.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是地理隔離
D.若種群1與種群2的基因頻率都發(fā)生了改變,則這兩個種群都在進化
解析:同一物種的不同種群間不存在生殖隔離,而是地理隔離阻礙了基因交流;物種的形成一定發(fā)生了進化
13、,即種群基因頻率一定改變,故物種2與物種1相比一定發(fā)生了基因頻率的改變;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是生殖隔離;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故種群1和種群2都發(fā)生了進化。
答案:C
12.如圖是某昆蟲基因pen突變產(chǎn)生抗藥性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殺蟲劑與靶位點結合形成抗藥靶位點
B.基因pen的自然突變是定向的
C.基因pen的突變?yōu)槔ハx進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蟲和pen基因突變型昆蟲之間存在生殖隔離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生物變異和生物進化的關系。某昆蟲基因pen突變后形成了抗藥靶位點,A項錯誤。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B項錯誤?;蛲蛔?yōu)槔ハx進化提供原
14、材料,C項正確。野生型昆蟲和pen基因突變型昆蟲屬于同一物種,二者不存在生殖隔離,D項錯誤。
答案:C
13.為控制野兔種群數(shù)量,澳洲引入一種主要由蚊子傳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強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強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導致兔種群數(shù)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時間。幾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種群數(shù)量維持在低水平。由此無法推斷出( )
A.病毒感染對兔種群的抗性具有選擇作用
B.毒性過強不利于維持病毒與兔的寄生關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間的協(xié)同(共同)進化過程中發(fā)揮了作用
解析:病毒感染對兔種群的抗性具有選擇作用,
15、病毒感染在選擇兔子,作為宿主來講同樣也在選擇寄生的生物,這是生物之間的相互選擇,A正確;毒性過強不利于維持病毒與兔子的寄生關系,毒性過強雖然病毒活性很強,但是由于宿主大量死亡,并不利于兔子與病毒的寄生關系,B正確;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為兔子的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物種基數(shù)小,抗病毒的能力并不是下降,從這里得不出這樣的結論,C錯誤;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間的協(xié)同(共同)進化過程中發(fā)揮了作用,原因是該病毒是一種主要由蚊子傳播的兔病毒,D正確。
答案:C
14.北美洲某種臭蟲以當?shù)責o患子科植物的氣球狀蔓生果為食,臭蟲需要用鋒利的喙刺穿果實,據(jù)統(tǒng)計喙長如圖1所示;1920年,有人從亞洲引進平底金蘇雨樹,
16、其果實的果皮比較薄,據(jù)統(tǒng)計到1980年以它為食的臭蟲的喙長如圖2所示。下列敘述不合理的是( )
圖1 圖2
A.平底金蘇雨樹與臭蟲間發(fā)生了共同進化
B.平底金蘇雨樹與當?shù)刂参锎嬖诟偁庩P系
C.臭蟲體內控制喙長度的基因發(fā)生突變可能早于引進平底金蘇雨樹
D.生活在無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蘇雨樹上的臭蟲間形成了生殖隔離
解析:平底金蘇雨樹引進后,臭蟲喙長變短,因此它們在相互影響中發(fā)生了共同進化;平底金蘇雨樹與當?shù)刂参锔偁庩柟夂屯寥乐兴趾宛B(yǎng)分;臭蟲體內控制喙長度的基因發(fā)生突變的時間可能早于引進平底金蘇雨樹的時間,平底金蘇雨樹只不過起了選擇作用;生活在無患子科植物和
17、平底金蘇雨樹上的臭蟲種群,由于自然選擇的差異,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導致兩個種群的基因庫有差異,從圖中無法判斷是否已達到生殖隔離的程度。
答案:D
15.程海是云南境內的內陸型大湖泊,并非真正的海。很久以前,湖水可通過某河流入金沙江,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該河流逐漸斷流,使金沙江與程海隔絕,程海漸漸成為封閉式陸湖。對生活在金沙江和程海中的鯉魚形態(tài)特征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其形態(tài)特征出現(xiàn)顯著差異,如表所示。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主要食物
棲息
口位置
背鰭起點位
尾鰭高與眼后頭長比較
程海鯉魚
浮游動物及絲狀藻類
中上層
端位
稍后
小于眼后頭長
金沙江鯉魚
軟體動物、昆蟲幼蟲、
18、水草
中下層
亞下位
稍前
大于眼后頭長
(1)科學工作者近期對程海水系魚類進行調查時發(fā)現(xiàn),目前程海有魚類20余種,如鯉魚、鰱魚、鯽魚、裂腹魚等,這一現(xiàn)象體現(xiàn)的是________多樣性。
(2)結合題干中的信息,用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解釋兩個水系鯉魚形態(tài)特征出現(xiàn)顯著差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認為,“兩個水系的鯉魚形態(tài)特征差異顯著,說明已經(jīng)進化成兩個鯉魚物種”,你是否同意此結論?請依據(jù)進化理論說出你的判斷與理由:_________。
解析:(1)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程海有魚類20余種,如鯉魚、鰱魚、鯽魚、裂腹魚等,這一現(xiàn)象體現(xiàn)的是物種多樣性。(2)由于兩個水系的地理隔離,兩個種群的基因交流中斷,每個種群發(fā)生不同變異,因環(huán)境選擇不同而向不同方向逐漸積累,生物的形態(tài)特征差異逐漸顯著。(3)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出現(xiàn)生殖隔離,因此兩個水系的鯉魚形態(tài)特征差異顯著,不能說明已經(jīng)進化成兩個鯉魚物種。
答案:(1)物種 (2)由于兩個水系的地理隔離,兩個種群的基因交流中斷,每個種群發(fā)生不同變異,因環(huán)境選擇不同而向不同方向逐漸積累,生物的形態(tài)特征差異逐漸顯著 (3)不同意;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出現(xiàn)生殖隔離,而非形態(tài)結構出現(xiàn)差異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