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漢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2(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福建師范大學畢業(yè)論文
淺議古詩對學生的影響
姓名:陳玉玲 學號:213A035018
專業(yè):漢語言文學(函授??粕究?
年級:2004級
指導教師:謝季祥
二00六年六月
淺議古詩對學生的影響
2004中文本科函授2班 陳玉玲
聯(lián)系電話 :13850720781
中國傳統(tǒng)語文教育是學習古詩。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們“不學
2、詩,無以言”。爾后,古詩歷來為讀書人所推崇,學生啟蒙讀書,就學古詩。蘇東坡云:“腹有詩書氣自華?!睆男≌b讀、學習一定數(shù)量的古詩,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強修養(yǎng)、豐富思想,有利于培養(yǎng)對語言的感受、領(lǐng)悟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和鑒賞、審美能力。究其原因,乃是因為古詩既有語言美,又有形式結(jié)構(gòu)美,意境優(yōu)美深遠。而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內(nèi)涵豐富,許多古詩都表達了詩人的情意、思想,對學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有助于學生誦讀水平的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認識
新課程改革非常強調(diào):教學應“注意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lǐng)悟內(nèi)容,培養(yǎng)語感。” 誦讀,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它是小學生完成閱讀教育任務的一項重
3、要的基本功,就學習古詩而言,誦讀是最重要的。誦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發(fā)展智力,獲得思想熏陶。誦讀有助于情感的傳遞。
小學階段的古詩重在讓學生意會,而意會的最主要手段則應該是反復誦讀,以讀代講,以讀促悟。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大繪聲繪色,情景交融,展現(xiàn)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色。在通過誦讀培養(yǎng)語感的同時,也能使學生展開聯(lián)想,欣賞其優(yōu)美的景趣,通過形象、情感去熏陶學生的情感,塑造學生美的心靈。如《詠柳》中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通過反復誦讀,學生便能聯(lián)想到九九艷陽天柳條吐綠的情景,高高的柳樹好像綠色的玉石裝飾成的,是垂著的碧綠的絲帶,迎風輕動,真是一幅生
4、機盎然的“春柳圖”。又如《詠鵝》中的“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則讓學生感受到別樣的風景。在清澈如鏡的湖水中央,美麗的大白鵝正用它紅紅的腳掌撥動湖水,緩緩前行。潔白的身影映照在湖水中與紅紅的腳掌相應成趣,格外的美。使學生了解到只要留心觀察,便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都有美。
古詩很好地體現(xiàn)了漢語的音樂美,讀起來瑯瑯上口,非常適合小學生反復不斷地誦讀,并在讀中加深理解,產(chǎn)生美感。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趣味,又可以調(diào)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而學生的誦讀水平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提高。
二、有助于凈化學生的心靈和提高學生的文學涵養(yǎng)
情與景是古詩的重要元素。張亞新指出古詩中的“景”,不單指感情,同時包括客觀
5、存在的一切物質(zhì)和自然現(xiàn)象、社會現(xiàn)象,與“物”、“境”相通;“情”也不單指感情,同時包括主觀世界的一切,如理想、愿望、品格等,跟“心”、“意”同義。讓學生誦讀古詩中的傳世佳作,體會詩的意境,感受詩人的情意,在誦讀中不知不覺受到心靈的熏陶和潛移默化的感染,加厚學生的人文底蘊,逐漸構(gòu)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
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的古詩中有很多的抒情詩,有的寓情于景,有的是情景交融,但往往以情為重,借景抒情、以景傳情,學生在學習在都能受到或深或淺的影響。有的古詩中有不少精當凝練、充滿哲理的佳句,飽含著作者深刻的生活感受,思想容量極大。因而千古傳誦,益人心智,給人以深刻的啟示和教益。如《鋤禾》一詩中描寫了
6、農(nóng)民在炎炎烈日之下勞動,揮汗如雨的情景。使學生了解到糧食來之不易,受到熱愛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的教育。又如《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描寫了詩人通過不同角度觀察廬山所獲得的感受,使學生體會到詩中含有“站在不同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感受”的深意。而《登鸛雀樓》中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則使學生懂得了這樣一個人生哲理:只有登得高,才能望得遠。
其他如梧桐、松柏、梅花、杜鵑、紅豆、琴瑟、鴻雁、浮云、秋水、星漢、青鳥、鷓鴣、請纓、折柳、折桂、泰斗等等意象,都是古詩中常出現(xiàn)的意象,都跟特定的情感內(nèi)容有關(guān)。因此,無論什么樣的思想情感,學生在中國古詩中都能找到跫聲和回音,通過聲請并
7、茂的誦讀,學生就能反復領(lǐng)會和體味古人智慧而深邃的思想以及美麗情感,進而凈化與陶冶學生的思想與情操,提升學生的人生品位
三、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是人們千百年來形成的一種對祖國的最深厚的感情。是一個國家人民道德品質(zhì)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學生發(fā)奮學習的推動力量。因此,我們必須從小教育學生把自己的學習、生活與祖國命運前途聯(lián)系起來,在學生的心里播下愛國主義的種子。中華古詩中不乏歌頌祖國壯麗河山、名勝古跡、豐富物產(chǎn)、遼闊疆域等名篇,教師利用誦讀課的機會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學可謂水到渠成。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有不少悲壯之作,或慷慨激昂,直抒胸臆;或悲憤滿懷,借詩詠志。學生在學習中領(lǐng)悟到
8、詩人憂國憂民之情和富國強民之志。如學習陸游的《示兒》體會詩人“不見九州同”的沉痛心情,以及堅信“王師北定中原日”那一天一定會到來的樂觀精神。在學習李清照的《絕句》中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學生在品味詩句韻律美的同時,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對作者博大的胸襟,咤吒風云的氣概佩服不已,而《雜詩》中則讓學生聽到了詩人的呼喚“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暗究可哀”?!拔覄裉旃囟稊\,不拘一格降人才”又讓學生領(lǐng)會到詩人的迫切希望。這些鏗鏘有力的詩句,宛如晨鐘聲聲,發(fā)人深省,催人奮進。在濃郁的古詩誦讀氣息中,激起學生樹立一個堅定的信念:要像李清照、文天祥、譚嗣同一樣做一個追求真善美,追求
9、高尚道德情操的人,為祖國勇于獻出一切。誦讀課的藝術(shù)魅力,讓學生深受感染、熏陶,有助于塑造學生高尚靈魂,猶如春雨般無聲的滋潤著學生的心田。
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還應先從教育學生同情他人,愛身邊的親人,關(guān)心師友做起。當學生在朗誦孟浩然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崩首x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薄恢挥X地體驗到人對自然生命的關(guān)心,體驗到朋友之間深厚的友情,一切美妙的修養(yǎng)和哲學會毫無痕跡地從他們的口中滲入血液,滲入生命感受的深處,成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為萌生愛國主義思想奠定心理基礎(chǔ)。
四、有助于學生積累語言、提高寫作能力。
有道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回吟”,學習古
10、詩的作用可見一斑。而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魯迅先生在《給顏黎民的一封信》中告誡青年朋友們:“讀書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這形象地告訴我們,我們小學生讀書也是一樣,實際上就是一個采“花”釀“蜜”的過程。古人云: “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可見,閱讀量對寫作的影響是直接的,閱讀量越多,對寫作的影響也越大。
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薄捌迫f卷”是說書讀得要多,書讀得多,知識才厚實,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僅僅靠多讀是不夠的?!疤扑伟舜蠹摇敝?/p>
11、一的韓愈說:“學以為耕,文以為獲?!边@是說閱讀是寫作的先導,沒有讀的“耕耘”,就沒有寫的“收獲”。因此強調(diào)學生對所讀之書還要進行熟讀精思,融會貫通,積累材料,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學會遷移,并運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時,吾意所欲言,無不隨意所欲,內(nèi)容應筆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我國古詩文講究煉字、煉句、煉意,創(chuàng)作手法豐富多彩,讓學生學習古詩,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古詩中含有白描、比喻、夸張、襯托、擬人、象征等形象化的表現(xiàn)方法。小學語文教材中所收古詩大都運用豐富的修辭手法創(chuàng)造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對學生在誦讀、學習時將會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李白的《夜宿山寺》是夸張
12、的寫法:“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蓖醢彩摹睹坊ā肥且r托的手法,它用冬天的白雪,來襯托報春的白梅。白雪是高潔的,但白梅凌寒而開,冒雪而放,又有幽香透出,比白雪更加高潔。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這首詩運用白描手法,隨心而作,信手拈來,追求自然,線條簡練。古詩有一種寫法,即為了增強形象,把無生命的東西寫活。如楊萬里的《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边@是多么富有生命力的情景?!叭邸迸c“細流”著一“惜”字,“樹陰”與“小池”用一“愛”字,不僅表現(xiàn)了事物的普遍聯(lián)系
13、,而且賦予生命,化無情為有情。泉眼似乎在憐惜涓涓細流的柔弱,樹陰仿佛在愛惜陽光下池水的恬靜柔和,這相憐相愛,又與蜻蜓、小荷的相依相偎互相映襯,使自然界顯得非常和諧,給學生和諧美的感覺和享受再如“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边@里不僅有精彩的比喻,而且運用了設(shè)問的修辭方法,突出了春風對柳樹萌綠、抽條的作用。再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運用了想象的手法,深刻地寫出了自己濃厚的思鄉(xiāng)之情,從游子遙想故鄉(xiāng)兄弟登高的情景,反襯出自己“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孤獨和寂寞
我國古代詩歌不僅講究煉字、煉句,而且講究煉意,講究謀篇布局。因此,許多優(yōu)秀的古詩不僅語言優(yōu)美,結(jié)構(gòu)精巧
14、,而且氣勢宏大,意境深遠。小學語文教材中收入的古詩,大都體現(xiàn)了我國古詩的這一特點。學生通過學習古詩明確了語言要精煉,用盡可能少的語言,準確表達出思想感情。所謂“尺幅千里”,就是這個意思;二是要使學生懂得用詞要準確,做到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用得恰到好處。
學生誦讀古詩是學習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為他們未來的發(fā)展打好基礎(chǔ)。誦讀古詩不但可以培養(yǎng)兒童的理解力、記憶力和想像力,而且可以讓古詩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不斷的反芻、發(fā)酵、在默默中開發(fā)他們的智慧,促成人格的全面成長,培養(yǎng)學生做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少年君子。
參考資料: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語文課程標準解讀》
向曉紅《古詩教學與審美教育》《湖南教育》1997年第5期
曹云芳《吟誦入境、遷移表象、激活聯(lián)想--古詩文審美教學三題》《河南教育》1995年第1期
余志君《怎樣確定古詩思想教育的滲透點》《江西巢守律《小學語文古詩美學思想探微》《江西教育》1995年第11期教育》1995年第11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