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十二單元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知能強化練34 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傳人:Sc****h 文檔編號:102975629 上傳時間:2022-06-07 格式:DOC 頁數(shù):7 大小:2.50M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2020年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十二單元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知能強化練34 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頁
第1頁 / 共7頁
2020年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十二單元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知能強化練34 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頁
第2頁 / 共7頁
2020年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十二單元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知能強化練34 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頁
第3頁 / 共7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22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2020年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十二單元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知能強化練34 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年高考歷史總復習 第十二單元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知能強化練34 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知能強化練(三十四) 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 一、選擇題 1.(2019·河北衡水模擬)“黃老”之稱,始見于漢代史籍,但按照《史記》記載,“黃老之學”在戰(zhàn)國時期的存在應該是確定無疑的,目前國內外大多數(shù)相關學者都對“黃老之學”在先秦的存在給予了肯定。由此可見,漢初奉行“黃老之學”(  ) A.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B.取決于先秦政治思想的流傳 C.受司馬遷的影響比較大 D.根植于先秦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 D [材料中考查的是先秦“黃老之學”與漢代實行的關系,不是說明其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故A項錯誤;漢代奉行“黃老之學”是與漢代社會初期的社會狀況有關,不是取決于先秦政治思想的流傳,故B項錯誤;

2、材料中僅僅是《史記》有記載,并不是受司馬遷影響,故C項錯誤;根據(jù)材料中“黃老之學”在戰(zhàn)國時期的存在,說明漢代實行的“黃老之學”之前已經存在,故D項正確。] 2.(2019·湖北百校聯(lián)考)(漢武帝)建元元年,丞相(衛(wèi))綰奏:“所舉賢良或治申、商、韓非、蘇秦、張儀之言,亂國政,請皆罷?!睗h武帝采納其建議。材料說明(  ) A.漢武帝開始推行察舉制 B.西漢政府加強社會思想控制 C.西漢政府廢除了諸子百家思想 D.漢武帝從無為而治轉向有為 B [根據(jù)材料丞相(衛(wèi))綰奏:“所舉賢良……”可推知當時確實實行了推薦人才的政策,但是不能據(jù)此判斷漢武帝開始推行察舉制,察舉制的確立時間是漢武帝元光元年(

3、公元前134年),不是建元元年,故A項錯誤;分析題目材料,丞相(衛(wèi))綰奏:“所舉賢良或治申、商、韓非、蘇秦、張儀之言,亂國政,請皆罷。”說明當時舉薦上來的人里面有法家和縱橫家,說他們亂國政,意味著政府實際上不贊成這些思想,根據(jù)所學知識,漢武帝時為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確立了正統(tǒng)思想的地位,政府加強了思想控制,故B項正確;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重用儒生,但并沒有廢除禁絕其他思想,另外漢初崇尚“黃老思想”,道家、儒家都屬于諸子百家,故C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漢武帝時加強思想控制的內容,并沒有涉及有為和無為的內容,故D項錯誤。] 3.先秦時期,

4、重農抑商是法家的主張;漢代以后,隨著土地兼并現(xiàn)象日益嚴重,這一思想才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這一變化表明(  ) A.儒家力圖適應政治需要 B.商人勢力威脅漢代的政治統(tǒng)治 C.農民社會地位得到提升 D.法家思想逐步成為儒學的內核 A [先秦法家的重農抑商主張到漢后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表明漢代以后儒學家們隨著社會發(fā)展不斷汲取各家思想以適應統(tǒng)治的需要,故A項正確;重農抑商融入儒家思想是因為“土地兼并現(xiàn)象日益嚴重”,并不能表明商人勢力威脅漢代的政治統(tǒng)治,故B項錯誤;重農抑商政策自先秦至漢以后一直存在,這一變化無法表明農民社會地位得到提升;故C項錯誤;不能僅憑先秦法家的重農抑商主張到漢后逐步融入

5、儒家思想之中,就認為法家思想逐步成為儒學的內核,故D項錯誤。] 4.董仲舒曾說“春秋之義,國有大喪者,止宗廟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禮),不敢以父母之喪,廢事天地之禮也?!倍偈娲搜缘闹饕康氖?  ) A.強調尊天地而貴君權  B.說明等級禮儀的重要性 C.直傳儒學的獨尊地位 D.闡述君主專制需要神學 A [據(jù)材料“春秋之義,國有大喪者,止宗廟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禮),不敢以父母之喪,廢事天地之禮也”,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強調尊天地而貴君權,故A項正確;材料中沒有等級禮儀的信息,故B項錯誤;材料中也沒有關于儒學地位的信息,故C項錯誤;材

6、料強調的是尊天地而貴君權,而不是闡述君主專制需要神學,故D項錯誤。] 5.(2019·遼寧聯(lián)考)董仲舒在其文章《高廟園災對》中,用災異觀念解釋遼東高廟和長陵高廟殿火災的原因,遭到主父偃的告發(fā),董仲舒差點被殺。據(jù)此可知,董仲舒的災異觀念意在(  ) A.借助天來限制君權 B.反對君主專制制度 C.闡述君權神授思想 D.鞏固儒家正統(tǒng)地位 A [董仲舒認為發(fā)生災異是由于天子無道,天子要反省,意在借助天來限制君權,故A項正確;董仲舒并不反對君主專制,相反他的君權神授等思想有助于加強君主專制,故B項錯誤;董仲舒的災異觀念意在用天來限制君權,并未強調君權神授,故C項錯誤;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

7、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儒家思想才獲得正統(tǒng)地位,故D項錯誤。] 6.董仲舒說:“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為任者也?!辈牧戏从吵龆偈?  ) A.強調“君權神授”的正當性 B.教化民眾有利于維護社會穩(wěn)定 C.論證“天人感應”的合理性 D.主張?zhí)熳语@德以示民的重要性 D [董仲舒的話語的意思是“百姓未能從上天那里得到善良的本性,而是退而從王那里接受教化,天子秉承上天的意思,以成就百姓善的本性為己任”,材料圍繞“善”展開論述,故A項錯誤;材料中沒有強調“善”的培養(yǎng)達到社會穩(wěn)定,故B項錯誤;天人感應側重君主若沒有實行仁政,上天就會予以警示,材料無涉及,故C

8、項錯誤;材料強調“善”受之于天,王秉承天意,以成就百姓善的本性為己任,故D項正確。] 7.(2019·吉林百校聯(lián)考)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權和地上王權的聯(lián)系,認為君主受命于天,就應遵守自然規(guī)律,管理好社會人事,使百姓安居樂業(yè)、豐衣足食。這說明董仲舒(  ) A.發(fā)展了先秦時期的民本思想 B.借助神權思想來保護環(huán)境 C.強調了天與民眾互動的作用 D.提高了儒家學說政治地位 A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認為君主具有安定百姓生活的責任,可知反映了其認為君主應重視百姓的主張,故A項正確;材料中董仲舒認為君主遵守自然規(guī)律的目的是為百姓提供生活來源,不是借助神權保護環(huán)境,故B項錯誤;從“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權

9、和地上王權的聯(lián)系,認為君主受命于天”,可知董仲舒強調的是天與君主的互動,故C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的是董仲舒對君主的要求,沒有涉及儒學地位的內容,故D項錯誤。] 8.(2019·四川南充診斷)在漢代儒者看來,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社會政治變遷嚴重破壞了三代以來延續(xù)已久的“天命有德”的政權合法性理論,漢武帝繼承了儒家“天命靡常,惟德是輔”的理念,確立了基本的禮制。這種“禮制”(  ) A.突出天命的神圣性和絕對性 B.以道德教化來穩(wěn)定統(tǒng)治秩序 C.為專制集權提供了理論基礎 D.儒家天命思想學說開始確立 B [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繼承了儒家“天命靡常,惟德是輔”的理念,在董仲舒的建議下,形成三

10、綱五常的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通過確立基本的禮制模式以道德教化來鞏固君權,維護統(tǒng)治秩序,故B項正確。] 9.(2019·山東煙臺模擬)西漢中期以后,皇帝在下達詔令時,動輒引經據(jù)典。而司法官吏在決議時也常常追求“應合古義”,從而在司法領域出現(xiàn)了一股“春秋決獄”之風。該現(xiàn)象反映出(  ) A.司法官吏判案依據(jù)是四書五經 B.皇帝的詔令必須符合司法程序 C.司法成為皇帝專制統(tǒng)治的工具 D.儒學成為治國理政的重要依據(jù) D [判案依據(jù)是漢代律法,且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取《禮記》中的《中庸》《大學》兩篇文章單獨成書,與《論語》《孟子》合為“四書”,與材料中“西漢中期”不符,故A項錯誤;材料中“動輒引經

11、據(jù)典”是儒家經典而不是司法程序,故B項錯誤;司法從有了就成為皇帝專制統(tǒng)治的工具,與材料中“西漢中期以后”“春秋決獄”無關,故C項錯誤;“西漢中期以后”儒學成為統(tǒng)治思想,材料中“在司法領域出現(xiàn)了一股‘春秋決獄’之風”是在司法領域的體現(xiàn),故D項正確。] 10.下面為漢代教育結構圖。從圖中可以獲取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 A.封建教育系統(tǒng)已大體形成 B.儒學已經壟斷了學校教育 C.漢代的儒學教育逐漸下移 D.太學可統(tǒng)領地方各級學校 A [根據(jù)題目中漢代中央、地方教育系統(tǒng)完善,官學、私學相得益彰,故A項正確;題目中并未體現(xiàn)官學、私學的教育內容,故儒家已經壟斷學校教育的表述不正確,故B項錯誤

12、;根據(jù)題意可以得出官學、私學相得益彰,中央和地方的教育系統(tǒng)均很完善,下移趨勢并未看出,故C項錯誤;根據(jù)題意,中央是官學、地方是書館,太學是官學中的一方面,并未出現(xiàn)太學統(tǒng)領地方各級學校,故D項錯誤。] 11.(2019·廣東東莞模擬)東漢時期,張衡提出天為雞卵、地似卵黃的說法,王充提出自然現(xiàn)象和人事沒有直接關系,兩位思想家都缺乏后人繼承他們的學說。但太學之前樹立的石碑上的六經文句,每日有眾多學者前來臨摹。這主要是因為(  ) A.小農經濟的自足性 B.政府文化政策引導 C.選官以察舉制為主 D.君主專制逐步加強 B [根據(jù)題意,漢代在自然、科學探索領域后繼無人,但是對儒家經典出現(xiàn)紛紛

13、效仿的現(xiàn)象,結合所學知識,西漢漢武帝時期確立儒家思想為正統(tǒng)思想,故B項正確;A項表述與題意無關,錯誤;結合所學知識,察舉制屬于選官制度,與題意無關,故C項錯誤;結合所學知識,秦漢時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初步建立,逐步加強錯誤,故D項錯誤。] 12.(2019·福建福州模擬)東漢獻帝時,就重臣伏完與其女(系漢獻帝的皇后)相見的禮儀展開激論,最后采納鄭玄意見:伏完公事時從臣禮,皇后在私下場合從子禮。鄭玄之議為后世所沿用,并在1123年高麗類似爭議中被引為案例,成功逼迫仁宗外祖、權臣李資謙讓步遵從。這表明(  ) A.禮樂制度得以重建 B.儒家倫理影響深遠 C.君臣矛盾得以化解 D.中華文化圈

14、的形成 B [材料主要強調的是儒家強調等級名分,而未涉及到禮樂制度,故A項錯誤;據(jù)材料“伏完公事時從臣禮,皇后在私下場合從子禮,鄭玄之議為后世所沿用”可知儒家思想強調君臣、父子等倫理綱常且影響深遠,故B項正確;材料主要強調的是儒家強調等級名分,而未涉及到君臣矛盾,故C項錯誤;材料引用“高麗類似爭議中被引為案例”重點不是強調中華文化圈而是強調儒家思想的深遠影響,故D項錯誤。] 二、非選擇題 13.中國古代各家對教育有著不同的主張。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孔子成長的時代,魯國政亂……“陪臣執(zhí)國命”成為當時各國的普遍態(tài)勢??鬃诱J為,正是因為內心道德秩序的缺失才導致社會秩序的崩壞,要

15、想修復禮樂秩序,必須從人心入手。因此,既然無望入朝執(zhí)政扭轉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是從根本上培育社會的元氣。 ——閆志《歷史突圍:圖說春秋戰(zhàn)國》 材料二 他(韓非子)理想中的境界是,“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 ——錢穆《國史大綱》 材料三 在董仲舒看來,老天生民有善質而未能善, 于是就設立君王以使民善之。因為民性不善,才有立王的必要。民得之于天的未善的性, 要接受君王的教化才能變善,君王的天職就是通過教化使民性成善。 ——摘編自曹影《“性三品”:董仲舒社會教化的理論根據(jù)》 (1)根據(jù)材料一,結合時代背景分析孔子從事教育的目的。為達到目的,他提出了哪些主要主張?

16、 (2)材料二中韓非子提出了什么主張?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主張在當時的積極作用。 (3)根據(jù)材料三,指出董仲舒的基本主張及理由。為此,漢朝統(tǒng)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綜合以上材料,指出古代中國教育的特點。 解析 第(1)問第一小問目的,據(jù)材料一 “魯國政亂”“陪臣執(zhí)國命成為當時各國的普遍態(tài)勢”得出春秋時期禮崩樂壞;據(jù)材料一“想修復禮樂秩序,必須從人心入手”得出孔子從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化民眾,匡正社會秩序,然后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即可。第二小問主張,據(jù)材料一“想修復禮樂秩序”結合所學知識得出仁、禮。第(2)問第一小問主張,據(jù)材料二“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得出以法為教,以吏為師。第二小問作用,結合所

17、學知識得出穩(wěn)定社會秩序,推動變法。第(3)問,第一小問主張據(jù)材料三“通過教化使民性成善”得出社會教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即可。第二小問理由,據(jù)材料三“老天生民有善質而未能善, 于是就設立君王以使民善之”得出人民有善質而未實現(xiàn),君主有教化人民的責任。第三小問措施,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得出設立太學和郡國學校。第四小問特點,據(jù)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從目的、內容及形式等方面分析得出以儒學教育為主、私學和官學并存。 答案 (1)目的: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孔子從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化民眾,匡正社會秩序。 主張:仁、禮。 (2)主張: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作用:穩(wěn)定社會秩序,推動變法。 (3)主張:社會教化。

18、 理由:人民有善質而未實現(xiàn),君主有教化人民的責任。 措施:設立太學和郡國學校。 特點:教育服務于政治,以儒學教育為主、私學和官學并存。 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經學,中國漢代獨尊儒術后為特指研究儒家經典,是一種解釋其字面意義、闡明其蘊含義理的學問。 歷代官定“經”的范圍 西漢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東漢七經:除上述五經外,另外二經究竟為何一向聚訟紛紜,據(jù)王國維《漢魏博士考》,應為《孝經》與《論語》。 唐九經:即將五經中的禮拆為儀禮、周禮與禮記,春秋拆作左傳、公羊傳與谷梁傳。 開成十二經:唐文宗開成十二年,于九經上添《爾雅》、《論語》

19、、《孝經》,刻做石經。 宋十三經:北宋時,承繼唐代九經定制,但是《孟子》的地位有所上升,南遷以后,《孟子》的地位已經不可動搖,升格為經,與開成石經合做十三經。 四書五經:為朱子所定,與五經上增設“四書”,隨著朱子學的繁盛,這也成為了儒家經典最為著名的編訂方式。 根據(jù)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選取其中一個王朝對其經學的影響進行闡述,并說明經學發(fā)展的啟示。 解析 第一小問影響,根據(jù)材料中“西漢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得出西漢時期,五經成為儒家經典,結合所學知識,從五經的作用角度進行闡述,五經成為學校的教科書,使儒學壟斷了教育;五經成為讀書人進入仕途的必讀內容,推動

20、了儒學的廣泛傳播;五經的廣泛傳播,改變了儒學的命運,推動儒學成為封建正統(tǒng)思想。也可以根據(jù)材料中“宋十三經進行論述”。第二小問啟示,從經學的發(fā)展可以看出,儒學的發(fā)展迎合了封建君主專制建設及統(tǒng)治的需要;經學的傳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 答案 (示例)闡述1:西漢王朝,儒家經典——五經成為學校的教科書,使儒學壟斷了教育;五經成為讀書人進入仕途的必讀內容,推動了儒學的廣泛傳播;五經的廣泛傳播,改變了儒學的命運,推動儒學成為封建正統(tǒng)思想。 闡述2:宋朝,十三經使得儒學體系更加完善;儒學發(fā)展到理學階段,更加思辨化,成為官方哲學;十三經大大束縛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科技文化的發(fā)展。 啟示:儒學的發(fā)展迎合了封建君主專制建設及統(tǒng)治的需要;經學的傳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 7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