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古文兩篇》(《勾踐滅吳》《游俠列傳》)學習要點及能力訓練檢測》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一語文《古文兩篇》(《勾踐滅吳》《游俠列傳》)學習要點及能力訓練檢測(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古文兩篇》(《勾踐滅吳》《游俠列傳》)學習要點及能力訓練檢測
一、學習要點
?。ㄒ唬┳骷易髌泛喗?
1.《勾踐滅吳》選自《國語·越語》,《國語》是繼《左傳》之后的又一部歷史散文著作?!秶Z》中的“國”,指的是周王朝和魯、齊、晉、鄭、楚、吳、越七個諸侯國。“語”就是語言的意思。因為這部書是通過人物語言記載來反映春秋各國的政治、軍事、文化和外交活動的,所以稱作《國語》。
《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國別史,而且是第一部分國記言的國別史。它所記載的言論史實,上起于西周的周穆王(公元前947年),下止于戰(zhàn)國初期的魯?shù)抗ü?53年),全書分為八部分:即《周語》《魯語》《齊語》《
2、晉語》《鄭語》《楚語》《吳語》《越語》,共二十一卷。其中《周語》三卷,《魯語》二卷,《齊語》一卷,《晉語》九卷,《鄭語》一卷,《楚語》二卷,《吳語》一卷,《越語》二卷。
雖然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言“左丘失明,厥有《國語》”,但《國語》的作者是誰,歷來沒有定論。一般的看法是,《國語》的成書有一個過程,最初是左丘明傳誦,然后是時人傳習,最后經列國之瞽史改編、潤色而成。時代大約在戰(zhàn)國初年。
后人曾將《國語》和《左傳》并稱,稱《左傳》為《春秋內傳》,《國語》為《春秋外傳》。其實《左傳》側重記事,《國語》側重記言,就文學價值說,《國語》不及《左傳》。
2.《游俠列傳》選自
3、《史記》,《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司馬遷完成這部巨著后曾給當時的大學者東方朔看過,東方朔非常欽佩,就在書上加了“太史公”三字?!疤贰笔撬抉R遷的官職,“公”是美稱。
司馬遷,字子長,父親司馬談任太史令,寫古今通史的愿望沒有實現(xiàn),臨終要司馬遷完成其夙愿。后來,司馬遷繼任父親太史令之職,開始寫《史記》,十多年后,終于完成。
此書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寫到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敘述了我國三千年左右的歷史。全書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氨炯o”是全書提綱,按年月記述帝王的言行政績?!?/p>
4、表”用表格來簡列世系、人物和史事。“書”則記述制度發(fā)展,涉及禮樂制度、天文兵律、社會經濟、河渠地理等諸方面內容?!笆兰摇庇浭鲎訉O世襲的王侯封國史跡?!傲袀鳌笔侵匾宋飩饔?。
這部體大思精的史書的貢獻和特點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①開創(chuàng)了“紀傳體”體例。②開創(chuàng)了政治、經濟、民族、文化等各種知識的綜合纂史方法。③秉筆直書,即史學家必須忠于歷史史實,既不溢美,也不苛求,按照歷史的本來面貌撰寫歷史?!妒酚洝访鞔_表示反對那種“譽者或過其失,毀者或損其真”的作法。④《史記》的文采歷來為我國文學界所稱頌,開創(chuàng)了我國傳記文學的先河。
總之,《史記》以平民的立場、平民的視角、平民的情感看歷史、寫
5、歷史、評說歷史,從而第一次給歷史以真實可親的面目,第一次給那些值得尊敬的靈魂們以尊嚴。近人梁啟超稱贊這部巨著是“千古之絕作”。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ǘ┱n文分析。
1.《勾踐滅吳》
春秋末年,地處長江下游的吳越兩國經常發(fā)生摩擦,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攻越,結果受傷而死,死前叮囑兒子夫差定要報仇,夫差練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年大敗越國。越王勾踐大敗之后退守到會稽山時,只剩下五千人,本文所敘述的就是勾踐退守會稽山后,臥薪嘗膽,富國強兵,經過長期準備,終于報仇雪恥的故事。
記載越王勾踐臥薪嘗膽這一史實的古代歷史典籍很多,而以《國語》中的《勾踐
6、滅吳》寫得最為簡練、精彩、富于文學意味。統(tǒng)觀全篇,故事情節(jié)之曲折委婉,人物形象之鮮明生動,外交辭令之巧妙傳神,經驗教訓之發(fā)人深省,確實達到了“驟讀之而心驚,潛玩之而味永”的境界。
一是故事情節(jié)曲折委婉。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在情節(jié)安排方面和小說不同,它并不追求錯綜復雜、緊張驚險,而是講究節(jié)奏適度、曲折盡情?!豆篡`滅吳》正是如此。文章一開始,作者就以簡練的筆法寫出了吳、越交戰(zhàn)的形勢和越國君臣執(zhí)手相謀的情景。文章第2段,推出那幕更為精彩的外交斗爭場面:文種先用謙卑恭順的措辭來增添吳王夫差的驕矜之氣,然后略施小計,行賄于吳國佞臣太宰嚭,順利達成協(xié)議。
二是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在作者的筆下
7、,越王勾踐不是什么簡單的復仇者,而是城府很深、有膽有識的政治家。因為他胸懷大志,才能夠處變不驚;因為他知人善任,才能夠充分發(fā)揮文種的聰明才智;因為他不忘國恥,要成就大事業(yè),才能夠忍辱負重、臥薪嘗膽、卑事仇敵而面無慍色,撫慰百姓而痛切白責。在“十年生聚”的漫長歲月里,他明白了許多道理,因而善于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
三是經驗教訓之深刻。一篇優(yōu)秀的歷史散文,往往寓深刻的經驗教訓于客觀的歷史事實之中,這是我國古代史傳文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豆篡`滅吳》可以稱之為《國語》的壓卷之作,它總結的歷史經驗教訓是相當深刻的。在本書敘述越人賄賂吳國太宰嚭而終于達到求和目的之后,讀者自然會慨嘆:“國有佞臣,敵國
8、之福也!”或者當你讀完全篇,掩卷思之,也許會想起歐陽修那兩句名言:“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碧貏e值得強調的是:此篇還提供了這樣的歷史經驗:否定天地鬼神的絕對權威而重視“民”的作用。《勾踐滅吳》中有兩句畫龍點睛之筆:“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這確確實實是一條最深刻的歷史經驗,也確確實實幫助了那些有政治遠見的古代統(tǒng)治者,提醒他們:只有實實在在地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才能成就大事業(yè),亦即“得民心者得天下”。
2.《游俠列傳》
《游俠列傳》是《史記》名篇之一,記述了漢代著名俠士朱家、劇孟和郭解的史實。司馬遷實事求是地分析了不同類型的俠客,充分地肯定了“布衣之俠”、“鄉(xiāng)曲之俠”
9、、“閭巷之俠”。這些被班固視為“罪已不容于誅”的社會底層的人們,在司馬遷的筆下卻成為傾倒天下大眾的英雄,并對他們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對迫害他們的人表示極大憤慨,揭示了漢朝法律的虛偽和不公正的本質,表現(xiàn)了作者進步的歷史觀和《史記》一書的人民性。當然,作者對那些被視為“朱家之羞”的“盜跖居民間者”式的豪俠卻加以否定和鞭撻。同時作者借儒形俠,又寫公孫弘等的誅俠之舉,委婉地表現(xiàn)了作者對此類儒者的憤激之情。
此文不但善于敘事,且敘事與議論相結合,行文中“咨嗟慷慨,感嘆宛轉”(《史記評林》引董份語),處處傾瀉“憤激”“不平之氣”(何良俊《四友齋叢說》),且層層回環(huán),步步轉折,曲盡其妙,真“百代之
10、絕”(董份語)。
文章結構嚴謹有序,前有敘論,為一篇之綱,后分敘諸俠之事,為敘論作注腳,“太史公曰”總一篇之旨,明作者之情,前后輝映,“篇章之妙,此又一奇也”(吳見思《史記論文》)。
二、能力訓練檢測
1.下列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此乃鄉(xiāng)者朱家之羞也 B.令壯者無取老婦
C.將免者以告 D.勾踐說于國人曰
2.下列詞類活用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服之而已:“服”,使動用法
B.吊有憂,賀有喜:“憂”“喜”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C.公令醫(yī)守之:“醫(yī)”名詞活用作動詞
D.今越國亦節(jié)矣:“節(jié)”名詞活用
11、作動詞
3.下列句中加紅的詞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都相同的一組是( )
①然謀臣與爪牙之士 ②解布衣為任俠行權 ③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軐浂臃驄D以蕃 ⑤生丈夫,二壺酒,一犬 ⑥余何面目以視于天下乎?
A.①③ B.②⑤ C.④⑥ D.②④
4.下列句中加紅的“之”,都作助詞的一組是( )
?、俪悸勚 ?②何后之有 ③夫差將欲聽,與之成 ④我攻而勝之 ?、莘?
?、奕羲畾w下也 ⑦公與之母 ⑧國之孺子之游者 ?、嵛粽咧畱?zhàn)也 ⑩今寡人將助天滅之
A.①②⑥ B.②⑧⑨ C.②⑤⑨
12、D.①⑥⑩
5.下列句式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
A.何后之有?(賓語前置句) B.又有美于此者將進之。(狀語后置句)
C.此則寡人之罪也。(判斷句) D.又敗之于沒。(被動句)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0題。
越王問于大夫文種曰:“吾欲伐吳,可乎?”對曰:“可矣,吾賞厚而信,罰嚴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試焚宮室?”于是遂焚宮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死者,比死敵之賞;救火而不死者,比勝敵之賞;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之涂其體,被濡衣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勝之勢也。(《韓非子·內儲說上》)
6.對下列句子加紅的詞語
13、的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
A.對曰:“可矣……?” 對:回答。
B.比降北之罪?! ?降北:降,投降;北,向北。
C.被濡衣而赴火者?! ?被,同“披”;濡衣:濕衣。
D.被濡衣而赴火者 赴火:跳到火海里。
7.對下列句子中加紅的虛詞的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越王問于大夫文種曰 于:對、從。
B.何不試焚宮室 何:怎么。
C.人莫救之 莫:不。
D.乃下令曰 乃:卻。
8.下列句子,與“人之救火死者”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此知必勝之勢也?! ?/p>
14、 B.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
C.人之涂其體,被濡衣而赴火者。 D.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下列句子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吾賞厚而信,罰嚴而必?! ?我們一定要獎賞豐厚而有信用,懲罰嚴格而又果斷。
B.君欲知之,何不試焚宮室? 你想了解民心,為什么不放火焚燒宮室呢?
C.救火而不死者,比勝敵之賞?!?參加救火卻沒有死的人,照發(fā)戰(zhàn)勝了敵人的獎賞。
D.此知必勝之勢也?! ?從此知道必定勝利的形勢了。
10.下列分析解說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從文意可知,人心所向是決定戰(zhàn)爭勝利的最重要因
15、素,大夫文種和越王都明白了這個道理。
B.本文側重寫越王焚宮室,讓民救火之事,來顯示越王的威嚴,以使人民懾服,具備戰(zhàn)勝吳王的條件。
C.本文寫了大夫文種向越王建議試焚宮室,實行賞罰以測試民心之事。
D.本文著重寫一個“試”字。先試,由于賞罰不明,誰也不去救火;再試,賞罰分明了,人們全力以赴去救火。越王從而看到了勝利的希望。
附參考答案
1.D(A鄉(xiāng)-向 B取-娶 C免-娩)
2.C(“醫(yī)”就是醫(yī)生,名詞。)
3.C(爪牙:今指黨羽,幫兇;古指勇士。 布衣:今指布衣服,古指平民。 暴露:今指顯露,古指曬。 丈夫,今指妻子的配偶,古指男子。)
16、
4.B(①③④⑤⑦⑩為代詞,指代對象各不相同。⑥為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5.D
6.B(北:敗逃。)
7.C(于:向?!?何:為什么?!?乃:于是。)
8.C(“人之救火死者”為定語后置)
9.D(“此”應為由此。)
10.B(“來顯示越王的威嚴,以使人民懾服”不對,是為了明賞罰,測民心。)
忘不了,那一抹嫣紅
高一(8) 莫思聰
曾有人說,只有那“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絕代佳人,才當?shù)蒙线@美麗二字。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外表之美沒什么不好,但照此看來,天下之美麗者,豈不只剩下歷代帝王后宮中的三千粉黛?
花容
17、月貌縱是美麗極重要的一部份,但也只是一部分而已。
在雨后林中為鮮艷欲滴的花朵陶醉,于幽谷中體味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意境,站在荒漠之上為歷史遺跡蒼雄之勁美震撼不已,為海面進出的一輪紅日而對自然的偉大心生敬畏……
縱覽世界大千萬物,誰的心里不會涌起美的漣漪?
站在巷對口的清靜角落,觀察著街上來來往往的表情:事業(yè)的不得志的苦悶,終日奔波勞累的滄桑,多日努力終得成功的欣喜若狂,工作一天渴望與愛人團聚的小小幸福,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悠然自在……
將城市的動作放慢,你會得到平日里難得一見的真實,這也是美。
還記得公交站上張貼的募捐海報嗎?報上女童一雙不諳世事卻充滿
18、渴望的眼睛配上身后低矮破舊的教室,足以讓人的心底產生無限的悲涼。感動于此情此景援助之手的人們,帶著對那些失學女孩的美好祝福,被我們所銘記。
唐代詩人崔護春游郊外,在一戶桃花盛開,春意正濃的人家門口叩門求飲。屋中走出的少女熱情地端水出來,崔護喝完水,抬頭相見,見那少女樸素面容上那一抹嫣紅,甚為感動,寫下了“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動人詩句。
我們不知道這些生活中為了別人的幸福而伸出自己雙手的人們是否容顏姣好,但是沒有一個人會否認他們的心靈的美麗!
高爾基曾說美是人自己從他的靈魂深處創(chuàng)造出來的。沒錯,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隱藏著美麗等著我們去發(fā)現(xiàn)。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那一朵花,一片葉,就是引領我們成為德人的鑰匙。
讓自己永葆美麗很容易,你只需要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一顆創(chuàng)造美的心。
[評語]
本篇為考場文,話題為“美”。本文有三個亮點:一是標題。不直言“美”字,避了俗套,卻有美意。二是語言。言之有物,而又追求了語言本身的美感。三是思路。從自然到生活,從身邊到古人,從對美的感受到對美的發(fā)現(xiàn),真正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