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設計(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并掌握新聞的特點。
2.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3.學習并能獨立篩取信息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和為祖國奉獻的精神,激發(fā)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點:
學習并能獨立篩取信息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997年7月1日,對所有中國人來說是一個永遠值得紀念的日子,被英帝國強占100多年的香港終于回歸到祖國的懷抱,百年的屈辱終于被洗刷;中國邁開了祖國統(tǒng)一的第一步。
2、今天讓我們跟隨新聞記者們一起去感受那激動人心的時刻(教師板書課題)。
二、明確本課時學習目標
學會篩取信息。
三、回顧新聞知識
1.什么是新聞(消息)?
新聞是新近發(fā)生的群眾關心的重要事實的報道。
2.構成新聞的要素是什么?
五個“W”和一個“H”即:
1〉when:何時 2〉 where:何地 3〉who:何人 4〉what:何事 5〉 why:何因6〉how:何果
3.消息的特點:
1〉真:消息的事實必須真實。2〉短:消息要求短。3〉快:時效性4〉活:消息要寫得生動活潑,引人入勝。5〉強:消息的強是指思想性和指導性要強。
4.消息的結構
1>標
3、題(正標、副標題)
2〉導語
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開頭的一兩句話,一般稱為導語。
3〉主體
主體是導語之后,構成消息內容的主要部分。
4〉結語
消息要把事實寫得完整,邏輯嚴密,結尾需得向亮、有力,發(fā)人深思,給人啟迪。
四、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完成
快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找出新聞的標題、導語和主體
(2)主體部分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寫了哪些場景?請圈點出來
4時30分,末任港督的降旗儀式。
4時40分,彭定康離開港督府。
6時15分,英國告別儀式。
7時45分,港島的第二次降旗儀式。
子夜時分,中英香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
4、
0時40分,“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
(3)新聞報道中往往要交代有關的背景材料,試找出課文中運用的背景材料,并體會它們在文章中的作用。
如文章的第4、7、11自然段。
背景中有歷史事件的回顧,港督府的修建,英國統(tǒng)治香港的天數,英國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準確的記載,雖然只寫了一天中發(fā)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歷史跨度,今昔對比,使人感受到深厚的歷史內涵,深化了主題。
4.學生互質疑、評價,提出自己改進意見;教師綜述
五、拓展延伸——品析課文精妙
1、哪個標題好,為什么?
①別了,不列顛尼亞
②英國撤離香港,結束統(tǒng)治
①好。(1)句式倒裝,更能表達感情。香港回歸,中國雪恥。
(2)虛實結合,匠心獨運,了無痕跡?!皩崱敝浮安涣蓄嵞醽啞碧栍屋嗠x開香港。“虛”指英國結束在香港的殖民統(tǒng)治。
2、下列兩句哪個表達效果好,為什么?
①4時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視著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桿。
②4時30分:彭定康注視著港督旗幟降下旗桿。
①從視覺角度、聽覺角度去進行描寫,更細致生動,更能看出彭定康的失落,中國人揚眉吐氣;更能體現香港回歸的主題。
五、課后作業(yè)
1.課后練習1、2、3題。
2.在課文中分別劃出是主觀評價和客觀敘述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