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專題提升二輪復習 第1部分 專題1 第2講 力學、電學中的直線運動與牛頓運動定律課件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物理專題提升二輪復習 第1部分 專題1 第2講 力學、電學中的直線運動與牛頓運動定律課件 新人教版(4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第2講講力學、電學中的直線運動與牛頓運力學、電學中的直線運動與牛頓運動定律動定律1(雙選,2012 年新課標卷)伽利略根據(jù)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實驗和理想實驗,提出了慣性的概念,從而奠定了牛頓力學的基礎早期物理學家關于慣性有下列說法,其中正確的是()A物體抵抗運動狀態(tài)變化的性質(zhì)是慣性B沒有力作用,物體只能處于靜止狀態(tài)C行星在圓周軌道上保持勻速率運動的性質(zhì)是慣性D運動物體如果沒有受到力的作用,將繼續(xù)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線運動解析: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是抵抗運動狀態(tài)變化的性質(zhì),A 正確,C 錯誤沒有力作用,物體可能靜止也可能勻速直線運動,B 錯誤,D 正確答案:AD2(雙選,2012 年海南卷)
2、一物體自 t0 時開始做直線運)動,其速度圖線如圖 121 所示下列選項正確的是(圖 121A06 s 內(nèi),物體離出發(fā)點最遠為 30 mB06 s 內(nèi),物體經(jīng)過的路程為 40 mC04 s 內(nèi),物體的平均速率為 7.5 m/sD56 s 內(nèi),物體所受的合外力做負功答案:BC3(2012 年山東卷)將地面上靜止的貨物豎直向上吊起,貨物由地面運動至最高點的過程中,vt 圖象如圖122所示以下判斷正確的是()圖 122A前 3 s 內(nèi)貨物處于超重狀態(tài)B最后 2 s 內(nèi)貨物只受重力作用C前 3 s 內(nèi)與最后 2 s 內(nèi)貨物的平均速度相同D第 3 s 末至第 5 s 末的過程中,貨物的機械能守恒答案:A
3、4(2012 年上海卷)小球每隔 0.2 s 從同一高度拋出,做初速度為 6 m/s 的豎直上拋運動,設它們在空中不相碰第一個小球在拋出點以上能遇到的小球數(shù)為(取 g10 m/s2)()B四個D六個A三個C五個答案:C5(2012 年安徽卷)如圖123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塊以加速度 a 沿斜面勻加速下滑,若在物塊上再施加一個豎直向下的恒力 F,則()圖 123A物塊可能勻速下滑B物塊將以加速度 a 勻加速下滑C物塊將以大于 a 的加速度勻加速下滑D物塊將以小于 a 的加速度勻加速下滑解析:設斜面的傾角為,物塊與斜面間動摩擦因數(shù)為,施加一個豎直向下的恒力 F 時,加速度為 a.根據(jù)牛頓第二定
4、律,不施加恒力F 時:mamgsinmgcos;施加一個豎直向下的恒力F 時:ma(Fmg)(sinucos),即aa,C 正確答案:C6(雙選,2010 年廣東卷)圖124是某質(zhì)點運動的速度圖象,由圖象得到的正確結果是()圖 124A01 s 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 2 m/sB02 s 內(nèi)的位移大小是 3 mC01 s 內(nèi)的加速度大于 24 s 內(nèi)的加速度D01 s 內(nèi)的運動方向與 24 s 內(nèi)的運動方向相反答案:BC從近三年的高考物理試題看,直線運動的命題涉及:對圖象的理解和應用、求解連接體問題或臨界問題、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應用牛頓運動定律的命題涉及三個考點:一是對牛頓運動定律的理解;二是牛頓第二定
5、律的應用;三是超重和失重三個考點通常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滲透,既可單獨命題,又可以與力學、甚至電磁學相聯(lián)系,構建力電的綜合考題題型有選擇題和計算題,考查難度以基礎題和中等題為主,難題主要在計算題中出現(xiàn)運動學和牛頓運動定律相結合的題目是高考的一個熱點、難點,今后還會側(cè)重考查,問題情景會更新穎、更巧妙圖象問題【例1】(2011年新課標卷)如圖 125 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質(zhì)量為 m1 的足夠長的木板,其上疊放一質(zhì)量為 m2 的木塊假定木塊和木板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相等現(xiàn)給木塊施加一隨時間 t 增大的水平力 Fkt(k 是常數(shù)),木板和木塊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 a1 和 a2,下列反映 a1
6、和 a2 變化的圖線中正確的是()圖125疊放在水平面上的兩物體,一個物體受到水平拉力后,兩物體可能以同一加速度運動,也可能以不同的加速度運動答案:A1(2011 年臺山一中二模)警車 A 停在路口,一違章貨車 B恰好經(jīng)過 A 車,A 車立即加速追趕,它們的 vt 圖象如圖 126 所示,則 04 s 時間內(nèi),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圖 126AA 車的加速度為 5 m/s2 B3 s 末 A 車速度為 7 m/sC在 2 s 末 A 車追上 B 車 D兩車相距最遠為 5 m解析:由A 車的圖線可知,它在4 s 時間內(nèi)速度由0增到10 m/s,于是其加速度a2.5 m/s2,故A 錯;3 s 末A
7、車速度為vat7.5 m/s,因此B 錯;2 s 末時A 車與B 車之間距離最遠,4 s 末時A車與B 車位移相等,A車追上B 車,所以C 錯,D對答案:D2(雙選)一個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127 所示,在這個勻強電場中有一個帶電粒子, 在 t0 時刻由靜止釋放,若帶電粒子只受電場力的作用,則電場力的作用和帶電粒子的運動情況是()圖 127A帶電粒子將向一個方向運動B03 s 內(nèi),電場力做功等于 0C3 s 末帶電粒子回到原出發(fā)點D04 s 內(nèi)電場力做功等于 0答案:BC瞬時性問題【例 2】(雙選,2011 年執(zhí)信中學模擬)如圖 128 所示,A、B 兩物塊質(zhì)量均為 m,用一
8、輕彈簧相連,將 A 用長度適當?shù)妮p繩懸掛于天花板上,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B 物塊恰好與水平桌面接觸,此時輕彈簧的伸長量為 x,現(xiàn)將懸繩剪斷,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圖 128A懸繩剪斷瞬間,A 物塊的加速度大小為 2gB懸繩剪斷瞬間,A 物塊的加速度大小為 gC懸繩剪斷后,A 物塊向下運動距離 x 時速度最大D懸繩剪斷后,A 物塊向下運動距離 2x 時速度最大本題考查的是瞬間受力問題,對于彈簧而言,由于恢復形變需要一個過程,可以認為彈簧的形變還沒來得及恢復,彈力保持原來的大小不變,而繩子拉力發(fā)生突變,由 T2mg 突變?yōu)?0.解析:選A和B整體為研究對象,整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繩子拉力T2mg;當繩子
9、剪斷之前,選A為研究對象,A受到重力Gmg、彈簧彈力Nmg 和繩子拉力T2mg,合外力為0;當繩子剪斷瞬間,A受到Gmg 和彈簧彈力Nmg,合外力為2mg,方向向下,則加速度為2g.繩子剪斷后,A 物塊向下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運動距離為2x 時,GN,合外力為0,速度最大答案:AD3如圖 129 所示,輕彈簧上端與一質(zhì)量為 m 的木塊 1相連,下端與另一質(zhì)量為 M 的木塊 2 相連,整個系統(tǒng)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將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設抽出后的瞬間,木塊 1、2 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 a1、a2.重力加速度大小為 g,則有()圖 129答案:C連接體問題【例3】(20
10、11年天津卷)如圖 1210 所示,A、B 兩物塊疊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對靜止向右做勻減速直)線運動,運動過程中 B 受到的摩擦力(圖 1210A方向向左,大小不變C方向向右,大小不變B方向向左,逐漸減小D方向向右,逐漸減小解析:對于多個物體組成的系統(tǒng),若系統(tǒng)內(nèi)各個物體具有相同的運動狀態(tài),應優(yōu)先選取整體法分析,再采用隔離法求解取A、B系統(tǒng)整體分析有fA(mAmB)g(mAmB)a,ag;B 與 A 具有共同的運動狀態(tài),取 B 為研究對象,水平方向上,B 只受摩擦力作用,由牛頓第二定律有fABmBa,物體B 做速度方向向右的勻減速運動,故而加速度方向向左答案:A4(雙選,2011年臺
11、山一中二模)如圖 1211 所示,質(zhì)量為 m2 的物體 2 放在正沿平直軌道向右行駛的車廂底板上,并用豎直細繩通過光滑定滑輪連接質(zhì)量為 m1 的物體 1,與物體 1相連接的繩與豎直方向成角,則()圖1211答案:BD超重和失重問題【例4】(雙選)如圖 1212 所示,輕質(zhì)彈簧的上端固定在電梯的天花板上,彈簧下端懸掛一個小鐵球,在電梯運行時,乘客發(fā)現(xiàn)彈簧的伸長量比電梯靜止時的伸長量小,這一現(xiàn)象表明()圖 1212A電梯可能是在上升B電梯一定是在下降C乘客一定處在失重狀態(tài)D電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是向上本題應該正確分析出加速度的方向向下,速度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解析:靜止時FG,運行時F 小于G,
12、說明合外力向下,加速度向下,處于失重狀態(tài)答案:AC5(2011 年廣東四校聯(lián)考)在探究超重和失重規(guī)律時,某體重為 G 的同學站在一壓力傳感器上完成一次下蹲動作傳感器和計算機相連,經(jīng)計算機處理后得到壓力 F 隨時間 t 變化的圖象,則下列圖象中可能正確的是()解析:下蹲之前同學靜止,GF;下蹲之后,開始一段時間 G 大于 F,同學做加速運動;然后一段時間G 小于F,同學做減速運動;最后同學靜止,GF.答案:D動力學問題【例5】如圖 1213 所示,長 12 m、質(zhì)量為 50 kg 的木板右端有一立柱,木板置于水平地面上,木板與地面間的動摩因數(shù)為 0.1,質(zhì)量為 50 kg 的人立于木板左端,木板
13、與人均靜止,當人以 4 m/s2 的加速度勻加速向右奔跑至木板右端時立即抱住立柱,試求:(取 g10 m/s2)(1)人在奔跑過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2)人從開始奔跑至到達木板右端所經(jīng)歷的時間圖 1213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是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分清人與木板的運動過程,找出位移關系再運用運動學公式求解運動學與牛頓運動定律相結合的試題,是高考必考內(nèi)容,加速度是橋梁、紐帶6如圖1214所示,質(zhì)量mA3.0 kg、長度L0.70 m、電量 q4.0105 C 的導體板 A 在足夠大的絕緣水平面上,質(zhì)量 mB1.0 kg 可視為質(zhì)點的絕緣物塊 B 在導體板 A 的左端,開始時 A、B 保持相對靜止一起
14、向右滑動,當它們的速度減小到 v03.0 m/s 時,立即施加一個方向水平向左、場強大小 E1.0105 N/C 的勻強電場,此時 A 的右端到豎直絕緣擋板的距離為 s2 m,此后 A、B 始終處在勻強電場中,如圖1214所示假定 A 與擋板碰撞時間極短且無機械能損失,A 與 B 之間(動摩擦因數(shù)10.25)及 A 與地面之間(動摩擦因數(shù)20.10)的最大靜摩擦力均可認為等于其滑動摩擦力,取 g10 m/s2(不計空氣的阻力)求:圖 1214(1)剛施加勻強電場時,物塊 B 的加速度的大小(2)導體板 A 剛離開擋板時的速度大小解:(1)設 B 受到的最大靜摩擦力為f1m,則f1m1mBg2.
15、5 N設 A 受到地面的滑動摩擦力為f2,則f22(mAmB)g4.0 N施加電場后,設A、B以相同的加速度向右做勻減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a,由牛頓第二定律得qEf2(mAmB)a解得a2.0 m/s2設B受到的摩擦力為f1,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1mBa,解得f12.0 N因為f1f1m,可知電場作用后,A、B 仍保持相對靜止以相同加速度 a 向右做勻減速運動所以剛加上勻強電場時,B的加速度大小a2.0 m/s2.(2)A與擋板碰前瞬間,設A、B向右的共同速度為v1,由 得v11 m/sA 與擋板碰撞無機械能損失,故A剛離開擋板時速度大小為v11 m/s.1圖象問題:建立縱軸物理量與橫軸物理量的
16、函數(shù)關系,然后用關系式來建立圖象,是圖象問題的一般思路與方法2追及相遇問題:要注意畫出過程示意圖,找清位移關系;追者和被追者速度相等是能追上、追不上或兩者間距離最大、最小的臨界條件;被追的物體做勻減速運動時,要判斷追上時被追的物體是否已停止3處理連接體問題的關鍵:一是先以整體為研究對象求出加速度;二是用隔離法求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易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是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4超重和失重問題:超重和失重是高考中??嫉目键c,判斷方法主要看加速度方向如何5動力學中多過程問題的分析方法:求解多過程問題,要能夠?qū)⒍噙^程分解為多個子過程,在每一個子過程中,對物體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正確求解加速度是關鍵求解時應注意以下兩點:(1)當物體的受力情況發(fā)生變化時其加速度也要變化(2)兩個過程的銜接前一過程的末速度是后一過程的初速度(3)動力學和運動學的紐帶就是加速度,通過牛頓運動定律聯(lián)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