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專用)2014高考語文一輪 課時專練(十七) 一般論述類文章閱讀二 新人教版

上傳人:xinsh****encai 文檔編號:32416770 上傳時間:2021-10-14 格式:DOC 頁數(shù):4 大?。?45.50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安徽專用)2014高考語文一輪 課時專練(十七) 一般論述類文章閱讀二 新人教版_第1頁
第1頁 / 共4頁
(安徽專用)2014高考語文一輪 課時專練(十七) 一般論述類文章閱讀二 新人教版_第2頁
第2頁 / 共4頁
(安徽專用)2014高考語文一輪 課時專練(十七) 一般論述類文章閱讀二 新人教版_第3頁
第3頁 / 共4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5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安徽專用)2014高考語文一輪 課時專練(十七) 一般論述類文章閱讀二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安徽專用)2014高考語文一輪 課時專練(十七) 一般論述類文章閱讀二 新人教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014高考語文一輪課時專練(安徽專用):(十七)一般論述類文章閱讀二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每小題3分,共9分)民族藝術圖案中,人民最熟悉的無過于龍鳳圖案。但專家學者說到它時,也很難說清楚。因為龍的形象由傳說想象而成,反映到工藝造型設計中又不斷發(fā)展變化,僅查幾篇文獻資料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鳳的問題更加復雜,由于數(shù)千年來用它做藝術裝飾主題更廣泛而普遍,它的形象也在不斷發(fā)展變化中。歷來龍鳳并提,且和封建政治緊密結合,龍鳳圖案成為封建裝飾藝術的主題,同時也近于權威象征。但事實上兩者卻在歷史發(fā)展中似同實異,終于分道揚鑣,各有千秋。決定龍鳳的地位并影響到后來的發(fā)展,主要是兩個故事:有關龍的是史

2、記所記載的黃帝傳說,鼎湖丹成乘龍引鳳,群臣攀龍髯也有隨同升天的。關于鳳的是蕭史吹簫引鳳,和弄玉一同跨鳳上天的故事。同是升天神話傳說,前者和封建政治結合,后者卻是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后來六朝人把“攀龍”“附鳳”二詞連用,其實二者應當分開。甲骨文字上的龍鳳并無固定格式,但基本上可看出龍是個因時屈伸的靈蟲,雙龍起拱即成天上雨后出現(xiàn)的虹,可知龍在三千年前即有能致雨的傳說或假想,并象征神秘。從青銅器花紋上看,鳳頂有高冠,曳著長尾,尾上還有眼形花紋,樣子和孔雀相差不多。古記稱 “有鳳來儀”“鳳凰于飛”,讓我們知道這種傳說中的靈禽,被當成吉祥幸福和愛情的象征是來源已久。在人民詩歌中,鳳和鴛鴦同為愛情象征;在封

3、建宮廷藝術中則是龍鳳并用,成為上層統(tǒng)治權威象征。龍歷來代表一種權威或勢力,漢唐以來,由于方士和尚附會造作,龍的原始神性雖日減,新加的神性卻日增。封王封侯,割據(jù)水府,稱孤道寡,龍在封建社會制度上占有一個特別地位。鳳到這時和詩文愛情相聯(lián)系,越來越少神性,和人民的感情日益親切。元明清三個朝代中,龍始終代表一種神性,又成為九五之尊的象征,因此不能褻瀆。而鳳卻和花中之王的牡丹結合,“鳳穿牡丹”“丹鳳朝陽”反映到工藝圖案上,象征光明、幸福、愛情等,形象上也越來越秀美華麗,成為人民吉祥圖案的主題,和人民的情感深厚而普遍。鄉(xiāng)村平民女子的鞋幫或圍裙上繡鳳雙飛或鳳穿牡丹,誰也不能管;至于贈給情人的手帕,繡鳳穿花更

4、加常見;至于民間俚曲唱本,開口離不了鳳凰;鳳的圖案已不是宮廷所獨用,早成為人民共同的藝術主題。也就是鳳接近人民,人民因之豐富了鳳的形象。因此,從表面上看,鳳的抽象地位下降,不能和龍并提;事實上鳳和人民感情打成一片,特別是在民間刺繡中被賦予無限豐富的藝術生命,得到不朽和永生。但是我們也得承認另外一種事實,在近百年來封建上層藝術成就中,絲綢錦繡袍服,瓷、漆和嵌鑲工藝,金銀加工,凡百諸精細造型藝術圖案,龍的圖案占有主要地位,鳳只是次要地位。(摘編自沈從文龍鳳藝術)1下列關于“龍鳳圖案”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龍鳳圖案是人們熟悉的民族藝術圖案,但在各個時代的工藝造型設計中不斷發(fā)展變化,專家學者也很

5、難說清楚。B數(shù)千年來,龍鳳圖案以吉祥的形象成為我國藝術裝飾的主題,被廣泛、普遍使用,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C龍鳳和封建政治緊密結合,其圖案成為封建裝飾藝術的主題,龍鳳圖案并用象征了上層統(tǒng)治權威。D從龍鳳圖案在古代藝術上的形象和傳說來看,龍鳳在歷史發(fā)展中似同實異,人們對龍鳳感情不完全相同。2下列對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段論述龍鳳形象的起源、傳說,指出當初龍與封建政治相關聯(lián),可是鳳卻是個動人的愛情故事,與政治無關。B第二段論述龍和鳳很早就成為上層統(tǒng)治權威象征,并以龍在三千年前即有能致雨的傳說并象征神秘和鳳是傳說中的靈禽作論據(jù)。C第三段論述漢唐以來直至元明清,在封建朝廷或民間,有時

6、龍主鳳次,有時鳳主龍次,有時龍鳳并提。D全文通過龍鳳兩種形象的發(fā)展過程,來論述龍鳳形象是如何逐漸成為中國封建政治相結合的形象的。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漢唐以后,鳳和詩文愛情聯(lián)系逐漸增多,和人民的感情日益親切,因而,人民不斷豐富它的形象,使它煥發(fā)了生機和活力。B由于方士和尚的附會造作,龍的原始神性雖然日漸減少,但又增加了新的神性,所以龍的圖案在封建社會制度上一直地位特殊。C鄉(xiāng)村平民女子的鞋幫或圍裙上繡鳳雙飛,民間俚曲唱本開口不離鳳凰;這表明鳳的圖案逐漸脫離宮廷,成為人民共同的藝術主題。D鳳的不朽和永生,說明活在人民情感中的東西會在不同的時代和人民的藝術創(chuàng)造熱情結合,獲

7、得持久的生命力。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每小題3分,共9分)中醫(yī)文化中醫(yī),就是中國的醫(yī)學,是相對于西方醫(yī)學而言的。西方醫(yī)學還沒傳到我國時,沒有“中醫(yī)”這個名詞。此前,“中醫(yī)”有很多稱謂:岐黃、青囊、杏林、懸壺、橘井等。每個名稱都與一個有趣的故事相關。例如,“中醫(yī)”的第一個名字“岐黃”來自黃帝內經。黃帝內經是黃帝與被稱為“天師”的岐伯討論醫(yī)學的書,后世的人們稱黃帝內經中的醫(yī)學為“岐黃之術”。黃帝內經是中國早期醫(yī)學的經典,所以“岐黃”就成了中醫(yī)的代名詞;又如鮮為人知的“橘井”,說的是西漢道士蘇耽的故事。蘇耽事母至孝,成仙之前告訴母親將有瘟疫流行,飲服井水泡橘葉可防治。第二年疫病爆發(fā),他母

8、親用這個辦法救治了無數(shù)病人。為紀念其功德,后人用“橘井泉香”來稱贊中醫(yī)。“中醫(yī)”二字最早見于東漢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其中有“有病不治,常得中醫(yī)”的話。意思是有病而不醫(yī)治,卻常常因為合乎醫(yī)理而自己痊愈。這并不是讓我們有病扛著不治,而是強調人體自身調節(jié)對健康的重要性。人體常常通過自身調節(jié)達到陰陽平衡,這樣病痛往往不藥而愈。這正是中醫(yī)的奧妙:通過調節(jié)人體各項機制,使之達到平衡而實現(xiàn)治病救人的目的。我們現(xiàn)在說的“中醫(yī)”是鴉片戰(zhàn)爭前后才出現(xiàn)的。當時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西醫(yī)為了區(qū)別中西醫(yī)學,給中國醫(yī)學起名“中醫(yī)”。1936年,國民黨政府制定了中醫(yī)條例,正式以法律形式將中國醫(yī)學命名為“中醫(yī)”,人們又稱之為“漢醫(yī)”

9、“傳統(tǒng)醫(yī)學”“國醫(yī)”等。中醫(yī)的原理和精神可以用兩個字來簡單概括,就是“中和”。漢代說的“中醫(yī)”,“中”雖然不是“中和”之意,但“有病不治,常得中醫(yī)”這句話卻深得中醫(yī)理論的精髓:人體的陰陽保持中和、平衡,人才不會生病。如果陰陽失衡,疾病就來了。中醫(yī)有“持中守一而醫(yī)百病”的說法,就是說身體沒有陽燥,又不陰虛,一直保持中和之氣,就會百病全無。為實現(xiàn)“中和”這一保持健康的最終目標,中醫(yī)采用古代精氣學說、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這三大哲學理論,來解釋生命的秘密。中醫(yī)學中的精氣學說認為,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人就是氣聚合在一起而產生的,氣散了形體就滅亡了;不光人體,天下萬物都是氣構成的;正是有了這個氣,萬物才

10、生生不息,變化不止。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認為,人是由氣聚合成的,氣分陰陽,只有陰陽調和才能保持健康;人有五臟六腑、八脈十三經,臟腑是聚藏氣的地方,經脈是疏導氣的管道,臟腑的健康情況又通過經脈穴位,乃至發(fā)、牙、舌、耳、唇、眉、指甲、皮膚等外表器官表現(xiàn)出來,五臟分別對應五官、五色。中醫(yī)專家可以通過經脈穴位、五官五色出現(xiàn)的異常來判斷疾病情況,并通過多種手段辨證施治,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中醫(yī)學的最終目標并不止于治病,更進一步是幫助人類達到如同在黃帝內經中所提出的四種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賢人的境界。它不光是一種醫(yī)學技術,更是一種哲學、一種文化,是在中華文明這株萬年巨樹上結出來的碩果。盡管傳

11、統(tǒng)的中醫(yī)學觀念與源于歐洲現(xiàn)代科學的西醫(yī)學并不能完全相容,但是我們應當樂觀地看到,中醫(yī)和西醫(yī)都是人類文明的成果,兩大醫(yī)學必然會在實踐中互相完善,為人類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摘編自中國經濟出版社中醫(yī)文化,作者:過常寶)4下列關于原文第一、二兩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顧名思義,中醫(yī),就是中國的醫(yī)學,這是相對于西方醫(yī)學而言的。在西方醫(yī)學傳到中國以前,中國雖然沒有“中醫(yī)”這個說法,但有其他多種稱謂。B中國流傳著許多贊譽中醫(yī)的動人故事,例如“橘井泉香”歌頌西漢道士蘇耽及其母親的功德,他們在瘟疫爆發(fā)之年用井水泡橘葉救治了無數(shù)患者。C有些病痛,患者無需就醫(yī)自會痊愈,這是因為人體具有自身調節(jié)功能,這

12、種自身調節(jié)往往可以使身體達到陰陽平衡,這樣有些病痛就會不藥而愈。D我們通常說的“中醫(yī)”,源于鴉片戰(zhàn)爭前后,是英國的西醫(yī)給中國醫(yī)學起的名稱,以區(qū)別中西醫(yī)學;1936年,國民黨政府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命名。5下列對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段主要論述“中醫(yī)”名稱的來歷,通過舉例解說“中醫(yī)”稱謂的兩種來歷,來論證中醫(yī)學在世界上的古老、神奇。B第二段承上段思路,先分析“中醫(yī)”二字的典籍出處及意思,然后介紹現(xiàn)代中醫(yī)學名稱的來歷。C第三段主要承接上文,并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中醫(yī)的原理和精神就是“中和”,第四段運用引用、舉例進行論證。D第五段論述我國的中醫(yī)學不主要是用來治病救人,而是一種哲學,一種文化

13、,從而照應標題。6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黃帝與岐伯討論醫(yī)學的黃帝內經是中國早期的醫(yī)學經典,后人稱其中醫(yī)學為“岐黃之術”;真人、至人、圣人、賢人,是書中提出的四種典范人物。B中醫(yī)強調人體自身調節(jié)對健康的重要性,但并不主張有病扛著不治。班固漢書藝文志中“有病不治,常得中醫(yī)”的記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C中醫(yī)是中華文明的巨樹結出的碩果,它不僅是一種醫(yī)學技術,更是一種哲學、一種文化。它的最終目標不單是治病,更是幫助人類達到至高境界。D中醫(yī)和西醫(yī)都是人類文明的成果,盡管兩大醫(yī)學在觀念認識上絕不相容,但二者必然會在實踐中取長補短,互相完善,為人類健康做出更大貢獻。2014高考語文一

14、輪課時專練(安徽專用):(十七)1B解析 “被廣泛、普遍使用”表述有誤。文中說“龍始終代表一種神性,又成為九五之尊的象征,因此不能褻瀆”。2A解析 B項分析錯誤。第二段不是主要論述“龍和鳳很早就成為上層統(tǒng)治權威象征”,是論述龍很神秘,鳳象征愛情,以及封建宮廷藝術中龍鳳并用成為上層統(tǒng)治權威象征。后面分析的論據(jù)也不正確,原文說“在封建宮廷藝術中則是龍鳳并用,成為上層統(tǒng)治權威象征”,可見“成為上層統(tǒng)治權威象征”的論據(jù)是“封建宮廷藝術中則是龍鳳并用”。C項分析錯誤,第三段論述漢唐以來龍鳳形象的發(fā)展,成為人民共同的藝術主題,但在封建上層藝術成就中,龍的圖案為主,鳳的圖案為次。D項論述龍鳳形象錯誤,全文應

15、當是論述“龍鳳形象的發(fā)展,如何逐漸成為人民共同的藝術主題”。3C解析 “逐漸脫離宮廷”分析有誤。原文是“鳳的圖案已不是宮廷所獨用”。4A解析 “沒有中醫(yī)這個說法”改為“沒有中醫(yī)這個名詞”。東漢班固的漢書藝文志中已有“中醫(yī)”這個說法,但這是個動詞,意思是“合乎醫(yī)理”;我們現(xiàn)在說的“中醫(yī)”是名詞,指的是中國醫(yī)學。5B解析 A項“來論證中醫(yī)學在世界上的古老、神奇”分析錯誤,作者敘述來歷只能論述中醫(yī)名稱的古老,這是為下文論述中醫(yī)文化作鋪墊的。C項“主要承接上文”分析錯誤,第三段是承上啟下的過渡段,但主要是啟下。D項中“中醫(yī)學不主要是用來治病救人”分析錯誤,文中沒有此表述。6D解析 “兩大醫(yī)學在觀念認識上絕不相容”有誤,應是“不能完全相容”。參見最后一段。- 4 -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