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第6課 芣苢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上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第6課 芣苢學案 新人教版必修上冊(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芣苢
“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詩經》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公元前11世紀至前5世紀)的詩歌305篇,反映了約五百年的社會面貌。孔子曾概括《詩經》的宗旨為“無邪”,并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对娊洝穬热葚S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zhàn)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
2、
芣苢:植物名稱,即車前子,也稱當?shù)馈⑴I嗖?、車輪菜、蛤蟆衣。全草和種子皆可入藥。三國時期陸璣曰其葉可鬻作茹。北宋蘇頌說它“春初生苗,葉布地如匙面,累年者長及尺余,如鼠尾。花甚細,青色微赤,結實如葶藶,赤黑色,五月五日采,陰干。今人五月采苗,七月、八月采實”,“然今人不復有啖者,其子入藥最多”。
芣苢①
層解 泛寫一群婦女結伴去采車前草。
層解 寫婦女們采摘車前草的情景。
一詞多義
課堂任務學習
1.全詩細微變化的六個字是隨便用的,還是作者有用心的?可以調換順序嗎?
我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婦女們開始是一葉一葉地掐取,接著是大把大把地捋采,最后是扯起衣襟兜裝。這由“掐”到“捋”再到“兜”的過程,生動地表明她們愈采愈多、愈采愈快,勞動熱情也愈來愈高漲。通過她們彎腰摘取,成把捋采和手扯衣襟兜裝的連續(xù)動作的真切描寫,更突現(xiàn)了她們心靈手巧、操作嫻熟的勞動技能與本色。所以,六個字是作者有用心的,不可以調換順序。
2.這首詩生動地表現(xiàn)了采集野菜的勞動過程。這種過程在詩中是怎樣具體表現(xiàn)出來的?
我的答案: 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倬C觀《芣苢》一詩,“采”“有”“掇”“捋”“袺”“”六個動詞的變換運用,將勞動的細節(jié)和勞動的過程真實地表現(xiàn)出來。②《芣苢》中疊字用得頗多,“采采芣苢”中的“采采”二字,在重章復沓中將勞動者的精神和情緒自然地吟唱出來,將女子勞作的過程和勞作的心情自然地表達了出來。
3.涵詠詩歌,賞析詩歌的意境,請你寫一段優(yōu)美的鑒賞文字。
我的答案: 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艷陽高照之際,漫山遍野披紅帶綠,妙齡女子三五成群,攜筐提籠,行于阡陌山徑,衣沾木葉之芳,手染蘭芷之香,競相采芣苢之實。一人起領,百千人和之,遙聞“采采”之聲,有如雷喑,轉而寂寂,歌聲似幽訴之寒蛩,未及完結,彼處“采采”之聲又起,此起彼伏,遙相呼應,群女遂樂而相嬉,令聞者不禁駐足,往來之人相視覷覷,亦為其樂所感。如此情景豈不妙哉?
4.《芣苢》描寫了周代先民的日常生活與勞作場景,展現(xiàn)出他
6、們勞動時的歡樂與情趣。試結合詩歌說說“樂”從何來。
我的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從《芣苢》中我們仿佛看到,風和日麗之日,三三兩兩的美麗姑娘行走在田野間,看到滿山遍野的芣苢綠得鮮亮,她們喊著:“咱們一起采芣苢吧!” 一開始,姑娘們是一顆顆掇之,芣苢太多了,姑娘們興致勃勃,一把把捋之,手提衣襟袺之,扎起衣襟之,她們一邊采摘一邊對歌,清亮的歌聲在田野里飄蕩。整個勞動場面
7、充滿了采擷之樂。
讀寫能力提升
『讀寫能力』
重章疊唱的章法
重章疊唱,即重章疊句,是指文學作品中,在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似的語句重復出現(xiàn)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其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氣氛,深化詩的主題,增強詩的音樂性和節(jié)奏感,使感情得到盡情的抒發(fā)?!镀]苢》這首詩歌明顯地運用了重章疊唱的形式。全詩只有六個動詞的變換,將勞動的細節(jié)和勞動的過程真實地表現(xiàn)出來;又通過反復疊唱,將勞動者的精神和情緒自然地吟唱出來。從節(jié)奏、意境、韻味等方面,顯示出相當高的藝術性和感染力。在不斷重疊中,產生了簡單明快、往復回環(huán)的音樂感。詩中完全沒有寫采芣苢的人,讀起來卻能夠明白地感受到她們歡快的心情——情緒就在
8、詩歌的音樂節(jié)奏中傳達出來。
『針對練筆』
運用重章疊唱的手法試寫一首小詩,不少于15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望前方
站在這文學汀岸
構思著我筆墨所要通往的方向
我看不到我想要的曙光
也許,它在山的那邊
往回想,歲月滿滄桑
此岸月暗,彼岸斜陽
站在這窮鄉(xiāng)僻壤
尋找著我心靈所要寄住的旅店
我找不到我想要的房間
也
9、許,它的來客已滿
轉身看,路途已遙遠
前方荒漠,后方民房
站在這夢想長廊
遙望著我人生所要歷盡的艱難
我望不到我想要的希望
也許,它總難以料想
回頭望,生命逝成半
那邊消散,這邊寬敞
隨堂任務作業(yè)
一、基礎檢測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詩經》中五百年風物流轉, ,我們在其中看到了一種誦讀有韻、賡續(xù)至今仍富活力的詩體形式。我們在緊張的社會競爭中,《詩經》就像是潤滑劑,能夠讓德行和知識更加相契相合,讓“無用”在“有用”中尋得一絲生存空間,讓人找尋到心靈的一塊綠地。
《詩經》是一條文字之河,( )。在古人 的吟誦中,我們體會著風雅頌、賦比
10、興,這份詩意和美好,我們的后代也值得擁有,不是嗎?因此,我覺得,每一個讀書人都應該做點什么,堅持點什么,尊重點什么。我認為,《詩經》不可丟棄,傳統(tǒng)文化不能忘記。
我們閱讀《詩經》不會產生 的經濟效益,所能影響的人也非常有限,可是這是我們能做的,對抗粗鄙文化的方式,這也是我們能做的文化傳承的方式。如果堅持學習且傳播,在今后的歲月里,我們的后代能看到每一部經典, ,都會有你我每一次挑燈夜讀的身影。
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在我們緊張的社會競爭中,《詩經》就像是潤滑劑,能夠讓德行和知識更加相契相合,讓“無用”在“有用”中尋得一絲生存空間,讓人
11、找尋到心靈的一塊綠地。
B.在緊張的社會競爭中,《詩經》就像是潤滑劑,能夠讓德行和知識更加相契相合,讓“無用”在“有用”中尋得一絲生存空間,讓人找尋到一塊心靈的綠地。
C.在緊張的社會競爭中,《詩經》就像是潤滑劑,能夠讓德行和知識更加相契相合,讓“無用”在“有用”中尋得一絲生存空間,讓人找尋到心靈的一塊綠地。
D.我們在緊張的社會競爭中,《詩經》就像是潤滑劑,能夠讓德行和知識更加相契相合,讓“無用”在“有用”中尋得一絲生存空間,讓人找尋到一塊心靈的綠地。
答案 B
解析 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項和C項,“心靈的一塊綠地”多層定語語序不當,應為“一塊心靈的綠地”。D項,“我們
12、在緊張的社會競爭中,《詩經》……”中途易轍,去掉“我們”。故選B。
2.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因時間的關系,我們永遠生活在它的下游,接受其哺養(yǎng),感受其芬芳
B.我們永遠生活在它的下游,因時間的關系,接受其哺養(yǎng),感受其芬芳
C.因時間的關系,我們永遠生活在它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養(yǎng)
D.我們永遠生活在它的下游,因時間的關系,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養(yǎng)
答案 C
解析 本題考查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緊承上文“文字之河”,下應接“因時間關系”。后面是先“感受”再“接受”。故選C。
3.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 )
A.天光云影
13、 一詠三嘆 立竿見影 字里行間
B.浮光掠影 一詠三嘆 卓有成效 字里行間
C.天光云影 余音繞梁 卓有成效 言外之意
D.浮光掠影 余音繞梁 立竿見影 言外之意
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辨析近義詞語(包括成語)的能力。第一處,天光云影:天上的光亮、云朵映在水中的影子。比喻書中豐富的內容和深奧的道理。浮光掠影:比喻觀察不細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閃而過的影子,一晃就過去了。也比喻景物景象飄忽不定,難以捉摸。根據語境“《詩經》中五百年風物流轉……我們在其中看到了一種誦讀有韻、賡續(xù)至今仍富活力的詩體形式”,此處是說詩經中豐富的內容和深奧的道理,因此應填“天光云影”。第二處,一詠
14、三嘆:指一個人領頭唱,三個人和著唱,原指音樂和歌唱簡單而質樸,后用來形容詩婉轉而含義深刻。余音繞梁:形容歌聲或音樂優(yōu)美,余音回旋不絕。也比喻詩文意味深長,耐人尋味。根據空后面的“吟誦中”,因此應該用“一詠三嘆”。第三處,立竿見影:指在陽光下豎起竹竿,立刻就看到了竹竿的影子。比喻行事能馬上看到效果或付出能馬上得到收獲。多用于描述某種具體措施能立刻見效。卓有成效:形容有突出的成績和效果。也指做事效率很高,辦事方式很有效果。根據語境“我們閱讀《詩經》不會產生……的經濟效益,所能影響的人也非常有限”,應選“立竿見影”。第四處,字里行間:字句之間(在說明文章沒有直接說出而是含蓄地流露出來或融會在全文中的
15、思想感情時,多用此語)。言外之意:指有這個意思,但沒有在話里明說出來。此處是說我們的后代能從閱讀經典中感受到你我挑燈夜讀的身影,應選“字里行間”。故選A。
4.下面有關《詩經》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被奉為“五經”之一。
B.《詩經》編成于戰(zhàn)國時期,共305篇,又稱為“詩三百”,開創(chuàng)了我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先河,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源頭。
C.《詩經》的形式以四言為主,普遍采用賦、比、興的手法,與“風”“雅”“頌”合稱為《詩經》六義。
D.“國風”,有15國風,大都是民間歌謠;“雅”分大雅、小雅,是宮廷樂曲的歌辭;“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
16、祭禮的民歌。
答案 B
解析 《詩經》約成書于春秋中期。
二、課內閱讀
閱讀《芣苢》全詩,完成5~6題。
5.下列對《芣苢》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采”是總體描寫,“采采”的反復疊唱,有著音樂美感,也體現(xiàn)著婦女們呼朋引伴,輕松歡樂的情調?!岸蕖薄稗邸薄把K”“”描述了婦女采集的過程。
B.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對采摘過程的細膩觀察。從一顆一顆地拾到一把一把地捋,可謂一路辛勞,反映出當時的勞動婦女身負沉重的壓迫剝削。
C.由“薄言袺之”到“薄言之”,是對收工時滿載而歸的敘寫。此間有收獲的滿足,有對自身力量的欣賞,亦有與自然相融的愉悅。
D.《芣苢》一詩,將勞動者的精神和情緒自然地吟唱出來。從節(jié)奏、意境、韻味等方面,顯示出相當高的藝術性和感染力。
答案 B
解析 “反映出當時的勞動婦女身負沉重的壓迫剝削”于文無據,主觀猜測。
6.前人讀這首詩時認為,反復諷詠,“自然生其氣象”。你讀這首詩,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景象?
答:
答案 婦女們在田野上邊采野菜邊唱歌,一派歡樂的勞動景象。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