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上冊 四 表內除法(一)第1課時 認識平均分教案 蘇教版(共4頁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二年級數學上冊 四 表內除法(一)第1課時 認識平均分教案 蘇教版(共4頁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最新資料推薦四表內除法(一),本單元在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教學除法,重點是讓學生在平均分的活動中,體會和了解除法的含義。全單元內容包括認識除法和用口訣求商兩部分。第一部分內容主要是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認識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體過程。第二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在認識平均分的基礎上了解除法的含義。1加強了平均分的操作活動,為認識除法積累較豐富的感性經驗。除法來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平均分活動,把一些物體分成相等的幾份是除法的實質含義。教材在教學除法前先安排了四道例題來組織平均分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學會把一些物體平均分,并通過觀察、討論等活動對“平均分”獲得比較充分的
2、感性認識,為建立除法的含義積累豐富的經驗。2結合具體情境和平均分的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除法的含義。把一些物體分得同樣多,求可以分成幾份,或者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來計算。教材沒有把除法的含義用結語的形式揭示出來,而是結合例題和試一試所提供的實例,以及一些分物體的具體過程,出現相應的除法算式,讓學生體會除法算式的含義。讓學生明白把一些物體分成相等的幾份,雖然分的過程可以不同,但結果都是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來表示,從而從整體上初步理解除法的實際意義。)第1課時認識平均分教材第42頁例1、例2及相關練習。1使學生經歷分物體的活動過程,通過分類、比較,認識“平均分”。2學會把一些物體按“每幾個一份
3、”分成幾份,掌握按“每幾個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說明按“每幾個一份”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3使學生積極參與操作和思考活動,體驗學習和認識新內容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步形成與同學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情感。重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和“按每幾個一份”平均分的方法。難點:會按每幾個一份的要求,將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課件、8個圓片、12根小棒。小朋友們,小猴最愛吃桃了,猴媽媽買來6個桃,小猴都圍過來想吃,猴媽媽說:“你們想吃桃,先要學會分桃。幫忙把問題解決了,你們就有桃吃了。”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怎樣分桃。1課件出示教材第42頁例1。師:圖中有幾個桃?如果要把它們分成兩堆,你會分嗎?操作活
4、動:請同學們用6個圓片代替6個桃,自己動手分成兩堆。在小組內交流你的想法。集體交流,課件出示教材第42頁的三種分法:你覺得哪種分法比較合理?為什么?師:第二種分法把6個桃分成3個和3個,使每份的個數同樣多。每份分得同樣多,叫作平均分(板書)。師:把這6個桃還可以怎樣平均分?小組活動:4人一組,互相交流分法,說說你是怎樣分的,為什么這樣分。集體匯報展示,指名演示。2課件出示教材第42頁例2。師:每個小朋友分2個桃,可以分給幾個小朋友?應該怎樣分?幾個幾個地分?教師用8個圓片代替桃演示:(1)把2個圓片分給1個小朋友,提問:分完了嗎?再拿幾個圓片分給第2個小朋友?(2)再把2個圓片分給第2個小朋友
5、。提問:分完了嗎?再拿幾個圓片分給第3個小朋友?(3)再把2個圓片分給第3個小朋友。提問:分完了嗎?怎樣分?(4)拿最后2個圓片分給第4個小朋友。提問:一共分給了幾個小朋友?師:想一想,老師剛才是怎樣分的?請學生自己一邊分,一邊說說分的過程。師:請說說剛才我們是幾個幾個分的?為什么? 1教材第43頁“試一試”。學生理解題意,動手擺小棒,再指名演示,集體匯報。2教材第43頁“想想做做”第1題。學生獨立思考,指名匯報時說一說理由。3教材第43頁 “想想做做”第2題。學生理解題意,動手圈一圈,再填空。教師巡視,集體訂正。4教材第43頁“想想做做”第3題。(1)請學生看圖,理解題意。(2)請學生用小棒,或直接在圖上圈一圈的方法來分一分。(3)根據分的結果完成填空。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什么叫作平均分?小學生要認識除法,必須先認識平均分。認識平均分是認識除法的基礎。本節(jié)課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由故事入手,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實際動手操作,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然后逐步引出平均分,通過各種活動,加深學生對平均分的認識,這樣也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最新精品資料整理推薦,更新于二二二年三月二十七日2022年3月27日星期日20: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