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二節(jié)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課件5新人教版必修》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二節(jié)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課件5新人教版必修(2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紅細胞白細胞 口腔 上皮細胞 正在分裂的植物細胞洋蔥的表皮細胞 光學顯微鏡下的幾種細胞圖中有哪幾種細胞? 第二節(jié)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 動物細胞植物細胞紅細胞白細胞 口腔 上皮細胞正在分裂的植物細胞洋蔥的表皮細胞思考:細胞分化的結果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有哪些共有的結構呢?為什么同一個個體具有不同的細胞呢?光學顯微鏡下的幾種細胞 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細胞壁葉綠體大液泡動植物細胞顯微結構比較植物細胞模式圖 動物細胞模式圖 特點:沒有核膜,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植物細胞模式圖 動物細胞模式圖 真核細胞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原核細胞真核生物原核生物有成形的細胞核(有核膜)無成形的細胞核(無核膜)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植物
2、、動物、真菌細菌、藍藻、支原體、放線菌擬核(環(huán)狀DNA)磨菇、木耳、酵母菌、青霉菌等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 擬核核糖體細菌細胞的模式圖(裸露的DNA)(合成蛋白質的細胞器) 常見的細菌大腸桿菌乳酸桿菌生物類型:單細胞生物絕大多數(shù)是營腐生或寄生的異養(yǎng)生物 藍藻細胞的模式圖擬 核(裸露的DNA) 核糖體(合成蛋白質的細胞器) 發(fā)菜大?。悍植寂c種類:結構:藍藻(藍細菌)比細菌大藍藻細胞:肉眼分辨不清藍藻細胞群體:肉眼可以看到陸地:發(fā)菜 水域:藍球藻、顫藻、念珠藻水華水域污染 富營養(yǎng)化大量繁殖 過量采挖破壞草原生態(tài)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含有色素:藻藍素和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 自養(yǎng)生物生物類型:單細胞生物自養(yǎng)生
3、物 原核細胞結構:細胞壁、細胞膜、核糖體、擬核最大特點:沒有核膜,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看誰快又準以下生物可以分為幾類?藍球藻、松樹、黑藻、顫藻、念珠藻、 大腸桿菌、酵母菌、乳酸菌、青霉菌、 支原體、草履蟲、蛔蟲、SARS病毒、HIV病毒原核生物:藍藻藍球藻、顫藻、念珠藻;病毒 SARS病毒、HIV病毒;真核生物:植物綠藻、黑藻;細菌大腸桿菌、乳酸菌;支原體動物草履蟲、蛔蟲;真菌青霉菌;細胞結構生物非細胞結構生物生物 比較項目 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細胞大小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進化地位代表生物統(tǒng)一性原 核 細 胞 和 真 核 細 胞 的 比 較較小較大一般具有細胞壁植物、真菌細胞具有;動物沒有細胞
4、壁的成分的不同成分、結構和功能相似除核糖體外無其它細胞器含有多種的細胞器擬核:無核膜,沒有成形的細胞核;裸露的DNA細胞核:有核膜,有成形的細胞核;DNA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形成染色體較低等較高等都有細胞結構、即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 和核物質(DNA)細菌、藍藻、支原體真菌、植物、動物完成學案三 所有真核細胞都具有細胞核嗎?某些特殊細胞成熟的導管細胞(植物),不具有細胞核成熟的紅細胞(動物),不具有細胞核紅細胞導管細胞 運輸水、無機鹽運輸氧氣 真核細胞 原核細胞多樣性:細胞核有核膜 擬核沒有核膜以染色體形式存在 沒有染色體, 直接以DNA的形式存在(裸露的DNA)(蛋白質+DNA)統(tǒng)一性:細
5、胞的多樣性與統(tǒng)一性都有相似的基本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結構:遺傳物質 存在的形式:種類:都有遺傳物質:DNA結論 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維薩里課本P1012比夏虎克列文虎克馬爾比基施萊登施旺耐格里 魏爾肖解剖人尸體肉眼觀察觀察動、植物活細胞觀察細胞分裂顯微鏡觀察揭示了人體在器官水平的結構提出器官由組織構成觀察死細胞發(fā)現(xiàn)細胞并命名觀察細菌、紅細胞、精子等對細胞學說進行修正提出細胞學說電子顯微鏡觀察 從中你領悟到了科學發(fā)現(xiàn)的哪些特點? 細胞學說細胞學說的意義:揭示了細胞統(tǒng)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細胞學說的建立者:施萊登 施旺細胞學說的內(nèi)容:細胞學說、能量轉化與守恒定律、達爾文進化論 19世紀自然
6、科學三大發(fā)現(xiàn) 青霉的結構 都有成形的細胞核蘑菇常見的真菌酵母菌 本節(jié)聚焦1、怎樣使用高倍顯微鏡?2、什么是原核細胞?什么是真核細胞?3、細胞學說的內(nèi)容是什么?4、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對你有哪些啟示? 思考1:從發(fā)現(xiàn)細胞和建立細胞學說的科學家的角度來介紹維薩里比夏虎克馬爾比基施萊登施旺耐格里魏爾肖思考2:從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程序來介紹 思考3:從科學實驗的角度觀察肉眼觀察光學顯微鏡觀察電子顯微鏡觀察解剖人尸體觀察死細胞觀察動、植物的活細胞觀察受精卵的分裂 細胞發(fā)現(xiàn)史 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 1665年,英國科學家虎克顯微鏡觀察植物的木栓組織發(fā)現(xiàn)、命名在17世紀,荷蘭磨鏡師列文虎克意大利的馬爾比基觀察到細菌、紅細胞和精子;動植物的微細結構證實18世紀,德國一位研究海洋生物的自然哲學家假設19世紀德國施萊登 19世紀德國施旺細胞是構成植物體的基本單位研究動物細胞歸結為理論創(chuàng)立學說1858年,德國的魏爾肖細胞通過分裂產(chǎn)生新細胞修正、完善、發(fā)展1990年科學家發(fā)現(xiàn)最小最簡單的細胞新發(fā)現(xiàn) 1995年美國文特爾對支原體細胞中的基因測序提出新理論20世紀90年代關于細胞衰老、凋亡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