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時期文化與風俗區(qū)域演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歷史時期文化與風俗區(qū)域演變(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十五章 歷史時期文化與風俗區(qū)域演變第一節(jié) 歷史時期文化重心的東南遷第二節(jié) 中國風俗文化區(qū)的歷史演變 第一節(jié) 歷史時期文化重心的東南遷w一、歷史文化地理研究的主要內容與方法 1、文化地理學、人文地理學概念 人文地理學研究地球表面人類活動或人與地理環(huán)境相互關系形成的現(xiàn)象分布和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經濟、社會、人口、政治等都屬于其研究范圍。文化地理學的研究內容廣義上相同,狹義上多指抽象的文化:文化教育、人才、宗教、民俗等。 文化的三種類型:物質、精神(思維、精神)、制度(人與人關系)。 w研究方法: 1、認識論和方法論。引導和規(guī)定研究在學科內部如何開展的規(guī)則和程序。收集、組織、解釋現(xiàn)象。方法論則是具體步
2、驟和技術方法,解決認識論的技術。2、具體研究方法: 經驗主義方法:觀察和記錄來歸納。 實證主義方法:提出命題、假定條件成立,出現(xiàn)兩種結果,再調整得出結論。 結構主義方法:系統(tǒng)與要素的關系問題。 人文主義方法:個人意志里的地理世界感知。 二、歷史文化地理研究的內容w和狹義文化地理學研究內容相同,區(qū)別是歷史時期而已。w文化地理學具體研究情況: 方言、宗教、藝術、教育、學術等探討其起源、傳播途徑與方式、文化區(qū)的形成、地域文化景觀等。w本書主要涉及: 歷史人才分布、學術文化、宗教的僧人、寺觀、風俗文化區(qū)演變幾個內容。 三、人才分布的地理變遷 w西漢書籍、人士、博士和私家教授分布的研究,西漢人才分布最密
3、集的地區(qū)為齊魯梁宋地區(qū)、關中地區(qū)、成都平原地區(qū)、東南地區(qū)。東漢以來人才分布重心出現(xiàn)向東遷移的趨勢。w三國時代魏、蜀、吳的人才籍貫以豫州為最多,其次是揚州、荊州、兗州和徐州 w唐代:如果從藝術家籍貫來看,北方地區(qū)仍然占有較大的優(yōu)勢。唐代前期北方占80,而南方占20,唐代后期則北方占71,而南方占29,表明唐代后期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移的趨勢。 四、學術文化的東南遷移w漢代的經學w宋代的理學傳播與東南學派等w 第四節(jié) 中國風俗文化區(qū)的歷史演變w秦漢時期分成三個大的風俗區(qū),即塞上塞外風俗區(qū)(塞上風俗區(qū)、塞外風俗區(qū))、w黃河中下游風俗區(qū)域(秦關中風俗區(qū)、魏地風俗區(qū)、周地風俗區(qū)、韓地風俗區(qū)、陳地風俗區(qū)、趙地風俗區(qū)、燕地風俗區(qū)、齊地風俗區(qū)、魯?shù)仫L俗區(qū)、宋地風俗區(qū)、衛(wèi)地風俗區(qū))w淮漢地南風俗區(qū)(巴蜀及西南夷風俗區(qū)、楚地風俗區(qū)、吳地風俗區(qū))。 w宋代中國文化中心東移南遷,南北文化風俗仍差異很大。 w隋唐以來,隨著地方一級政區(qū)的變化,風俗區(qū)才有了一些變化。(秦風俗地區(qū) 、梁州風俗區(qū) 、豫州風俗區(qū)、兗州風俗區(qū)、冀州風俗區(qū)、揚州風俗區(qū)、荊州風俗區(qū)下面也有許多亞區(qū),與漢代稍有差異)。w 明清時期風俗區(qū)劃可分為直魯、松遼、晉綏、豫襄、秦隴、川滇黔桂、兩粵、客贛、閩潮、蘇浙、徐淮、荊江、湖湘等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