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 第五單元 散而不亂 氣脈中貫 伶官傳序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高中語文 第五單元 散而不亂 氣脈中貫 伶官傳序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3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伶官傳序 歐陽修,自主賞析,,課前自學預案,讎仇仇恨,人為之事,人力,推其根本。用作動詞,繩索,官名,這里泛指一般屬官,歸順 與“所”結(jié)合,意為“回到哪里去” 返回,回去 歸還 容易 改變 輕視 交換,稟告 告訴,告知 向天地或祖先祭告大事 告發(fā),揭發(fā) 給 和 結(jié)交,名詞作狀語,向前 名詞作狀語,向東 名詞用作動詞,推究 形容詞用作使動詞,使興 名詞用作動詞,用匣子裝,判斷,被動,省略,一、作家剪影 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lǐng)袖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二、資
2、料存盤 動蕩歲月的“人事”之失 北宋王朝建立后,隨著土地和財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統(tǒng)治集團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不斷進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銳。面對這種形勢,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恥辱,每年都要靠納幣輸絹以求茍安。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歐陽修通過對后唐莊宗李存勖的興亡史進行諷諫,借事論理,指出王朝興亡不在“天命”而主要在于“人事”。,后唐莊宗李存勖稱帝后,迷戀伶人(封建時代稱演戲的人為伶人),于是被敗政亂國的伶官(在宮廷中授有官職的伶人,叫做伶官)景進、史彥瓊、郭從謙等人所惑。后叛亂四起,擁有重兵的伶官拒不發(fā)兵,而莊宗親征又告敗北,眾叛親離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亂,用亂箭射死了莊宗。10
3、0多年后,歐陽修把這件事寫成了新五代史伶官傳。在伶官傳中,歐陽修對為莊宗所寵幸并為非作歹、敗國亂政的景進、史彥瓊、郭從謙等三人予以鞭撻,揭露他們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離心、互相猜忌、禍亂不息的罪惡行徑。本文就是歐陽修為新五代史伶官傳所作的序言。,私修正史新五代史 原名五代史記,是唐代官修史以后唯一的私修正史,撰者歐陽修。在已有薛居正等主編的五代史以后,歐陽修為什么獨出心裁,重編出一部體例和寫法不一樣的新的五代史呢?宋史歐陽修傳對此作了簡約說明:“自撰五代史記,法嚴詞約,多取春秋遺旨?!彼^“自撰”,是說這部史書不是奉朝廷之意,而是私家所撰。歐陽修撰寫此書,是為了抨擊他認為的沒有“廉恥”的現(xiàn)
4、象,達到孔子所說的“春秋作而亂臣賊子懼”的目的。,序的相關(guān)知識 序(書序)為一種文體,相當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編者的“按語”,它的內(nèi)容或是提綱挈領(lǐng)地評價該書內(nèi)容,或者敘述著書作文的緣由,以便有助于讀者理解有關(guān)書或文的內(nèi)容。,三、意旨探微 伶官傳序是歐陽修為新五代史中的伶官傳作的序。文章總結(jié)了后唐莊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歷史教訓,闡明了國家盛衰取決于人事,“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諷諫北宋統(tǒng)治者力戒驕奢,防微杜漸,勵精圖治。,,課堂探究學案,1本文是怎樣提出論點的?作者從莊宗得失天下的史實中得到了怎樣的結(jié)論? 【參考思路】本文開門見山提出盛衰由人的主張:“盛衰之理,雖曰天
5、命,豈非人事哉!”用一個“原”字推導原因,點出莊宗,作為立論依據(jù),順勢引起下文。 作者得出的結(jié)論有三:國家成敗興衰“皆自于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2本文是怎樣運用正反對比來闡述事理的? 【參考思路】全文通過把莊宗的“得天下”與“失天下”作為主線進行對比,事清而理明。文章開頭“盛、衰”“得、失”并舉,第二段“盛、衰”“得、失”并舉,第三段“盛、衰”“得、失”“成、敗”“損、益”“興、亡”并舉,末段又用“盛、衰”并舉。此外,又如“方其及”,對照鮮明,論點非常突出。,3文章寫到第三段,論點已得到證明,似乎可以結(jié)束了,可是作者又作進一步議論,為什么
6、? 【參考思路】第四段用“故”字承接上文,再次評論莊宗的盛衰,以“莫能與之爭”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兩種截然相反的結(jié)果,引出“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的教訓,得出具有更普遍意義的結(jié)論,強調(diào)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僅限于溺愛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聲色犬馬的逸樂之中,忘記憂勞興國的至理,同樣會導致身死國滅的下場。作者在這里含蓄地批評朝政,諷諫北宋統(tǒng)治者不要忘記歷史教訓,意味十分深長。這就使事理更具有現(xiàn)實的針對性,更具有普遍性。,4本文又是一篇史論,與六國論相比,在寫作上有何異同? 【參考思路】相同點:,不同點:,一唱三嘆酣暢淋漓 伶官傳序的語言特色賞析 本文語言質(zhì)樸生
7、動、純真自然,句式駢散錯雜、靈活多變,既有對歷史教訓的總結(jié),又有對社會現(xiàn)實的感慨,一唱三嘆、委婉含蓄,顯示出獨特的美感。主要特色有:,1文筆酣暢,波瀾起伏 文章開篇就提出論點,既而落到立論的根據(jù)上,再轉(zhuǎn)入“晉王三矢”的敘事,語勢猛然一升,發(fā)出對莊宗之“盛”的贊嘆,而后語勢陡然一降,發(fā)出對莊宗之“衰”的悲嘆,繼而步步緊逼,設(shè)疑問、引古語而得出“自然之理”,然后再次評論莊宗的盛衰,語勢再升再降,在大起大落中引出發(fā)人深省的教訓,將全文的語勢穩(wěn)穩(wěn)地落在結(jié)尾的反問上。全文至此,戛然而止,給人一氣呵成、酣暢淋漓之感。,2平易自然,簡約凝練 文中沒有佶屈聱牙的措詞,也不堆砌辭藻,用平實的語言生動地敘說事例,
8、深入地說明道理,語言平易近人,自然曉暢。敘事不枝不蔓,議論簡明扼要,其中一些格言式的對稱語句,如“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整齊,言簡意豐,發(fā)人深省。,3語言委婉,氣勢充沛 本文作為一篇總結(jié)歷史教訓,為在世及后世君主提供借鑒的史論,毫無生硬的說教,而是娓娓道來,婉轉(zhuǎn)動人。即使是在慨嘆莊宗敗亡時,也只是寓惋惜之意而無責難之詞,可謂意正言婉。全文從“嗚呼”起筆,到“豈獨伶人也哉”收尾,一嘆再嘆,以嘆始終,于反復嘆詠之中顯現(xiàn)委婉的韻致。清代文學家沈德潛認為伶官傳序“抑揚頓挫,得史記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后來做史論的人往往都學這種抑揚頓
9、挫的筆法。,,課后鞏固練案,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14題。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睉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解析:C本:推究。 答案:C,解析:其:副詞,表祈使語氣;代詞,代莊宗。于:
10、表被動;表“藏”的處所,可譯為“在”。 答案:D,3根據(jù)文意,下列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文章以莊宗極盛之時“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的情景,與極衰之時“士卒離散”“泣下沾襟”的慘象進行對比,鮮明地推導出成敗由人的道理。 B“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前句以反問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難失天下易,后句則強調(diào)成敗在于“人事”。 C“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對稱的語句與文章開頭的論斷相呼應(yīng),揭示了“人事”的具體涵義,強化了文章的觀點。,D文章通過一個“夫”字,引出“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結(jié)論。這一結(jié)論既著眼于總結(jié)歷史教訓,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統(tǒng)治者,應(yīng)吸取歷史教訓,居安思危,防微杜漸,以免重蹈莊宗的覆轍。 解析: B“肯定得天下難失天下易”一說不準確,應(yīng)為“否定”。 答案:B,4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以至于割斷頭發(fā),對天發(fā)誓,淚水流下沾濕衣襟,(那場面)是多么衰頹?。?(2)因此,當莊宗強盛的時候,全天下的豪杰,沒有誰能同他抗爭的。,,,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