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語文 第2單元 《孟子》選讀 七 仁義禮智我固有之課時跟蹤檢測 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0年高中語文 第2單元 《孟子》選讀 七 仁義禮智我固有之課時跟蹤檢測 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七 仁義禮智,我固有之
課時跟蹤檢測
1.下列加點詞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怵(cù)惕 惻(cè)隱 孺(rú)子
B.要(yào)譽 惡(wù)其聲 羞惡(è)
C.外鑠(shuò) 庶(shù)民 強(qiǎng)恕
D.荑(yí)稗 安宅(zhái) 荑稗(bài)
解析:A.怵:chù,B.要:yāo,D.荑:tí。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羞惡之心,義之端也 惡:憎惡
B.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 賊:傷害
C.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身:身體
D.知皆擴而充之矣
2、 知:懂得
解析:C.身:自己。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
C.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
D.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解析:C.意思是“……的地方”,其他各項都表示方式,“用來……方式、方法”。
答案:C
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五谷者,種之美者也 之:助詞,的
B.若火之始然 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
C.吾欲之南海 之:動詞,到,往
D.填然鼓之 之:音節(jié)助詞,不譯
解析:A.之: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答案:
3、A
5.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反”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反身而誠 反:返回
B.愛人不親,反其仁 反:反省
C.則盍反其本矣 反:回到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反:反而
解析:A.反:反省。
答案:A
6.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無惻隱之心,非人也 B.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C.義,人之正路也 D.萬物皆備于我矣
解析:A項,古義:不是人。今義:不屬于人應(yīng)有的。B項,古義:在于。今義:①在于;②在意,介意。C項,古義:正確的道路。今義:比喻正當(dāng)?shù)纳畹缆坊蛲緩?。D項,古今相同,萬物。
答案:D
7.下列句子中加點
4、的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樂莫大焉 求仁莫近焉
B.知皆擴而充之矣 反身而誠
C.非惡其聲而然也 若火之始然
D.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卒之東郭墦間
解析:A.兼詞,相當(dāng)于“于此”。B.而:連詞,表順承關(guān)系/連詞,表假設(shè)關(guān)系。C.然:代詞,相當(dāng)于“這樣”/然:通“燃”,燃燒。D.代詞,相當(dāng)于“它”/動詞,相當(dāng)于“到”。
答案:A
8.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若火之始然 B.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
C.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D.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
解析:A項,“然”通“燃”;B項,“要”通“徼”;C項,“內(nèi)”通“納”。
答案:D
9.
5、從詞類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用法與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
A.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B.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C.知皆擴而充之矣 D.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解析:B.忍:形容詞用作動詞,對……忍心。A.運:動詞使動用法,使……轉(zhuǎn)動。C.充:動詞使動用法,使……充實。D.熟: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成熟。
答案:B
10.下列句子的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 B.萬物皆備于我矣
C.惻隱之心,仁也 D.舜明于庶物
解析:C.判斷句,其他三句均為狀語后置句。
答案:C
閱讀下面《孟子》選段,完成11~14題。
孟子謂宋勾踐【注】曰:“子好游
6、乎?吾語子游。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
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
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dá)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dá)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
(《孟子·盡心上》)
【注】 宋勾踐:人名,身世不詳。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吾語子游 游:游玩
B.人不知 知:了解
C.亦囂囂 囂囂:自得其樂的樣子
D.修身見于世 見:出現(xiàn)
解析:A項,游:游說。
答案:A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
7、是( )
A.
B.
C.
D.
解析:C項,都是副詞,就。A項,句末語氣詞,嗎/介詞,在。B項,代詞,自己/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D項,句末語氣詞,不譯/兼詞,于此。
答案:C
13.孟子在文中提出一個什么主張?(用自己的話回答)
答案:孟子主張道德人格至上。不得志時一身正氣,顯達(dá)了利澤于民。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故士窮不失義,達(dá)不離道。
(2)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
答案:(1)因此,士人不得志時不丟失義,顯達(dá)時不偏離自己所遵循的道。
(2)不得志時獨自修養(yǎng)好自身,得志時就要同時給天下人帶來好處。
參考譯文:
孟子對宋勾踐說:“你喜歡游說嗎?我給你談?wù)動握f。人家了解我,我自得其樂;人家不了解我,我也自得其樂。”
宋勾踐說:“怎樣才能做到自得其樂呢?”
孟子說:“尊崇道德,樂行仁義,就可以自得其樂了。因此,士人不得志時不丟失義,顯達(dá)時不偏離自己所遵循的道。不得志時不丟失義,所以士人可保持住自我;顯達(dá)時不偏離自己所遵循的道,所以百姓不會失望。 古代的人,得志時恩澤加于百姓;不得志時修養(yǎng)自身,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不得志時獨自修養(yǎng)好自身,得志時就要同時給天下人帶來好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