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教科版一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小學科學一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一、教材解讀
一年級下冊由“我們周圍的物體”和“動物”兩個單元構成?!拔覀冎車奈矬w”單元有7個教學內容,分別是《1.發(fā)現(xiàn)物體的特征》、《2.誰輕誰重》、《3.認識物體的形狀》、《4.給物體分類》、《5.觀察一瓶水》、《6.它們去哪里了》、《7.認識一袋空氣》?!皠游铩眴卧?個教學內容,分別是《1.我們知道的動物》、《2.校園里的動物》、《3.觀察一種動物》、《4.給動物建個家》、《5.觀察魚》、《6.給動物分類》。兩個單元總計13個教學內容,原則上每個教學內容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另外每個單元最后都有“科學閱讀”內容。
“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是小學生物
2、質科學領域學習的開篇,指向“組成世界的物體能夠依照它們的性質進行測量、分類和描述”這一科學核心概念。物體在一年級學生的生活中最為常見,一年級學生對其有直觀感受,他們對物體性質的理解又將為他們持續(xù)建立材料和物質的概念打下基礎。為此,“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從具有固定形狀的物體到一瓶水和洗發(fā)液再到一袋空氣,循序漸進地帶領學生們展開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動,以加深他們對物體具有質量、形狀等特征的理解。
“動物”單元同一年級上冊的“植物”單元一樣,指向“地球上生活著不同種類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這一科學核心概念。給一年級學生設計的“動物”單元,主要是為他們提供探索動物的機會,使他們認識到動物是有生
3、命的。像所有的生物一樣,動物具有獨特的外部結構,能幫助自己實現(xiàn)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動物”單元首先從喚醒學生們的生活經驗開始,經過尋訪校園里的動物,對動物形成初步的認識,然后通過對蝸牛和魚的身體結構、運動方式和生存環(huán)境的細致觀察,豐富對動物某些共同特征的理解,最后一課給動物分類的活動,則是從研究方法上給學生們以啟示。
這兩個單元從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都強調了在比較中觀察,以及對觀察對象的描述和記錄。另外,分類和識別在兩個單元中也都處在重要的位置。盡管這些活動主要是從運用感官及簡單工具的層面上展開的,但對小學生理解什么是科學、科學家如何做科學都十分重要。
4、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大多為六、七歲,他們對物體的認識主要圍繞質量、體積、狀態(tài)等表觀特征展開。在面對一個物體時,一年級學生大多可以說出其最明顯的特征,如黃色的橡皮、透明的玻璃。但是學生大多不會描述那些不顯著的特征,如與質量和體積相關的特征。通常,只有當描述物體特征的任務明確指向與質量或體積相關的特征時,學生才能說出哪個更大、哪個更重。盡管一年級學生掌握的詞匯有限,不知道如何描述物體的特征,但是他們認識物體的主要困難并不在于不能描述,而是缺乏認識物體的角度,不能從更多角度、更全面地描述物體,無法穩(wěn)定地從物體的外部特征、質量和體積三方面認識物體。
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
5、能力有了明顯的發(fā)展,但是一年級學生依然處于形象思維階段,他們的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當學生走出教室尋訪校園里的小動物時,很容易出現(xiàn)“興奮有余,活動不足”等現(xiàn)象。在觀察蝸牛、金魚等活動中,也會出現(xiàn)注意力分散、觀察無序等現(xiàn)象,會有不能用準確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等問題。為此,除了教科書為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匯”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范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范例。
三、教學目標
1.“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①物體的顏色、形狀、輕重、厚薄、表面粗糙度等特征可以被我們觀察和描述。
②不同的物體之間有許多相同和不同
6、的特征,我們可以根據(jù)這些特征對他們進行分類。
③水和空氣具有無色、無味、會流動的特征。
(2)科學探究目標
①能運用多種感官和簡單的方法觀察和描述事物間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②能以討論、繪畫、書寫等形式進行描述和交流。
③嘗試以圖標的形式組織信息。
④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對信息進行整理和分類。
⑤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回顧和反思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3)科學態(tài)度目標
①認同以圖表形式組織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②樂于在情境中學習,保持對一個問題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
③樂于小組合作探究,能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活動。
④愿意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講述自己的觀點。
⑤具有分析、反思
7、探究過程的能力。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①認識到水和空氣是重要的資源,需要珍惜和保護。
②知道不同的物體有不同的特征,在我們的生活中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
2.“動物”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①知道地球上生活著多種多樣的動物。
②知道不同的動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同一種動物也有個體差異。
③知道動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④知道動物會運動、呼吸、生長、繁殖和死亡。
⑤體會動物生活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中,他們需要空氣、食物、水、陽光等。
⑥知道動物可以通過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環(huán)境。
⑦說出周圍常見的動物名稱及其特征。
⑧知道按一定的標準可以給動物分類。
(2)科學
8、探究目標
①能用多種感官觀察動物。
②能用語言、圖畫描述和記錄觀察內容。
③能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要研究的問題。
④能飼養(yǎng)小動物一段時間。
⑤能用合適的科學詞匯進行簡單的表達。
⑥能按自己的標準給動物分類。
(3)科學態(tài)度目標
①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常見的動物表現(xiàn)出探究興趣。
②對動物的特征和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③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④養(yǎng)成參與、表達和傾聽的良好習慣。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①了解動物與人類生活、生產的密切關系。
②了解動物是地球家園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認識到保護動物的重要性。
四、具體教學措施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
9、習慣
學習興趣對于科學學習非常重要。在教學中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時常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讓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科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坐好、舉手發(fā)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科學
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鼓
10、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科學的學習過程。
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與同伴合作交流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提供適當?shù)膸椭椭笇?,善于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與人交流的愿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shù)姆绞矫枋鲎约合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4.培養(yǎng)學生初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科
11、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科學問題,并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科學問題,了解科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科學的重要性。
5.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科學教材,及時反思
科學探究能力是整體性發(fā)展的,科學探究的各種類型在教學活動中應得到系統(tǒng)運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科學活動的平臺,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5、 教學設計進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學內容
備注
1
2.26—3.4
始業(yè)課:科學家這樣做
2
3.5—3.11
1-1發(fā)現(xiàn)物體的特
12、征
3
3.12—3.18
1-2誰輕誰重
4
3.19—3.25
1-3認識物體的形狀
5
3.26—4.1
1-4給物體分類
6
4.2—4.8
清明節(jié)放假
7
4.9—4.15
1-5觀察一瓶水
8
4.16—4.22
1-6它們去哪里了
9
4.23—4.29
1-7認識一袋空氣
10
4.30—5.6
科學閱讀1
勞動節(jié)放假
11
5.7—5.13
2-1我們知道的動物
12
5.14—5.20
2-2我們知道的動物
13
5.21—5.27
2-3觀察一種動物
14
5.28—6.3
2-4給動物建個家
15
6.4—6.10
2-5觀察魚
16
6.11—6.17
2-6給動物分類
17
6.18—6.24
科學閱讀2
端午節(jié)放假
18
6.25—6.30
期末考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