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診考試題庫選擇題帶答案版.doc
《中診考試題庫選擇題帶答案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中診考試題庫選擇題帶答案版.doc(9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一、 單選題(請將一個正確答案的題號,填入題干后的括號內(nèi)) 1 確立辨證論治理論的著作是(B) A.黃帝內(nèi)經(jīng) B.傷寒雜病論 C.諸病源候論 D.景岳全書 E.瘟病條辨 2第一部中醫(yī)脈診專著是(C) A.難經(jīng) B.頻湖脈學 C.脈經(jīng) D.脈訣 E.三指禪 3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舌診專著成書于( C )。 A漢代 B晉代 C元代 D明代 E清代 4首創(chuàng)“診籍”的作者是( B )。 A扁鵲 B淳于意 C張仲景 D.華佗 E張景岳 5脈經(jīng)的作者是( B )。 A扁鵲 B王叔和 C李時珍 D.滑壽 E張景岳 6瀕湖脈學的作者是( D )。 A張仲景 B張景岳 C葉天士 D.李時珍 E孫思邈 7傷風表證病人
2、常表現(xiàn)為( D )。 A.惡寒重,發(fā)熱輕 B.發(fā)熱重,惡寒輕 C發(fā)熱輕而惡風 D發(fā)熱與惡寒并重 E寒熱往來 8患者素體陽虛,不溫肌表,故見( B )。 A但熱不寒 B但寒不熱 C惡寒發(fā)熱 D.寒熱往來 E并無寒熱 9若風熱內(nèi)傳,正盛邪實,??梢? C )。 A潮熱 B微熱 C壯熱 D.郁熱 E.虛熱 10患者身熱不揚,午后熱甚,屬于( A )。 A濕溫潮熱 B陰虛潮熱 C.陽明潮熱 D骨蒸潮熱 E氣虛發(fā)熱 11外感風邪所致中風表虛證,常見( B ). A無汗出 B有汗出 C大汗出 D.冷汗出 E熱汗出 12患者蒸蒸汗出,兼壯熱口渴者,屬( D ) A戰(zhàn)汗 B絕汗 C自汗 D.大汗 E.盜汗 1
3、3患者關(guān)節(jié)疼痛,沉重不移者,屬( B )。 A.行痹 B著痹 C.痛痹 D.熱痹 E.虛痹 14消渴患者口渴飲水的特點是( C )。 A口不渴飲 B渴不多飲 C.大渴引飲 D飲不欲咽 E飲人即吐 15食少納呆,兼消瘦,腹脹,便溏者,屬( A ) A.脾胃氣虛 B濕邪困脾 C.肝膽濕熱 D食滯內(nèi)停 E脾陽虛弱 16婦女帶下黃臭,多因( E )。 A脾虛生濕 B沖任損傷 C.帶脈不固 D肝郁化火 E濕熱下注 17大便時干時稀,多見于( D )。 A.胃氣虧虛 B脾氣虧虛 C.中氣下陷 D肝郁乘脾 E大腸濕熱 18下列何項與發(fā)熱性疾病無關(guān)( D )。 A.惡風 B惡寒 C.寒戰(zhàn) D畏寒 E肢厥 19
4、患者寒熱往來,發(fā)無定時,見于( B )。 A.表證 B半表半里證 C.少陰病 D.厥陰病 E瘧疾病 20患者前額部疼痛,屬何經(jīng)頭痛( C )。 A太陽經(jīng) B少陽經(jīng) C陽明經(jīng) D.氣血兩虛 E陰虛 21患者病中兼見口甜,多因( B )。 A.脾胃氣虛 B.脾胃濕熱 C.肝膽濕熱 D肝胃郁熱 E胃陰虧虛 22患者盜汗的原因多為(D ) A氣虛 B血虛 C.氣血兩虛 D.陰虛 E.陽虛 23亡陰患者出汗,多為( C ) A自汗 B盜汗 C熱汗 D.冷汗 E.戰(zhàn)汗 24自覺怕冷,加衣蓋被或近火取暖不能緩解者,B A.惡風 B惡寒 C.畏寒 D.寒戰(zhàn) E.肢厥 25初病即出現(xiàn)惡寒發(fā)熱并見,多為( C )
5、。 A.半表半里證 B瘧疾 C.外感表證 D里證 E表證人里 26患者便秘,兼見面色蒼白、渴喜熱飲者,屬( B ) A.陰液虧損 B陰寒內(nèi)結(jié) C.氣陰兩虧 D氣血不足 E血虛不潤 27婦女帶下清稀,量多色白,多因( B )。 A.濕熱下注 B脾虛濕注 C.肝經(jīng)郁熱 D寒濕困遏 E.腎陽虧虛 28.肝陽上亢患者頭痛的特點是( E )。 A隱痛 B重痛 C掣痛 D.刺痛 E.脹痛 29.下列各項中,與“渴不多飲”無關(guān)的是( EA.濕熱內(nèi)蘊 B熱入營血 C.痰飲內(nèi)停 D.陰虛內(nèi)熱 E陽氣虛弱 30.疼痛獨見于足跟部,應(yīng)考慮( D )。 A.肝血瘀滯 B肝血不足 C.脾虛精虧 D腎虛精虧 E寒凝肝脈
6、31.患者大便先干后稀,應(yīng)屬( C )。 A.邪熱傷津 B肝郁乘脾 C.脾胃虛弱 D胃陰虧損 E寒濕困脾 32痢疾患者的大便特點是( C )。 A暴注下泄,色黃而臭 B排便不爽,溏結(jié)不調(diào) C.里急后重,便下膿血 D腹瀉不爽,便溏如糜 E滑脫不禁,下利清谷 33胃脘灼痛,饑不欲食,證屬( B )。 A胃火熾盛 B胃陰虧虛 C.肝氣犯胃 D胃腸氣滯 E食滯胃脘 34患者困倦易睡,頭目昏沉者,多屬( B )。 A脾氣虛弱 B痰濕困阻 C.心腎陽虛 D心脾兩虛 E邪人心包 35小便黃赤,伴尿頻、尿急、尿痛者,為( AA.膀胱濕熱 B熱盛傷津 C.腎氣不固 D下焦虛寒 E。心火亢盛 36.胸痛,潮熱,咯
7、痰帶血,盜汗者,屬( B )。 A肺熱壅盛 B肺陰虧虛 C.痰濕阻肺 D.痰熱壅肺 E燥邪犯肺 37.患者視物不清,模糊不明者,多屬( B )。 A 目眩 B 目昏 C雀目 D.歧視 E.眼花 38.察神,突出地表現(xiàn)于( B )。 A面色 B目光 C言語 D表情 E脈象 39.患者精神不振,健忘嗜睡,聲低懶言,倦怠乏力,動作遲緩,屬于(C A得神 B失神 C少神 D假神 E神亂 40.陽熱亢盛的患者,其面色常見( D )。 A紅黃隱隱 B兩顴潮紅 C.泛紅如妝 D滿面通紅 E白里透紅 41.面色淡黃,枯槁無華,稱為( B )。 A.蒼黃 B萎黃 C.黃胖 D.陽黃 E.陰黃 42顏面白光白虛浮
8、,其病因多屬( D )。 A.血虛 B寒凝 C氣虛 C.陽虛 氣滯 43小兒囟門遲閉,骨縫不合,是( C )。 A囟陷 且囟填 C解顱 C. 大頭瘟 E小兒先愚 44漫腫無頭,膚色不變,不熱少疼者是(B A.癰 B疽 C疔 D.癤 E.瘡 45咯痰清稀量多,色白滑而易咯,屬( B A寒痰 B濕痰 C風痰 D. 燥痰 E.熱痰 46正常人舌體瘦而偏紅,常見于( D )。 A.老年人。B.肥胖人 C.年輕人 D. 消瘦人 E嬰幼兒 47舌體軟弱,屈伸無力者,稱( B )。 A.短縮舌 B痿軟舌 C吐弄舌 D. 強硬舌 E顫動舌 48咽喉鮮紅嬌嫩,腫痛不甚,原因是( D )。 A.肺胃積熱 B痰濕停
9、滯 C. 胃熱亢盛 D.虛火上炎 E熱毒深極 49按五輪學說,上下眼瞼屬于( E )。 A.血輪 B風輪 C氣輪 D. 水輪 E.肉輪 50肝經(jīng)風熱患者易出現(xiàn)( D )。 A.眼胞赤爛 B目眥紅赤 C. 白睛發(fā)黃 D.全目赤腫 E目窠微腫 51觀察患者面色的關(guān)鍵,在于區(qū)分(B )。 A.主色與客色 B善色與惡色 C. 常色與病色 D.客色與病色 E主色與病色 52.舌青紫而腫脹,多為( A )。 A酒毒攻心 B氣血上壅 C. 心脾熱盛 D氣滯血瘀 E熱毒上攻 53根據(jù)靈樞五色面部分屬,鼻稱為(B A.藩 B.明堂 C.庭 D. 蔽 E.闕 54舌質(zhì)淡胖而嫩,苔白而潤,見于( D )。 A.氣虛
10、 B血虛 C. 氣血兩虛 D陽虛 E氣陰兩虛 55.望舌辨虛實,主要觀察( B )。 A.舌色淺深 B舌質(zhì)老嫩 C. 舌苔厚薄 D舌苔潤燥 E舌體胖瘦 56.下列屬于“假神”的癥狀是(D )。 A言語失倫 B兩顴潮紅 C.反應(yīng)遲鈍 D.突然能食 E表情淡漠 57.患者形體肥胖,面白少華,精神不振者多為( AA.陽氣不足 B.陰血不足 C.精氣虧虛 D津液不足 E痰火內(nèi)蘊 58.患者暴病,咯吐膿痰如米粥者,多為( C )。 A.肺燥 B肺痿 C肺癰 D肺癆 E. 肺熱 59.患者出現(xiàn)瞳仁散大,多屬( A )。 A.腎精耗竭 B動風先兆 C. 津液虧耗 D.肝經(jīng)風熱 E氣血不足 60.下列諸項中,
11、不屬斑的特征之項是(D )。 A.色紅 B點大成片 C. 平攤皮下 D摸之礙手 E色紫 61.若滿舌厚苔驟然退出,提示( D )。 A邪去正安 B表邪入里 C. 寒證化熱 D胃氣暴絕 E邪熱傷津 62.根據(jù)素問刺熱面部各區(qū)分屬臟腑的理論,“頦”部應(yīng)屬( E )。 A心 B肺 C脾 D肝 E腎 63.黃苔主熱證,若熱結(jié)于里,則見( C )。 A.舌苔淡黃 B舌苔深黃 C舌苔焦黃 D.舌苔灰黃 E舌苔黃膩 64.舌苔黃燥,主病為( B )。 A.表熱證 B.實熱證 C.濕熱證 D虛熱證 E假熱證 65.小兒睡眠露睛,多由于( A )。 A脾胃虛衰 B津液不足 C肝風內(nèi)動 D.肝經(jīng)風熱 E. 腎經(jīng)耗
12、竭 66舌質(zhì)中部生芒刺,常提示(D ) A.心火上炎 B.肝膽熱盛 C. 胃陰不足 D.胃腸熱盛 E. 疫癘初起 67. 在客色中,冬天的面色相應(yīng)應(yīng)為( D ) A稍白 B稍赤 C稍青 D稍黑 E. 稍黃 68.望小兒食指指紋,指紋淡滯的意義是( BA分表里 B定虛實 C辨寒熱 D.測輕重 E. 估預(yù)后 69.患者嘔吐清水痰涎,伴胸悶苔膩者,多屬( CA寒嘔 B熱嘔 D.痰飲 D食積 E. 氣滯 68.望小兒食指指紋,指紋淡滯的意義是( BA分表里 B定虛實 C辨寒熱 D.測輕重 E. 估預(yù)后 69.患者嘔吐清水痰涎,伴胸悶苔膩者,多屬( CA寒嘔 B熱嘔 D.痰飲 D食積 E. 氣滯 70.
13、舌體胖大有齒痕,主病為( B )。 A脾陽虛 B脾虛濕盛 C. 估預(yù)后 D腎虛水泛 E.腎陽虛 71.主熱人營血或陰虛火旺的舌象是( B )。 A紅舌 B絳舌 D.紫舌 D芒刺舌 E鏡面舌 72.下列舌象中,除( E )之外,健康人均可出現(xiàn)。 A.裂紋舌 B齒痕舌 C剝落苔 D淡紅舌 E淡白舌 73.觀察舌苔辨邪之淺深,主要依據(jù)( B )。 A.舌苔有無 B舌苔厚薄 C舌苔潤燥 D舌苔顏色 E舌苔腐膩 74.患者頸腫眼突,多由于( D )。 A.精氣將絕 B脾胃虛弱 C. 腎氣將衰 D肝郁氣結(jié)痰凝 E肝陽上亢 75.患者舌色淡紫而潤,主病為( C )。 A.氣滯血瘀 B氣虛血瘀 C. 寒凝血瘀
14、 D外傷血瘀 E血虛夾瘀 76.面部口眼歪斜,或肌膚不仁,并無其他疾苦者,屬( DA.風中臟腑 B熱極生風 C. 陰虛生風 D風中經(jīng)絡(luò) E血虛生風 77.患者素體陰虛火旺,復(fù)感風寒之邪,可見( B )。 A紅瘦舌,灰苔 B絳舌,薄白苔 C. 絳舌,黃白相兼苔 D淡白舌,黃裂苔 E紅舌,蒼老滑苔 78.患者脫肛,其原因多為( C )。 A腎氣不固 B肺腎氣虛 C. 中氣下陷 D.腎不納氣 E大腸濕熱 79.舌質(zhì)紅,苔黃厚,多見于( A )。 A.里實熱證 B虛熱證 C.胃氣陰大傷證 D熱人營血證 E痰熱證 80.觀察舌苔辨別病邪的性質(zhì)主要依據(jù)是( D )。 A舌苔有無 B舌苔潤燥 C. 舌苔厚薄
15、 D舌苔顏色 E舌苔真假 81.患者神識不清,語言重復(fù),時斷時續(xù),聲音低弱者,是( BA譫語 B鄭聲 C.獨語 D錯語 E狂言 82.呼吸微弱,氣少不足以息,屬( A )。 A少氣 B短氣 C息微 C. 喘氣 E.噯氣 83.氣從胃中逆上,出咽喉而發(fā)聲短頻者稱( AA呃逆 B太息 C干嘔 D噯氣 E. 惡心 84.患者口氣臭穢,多為( D )。 A內(nèi)有宿食 B胃陰虧虛 C. 胃實寒證 D胃實熱證 E脾胃濕熱 85.喘、哮的區(qū)別,關(guān)鍵在于喘是( B )。 A以抬肩言 B以氣息言 C. 以張口言 D以鼻煽言 E以痰鳴言 86.患者散發(fā)爛蘋果樣氣味,常提示為( B )。 A.水腫病晚期 B消渴病危重
16、期 C. 失血重證 D臟腑敗壞 E瘟疫病 87.燥咳的特點應(yīng)為,( AA干咳無痰 B.咳聲重濁 C.咳聲輕清 D咳嗽痰多 E.咳聲不揚 88,嘔勢急劇,嘔聲響亮者,多屬( B )。 A胃虛寒證 B胃實熱證 C. 熱擾神明 D胃氣虧虛 E肝氣郁結(jié) 89太息的產(chǎn)生,多與( B )有關(guān)。 A心火 B肝郁 C腎虛 D. 肺虛 E.胃逆 90正常聲音的特點不包括( C )。 A.發(fā)聲自然 B音調(diào)和暢 C. 親切和藹 D言語清楚 E言與意符 91遍身診脈法“下部下”切脈部位在( D ) A.箕門穴 B太沖穴 C沖陽穴 D. 太溪穴 E五里穴 92,寸口脈分候臟腑,肝膽病變反映于( B A.右關(guān)部 B左關(guān)部
17、 C左尺部 D右尺部 E左寸部 93切脈時用較輕指力診于寸口皮膚上稱( A A舉 B按 C.切 D.尋 E. 摸 94脈象“有神”的形態(tài)是( C )。 A從容和緩 B節(jié)律一致 C.柔和有力 D沉取應(yīng)指 E尺脈明顯 95,四季平脈中秋季脈象常稍( D A洪 B弦 C沉 D.浮 E. 緩 9656歲小兒平脈,其脈搏次數(shù)一息多為( C A三四至 B四五至 C. 五六至 D.六七至 E七八至 97脈來細小如線,應(yīng)指明顯是( A )。 A.細脈 B虛脈 C微脈 D. 弱脈 E.伏脈 98脈來遲而時止,止無定數(shù)者,是( B )。 A.促脈 B結(jié)脈 C代脈 D. 澀脈 E.緩脈 99氣滯血瘀的病證其脈象常見
18、( E )。 A虛脈 B實脈 C.緊脈 D. 遲脈 E.澀脈 100促脈與數(shù)脈的鑒別要點是( C )。 A.脈位深淺 B脈力強弱 C. 節(jié)律齊否 D.脈道粗細 E脈率快慢 101脈體大小及脈勢強弱均相反的一組脈象是( B A滑脈、澀脈 B洪脈、細脈 C.緊脈、緩脈 D實脈、虛脈 E遲脈、數(shù)脈 102患者素體痰盛而感受外邪之脈象是( A A浮滑 D滑數(shù) C弦滑 D.浮數(shù) E.弦緊 103氣血兩虛患者脈象不易出現(xiàn)( D )。 A弱脈 D濡脈 C細脈 D.澀脈 E.虛脈 104脈搏出現(xiàn)在寸口背側(cè)者,稱為( E )。 A.六陽脈 B六陰脈 C真臟脈 C.斜飛脈 E反關(guān)脈 105下列屬于弦脈形態(tài)特點的是
19、( A )。 A.端直而長 B脈來繃急 C. 浮而搏指 D沉按實大 E狀如波濤 106脈來去俱盛,三部舉按均有力者屬( D A.洪脈 B滑脈 C緊脈 D. 實脈 E. 弦脈 107濡脈和弱脈的不同之處是( A )。 A.脈位 B.脈力 C脈形 D. 脈律 E. 脈率 108肝膽病、痛證、痰飲證常見脈象是( A A.弦脈 B緊脈 C滑脈 D. 促脈 E. 結(jié)脈 109寸口診脈法始見于( A )。 A.內(nèi)經(jīng) B難經(jīng) C脈經(jīng) D傷寒論 E瀕湖脈學 110遲脈的脈象是脈來遲緩,一息不足( C A二至 E.三至 C四至 D.五至 E.六至 111在脈象指感上與滑脈相反的脈象是( D A.遲脈 B緩脈 C
20、結(jié)脈 D. 澀脈 E.沉脈 112按診時若手心熱盛者,多為( A )。 A.內(nèi)傷發(fā)熱 B氣虛發(fā)熱 C. 陰虛發(fā)熱 D外感發(fā)熱 E肝郁發(fā)熱 113捫按虛里搏動,可以了解( C )之強弱。 A心氣 B肺氣 C宗氣 D. 胃氣 E.陽氣 114病情危急時或兩手無脈時,常診察( B )。 A.人迎、合谷 B人迎、趺陽 C.趺陽、合谷 D人迎、太溪 E太溪、趺陽 115脈來遲緩,一息不足四至,是( C )。 A.緩脈 B結(jié)脈 C遲脈 D.代脈 E澀脈 116弦細脈的主病為( C )。 A肝郁氣滯 B陰虛有熱 C. 血虛肝郁 D寒滯肝脈 E肝郁血瘀 117下列諸脈之中不主虛證之脈是( C )。 A.細脈
21、B微脈 C結(jié)脈 D. 浮脈 E.濡脈 118脈象沉而細軟,其脈為( C )。 A細脈 B.濡脈 C弱脈 D. 虛脈 E.代脈 119濡脈、緩脈、細脈三者共同主病是( A : A濕證 B脾虛 C勞損 D. 痰飲 E.血虛 120相兼脈中,弱脈屬于( B )。 A.二合脈 B三合脈 C四合脈 D.五合脈 E六合脈 121判斷病種,辨別證候的依據(jù)是(A ) A癥 B病 C證 D. 證型 E.病案 122中醫(yī)診斷學中辨證的基本綱領(lǐng)是( A )。 A.八綱辨證 B臟腑辨證 C.病因辨證 D氣血津液辨證 E經(jīng)絡(luò)辨證 123.頭痛、惡寒等屬于( A )。 A.癥狀 B體征 C證候 D病名 E. 證型 124
22、.下列辨證方法中主要不是用于外感病辨證的是( E )。 A病因辨證 B六經(jīng)辨證 C. 衛(wèi)氣營血辨證 D三焦辨證 E氣血津液辨證 125.中醫(yī)辨證的主要要素不包括( C )。 A.病位 B病性 C病癥 D. 病因 E.病勢 126.下列癥狀中,診斷表證最具意義的是( BA脈浮 B惡寒 C頭身痛 D. 苔薄白 E流涕 127.邪在半表半里的特征性癥狀是( C )。 A.胸脅苦滿 B口苦咽干 C. 寒熱往來 D脈弦 E目眩 128.患者先見惡寒發(fā)熱,現(xiàn)惡寒已罷,反惡熱,口渴尿赤,舌紅苔黃,證屬( CA表寒里熱 B表熱里寒 C表邪人里 D表虛里實 E里邪出表 129.一般而言,表證是指( D )。 A
23、.皮膚的病證 B肌腠的病證 C.肺衛(wèi)的病證 D外邪犯表的病證 E外科瘡瘍病證 130.表證之惡寒,是由于( B )。 A.風性開泄,腠理疏松 B.外邪束表,、衛(wèi)陽閉郁 C衛(wèi)陽不固,腠理疏松 D肺衛(wèi)氣虛,風寒外邪 E.素體陽虛,寒自內(nèi)生 131.真寒假熱證的病機是( A )。 A.陰盛格陽 B陰盛陽衰 C. 陽盛陰衰 D真陰欲竭 E陽盛格陰 132.“至虛有盛候”、“大實有羸狀”均是( CA虛實轉(zhuǎn)化 B虛實錯雜 C. 虛實真假 D真虛假實 E真實假虛 133.下列癥狀中與陰虛最無關(guān)的是( C )。 A.形體消瘦 B口燥咽干 C. 咯痰清稀 D舌質(zhì)嫩紅 E脈象細數(shù) 134.陰虛患者在渴飲方面的表現(xiàn)
24、是( A )。 A.咽干少飲 B渴喜冷飲 C. 渴喜熱飲 D漱水不咽 E大渴引飲 135.下列諸癥中與里證無關(guān)的是( E )。 A但熱不寒 B但寒不熱 C. 舌苔黃厚 D.脈沉而遲 E惡寒發(fā)熱 136.下列諸癥中與實寒證無關(guān)的是( D )。 A.面色蒼白 E畏寒喜暖 C.腸鳴泄瀉 D.腹痛喜按 E脈遲或緊 137辨表虛證的主要依據(jù)是( C )。 A.惡寒 B發(fā)熱 C汗出 D惡風 E. 脈浮 138因?qū)嵭敖Y(jié)聚,阻滯經(jīng)脈,氣血不能外達的病理狀態(tài)是( A A.真實假虛 B真虛假實 C. 虛實并重 D因虛致實 E由實轉(zhuǎn)虛 139下述癥狀中,陽虛證患者一般不見( E )。 A.神疲乏力 B形寒肢冷 C.
25、 口淡不渴 D大便溏薄 E脈細苔少 140患者發(fā)熱惡寒,咳嗽咽痛,且四肢欠溫,尿清便溏, 證屬( A )。 A表熱里寒 B真寒假熱 C. 上熱下寒 D.熱證轉(zhuǎn)寒 E寒證化熱 141下列各項中與亡陽證無關(guān)的是( C )。 A.四肢厥冷 B冷汗淋漓 C汗出味咸 D脈微欲絕 E呼吸氣微 142陰盛格陽證一般不見( C )。 A面赤 B口渴 C溲赤 D.脈大 E.咽痛 143判斷表邪是否已人里的主要依據(jù)是( C ) A.是否口渴 B.是否發(fā)熱 C. 是否惡寒 D是否脈浮 E是否苔白 144由于脾虛不運,致痰濕停積的證候?qū)? D A虛中夾實 B由實轉(zhuǎn)虛 C.虛實并重 D因虛致實 E實中夾虛 145.陰虛
26、火旺與陰盛格陽兩證的相似之癥是: A A.面色紅 B.四肢溫 C.尿黃 D.舌質(zhì)紅 E.脈象數(shù) 146.風淫證侯出現(xiàn)項強、肢攣,甚至抽搐,其病機是: A A風邪犯表 B風邪犯肺 C.風中經(jīng)絡(luò) D風襲肌腠 E風郁皮膚 147寒淫病人腹痛,腸鳴,泄瀉,其病機多因( C A.寒郁經(jīng)脈 B寒凝四肢 C. 寒遏氣機 D寒中于里 E寒遏于表 148暑淫患者惡熱,汗出,口渴,神疲,脈虛數(shù),屬( D A.陽暑 B中暑 C暑風 D冒暑 E. 陰暑 149濕淫患者頭重如裹,遍體不舒,四肢懈怠,屬于( A A.傷濕 B冒濕 C.濕傷關(guān)節(jié) D濕中于里 E濕漬肌膚 150患者因情志致病,心神不安,語無倫次,舉止失常,是
27、因( B )。 A.恐傷腎 B憂傷肺 C怒傷肝 D喜傷心 E思傷脾 151下列諸項中不屬疫癘致病的特點是( C )。 A有傳染源 B有傳染途徑 C皮膚出疹 D傳染性強 E死亡率高 152.患者發(fā)熱,惡風,頭痛,汗出,脈浮緩,其病因是( EA.風寒 B風熱 C風濕 D寒邪 E. 風邪 153.下列各項中與火熱致病最不相關(guān)的是( D )。 A.吐血衄血 B牙關(guān)緊閉 C. 局部腫瘍 D脈細而弱 E大便干結(jié) 154.患者身熱惡熱,汗多尿黃,口渴,乏力,多屬( D )。 A.火熱證 B,傷濕證 C中暑證、 D傷暑證 E. 溫燥證 155.火熱致病的特點是( E )。 A發(fā)病急劇 B重濁粘膩 C.游走不定
28、 D具傳染性 E傷津耗液 156.風淫證候的臨床表現(xiàn)常不具有( E )。 A發(fā)熱,惡風,頭痛 B口眼歪斜 C.皮膚瘙癢 D關(guān)節(jié)游走疼痛 E半身不遂 157.患者久泄不愈,腹部墜脹,少氣倦怠,頭暈眼花,舌淡脈弱,證屬( B )。 A氣虛證 B氣陷證 C氣血兩虛證 D血虛證 E氣滯證 158.患者頭痛,眩暈,甚至昏厥,證屬( C )。 A.胃氣上逆 B肺氣上逆 C肝氣上逆 D肝胃不和 E肝火上炎 159.某女患者月經(jīng)經(jīng)期錯亂,經(jīng)色紫暗,夾有血塊,且少腹冷痛,形寒肢冷,舌紫暗,( C )。 A血瘀證 B氣滯血瘀證 C血寒證 D氣虛血瘀證 E氣滯證 160.某女患者月經(jīng)量多,而見氣短乏力,面白無華,舌
29、淡,脈細弱,證屬( B )。 A.氣不攝血證 B氣隨血脫證 C氣血兩虛證 D.血虛證 E氣虛證 161.患者咳嗽咯痰,量多清稀,且氣喘,胸悶,辨證是( C )。 A懸飲 B痰飲 C支飲 D溢飲 E水飲 162.氣滯證中出現(xiàn)疼痛,其性質(zhì)一般為( A )。 A脹痛 B刺痛 C隱痛 D.絞痛 E.空痛 163.臨床以出血和氣虛共見為辨證要點者,證屬( AA氣不攝血證 B氣隨血脫證 C. 氣血兩虛證 D氣滯血瘀證 E氣虛血瘀證 164.患者身熱夜甚,口渴不多飲,心煩不寐,月經(jīng)先期,舌質(zhì)紅絳,脈細數(shù),證屬( CA.陰虛內(nèi)熱 B濕熱內(nèi)阻 C血熱證 D氣虛發(fā)熱 E瘀熱互結(jié) 165.患者頭目暈沉,胸脘滿悶,惡
30、心納呆,嘔吐痰涎,其病機為( C )。 A.肝陽上亢 B氣血虧虛 C痰濕內(nèi)阻 D腎精不足 E肝胃不和 166.下列諸癥中并非痰證表現(xiàn)的是( B )。 A咳嗽咯痰 B心悸肢腫 C眩暈嘔惡 D瘰疬乳癖 E脘痞納呆 167.下述各項中不屬血瘀證的癥狀是( C )。 A.痛如針刺 B脅下痞塊 C. 出血鮮紅 D舌質(zhì)紫暗 E脈澀 168.下述諸項中不屬血瘀證的原因是( C )。 A寒凝 B氣滯 C陰虛 D,氣虛 E.外傷 169.臨床常見的氣逆證,多與相關(guān)的臟腑是( AA.肝、肺、胃 B肺、脾、腎 C. 肝、心、肺 D心、腎、肺 E肺、胃、腎 170.氣滯證的主要癥狀( D )。 A.頭暈眼花 B噯氣惡
31、心 C.腹部墜脹 D脹悶疼痛 E呼吸急促 171.某婦女突然崩漏,且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微欲絕,其證為( E )。 A氣血兩虛 B氣不攝血 C氣虛下陷 D亡陽證 E氣隨血脫 172.患者局部刺痛,拒按,腫塊隆起,舌有瘀斑,脈澀,其病因應(yīng)是( E )。 A.血熱致瘀 D寒凝致瘀 C氣滯血瘀 D氣虛血瘀 K瘀血內(nèi)阻 173患者皮下瘀斑,并見氣短,倦怠,面白無華,舌淡,脈細,證屬(D )。 A氣血兩虛 B氣虛血瘀 C氣隨血脫 D氣不攝血 E氣滯血瘀 174.下述癥狀中并非陰水腫的臨床表現(xiàn)是( D A.腰以下腫甚 B脘悶腹脹 C.腰膝冷痛 D.苔白脈浮緊 E小便短少 175.患者神志昏糊,喉中痰鳴,
32、其病因是( DA痰停于肺 B痰蒙清竅 C.痰濕中阻 D痰蒙心神 E痰停局部 176.患者自覺有氣從少腹上沖胸咽,證屬( EA肝郁氣滯 B肺氣上逆 C.胃氣上逆 D肝胃不和 E肝氣上逆 177.心氣虛證的主癥是( A )。 A心悸 B心痛 C氣短 D脈虛 E胸悶 178.某心脈痹阻病人心胸悶痛,體胖痰多,身重困倦,其病因多為( B )。 A.瘀阻 B痰凝 C寒滯 D氣郁 E陰虛 179.某患者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悶痰鳴,苔膩脈滑,該證屬( D )。 A.寒邪犯肺 B飲停于肺 C風寒犯肺 D痰濕阻肺 E燥邪犯肺 180.某患者咳嗽,痰稠色黃,鼻流濁涕,舌尖紅,脈浮數(shù),證屬( AA風熱犯肺 B熱邪
33、壅肺 C.暑熱犯肺 D痰濕阻肺 E燥邪犯肺 181脾病虛證的基本證候是( A )。 A.脾氣虛證 B.脾陽虛證 C中氣下陷證 D脾不統(tǒng)血證 E脾胃虛寒證 182患者便溏,肢困,尿少,浮腫,舌質(zhì)淡胖,舌苔白滑,脈沉而遲,證屬( B A.脾氣虛證 B脾陽虛證 C寒濕困脾證 D腎陽虛證 E脾腎陽虛證 183患者眩暈,耳鳴,頭痛目脹,面紅目赤,腰膝酸軟,頭重足輕,脈弦細數(shù),證屬: D A肝陽化風證 B肝火上炎證 C肝腎陰虛證 D肝陽上亢證 E肝氣郁結(jié)證 184患者眩暈欲仆,頭搖肢顫,語言騫澀,手足麻木,步履不正,脈弦有力,證屬: A A.肝陽化風證 B熱極生風證 C.陰虛動風 D血虛生風證 E風襲經(jīng)絡(luò)
34、證 185某女患者陰部灼熱瘙癢,帶下黃臭,舌苔黃膩,脈滑而數(shù),辨證是( C )。 A,肝膽濕熱證 B膀胱濕熱證 C肝經(jīng)濕熱證 D下焦?jié)駸嶙C E脾胃濕熱證 186患者久婚不育,且發(fā)脫齒搖,證屬( C )。 A腎陽虛證 B腎氣不固證 C. 腎精不足 D腎陰虛證 E肝腎陰虛證 187患者尿頻而清,余瀝不盡,證屬( B )。 A.腎陽虛證 B.腎氣不固證 C. 中氣下陷 D脾腎陽虛證 E脾陽虛證 188某患者心煩不寐,面紅,口舌生瘡,尿黃,舌尖紅 C A痰火擾心 B肝火上炎 C.心火亢盛 D小腸實熱 E肝陽上亢 189.心氣虛、心血虛、心陽虛、心陰虛四證的共同特征是:D A心煩 B失眠 C.心痛 D心
35、悸 E胸悶 190腎陰虛證和腎陽虛證皆可見到( E )。 A.小便清長 B五心煩熱 C尿少浮腫 D脈象細數(shù) E腰膝酸軟 191腎不納氣患者咳嗽氣喘的特點是( C )。 A動則益甚 B氣短乏力 C.呼多吸少 D.痰中帶血 E痰少難咯 192胃陰虛證患者的嘔吐特點是( D )。 A嘔吐酸腐 B嘔吐清涎 C. 嘔吐苦水 D干嘔呃逆 E劇烈嘔吐 193肝膽濕熱與濕熱蘊脾兩證的鑒別癥是( B A.肌膚發(fā)黃 B脅肋脹痛 C. 納差腹脹 D舌苔黃膩 E脈象弦滑 194.下述癥狀中與心腎不交證關(guān)系最密切的是( D )。 A心煩 B心悸 C.腰膝酸軟 D失眠 E耳鳴 195.患者形寒肢冷,心悸怔忡,唇甲青紫,尿
36、少浮腫,舌質(zhì)青紫,舌苔白滑,脈沉數(shù),證屬: DA腎陽虛證 B心陽虛證 C脾陽虛證 D心腎陽虛證 E脾腎陽虛證 196.下列癥狀中并非膀胱濕熱的表現(xiàn)是( A )。 A.尿后余瀝 B血尿 C. 尿有沙石 D尿頻尿急 E尿時澀痛 197.大便干結(jié),數(shù)日一行,口干咽燥,舌紅少津,脈細而澀,證屬( D )。 A.燥邪犯肺 B陽明熱結(jié) C大腸濕熱 D大腸液虧 E小腸實熱 198.下列諸癥中與肝血虛證無關(guān)的是( E )。 A.肢麻 B多夢 C. 手足震顫 D脈細 E頸項強直 199.驚悸失眠,常見于( E )。 A心氣虛證 B心血虛證 C. 痰火擾心證 D痰迷心竅證 E膽郁痰擾證 200.心悸氣短與下述(
37、B )同見,對診斷心陽虛證最有意義。 A,神疲乏力 B形寒肢冷 C頭暈?zāi)垦?D舌質(zhì)淺淡 E脈虛無力 201.患者頭暈?zāi)垦?,神疲氣短,脘腹墜脹,納少便溏,舌淡苔薄,脈緩弱,辨證為( EA脾氣虛證 B脾陽虛證 C脾腎陽虛證 D寒濕困脾證 E中氣下陷證 202.以胃脘隱痛,饑不欲食為主癥者,是( A ) A 胃陰虛證 B 胃熱證 C. 胃寒證 D食滯胃脘證 E肝胃不和證 203.下列癥狀中與腎氣不固無關(guān)的是( B )。 A.尿清量多 B.尿頻灼痛 C. 小便失禁 D余瀝不盡 E遺尿 204.以五更泄瀉,糞質(zhì)清冷,完谷不化為主癥者,證屬( D )。 A.脾氣虛證 B食滯胃腸證 D.寒濕困脾證 D脾腎陽
38、虛證 E肝郁犯脾證 205.患者脘脅脹悶疼痛,噯氣呃逆,煩躁易怒,嘈雜納少,舌紅苔薄黃,脈弦數(shù)者是( B )。 A.肝脾不調(diào)證 B肝胃不和證 D.食滯胃脘證 D脾胃氣虛證 E胃實寒證 206.肝陽上亢證的性質(zhì)是( D ). A實證 D虛證 C上熱下寒證 D上實下虛證 E寒熱錯雜證 207.寒濕困脾與濕熱蘊脾均可出現(xiàn)( E )。 A.舌苔白膩 B.口淡不渴 C. 便溏尿黃 D.皮膚瘙癢 E脘腹痞悶 208.濕熱蘊結(jié)在腸,其大便可見( B )。 A.下利清稀,完谷不化 B瀉下不爽,糞質(zhì)腥臭 C. 溏結(jié)不調(diào),時干時稀 D五更泄瀉,瀉后痛減 E便次增多,便質(zhì)稀薄 209.心火移熱于小腸的主要特征性表現(xiàn)
39、是( C )。 A.口舌生瘡 B心煩失眠 C. 尿赤澀痛 D面赤口渴 E大便干結(jié) 210.患者表情淡漠,喃喃獨語,舉止失常,多由于( AA痰迷心竅 B痰火擾神 C. 心火亢盛 D肝氣郁結(jié) E膽郁痰擾 211.陰虛動風的主要癥狀是( B )。 A四肢麻木 B手足蠕動 C. 頸項強直 D角弓反張 E步履不正 212.心血虛證與心陰虛證的共有癥是( D )。 A頭暈?zāi)垦?B面色無華 C. 五心煩熱 D失眠多夢 E潮熱盜汗 213.下列癥狀中并非燥邪犯肺證表現(xiàn)的是( DA干咳無痰 B痰少而粘 C.痰粘難咯 D痰黃而稠 E痰中帶血 214.患者咳嗽氣喘,痰稀色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脈遲緩,證屬( B
40、)。 A風寒犯肺 B寒邪客肺 C飲停于肺 D痰濕阻肺 E.風邪犯肺 215. 患者心悸,心痛,面色白光白,畏寒,舌淡苔白滑,脈弱,證屬( D )。 A心脈痹阻 B心血虛證 C心氣虛證 D心陽虛證 E心陽暴脫 216.下列癥狀中不屬肝火上炎表現(xiàn)的是( D )。 A口苦口干 B耳鳴如潮C。急躁易怒 D頭重足輕 E頭暈脹痛 217.患者脅肋脹痛,納呆便溏,腸鳴矢氣,苔薄白,脈弦,證屬( BA肝胃不和 B肝脾不調(diào) C.脾氣虛證 D寒濕困脾 E脾陽虛證 218.下列癥狀中,膽郁痰擾證的辨證要點是( BA,胸脅脹痛 B驚悸不安 C.身目發(fā)黃 D小便短黃 E口苦嘔惡 219.熱極生風證患者多見( B )。
41、A.舌強不語 B.角弓反張 C.手足蠕動 D手足震顫 E.四肢麻木 220.肝膽濕熱證、脾胃濕熱證、膀胱濕熱證的共見癥狀是( CA腹痛腹瀉 B身目發(fā)黃 C.小便短赤 D里急后重 E脅肋脹痛 221.脾病最基本的病證是( E )。 A.脾氣下陷 B脾陽虧虛 C. 脾不統(tǒng)血 D寒濕困脾 E.脾氣虧虛 222.腹痛,下痢膿血,里急后重,舌苔黃膩,證屬( BA脾胃濕熱 B大腸濕熱 C. 肝膽濕熱 D下焦?jié)駸?E濕熱下注 223.在六經(jīng)傳變中,病邪由一經(jīng)證候轉(zhuǎn)變成另一經(jīng)證候,稱為( CA.合病 B并病 C傳經(jīng) D直中 E逆?zhèn)?224.六經(jīng)病證隔一經(jīng)或兩經(jīng)相傳,稱為( B )。 A.循經(jīng)傳 B越經(jīng)傳 C表
42、里傳 D. 直中 E.順傳 225.診斷太陽病傷寒表實證的關(guān)鍵癥狀是( DA發(fā)熱惡寒 B頭項強痛 C. 骨節(jié)疼痛 D無汗脈浮緊 E咳嗽氣喘 226.少陽病邪在半表半里的特征癥狀是( B )。 A.胸脅苦滿 B.寒熱往來 C. 口苦咽干 D脈弦 E心煩喜嘔 227.陽明病經(jīng)證與腑證的區(qū)別在于( C )。 A.大熱還是潮熱 B大汗還是ji然汗出 C. 有無燥屎內(nèi)結(jié) D.脈洪大或 是滑數(shù) E心煩還是神昏譫語 228.少陰病“脈數(shù)細,但欲寐”的性質(zhì)是( B )。 A陰虛內(nèi)熱 B全身虛寒 C. 上熱下寒 D表寒里熱 E上寒下熱 229.少陰病的主要病證特征是( C )。 A心氣不足 B心血不足 C. 心
43、腎虛衰 D脾胃虛寒 E肺腎兩虛 230.患者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苔白,脈緩弱,證屬( CA.厥陰病 B少陰寒化證 C.太陰病 D陽明腑實證 E少陽病 231.發(fā)熱惡風,頭痛,汗自出,脈浮緩,辨證是( BA.太陽傷寒 B太陽中風 C陽明經(jīng)證 D陽明腑證 E太陰病證 232.患者面紅目赤,呼吸氣粗,便秘腹?jié)M,神昏譫語舌苔焦黃,證屬( B )。 A陽明經(jīng)證 B陽明腑實 C太陰濕熱 D熱迫太腸 E少陰熱化 233.厥陰病證的特點是( C )。 A.虛實夾雜 B.陰盛陽衰 C.寒熱錯雜 D陽盛陰虛 E陰陽俱虛 234太陽中風證與太陽傷寒證的鑒別要點是( C A惡風或惡寒 B有無發(fā)熱 C. 有無汗出
44、D頭痛或身痛 E脈浮與否 235創(chuàng)立衛(wèi)氣營血辨證的醫(yī)家是( C )。 A張仲景 B張景岳 C葉天士 D. 吳鞠通 E王孟英 236營分證的病位是在( B )。 A.肺和皮毛 B心和心包 C. 腸與胃 D脾和三焦 E肝與腎 237溫病邪熱人營,劫灼營陰,其發(fā)熱的特點是( A A身熱夜甚 B身熱惡熱 C. 五心煩熱 D陰虛潮熱 E暮熱朝 238溫病患者斑疹顯露,提示病情進入( E A.衛(wèi)分 B氣分 C營分 D. 氣營 E. 血分 239溫病患者舌紅苔黃,提示病勢傳至( B A.衛(wèi)分 B氣分 C營分 D. 氣營 E. 血分 240外感溫病“逆?zhèn)餍陌笔侵? A )。 A衛(wèi)營同病 B氣營同病 C. 直
45、入營分 D營血同病 E氣血兩燔 241下列不屬于血分證血熱妄行的表現(xiàn)是( B A.吐衄便血 B耳鳴耳聾 C. 身熱夜甚 D心煩不寐 E舌絳或紫 242患者身熱夜甚,心煩不寐,口不甚渴,斑疹隱隱,舌紅絳,脈細數(shù),證屬( A A.熱人營分 B氣血兩燔 C氣營同病 D血分證候 E熱人營血 243患者外感熱病,發(fā)熱且惡熱,心煩口渴,舌紅苔黃,脈數(shù),辨證為( B )。 A.衛(wèi)分證 B氣分證 C營分證 D.血熱妄行證 E.血熱傷陰證 244.患者發(fā)熱口渴,心煩襖噥,坐臥不安,證屬(B ); A.邪熱壅肺 B.熱熱擾胸膈 C. 熱迫大腸 D.熱擾于胃 E.熱盛動風 245營分證患者口渴飲水的特點是( D )
46、。 A口微渴 B口渴 C口渴甚 D口渴不甚 E大渴引飲 246氣分證的病變部位多在( E )。 A肺與皮毛 D心與心包 C肝與腎 D脾與胃 E肺、膈、 腸、胃 247下列不屬于溫病氣分病證的癥狀是( B : A發(fā)熱 B.惡寒 C口渴 D. 苔黃 E.脈數(shù) 248下列不屬于營分證的癥狀是( D )。 A.身熱夜甚 B心煩不寐 C. 口渴不甚 D斑疹顯露 E脈細而數(shù) 249.下列各項中不是血分證的特征者是( AA擾神 B耗血 C動血 D傷陰 E.動風 250.創(chuàng)立三焦辨證的醫(yī)學著作是( D )。 A傷寒雜病論 B內(nèi)經(jīng) C. 景岳全書 D溫病條辨 E溫熱經(jīng)緯 251.按三焦辨證,下列屬上焦病證的是( B )。 A.胃燥陰傷 B逆?zhèn)餍陌?C. 脾經(jīng)濕熱 D肝虛動風 E肝腎陰虛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