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九年級語文上冊 14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學案(無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九年級語文上冊 14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學案(無答案)(新版)新人教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學習目標】
1、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義及其對于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性,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nèi)容。
2、理解本文從正反兩方面運用擺事實和講道理相結(jié)合的論證方法。
3、結(jié)合自身學習實際,積極爭取做一名注重實踐、有開拓精神的人。
【學習重點】
1、理解作者觀點,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2、學習“擺事實、講道理”的論證方法。
【學習難點】
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正確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義。
【知識鏈接】
1、了解作者
丁肇中(1936-)美籍華裔物理學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國密執(zhí)安州的安阿伯,當時他的父親在密執(zhí)安大學念書,后來到臺灣大學任教。青少
2、年時期,丁肇中是在祖國大陸和臺灣度過的,在國內(nèi)念完?小學和中學后,到美國密執(zhí)安大學學習,1959年獲得工程學士學位,1960年獲得科學碩士學位,1962年獲得(物理學)哲學博士學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內(nèi)瓦歐州核研究中心從事原子彈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國,擔任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講師,第二年提升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為物理學教授。1977年被委任為《核儀器與方法》編輯委員會委員,也是美國、意大利等地物理學會會員,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
2、寫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在被《暸望》周刊授予“情系中華”征文特別榮譽獎時的一篇發(fā)言稿,節(jié)選時省略的內(nèi)容是:“我非常榮幸地接受<臁
3、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華’征文特別榮譽獎。我父親是受中國傳統(tǒng)教育長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傳統(tǒng)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緬懷我的父親,我寫了《懷念》這篇文章?!?
3、“格物致知”注釋補充
格:推究。致:獲得?!抖Y記·大學》:“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币庵^推究事物,方能獲得事物的知識。宋·洪邁《容齋隨筆舊序》:“因命紋梓,播之方輿,以弘博雅之君子,而凡志于格物致知者,資之亦可以窮天下之理云?!眹缽汀对瓘姟罚骸邦櫛宋餮笠愿裎镏轮獮閷W問本始,中國非不爾云也,獨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中國成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
【自主學習】
1、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1)注音
4、
肇( )??? 埋沒( )??? 彷徨( )
(2)理解詞義
格物:
致知:
彷徨:
修身:
清談:
誠意:
正心:
齊家:
袖手旁觀:
一帆風順:
2、速讀課文,對課文進行圈點批注,找出標示論題的語句、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承上啟下的段落、各段的關鍵句等,并找出本文論點,給課文劃分段落層次。
【合作探究】
3、《大學》里“格物致知”的含義是什么?作者所說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義是什么?
4、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為中國教育不重視真正的“格”?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有什么弊端?
5、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
5、神?有何現(xiàn)實意義?
6、判斷一個人是否具備“格物致知”精神的關鍵是什么?
【精讀精練】
聚焦論證方法,重點學習“擺事實”“講道理”相結(jié)合的說理方法。
7、提問:本文運用了哪幾種說理方法?請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作簡單分析。
【主題閱讀】
世紀之交的科學隨想(節(jié)選)
楊振寧
今天,大家在講科技的時候都要講創(chuàng)新?!皠?chuàng)新”在中國已經(jīng)是一個非常流行的名詞,在報上經(jīng)??梢钥吹?。究竟怎樣才能鼓勵創(chuàng)新呢?這[甲]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個人有深深的感受。因為我是在中國出生、成長,念完了中學、大學,還拿到了一個碩士學位之后
6、才到美國去的;博士學位是在美國拿的,然后做研究、教書,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五十多年。我覺得自己對中國、美國的教育哲學都有相當深入的認識。這兩個教育哲學是相當不一樣的,這兩個不同的教育哲學在怎樣鼓勵創(chuàng)新這件事情上的差異,值得我們深思。
到底這兩種教育哲學哪個好?這[乙]又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要用辯證的方法來仔細了解。我認為,這兩種教育哲學都能夠鼓勵創(chuàng)新,不過它們各自對不同類型的學生產(chǎn)生的最大效應是不一樣的。我覺得,美國的教育哲學對排在前面30%—40%的學生明益的,因為這些學生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訓練,他們可以跳躍式學習,給了他自由,他可以自己發(fā)展出很多東西,當然他的知識不可避免地會有很多漏洞,但如果他真
7、是很聰明的話,將來他自己可以彌補這些漏洞。所以這種學生受到美國式的教育訓練,會比較快、比較容易成功??墒莵喼薜慕逃軐W對排在后面30%—40%的學生有益處。為什么?因為這些學生通過按部就班的訓練,可以成才,而且成才之后可以跟比他聰明的學生競爭;因為他有扎扎實實的知識,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幾天就可以學會的東西。這方面我有親身的體驗。
記得我剛到美國芝加哥大學念研究院,兩三天后就看見很多同學都非常聰明,隨便講什么題目好像都知道,當時我覺得美國的學生很厲害??墒沁^了兩個月之后,我發(fā)現(xiàn)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因為他們對名詞知道得很多,可是如果你連問他三個問題,他就回答不上來了。所以到了考試的時候,我們的分數(shù)比
8、他們的高得多。
回到剛才那個問題上,究竟哪一種教育哲學比較好呢?或者說,對于學生來講,應該著重哪一種教育哲學?我最后得出的結(jié)論是:如果你討論的是一個美國的學生,那就要鼓勵他多進行一些有規(guī)則的訓練;如果你討論的是一個亞洲學生,他的教育是從亞洲開始的,那么就需要多鼓勵他去挑戰(zhàn)權(quán)威,以免他太膽怯。
8、 文中兩處加點的“這”指代的內(nèi)容各是什么?
[甲]處:
[乙]處:
9、選取出對第①選段中的兩個“相當”理解正確的一切(???)
(A)前者表示程度深,后者表示差別大。
(B)前者表示差別大,后者表示程度深。
(C)兩者都表示程度深。
(D)兩者都表示差別大。
10、楊振寧認為中國
9、和美國在教育方式上的差異是:
11、作者在第③段中寫自己“親身的體驗”,其目的是:????????????
12、怎樣才能鼓勵創(chuàng)新呢?作者最后得出的結(jié)論是:既要( );又要?( )。
13、對中國式和美國式的教育,你更喜歡哪一種?用一句話說明理由。
【拓展提升】
14、閱讀下面短文,請從文中丁肇中教授所談四個體會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寫一篇小議論文。
丁肇中在中科院講故事
在中國科學院建院50周年中外著名學者學術報告會上,丁肇中《我所經(jīng)歷的20世紀的實驗物理學》的報告尤為引人注目。他講了4個故事,談了4
10、個體會。
第一個故事是測量電子半徑。根據(jù)量子電動力學,電子的半徑為零。1964年,哈佛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的著名科學家進行了哈佛一康奈爾實驗,其實驗結(jié)果與這種理論不相符。丁肇中認為這個實驗很重要,他們于1966年在德國用不同的方法重復了實驗,得到的結(jié)果則是電子確實小到不可以測量。他由此得出的體會是:不要盲信專家的結(jié)論。
第二個故事是發(fā)現(xiàn)新粒子家族。1970年,人們認為基本粒子都可以歸納為3種夸克。丁肇中對此持懷疑態(tài)度,但他想進行實驗的想法卻遭到了幾乎所有國家大型實驗室的反對。最終,他們在美國布魯海文國家實驗宣開展了實驗,發(fā)現(xiàn)了一種全新的夸克。由此得到的體會是:永遠對自己充滿信心,做你自己認為是
11、正確的事。
第三個故事是發(fā)現(xiàn)膠子。光子傳播原子之間的力,膠予傳播夸克之間的力。丁肇中與中科院唐孝威等科學家合作,在1979年發(fā)現(xiàn)了膠子,而這一結(jié)果是他們事先沒有料到的。由此得出的體會是:要對意料之外的現(xiàn)象有充分的準備。
第四個故事是尋找反物質(zhì)。在地面上不可能找到反物質(zhì),國際大空站上的阿爾法磁譜儀擔當起了研究太空反物質(zhì)、物質(zhì)和暗物質(zhì)的任務。去年,發(fā)現(xiàn)號將實驗儀器送上了太空。這是人類第一次在天上測量帶電粒子。丁肇中得出的體會是:要實現(xiàn)你的目標,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對所做的工作要有興趣,要勤奮地工作。
(《科學時報》2001年11月4日)
【教(學)后記】