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時(shí)期河》PPT課件》由會(huì)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歷史時(shí)期河》PPT課件(9頁珍藏版)》請(qǐng)?jiān)谘b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黃 河 及 黃 河 流 域 的 概 況 中 國(guó) 歷 史 上 的 “ 四 瀆 ” : 江 ( 長(zhǎng) 江 ) 、 河 ( 黃 河 ) 、淮 ( 淮 河 ) 、 濟(jì) ( 濟(jì) 水 ) 。 由 于 河 流 的 浩 大 神 秘 ,更 由 于 它 們 的 泛 濫 無 常 所 帶 來 的 災(zāi) 害 , 先 民 對(duì) 這四 瀆 加 以 禮 敬 和 祭 祀 。v 3.根 據(jù) 河 道 流 經(jīng) 地 區(qū) 的 自 然 環(huán) 境 和 水 文 情 勢(shì) , 將其 作 了 上 、 中 、 下 游 的 劃 分 ( 1) 上 游 : 源 頭 至 內(nèi)蒙 古 托 克 托 ( 河 口 鎮(zhèn) ) ( 2) 中 游 : 從 河 口 鎮(zhèn) 到 河南 鄭 州
2、 桃 花 峪 。 水 文 特 征 : 流 經(jīng) 黃 土 高 原 , 由 于夏 秋 季 多 暴 雨 , 沙 源 豐 富 , 多 水 多 沙 , 洪 峰 流 量大 , 含 沙 量 高 , 成 為 世 界 有 名 的 多 沙 河 流 。v ( 3) 下 游 : 從 桃 花 峪 到 山 東 墾 利 縣 v 水 文 特 征 : 流 經(jīng) 華 北 平 原 , 河 道 坡 降 小 , 水 流 平緩 。 加 之 河 道 寬 淺 散 亂 , 泥 沙 淤 積 嚴(yán) 重 , 河 床 逐漸 升 高 , 兩 岸 幾 乎 全 靠 大 堤 為 屏 障 , 成 為 “ 懸河 ” 。 v4.黃 河 景 觀v( 1) 黃 河 源v 黃
3、 河 發(fā) 源 于 青 藏 高 原 巴 顏 喀 拉 山 形 成了 兩 個(gè) 美 麗 的 高 原 淡 水 湖 泊 扎 陵 湖 和鄂 陵 湖 。v( 2) 壺 口 瀑 布 黃 河 上 惟 一 的 大 瀑 布 v( 3) 龍 門 ( 禹 門 古 渡 )v “ 鯉 魚 跳 龍 門 ” 的 傳 說 : “ 龍 門 山 , 在山 西 河 津 市 。 v始建于唐代的蒲津渡是我國(guó)古代著名的黃河渡口,黃河大鐵牛是當(dāng)時(shí)蒲津浮橋的鎮(zhèn)橋之寶。 歷 史 時(shí) 期 的 黃 河 河 道v 1.黃 河 自 遠(yuǎn) 古 以 來 就 為 多 泥 沙 的 河 流v 2.黃 河 下 游 頻 繁 決 溢 和 改 道 的 原 因v ( 1) 黃
4、河 上 中 游 流 經(jīng) 黃 土 高 原 , 黃 土 土 質(zhì) 疏 松 , 容 易 被 沖刷 。v ( 2) 黃 河 流 域 文 明 發(fā) 源 比 較 早 , 人 類 過 渡 開 墾 、 放 牧 和 樵采 破 壞 了 地 表 植 被 , 使 土 地 侵 蝕 嚴(yán) 重 , 到 處 溝 壑 縱 橫 , 一 遇暴 雨 就 泥 沙 俱 下 。v ( 3) 黃 河 流 域 降 雨 量 集 中 在 6-10月 , 且 多 為 暴 雨 , 下 游 宣泄 不 及 , 就 泛 濫 成 災(zāi) 。v ( 4) 上 中 游 河 段 的 泥 沙 被 帶 到 下 游 , 抬 高 河 床 , 造 成 河 水的 決 溢 和 改 道 。
5、 黃 河 下 游 河 道 的 變 遷 與 治 理v1.戰(zhàn) 國(guó) 以 前 ( 公 元 前 4世 紀(jì) 以 前 )v 這 一 時(shí) 期 , 下 游 河 道 極 不 穩(wěn) 定 , 在 河 北 平 原中 部 到 處 泛 濫 、 改 徙 , 形 成 多 股 河 道 , 故 有“ 播 為 九 河 ” 之 說 。v這 一 時(shí) 期 有 傳 說 中 大 禹 對(duì) 黃 河 的 治 理 : 禹 鑿龍 門 、 禹 疏 九 河 v 2.戰(zhàn) 國(guó) 中 期 至 西 漢 末 年 ( 前 4世 紀(jì) 至 公 元 初 年 )v ( 1) 戰(zhàn) 國(guó) 中 期 , 黃 河 下 游 兩 岸 全 面 修 筑 了 堤 防 ,v ( 2) 河 道 固 定 以
6、 后 , 生 齒 日 繁 , 人 們 開 始 在 大 堤內(nèi) 河 槽 兩 旁 淤 出 的 灘 地 上 進(jìn) 行 墾 殖 , 使 河 床 迫 束 ,加 上 秦 漢 時(shí) 期 黃 河 中 游 地 區(qū) 開 墾 過 渡 , 水 土 流 失加 劇 , 河 道 淤 積 , 開 始 出 現(xiàn) “ 懸 河 ” 。( 3) 西 漢 一 代 河 患 比 較 嚴(yán) 重v 公 元 前 132年 河 水 在 瓠 子 口 ( 今 河 南 濮 陽 縣 西 南 )決 口 , 東 南 奪 淮 、 泗 入 海 。 公 元 11年 河 水 在 魏 郡元 城 ( 今 河 北 大 名 東 ) 決 口 。 v 3.東 漢 至 唐 末 ( 公 元
7、110世 紀(jì) )v ( 1) 黃 河 下 游 河 道 出 現(xiàn) 了 長(zhǎng) 期 安 流 的 局 面 v 東 漢 王 景 主 持 了 對(duì) 下 游 河 道 的 全 面 整 治v 王 景 根 據(jù) 王 莽 時(shí) 決 口 后 所 沖 成 的 大 河 溜 勢(shì) , 開 辟 了一 條 新 的 河 道 : 自 長(zhǎng) 壽 津 ( 今 濮 陽 西 ) 由 西 漢 大 河 別 出 ,流 經(jīng) 今 冀 魯 交 界 地 區(qū) , 在 今 山 東 利 津 縣 入 海 。v 東 漢 以 后 , 漢 族 內(nèi) 遷 , 北 方 游 牧 民 族 開 始 入 居 黃 河 中 游 ,大 片 土 地 退 耕 還 牧 , 次 生 草 原 和 灌 木 叢
8、替 代 了 原 來 的 栽 培植 物 , 水 土 流 失 相 對(duì) 減 少 , 下 游 河 道 泥 沙 也 相 應(yīng) 減 少 。v ( 3) 譚 其 驤 的 研 究v 譚 其 驤 從 歷 史 上 論 證 了 黃 河 中 游 土 地 的 合 理 利 用 是 消 弭 下游 水 害 的 決 定 性 因 素 , 而 不 只 是 王 景 治 河 的 結(jié) 果 。 v 但 亦 有 不 同 意 見 , 認(rèn) 為 這 一 時(shí) 期 少 數(shù) 民 族 內(nèi) 遷 , 黃 河流 域 戰(zhàn) 亂 不 斷 , 人 口 減 少 , 河 床 擴(kuò) 寬 , 決 溢 減 少 , 同 時(shí) 史籍 不 完 備 , 體 例 混 亂 , 因 此 , 植 被
9、 恢 復(fù) 說 不 可 信 。 ( 趙 淑貞 、 任 伯 平 : 關(guān) 于 黃 河 在 東 漢 以 后 是 否 長(zhǎng) 期 安 流 的 初 步探 討 ) v 5.金 、 元 至 明 嘉 靖 時(shí) ( 1128年 16世 紀(jì) 中 葉 )v 1128年 , 為 阻 止 金 兵 南 下 , 杜 充 于 今 河 南 滑 縣西 南 人 為 決 河 , 使 黃 河 離 開 了 春 秋 戰(zhàn) 國(guó) 以 來 流 經(jīng)今 浚 ( xun4) 、 滑 一 帶 的 故 道 , 匯 泗 入 淮 , 不 再進(jìn) 入 河 北 平 原 。 在 此 后 的 700多 年 內(nèi) 以 東 南 入 淮 為常 。 這 一 時(shí) 期 河 道 變 遷 的 特
10、 點(diǎn) 可 以 歸 納 為 :v ( 1) 決 口 地 點(diǎn) 繼 續(xù) 西 移 , 達(dá) 到 黃 河 下 游 河 道 的 上端 。v ( 2) 河 道 干 流 逐 漸 南 擺 , 除 干 流 外 , 同 時(shí) 分 出 幾股 岔 流 , 趺 為 主 次 , 變 遷 無 定 。v 明 朝 以 后 , 黃 河 經(jīng) 常 奪 渦 、 潁 入 淮 。 洪 武 二 十 四年 ( 1391年 ) , 黃 河 干 流 改 走 潁 河 入 淮 , 明 中 葉以 后 , 為 了 保 護(hù) 運(yùn) 河 , 不 使 黃 河 北 決 , 形 成 比 較固 定 的 汴 、 渦 、 潁 三 道 , 以 汴 道 為 干 流 。 v 6.明 嘉
11、 靖 至 清 咸 豐 四 年 ( 16世 紀(jì) 中 葉 1854年 )v ( 1) 多 支 分 流 使 水 流 緩 慢 , 導(dǎo) 致 泥 沙 積 淀 , 結(jié) 果造 成 分 流 諸 道 紛 紛 淤 塞 。v ( 2) 萬 歷 年 間 , 潘 季 馴 推 行 “ 筑 堤 束 水 , 以 水 攻沙 ” 的 治 河 方 針 , 黃 河 下 游 被 固 定 為 單 股 河 道 。v ( 3) 單 股 河 道 的 固 定 有 利 于 修 筑 堤 防 和 漕 運(yùn) , 但由 于 水 沙 不 能 旁 泄 , 下 游 河 床 很 快 淤 為 “ 懸 河 ” ,所 以 萬 歷 以 后 的 河 患 主 要 集 中 在 徐
12、 州 至 淮 陰 段 。本 河 段 兼 作 運(yùn) 河 , 是 明 清 運(yùn) 河 中 的 “ 咽 喉 命 脈 所關(guān) , 最 為 緊 要 。 ” ( 明 神 宗 實(shí) 錄 v ( 4) 入 清 以 后 , 河 患 主 要 集 中 在 淮 陰 至 河 口 段 ???熙 十 六 年 ( 1677年 ) , 靳 鋪 出 任 河 道 總 督 后 ,即 將 治 河 的 重 點(diǎn) 放 在 清 口 以 下 河 段 。 歷 史 時(shí) 期 黃 河 下 游 不 斷 決 口 、 泛 濫 和改 道 對(duì) 下 游 平 原 地 理 環(huán) 境 的 影 響v 1.造 成 大 面 積 黃 泛 區(qū) 。 洪 水 過 后 , 留 下 了 大 片 流
13、沙 , 在 長(zhǎng) 期風(fēng) 力 的 作 用 下 , 形 成 過 了 斷 斷 續(xù) 續(xù) 的 沙 丘 、 沙 壟 和 鹽 堿 地 ,這 一 災(zāi) 害 性 地 貌 大 致 以 今 鄭 州 、 蘭 考 間 黃 河 河 床 為 軸 線 , 向東 北 、 東 南 方 向 呈 輻 射 分 布 。v 2.直 接 改 變 了 黃 淮 海 平 原 的 水 系 面 貌 , 從 而 間 接 改 變 了 區(qū) 域地 理 環(huán) 境 。 戰(zhàn) 國(guó) 以 來 的 文 獻(xiàn) 記 載 反 映 出 古 代 平 原 上 河 網(wǎng) 交 錯(cuò) 、湖 泊 密 布 的 地 理 景 觀 , 經(jīng) 過 黃 河 一 次 又 一 次 的 泛 濫 、 襲 奪 和淤 灌 , 這 些 河 流 逐 漸 淤 積 , 有 的 完 全 斷 流 。 許 多 湖 泊 被 黃 河泥 沙 淤 淺 后 , 不 久 均 被 開 墾 為 農(nóng) 田 。 大 面 積 水 體 的 喪 失 造 成氣 候 干 燥 、 水 資 源 缺 乏 。 v 3.黃 河 泥 沙 的 廣 泛 淤 積 , 使 黃 淮 海 平 原 地 面 普 遍 淤 高 。 如 明代 以 前 的 開 封 城 和 徐 州 城 都 已 經(jīng) 被 黃 河 泥 沙 埋 沒 數(shù) 米 之 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