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大地的歌吟 河床導(dǎo)學(xué)案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現(xiàn)代詩歌散文欣賞》》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5年高中語文 第四單元 大地的歌吟 河床導(dǎo)學(xué)案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現(xiàn)代詩歌散文欣賞》(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四單元 大地的歌吟
單元風(fēng)向標(biāo)
對大地的深情禮贊,始終是詩人傳唱不休的一個主題。不論是高屋建瓴、喧騰激昂的充滿狂飆突進的時代精神的歌唱,還是質(zhì)樸真誠的告白,不管是在新興的都市,還是在邊遠的鄉(xiāng)村,不管是出自新文學(xué)運動時期的老詩人之手,還是出自新世紀初富有探索精神的年輕詩人之筆……時空的阻隔并未成為我們理解它們的障礙。作為大地之子的詩人,他對土地懷有真正的熾烈情感,這情感又是與詩人的生命聯(lián)系在一起的,那么,在此基礎(chǔ)上的詩歌創(chuàng)作必然會引起讀者的認同與熱愛。學(xué)習(xí)時,要感知作品蘊涵的哲思,體會詩的意象與詩人的沉思和聯(lián)想之間的關(guān)系,并感受詩人個性化的語言表達。
課標(biāo)定位
知識和能力
了解詩人的
2、經(jīng)歷和創(chuàng)作特色,理解詩歌的象征意蘊以及歷史文化的厚重感。
過程和方法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歌的抽象哲理與感性形象有機結(jié)合的方法,體會不同詩人個性化的語言。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細讀詩歌,理解蘊涵在詩歌中的哲思和情感。
學(xué)習(xí)建議
1.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涵。這些詩比較蘊藉含蓄,重視內(nèi)心的發(fā)掘。只要我們圍繞每首詩的題目,以其為中心尋找相關(guān)的話語、形象,重點感知,便能很好地理解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內(nèi)涵。
2.體會詩的意象與詩人的沉思和聯(lián)想之間的關(guān)系。本單元的詩歌都以連綿不斷的新穎意象表達蘊藉含蓄的意念,通過氣氛的渲染,構(gòu)成一幅幅想象的圖景。
3.品味個性化的語言表達。本單元詩歌的意象豐富
3、而獨特,只要悉心體會,就能感悟到詩人所要傳達的意蘊及其獨特的語言風(fēng)格。
河 床
昌耀的《河床》,以輻射性的構(gòu)思、無限伸展的空間序列形式,為我們勾勒了一幅黃河源河床的巨人般躺倒、巨人般屹立的形象。詩人不僅傳達出神秘而雄性的河床給人的奇異感覺,而且推向黃河源頭,顯示出母親河的精神生命。也正是這種神秘、孤寂、陽剛、大氣的氣質(zhì)與詩人自身生命過程中折射出的情緒交叉綜合在一起,使我們感受到一個特殊年代詩人命運的行跡,一種劫后余生的生命律動。誦讀文本,要體會主意象的外在特點和內(nèi)在性格,體會注重內(nèi)在節(jié)奏,在突兀、沖撞、緊張中達成和諧的語言風(fēng)格。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
4、源人。他的詩以張揚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奮見長,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壯美的意象之中。其新邊塞詩歌將飽經(jīng)滄桑的情懷、古老開闊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識,構(gòu)成協(xié)調(diào)的整體。后期的詩作趨向反思靜悟,語言略趨平和,有很強的知性張力。著有《昌耀抒情詩集》等。
1.注字音
加點字
讀音
加點字
讀音
拽緊
颶風(fēng)
不可近狎
腭骨
長唳
帆檣
隘口
胝掌
彤云
2.寫漢字
詞語
易錯字
詞語
易錯字
dī坡
張chí
tí醒
奔chí
鑰shi
城chí
mèi眼
潮xùn
5、
méi眼
通xùn
門méi
xùn捷
3.解詞義
魚貫而行:像游魚一樣一個接一個地接連著向前行。
謹小慎微:對瑣細的事情過分小心謹慎,以致流于畏縮。
如雷貫耳:響亮得像雷聲傳進耳朵里。形容人的名聲很大。
須臾:極短的時間,片刻。
4.辨用法
(1)流連 留戀
①小鎮(zhèn)不大,但景色宜人,真的讓人______忘返。
②老屋已經(jīng)被拆除、推平,沒有一點兒讓人______的了。
兩個詞都有“舍不得”的意思?!傲鬟B”和“留戀”都是指舍不得離開?!傲鬟B”,使用的對象為名勝風(fēng)景;“留戀”,使用的對象為祖國、故鄉(xiāng)、母校、親人、生命等。
(2)謹小慎微 小心
6、翼翼
①正因為他太過于______,才錯失擊敗對手的時機。
②她的活干得很認真、很仔細,總是______地,生怕出什么差錯。
兩詞都有“小心”之意?!爸斝∩魑ⅰ敝笇Μ嵓毜氖虑檫^分小心謹慎,以致流于畏縮,含貶義;“小心翼翼”形容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
答案:1.zhuài xiá lì ài tóng jù è qiáng zhī
2.堤 提 匙 媚 眉 楣 弛 馳 池 汛 訊 迅
4.(1)①流連?、诹魬佟。?)①謹小慎微?、谛⌒囊硪?
1.我須臾不停地/向東方大海排瀉我那不竭的精力。/我刺膚文身,讓精心顯示的那些圖形可被遠觀而不可近狎。/我喜歡向霜風(fēng)透露我體
7、魄之多毛。
點評:“排瀉我那不竭的精力”“刺膚文身”“透露我體魄之多毛”等刻畫出了黃河的雄壯之美。
2.我是屈曲的峰巒。是下陷的斷層。是切開的地峽。/是眩暈的颶風(fēng)。/是縱的河床。是橫的河床。是總譜的主旋律。
點評:這里采用排比的形式,從空間的角度,寫了一系列意象:峰巒、斷層、地峽、颶風(fēng),顯得闊遠而浩瀚。
3.我一身織錦,一身珠寶,一身黃金。/我張弛如弓。我拓荒千里。
點評:詩句體現(xiàn)出了一種氣吞萬里的張揚的氣魄。
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與這首詩歌的意象在構(gòu)思上有什么不同?
提示:古典詩歌中的一些意象是和它本身的某種特性有關(guān)的,如松代表堅貞,梅代表高潔,菊代表隱逸,流水代表光陰,
8、等等。所以由于歷史文化的積淀和沿襲,古典詩歌中的許多意象都具有某種相對固定的象征意義。但是《河床》給
我們展示的意象是沒有這種特點的,它們出現(xiàn)的理由就是為了展現(xiàn)萬千眾相的那種感覺,這些都是詩人主觀的感覺,是他那一瞬間所想到的。因此,中國當(dāng)代詩歌和古典詩歌的一個顯著的區(qū)別就是意象產(chǎn)生的不同。
《河床》賞析
語言的多義性體現(xiàn)——“我”:這首詩,通篇采用了“自述”的形式,詩人代替河床發(fā)言,這就避免了我們讀詩時“隔”的感覺,也避免了我們已經(jīng)不感到新鮮的“母親”呀、“搖籃”呀之類的膚淺的贊美。當(dāng)我們讀到這首詩的第一行“我從白頭的巴顏喀拉走下”時,從審美心理上就已經(jīng)與河床成為一體了,審美距離也隨
9、著詩歌感性的遞進而遞進,直至消失。這正是詩人巧妙的抒情手法的成功。
語言的可感性——獨特的意象:這首詩的意象構(gòu)成也是十分獨特的,有實有虛,虛實相生,顯得既不擁塞又不空洞。實的如“白頭的雪豹默默臥在鷹的城堡,目送我走向遠方”等,給人以具體的視覺刺激。虛的如“我堅實寬厚、壯闊。我是發(fā)育完備的雄性美”等,給人以空洞虛幻的美感。
語言的跳躍性——節(jié)奏的變化:這首詩在標(biāo)點符號的使用上也是很講究的。幾乎每一句都標(biāo)以句號,這樣做的用意是限制語流的速度,使每一句都形成一個環(huán)境,形成一個自足的空間。這就像是電影中的蒙太奇組接,每一個畫面既有聯(lián)系又相對獨立,這就恰到好處地展示了黃河源河床粗礪的地貌以及詩人沉雄
10、、穩(wěn)健、恒久的感情。
一、語基落實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讀音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堤坡/提升 拽緊/搖曳 肩胛/不可近狎
B.長唳/乖戾 腭骨/劍鍔 池塘/張弛如弓
C.媚眼/門楣 隘口/洋溢 颶風(fēng)/與日俱增
D.帆檣/稼穡 胝掌/詆毀 度量/不可測度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城堡 胸脯 出奇致勝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B.屹立 須臾 知人論事 言者無罪,聞?wù)咦憬?
C.襟懷 旋律 謹小慎微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D.拓荒 颶風(fēng) 如雷貫耳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fēng)
3下列關(guān)于《河床》的內(nèi)容和藝術(shù)手法的理解有
11、誤的一項是( ?。?。
A.《河床》以第一人稱的口吻來寫,詩人不僅傳達出神秘而雄性的河床給人的奇異感覺,而且推向黃河源頭,顯示出母親河的精神生命。
B.該詩的“激情”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意象的獨異,如“兀鷹”“母狼”“黃河象”等,它們本身都是帶有原始色彩的血性動物,容易喚起人們對旺盛生命力的渴望與想象。
C.該詩的內(nèi)在節(jié)奏通過奇崛的長短句式來實現(xiàn),如“你們的麥種在農(nóng)婦的胝掌準時地亮了”,并將現(xiàn)代漢語與文言詞語和句式相交錯,如“我刺膚文身,讓精心顯示的那些圖形可被遠觀而不可近狎”,形成突兀、沖撞、緊張的效果。
D.這首詩的意象構(gòu)成也是十分獨特的,有實有虛,虛實相生,顯得既不擁塞又不空洞。實的如
12、“白頭的雪豹默默臥在鷹的城堡,目送我走向遠方”等,給人以具體的視覺刺激。虛的如“是眩暈的颶風(fēng)”“唐古特人的那些馬車”等,給人以空洞虛幻的美感。
二、閱讀理解
閱讀《河床》,完成第4~6題。
4與“河床”相關(guān)聯(lián)的意象對表現(xiàn)“河床”的特點有何作用?
5詩中用了多種人稱,“我”“他們”“他”“她”“你們”,分別指代什么?
6試分析第六節(jié)詩的句式特點。
答案:1.B 解析:A項,dī/tí,zhuài/yè,jiǎ/xiá;B項,lì,è,chí;C項,mèi/méi,ài/yì,jù;D項,qiáng/sè,zhī/dǐ,dù/duó。
2.C 解析:A項,應(yīng)為“出奇制勝”;B項,
13、應(yīng)為“知人論世”;D項,應(yīng)為“萬事俱備,只欠東風(fēng)”。
3.D 解析:“唐古特人的那些馬車”應(yīng)是實的意象。
4.這些意象豐富多彩,可見詩人的思緒紛紛揚揚。它們或者是在地域空間上與“河床”相關(guān),或者是在氣質(zhì)性格上與“河床”相似,緊緊地圍繞在核心意象“河床”的周圍,對于表現(xiàn)河床的雄悍、粗獷、原始、神秘和旺盛的生命力起到了一種強化的作用。
5.“我”指河床,詩人用第一人稱的口吻為河床代言,消弭了河床與閱讀者之間的隔膜?!八麄儭敝柑乒盘剀嚪颍卜褐甘煜ず哟?、與河床有過“親密接觸”的人們?!八敝肛z棧八敝改咐?,這里把動物都擬人化了,使之更加形象?!澳銈儭庇袃煞N不同的指代,一指黃河象(“也永遠懷
14、念你們——消逝了的黃河象”),表達詩人對消失了的物種的一種親切緬懷的情緒;一指人類,把河床和人類并舉,有種不分“你我”的和諧感,使讀者更能進入詩歌的意境,感同身受。
6.本節(jié)詩是一整節(jié)的連續(xù)排比,形成一種排山倒海的氣勢,這種氣勢,是河床的氣勢,更是詩人的情感的氣勢。本節(jié)詩在句式上長短交錯,每個詩行有長有短,短的就一句,如“是眩暈的颶風(fēng)”,長的多達五個句子,如“我是排列成陣的帆檣。是廣場。是通都大邑。是展開的景觀。是不可測度的深淵”。這種語言的夸張,加上意象群的獨特奇異,正是詩人所看重的“激情——永不衰竭的激情”得以傳達進而感染讀者的手段。
在詩里永生的昌耀
詩人消失了,但詩的生命永存
15、,我想昌耀的詩就是如此。
多年前,在高原的那個灑滿朝霞的清晨,昌耀完成了生命的最后詩行,結(jié)束了人生的漂泊和流浪,為自己苦難坎坷的歷程畫上了一個句號。
被稱為“詩人中的詩人”的昌耀一生苦難,青年從軍,赴朝作戰(zhàn),受傷后轉(zhuǎn)入地方,參加大西北開發(fā)。1957年他因詩作《林中試笛》被打成“右派”,幾十年間與磨難和貧窮相伴。九十年代后他歷經(jīng)了家庭情感的困擾,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長時間磕磕絆絆,就像散文作家朱增泉所言:“昌耀的大半生差不多都是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边@位詩人的一生,從身體到精神,都在流浪漂泊,在高天闊地的荒原,在博大粗莽的萬古西域,躑躅獨行,“以僧人的苦行不斷提高自己的精神海拔”。
在昌耀的筆下
16、,水色朦朧的黃河晨渡,蝕洞斑駁的巖原、雪峰、曠野,行進的木輪車隊和亞細亞大漠上日夜兼程的駱駝,還有那靜夜里帳房前的牧羊犬,灶間的黃銅茶飲。讓人直觀感覺到西部荒原的空曠、蒼涼和堅硬,在欣賞攝人心魄的風(fēng)光時也觸摸到生存的苦澀和艱難。詩人將現(xiàn)實經(jīng)驗和理性詩意巧妙雜糅,幻化成長長短短的詩行,在心和身的跋涉里,塑造完成了獨具風(fēng)格的自己。當(dāng)我們感受詩心的律動時,能體會到詩人超越時空的思考。他將現(xiàn)實中的艱辛和苦澀放到大的空間背景,讓讀者感覺到時空的悠遠蒼茫,西部的粗獷神秘。如“高車”,本是高原鄉(xiāng)間常見的牛或馬駕轅的大木輪車,在炎炎烈日下,駕車人風(fēng)塵仆仆地行進在迢迢鄉(xiāng)道上,詩人將它放在“地平線”“北斗星側(cè)”和
17、“歲月間”的大背景下,就自然生成對遠古游牧?xí)r代的理解和詮釋。詩人關(guān)于世外凈土的筆觸,讓我們感到一種脫離塵俗的超然。在這個世界上,陌生、神奇總是令人驚訝、愕然、向往的。詩人的大部分人生年華是在高原大漠上度過的,他對高原民族民俗的真摯之情是由衷的,因為有共同的生活背景,在感受高原生命個體時就更為深切。讀昌耀的詩歌,只有認識和感知詩人的精神世界,才能理解詩的精髓。昌耀的詩特立獨行,根植于高原,與苦難和艱辛對視,將俗常的事物詩意化,一個浪跡荒原的游子,在心靈漂泊的人生之旅,在詩性的世界里以我行我素的虔誠塑造了靈魂的家園。虛幻和真實、古典和現(xiàn)代,如天籟之音,讓我們聽到古道黃沙深處傳來的一聲聲駝鈴,聽到滑過高原天空的兀鷹的長唳,那大氣冷冽的雄渾,蒼茫悲烈的浩瀚,在長長短短的詩行間,震撼著我的情感。在萬籟俱寂的午夜,讀來令人心境空明,有一種忘卻世俗繁雜虛妄的輕松,這一刻,詩人帶來的應(yīng)是“無我”的禪界吧。
(2010年3月10日《青海日報》,有刪改)
文章開頭“詩人消失了,但詩的生命永存”高度評價了昌耀詩歌的成就,接下來回顧了昌耀的創(chuàng)作歷程??嚯y接踵而至,昌耀卻“以僧人的苦行不斷提高自己的精神海拔”,成為“苦難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