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扎克葬詞》》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巴爾扎克葬詞》(2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巴爾扎克葬詞》
篇一:語文教案-《巴爾扎克葬詞》-教學教案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鑒賞課文情、理交融的特點,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課文中哲理性語句的含義。
2、了解巴爾扎克、雨果的作品風格及他們在法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3、學會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解讀文章。
◆教學重、難點
1、情和理的融合。
2、含義豐富語句的理解。
◆教學方法
1、介紹法;2、討論法;3、比較法。
◆媒體設計
投影儀:1、羅丹博物院巴爾扎克塑像圖片;2、比較閱讀表格;3、巴爾扎克、雨果的介紹性文字。
2、
放音機:配樂導入語;課文配樂錄音帶。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借助投影打出巴爾扎克塑像圖片,采用配樂導入語和教師導入結合的方式) 配樂導入語內容:
法國巴黎羅丹博物院的庭院內,默默地站立著一位巨人,這就是巴爾扎克塑像,是著名雕塑家羅丹留下的傳神杰作??粗@尊塑像,常常令人想起巴爾扎克這位法蘭西民族最光輝的文學巨匠坎坷的命運,勤奮的一生、剛強的意志、深邃的思想和犀利的筆鋒。他被認為是法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的杰出代表,馬克思和恩格斯稱贊他的成功是“現實主義的最偉大勝利之一”,認為他是“對現實關系具有深
3、刻理解的作家”。
但是就在他取得巨大成就,還未完成他宏偉的計劃的時候,1850年8月18日,一代文豪巴爾扎克在巴黎與世長辭。
教師導入:巴黎震驚,法國震驚,舉世震驚,在人們的悲痛中,1850年8月20日,當巴爾扎克的遺體在拉雪茲神甫公墓下葬時,作為巴爾扎克的老朋友,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雨果冒雨對公眾發(fā)表了悼念演講。
在演講中,他深情地悼念密友,高度評價巴扎克為法國文學做出重要貢獻,充滿哲理地告誡人們巴爾扎克的逝世帶來的不是“黑夜”和“虛無”,而是“光明”和“永恒”。他的這篇演講詞成為研究巴爾扎克的重要文獻,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雨果的這篇講詞——《巴爾扎克葬詞》
4、。
二、解題
廣義的悼詞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緬懷與敬意的文章。從這個意義上說,葬詞屬于悼詞的范疇。葬詞和悼詞又都是在致喪儀式上的演講稿,因此,它們又都是演講詞。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①學生聽課文錄音帶,可跟隨輕聲朗讀。
②學生自讀課文,解決字詞和文學知識的障礙。
③分析文章結構,理清思路。
采用三分法和四分法來進行結構分析。
三分法:采用悼詞的常規(guī)寫作特點來進行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抒寫舉國哀悼巴爾扎克之死;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全面、高度評價巴爾扎克的功
5、績和.貢獻;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充滿哲理地告誡人們巴爾扎克已逝,他的精神永存。 四分法:按照文章表現的感情脈絡來劃分。
第一部分(1~2):直抒胸臆,評價巴爾扎克為思想家、天才、精神統(tǒng)治者;
第二部分(3~5):高度贊賞《人間喜劇》的藝術魅力和.價值;
第三部分(6~9):深情緬懷死者,告慰死者在天之靈;
第四部分(10~12):寫巴爾扎克逝世的影響,告慰生者化哀為力。
2、具體研習,突出重點
可提示學生從兩個方面尋找:一是對巴扎克的評價,二是對《人間喜劇》的贊賞。 ②要求學生畫出文章中蘊涵哲理的語句。
6、
③畫出這些語句后,讓學生思考一下這兩類語句的聯(lián)系。
四、課堂小結
全文既有.,又有哲理,情蘊于理,理緣情發(fā)。既有詩意的評價,又有形象的分析;既有沉痛的悼念,又有真誠的溢美。字字句句帶有.,句句字字耐人尋味。
五、布置作業(yè)
比較《巴爾扎克葬詞》和《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可列表格。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
總結比較閱讀的內容和方法(內容總結見第一課時作業(yè)部分)。
二、欣賞品味
體味課文中含義豐富的語句。
1、教師給學生提供可以借助的方法:
①抓住關鍵詞語揣摩語意。
②采用主干
7、枝葉梳理法,抓主干明題旨,理枝葉明深意。
③聯(lián)系內外語境揣摩,體味含義。
2、完成練習三所給句子,讓學生運用方法去進行體味。
3、補充訓練。
教師補充3個含義豐富的語句,師生共同討論明確含義。
①“巴爾扎克先生屬于19世紀拿破侖之后的強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17世紀一群顯赫的作家,涌現在黎塞留之后一樣——就像文明發(fā)展中,出現了一種規(guī)律,促使武力統(tǒng)治者之后出現精神統(tǒng)治者一樣?!?
明確:體味這句話的豐富含義,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用主干枝葉梳理法明確主干部分的核心是:巴爾扎克是一個作家序列的代表者,枝葉部分顯示,這個代表者是當時人們思想、精神
8、的統(tǒng)治者;二是明確破折號的作用,從研究規(guī)律來理解句子含義。
②“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飽滿的,作品比歲月還多?!?
明確:巴爾扎克逝世時年僅51歲,他留下的作品卻有91部之多,從這個方面說他的一生是豐富的,“作品比歲月還多”。但這只是表層含義,深層含義是巴爾扎克的生命是短暫的,他的精神和作品將長存于世,留芳萬載。
③“在我們這樣一個時代里,一個偉人的逝世,不時地使那些疑慮重重受懷疑論折磨的人對宗教產生動搖?!?
明確:這句話的理解要結合內外語境來領悟含義?!斑@樣一個時代”是指法國從七月革命到1850年這一時期?!耙粋€偉人”指巴爾扎克,這句從人們對宗教產生
9、懷疑的角度,寫出巴爾扎克逝世帶來的直接影響。
4、教師用形象性語言總結含義豐富語句的特點。
這些語句是形象化的語言,卻蘊涵著豐富而深刻的哲理;它是詩意的語言,卻洋溢著思辨的光輝;它不像形式邏輯那么嚴密,但又有一定的必然性可循;它不像畫面那直觀,卻能引起舉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豐富聯(lián)想。
三、課文總結
它絲絲入扣,天衣無縫。全文既回蕩著洶涌澎湃的詩人.,同時又沉淀著意蘊深遠的哲人之理,深情將把記憶銘刻在人們的心底,而哲理則使生命更具有活力。
四、布置作業(yè)
1、課后練習一、二。
2、欣賞雨果的另一篇著名演講詞《巴黎的自由之樹》,談談它的
10、特點。
3、擴展閱讀:閱讀雨果的名作《悲慘世界》和巴爾扎克代表作之一的《歐也妮?葛朗臺》。
篇二:《巴爾扎克葬詞》疑難句段解析
宋文之
1.“對我們來說,一切虛構都消失了?!?
解析:“一切虛構”主要是指“我們”心目中對巴爾扎克的創(chuàng)作、人格、思想、形象等的美好的聯(lián)想與想象。巴爾扎克去世了,仿佛這些美好的東西也都頓時消失了似的。這句話表達了人們對巴爾扎克逝世的極度悲痛的心情。
2.“從今以后,眾目仰望的將不是統(tǒng)治者,而是思想家?!?
3.“我們在這里看見我們的整個現代文明的走向,帶著我們說不清楚的、同現實打成一片的驚慌和
11、恐怖?!?
解析:“這里”指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這部書。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間喜劇》這部書使我們看見了“整個現代文明”的陰暗和丑惡,而對它了解得越深入,我們越會感到“驚慌和恐怖”。這句話深刻地揭示出《人間喜劇》這部書對資本主義.現實的批判意義?!皫е@慌和恐怖”是說作品反映的現實使讀者感到驚恐不安;“同現實打成一片”表現了作品強烈的現實意義。
4.“但是,有時通過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現實,讓人們看到最陰沉和最悲壯的理想?!?
解析:這要結合巴爾扎克的作品去理解?!度碎g喜劇》這部書,往往通過一些主要人物的言談行為,表現出真、善、美與假、惡、丑的激烈
12、較量。因此,他在揭露資本主義.的“陰沉、黑暗和丑惡”的同時,又表達了他的人生理想;而這種“理想”又往往在同現實的矛盾沖突中展現出來,因而帶有濃重的“陰沉和悲壯”的色彩。
5.“在我們這樣一個時代里,一個偉人的逝世,不時地使那些疑慮重重受懷疑論折磨的人對宗教產生動搖。這也許是一樁好事,這也許是必要的。上天在讓人民面對崇高的奧秘,并對死亡加以思考的時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偉大的平等,也是偉大的自由?!苯馕觯喊蜖栐耸且粋€偉人,我們這樣一個時代需要這樣一個偉人,但是他卻過早地離開了人世,于是我們不禁要問:上天是不是不公呢?“那些疑慮重重受懷疑論折磨的人對宗教產生了動搖”說的就是這個
13、意思。然而雨果說,偉人的逝世使人們“對宗教產生動搖”“也許是一樁好事,也許是必要的”。因為,在人民思考偉人之所以崇高和偉大的奧秘、思考著死亡的時候,上天以偉人的死告訴人們:在死亡面前,人人是平等的;死亡的到來,是自由的。人人都要面對死亡。但在這一平等的結局到來之前,我們每一個人該怎么做?是成為偉人,還是成為凡人,甚或庸人?它促使每一個人都去思考這一問題。它必將激勵每一個人在死亡到來之前努力干出一番不平凡的事業(yè)。這就是死亡的偉大意義。所以,“死亡是偉大的平等,也是偉大的自由”。所以,下文又說,“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因為其深刻意義就是:在所有教訓之中,死亡帶給人的教訓是最高的;它促使每一個人對
14、自己的一生作出評判,從而促使每一個人在死亡到來之前對自己的人生作出正確的選擇。
篇三:語文教案-巴爾扎克葬詞-教學教案
一、學習巴爾扎克和雨果對事業(yè)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和他們寬廣的胸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友誼觀。
三、鑒賞這篇葬詞中高度濃縮、既詩化有哲理化的語言,充分體味它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學習本文,要以先讓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然后再通過一些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使學生加深理解,在此基礎上進行知識拓展,再運用比較閱讀使學生對悼詞中所體現出來的情與理有一個系統(tǒng)的認識。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在學生閱讀預習材料的基礎上導入)
15、
一代偉人巴爾扎克,是十九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的杰出作家,他的作品確實無愧“批判”二字,那里面有資產階級.金錢關系的無情揭露,有對有志青年在黑暗.中的毀滅的深刻同情,有對貴族在資本主義.沒落的直觀描畫。巴爾扎克,以他的全部熱情投入創(chuàng)作,投入對.的關注,甚至他創(chuàng)作完小說中的一個反面人物時情不自禁地對之厲聲痛罵。如今,巴爾扎克已永遠離我們而去,現在就讓我們來學習本文,從雨果先生的評價中緬懷這位偉人吧!
二、明確目標
鑒賞文章的情與理,本文是悼詞,有時說理散文,應抓住文體特點,鑒賞時可用兩節(jié)課的披文入情的方法進行。
三、教師(或學生).朗讀,學生聽后發(fā)表自己的
16、感受,暢所欲言。
四、學生再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通過討論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落實到對本文情與理的鑒賞。
1、一般悼詞,其內容不外乎敘述死者的生平,評價死者的功德,寄托人們的哀思。除此而外,本文還有沒有涉及到別的內容?
明確:
2、全文的基本思路、感情脈絡是怎樣的?
明確:
基本思路:悼念——評價——謳歌
思想感情脈絡:悲壯——激越——景仰
明確:
本文主要從巴爾扎克的人格、作品、成就、影響等方面對他進行評價,表達了對他的哀悼、敬仰、贊頌之情。
4、完成課后練習二。
(答案見教參)
17、
5、第5段開始說“這就是他在我們中間的工作”,這指代上文的什么內容?
明確:
指巴爾扎克用他的作品來揭露現實,批判現實,喚起人們去改造現實。
6、第9段中說“站在這里的諸位先生,你們心里不羨慕他嗎?”請問,雨果認為人們應該鮮羨慕巴爾扎克什么?
明確:
羨慕他的非凡工作,羨慕他的飽滿的人生,羨慕他的偉大而崇高的品格。
7、完成課后練習一(答案見教參)
8、課文前的背景介紹中認為這篇葬詞“感情激越,文采華麗”,能否在文中找到例證? 明確:例如:第五段第2句和第四句;第八段最后一句;第十二段第2句等。(學生各自朗讀
品
18、味)
明確:
五、作業(yè):
思考課后練習三,體會本文的哲理性語言。
第二課時教學重點:
1、體會本文的哲理性語言。
2、比較閱讀,拓展延伸。
教學步驟:
一、師生共同討論思考課后練習三,體會本文的哲理性語言。
(答案見教參)
二、比較閱讀,拓展延伸
師生共同討論,完成下列問題:
1、《在左拉葬禮上的演說》(原文附后)篇幅短小,與《巴爾扎克葬詞》相比,少了什么內容? 明確:少了分析、碰見死者作品的內容。
2、《巴爾扎克葬詞》用了大量篇幅分析、評價死者有什么作用?
19、
明確:
這一部分內容主要體現在3、4兩段,第4段尤其重要。這樣的評價分析充分表現了巴爾扎克的可貴之處,為后文的再評價做好鋪墊。
3、法郎士主要從什么角度對左拉進行評價的?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4、比較分析兩篇悼詞之中的相關詞句,達到對本文的深入理解。
(1)我們不要因為他受苦受難而憐憫他。
(2)他經歷人世是為了受苦和凈化,大家稱他為大丈夫.
明確:
(1)句中說左拉受苦聯(lián)系背景可知,他是為真理和正義而受苦,因此,我們絲毫不應采取憐憫的態(tài)度,比較可知。(2)句中寫巴爾扎克可以指他每天伏案十多個小時,努力創(chuàng)作所受的辛苦,
20、當然也包括別的方面;而“凈化”一詞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凈化自身,而應理解為使.得到凈化,巴爾扎克與左拉的奮斗理想是有共同之處的,因此他被大家稱為“大丈夫”,受到景仰。
(1)讓我們嫉妒他!
(2)站在這里的諸位現實,你們心里不羨慕他嗎?
明確:
“嫉妒”貶詞褒用,表達的思想感情與(2)句中“羨慕”是有相同之處的,強調“我們”應向巴爾扎克和左拉學習,即使不一定能達到他們的高度,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三、提供材料,創(chuàng)設情境,作遷移訓練。
教師有感情地朗讀為魯迅先生送葬的情節(jié)。(文字附后)
教師要求:同學們,魯迅先生早已離我們而去了,然而直至今天,我們還在捧讀他的作品,“聆聽”他的教誨。剛才聽了為魯迅先生送葬的場面描寫,大家一定心潮起伏,難以平靜,下面就讓我們作一個假想,假想你出在當時,參加了當年的送葬隊伍,親身感受了那個動人的場面,而你又聯(lián)想到了很多很多,想到先生的作品,想到先生的人格,想到先生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想到先生荷戟獨彷徨的無奈與悲哀??
下面,請大家為魯迅先生寫一篇葬詞。
板書:
基本思路:悼念——評價——謳歌
思想感情脈絡:悲壯——激越——景仰
《《巴爾扎克葬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